期刊文献+
共找到97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258
1
作者 周开达 马玉清 +1 位作者 刘太清 沈茂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03-407,共5页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 从研究各类品种功能叶面积与植粒重的关系入手,确定培育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超高产育种路线及其技术关键,经将近十年的工作,培育出了一批大穗型不育系和广亲恢复系,组配出Ⅱ优6078等系列亚种间重穗型组合,五年试验示范表明,Ⅱ优6078在壮苗稀植栽培下,能比油化63增产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超高产育种 亚种间杂种优势 重穗型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68
2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3 位作者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大 ,但抗折力也明显提高 ,故而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并未降低。重穗型品种茎秆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1)株高的增加主要在上部第 1、2节间 ,基部第 4、5、6节间变化甚小 ;(2 )基部各节间横切面积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的增加 ,且茎、鞘干重也大 ,茎秆的充实程度良好 ;(3)茎壁机械组织厚度大 ,表皮细胞壁厚、层数多、厚度大且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 ,茎秆中维管束数目、面积也明显增多、增大。结果也表明 ,基部节间粗而壮 ,不仅可增强茎秆的抗折力 ,而且与单穗重、产量也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本文也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植株 抗倒伏能力 株高 茎秆物理性状 茎壁组织结构 产量
下载PDF
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0
3
作者 王平荣 张帆涛 +2 位作者 高家旭 孙小秋 邓晓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9-636,共8页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功能是捕获光能并驱动电子转移到反应中心.整个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L-谷氨酰-tRNA→叶绿素a→叶绿素b)需要15步反应,涉及15种酶,迄今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分离到27个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完...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功能是捕获光能并驱动电子转移到反应中心.整个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L-谷氨酰-tRNA→叶绿素a→叶绿素b)需要15步反应,涉及15种酶,迄今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分离到27个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完成了以拟南芥为代表的被子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全部基因的克隆.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相关酶基因的克隆、生物合成途径中2个关键步骤(σ-氨基酮戊酸(ALA)合成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的调节)、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光、温度、营养元素等),以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酶的其他生物学功能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生物合成 酶基因 高等植物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光合作用、物质积累与运转的研究 被引量:140
4
作者 马均 朱庆森 +3 位作者 马文波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81,共7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籼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的光合作用及物质运转。结果表明 ,重穗型水稻在齐穗后的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轻穗型品种。其机理是剑叶的Rubisco活性提高及叶绿素含量增加 ;有在高、低光强、高温和低CO2 浓度下对CO2 较强的同化能力的优势 ,光合“午休”现象较轻 ,能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 ,显示其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气孔性状优良、气孔开度积 (单位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开度 )大 ,也是重穗型水稻净光合速率高的重要气孔因素。重穗型水稻抽穗后物质积累的优势明显 ,且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转运量、转运率和转化率也远高于中、轻穗型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穗型 光合作用 物质运转 物质积累 Rubisco活性 叶绿素含量 气孔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88
5
作者 李仕贵 王玉平 +2 位作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体中 ,RM2 6 2和抗病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为 5 74%和 8 17% ,应用该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 ,其准确率可达 98%以上。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温病 辅助育种 微卫星标记 抗病基因
下载PDF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被引量:93
6
作者 曾千春 周开达 +1 位作者 朱祯 罗琼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3-246,共4页
分析了 1996~ 1998年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应用中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及播种情况。现阶段 ,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 5 0 %以上。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为主 ,其次为冈· 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 ,后者的面积比... 分析了 1996~ 1998年我国杂交水稻生产应用中主要品种的胞质类型及播种情况。现阶段 ,中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水稻年播种面积的 5 0 %以上。生产上应用的三系杂交稻仍以野败胞质为主 ,其次为冈· D型和印尼水田谷型 ,后者的面积比重在逐年增加。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新突破 ,10余个组合通过了省级审定 ,培矮 6 4S的广泛应用展示了两系杂交稻超三系杂交稻的诱人前景。我国业已育成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 ,个别组合在部分百亩 (6 .6 7hm2 )连片示范点已经达到了日产稻谷10 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应用 杂交水稻 中国
下载PDF
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112
7
作者 王贺正 马均 +4 位作者 李旭毅 李艳 张荣萍 刘慧远 汪仁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5-1489,共5页
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已成为水稻抗旱性研究课题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0个水、旱稻品种(组合),在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及光合速率等10项与抗旱性有... 水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已成为水稻抗旱性研究课题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10个水、旱稻品种(组合),在开花期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剑叶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及光合速率等10项与抗旱性有关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叶片脯氨酸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叶面积等4项指标对水稻的抗旱性有显著影响,可作为水稻开花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组合)进行了抗旱性预测,结果与它们在田间表现基本一致,表明用这4个指标在开花期对水稻抗旱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旱性 鉴定指标 开花期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t)~1、Pi-b、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 被引量:105
8
作者 陈学伟 李仕贵 +3 位作者 马玉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辅助选择 ,在聚合杂交的F2代及B1C1代群体中共获得了 15株含Pi d(t) 1 、Pi b、Pi ta2 等三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 ,其可能的基因型分别为 :三基因杂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4株 ,双基因杂合体 10株 ,其中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6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3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1株 ,双基因纯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仅 1株 ,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G4 6B的稻瘟病抗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和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11
9
作者 肖小余 王玉平 +2 位作者 张建勇 李仕贵 荣廷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川省主推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研究。208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123对,占所用引物的59.13%。不同染色体的微卫星分析的多态性不同,第9、10染色体微卫星的多态性高于其他染色体,第12染色... 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川省主推杂交水稻品种进行了DNA指纹图谱构建和品种鉴定研究。208对引物中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123对,占所用引物的59.13%。不同染色体的微卫星分析的多态性不同,第9、10染色体微卫星的多态性高于其他染色体,第12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最差,仅为46.15%。42份常用杂交水稻亲本材料聚类分析表明,恢复系和不育系的遗传基础均较狭窄,但恢复系和不育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正相关。筛选出的各个亲本材料的特异引物或引物组合,能够将某个亲本材料与其他材料相区分。利用这些SSR引物建立了四川省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DNA指纹数据库,可以有效地解决杂交水稻及其杂交种的鉴定问题,以及有效地分析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DNA指纹数据库中筛选出D优527的特异引物RM337、RM244和RM346,可以鉴定出D优527中的纯度,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在真伪性鉴定中将同一不育系配组的D优527和D优68区分开,说明微卫星鉴定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可用于品种权保护和品种真伪性及纯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微卫星标记 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品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相对湿润度指数的西南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15
10
作者 王明田 王翔 +2 位作者 黄晚华 张玉芳 马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85-92,I0003,共9页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季节性干旱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西南地区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西南地区4个省(市)共97个代表气象站50a(1959年-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 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季节性干旱是该区域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研究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西南地区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西南地区4个省(市)共97个代表气象站50a(1959年-2008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风速、水汽压等气象资料,选用国家标准中相对湿润度指数(M)作为干旱指标,以年、季为时间尺度,研究西南地区干旱频率和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近50a干旱强度和发生范围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尺度干旱频率呈西部高,东部低的带状分布,高发区位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云南西北部和中北部的山地、高原及河谷地带,发生频率在3年2遇以上;年干旱强度以中旱以上为主。不同季节干旱频率差异大:冬旱发生频率最高,春旱次之,秋旱较低,夏旱最低;干旱强度方面,冬旱强度最大,春旱次之,秋旱较小,夏旱最小;总体而言,干旱发生频率高的地方干旱强度也大。从年际变化看,西南地区总体上略有变湿的趋势,年干旱强度明显减弱,其中春旱、秋旱有减轻趋势,夏旱和冬旱有所增强;但近10a,年干旱强度增大明显,夏旱、秋旱、冬旱也明显上升,这与西南地区近几年干旱频繁发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气象 水份 西南地区 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强度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Pib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104
11
作者 刘洋 徐培洲 +3 位作者 张红宇 徐建第 吴发强 吴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为探索抗稻瘟病Pib基因的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抗稻瘟病辅助选育,36个四川地方稻瘟病菌株被用来检测Pib基因的抗性。同时利用检测感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Lys145,并结合前人报道的检测抗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Pibdom组成一套水... 【目的】为探索抗稻瘟病Pib基因的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抗稻瘟病辅助选育,36个四川地方稻瘟病菌株被用来检测Pib基因的抗性。同时利用检测感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Lys145,并结合前人报道的检测抗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Pibdom组成一套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方法】利用这套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对122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分别采用稻瘟病菌株05-12(ZB13)和05-30(ZC15)单小种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所检测的122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中,只有7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含抗病基因Pib,且对稻瘟病菌菌株ZB13和ZC15表现抗病反应。此外,利用这套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对600个杂交F2代单株进行早期筛选,得到185个抗病基因Pib纯合的单株,田间抗性调查结果与抗病基因分子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套显性分子标记可应用于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稻瘟病基因Pib 分子标记 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4
12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4 位作者 刘树金 杨志远 程洪彪 贾现文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21-2232,共12页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 在高产施氮量180kghm?2条件下,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W1)、"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磷、钾的累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水氮互作条件下各生育期氮、磷、钾间的吸收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抽穗期氮、磷、钾的累积与各养分在结实期转运总量间,以及结实期各养分转运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氮、钾在抽穗前期的累积对促进结实期各养分向籽粒的转运和提高产量影响显著,但氮肥后移比例过重(N4处理)及W3处理均会导致结实期叶片和茎鞘各养分转运总量的显著降低,氮、磷、钾降幅分别达2.73%~18.00%、8.03%~19.70%、6.52%~17.02%。据产量及其与养分吸收、转运间关系的表现,W1模式下氮肥后移量以占总施氮量的40%~60%为宜,W2模式与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蘖肥:孕穗肥(倒四、二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3:3:4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W3模式下,应减少氮肥的后移量,氮肥后移量占总施氮量的20%~4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 转运及分配
下载PDF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及其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01
13
作者 贾良 丁雪云 +1 位作者 王平荣 邓晓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0-794,共5页
测定了四川地区种植的124个水稻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及各项理化品质指标,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及其与各项理化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差异,结果表明,RVA谱6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PKV)与冷... 测定了四川地区种植的124个水稻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及各项理化品质指标,分析了RVA谱各特征值间,及其与各项理化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不同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的RVA谱特征值差异,结果表明,RVA谱6个特征值之间,最高黏度(PKV)与冷胶黏度(CPV)、回复值(CSV)相关不显著,热浆黏度(HPV)与崩解值(BDV)相关显著,其余均相关极显著。AC、胶稠度(GC)与RVA谱6个特征值均极显著相关,而碱消值(ASV)与RVA谱6个特征值相关均不显著,说明AC和GC是影响RVA谱特征值的两个重要理化品质指标。不同AC品种间的RVA谱不尽相同,一般而言,AC越高的品种崩解值越小,而消减值和回复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稻米淀粉RVA谱 理化品质指标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 被引量:91
14
作者 童平 杨世民 +4 位作者 马均 吴合洲 傅泰露 李敏 王明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11,共7页
对1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两类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其自身因素决定,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比生态区域间的差异更显著.产量与总干物质量和... 对1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两类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其自身因素决定,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比生态区域间的差异更显著.产量与总干物质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84和0.590,与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相关不显著.与低光强地区相比,高光强地区叶片厚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降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产量中来自于后期光合积累物质的比例较大;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产量中来自于前期干物质积累及其转运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条件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水稻苗期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被引量:93
15
作者 王贺正 李艳 +3 位作者 马均 张荣萍 李旭毅 汪仁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23-1529,共7页
为探索水稻苗期抗旱性形态和生理机制,筛选苗期抗旱性指标,以1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干旱棚内系统研究了水、旱条件下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龄、心叶下倒数第1叶叶面积、叶鲜重、根长4个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 为探索水稻苗期抗旱性形态和生理机制,筛选苗期抗旱性指标,以1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干旱棚内系统研究了水、旱条件下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龄、心叶下倒数第1叶叶面积、叶鲜重、根长4个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苗期抗旱性的形态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氨基酸(AA)、抗坏血酸(AsA)、还原性谷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8个指标的相对值与反复干旱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苗期抗旱性的生理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SOD酶活性、GSH含量、叶鲜重和叶龄4个指标相对值为水稻苗期抗旱性的综合指标,以反复干旱存活率为因变量,4个综合指标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 抗旱性指标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91
16
作者 彭玉 孙永健 +4 位作者 蒋明金 徐徽 秦俭 杨志远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4种氮肥种类,研究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产量构成因素与氮素在结实期转运总量及其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和缓/控释肥均能提高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及产量并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施用缓/控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达42%~53%,相较于尿素全部底施和传统的尿素常规运筹,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23%,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6%~71%,增产8%~19%。控灌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有效性高,保证足穗、促进重穗;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能保持氮素的高效释放,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从而提高稻株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淹水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无效分蘖减少,氮素入渗、淋溶降低,成穗率提高。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运转的表现,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为本试验最佳处理,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干湿交替灌溉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被引量:86
17
作者 李刚 邓其明 +2 位作者 李双成 王世全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2,共4页
通过对106份水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研究了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与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垩白率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垩白率与崩解值(BDV)和消减值(SB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 通过对106份水稻材料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测定,研究了淀粉黏滞性(RVA谱)特征值与各项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中的垩白率关系最为密切,其中垩白率与崩解值(BDV)和消减值(SBV)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0**;RVA谱特征值与低直链淀粉含量(AC)品种和糯稻品种的蒸煮品质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中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指标相关性不显著,特别是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的AC与RVA谱特征值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糯稻品种的AC与RVA谱特征值(BDV和SBV除外)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由此认为,水稻品种的AC越低,AC与RVA谱特征值的关系越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淀粉黏滞性 蒸煮和食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用AMMI模型分析杂交水稻基本性状的稳定性 被引量:78
18
作者 刘文江 李浩杰 +1 位作者 汪旭东 周开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9-573,共5页
以近年来生产上的 5个不育系和 9个恢复系配组成 4 5个 F1 ,进行 3地点试验 ;运用 AMMI模型对产量、穗粒性状等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各性状 G× E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及大部分性状的变异以环境效应为主 ,其次是基... 以近年来生产上的 5个不育系和 9个恢复系配组成 4 5个 F1 ,进行 3地点试验 ;运用 AMMI模型对产量、穗粒性状等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各性状 G× E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 ;产量及大部分性状的变异以环境效应为主 ,其次是基因型效应 ,G× E互作效应最小 ;千粒重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相当。 (2 )互作效应的构成 ,即“线性作用 /非线性作用”的比例 ,因基因型和性状而不同。一些组合及性状以线性效应为主 ,另一些则是非线性效应为主。(3)高产与稳产不存在明显矛盾 ;选育产量较高、适应性又好的组合能够作到。 (4)借助参数 Di,AMMI模型可以对稳定性、适应性作准确、方便的评价 ;相对而言 ,回归模型缺少一个综合指标 ,分析结果不能得到精确、直观地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杂交水稻 基本性状 稳定性
下载PDF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81
19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kg hm-2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kg hm-2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氮代谢 酶活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7
20
作者 谭震波 沈利爽 +4 位作者 陆朝福 陈英 朱立煌 周开达 袁祚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对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杂交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1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再生能力、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再生能力的6个QTL,影响产量的4个QTL和影响产量构... 对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杂交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1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再生能力、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再生能力的6个QTL,影响产量的4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因子的Q个QTL,这些QTL的加性效应相对较小,均属微效基因。水稻再生能力与头季稻单株产量、每株穗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QTL定位分析的结果揭示了这种相关关系是由于控制这些性状的作用方向不同的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相同或相邻的区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QTL 再生能力 谷粒产量 DH群体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