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对土壤细菌群落及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付双嘉 高浩英 +3 位作者 宋世钰 Samra Batool 邓若愚 王丽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2,共9页
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林向人工林的转换造成了土壤生态功能的退化,而细菌群落对土壤生态功能维持和提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关于天然林向人工林转换对土壤细菌群落及功能群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以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为... 川西亚高山地区天然林向人工林的转换造成了土壤生态功能的退化,而细菌群落对土壤生态功能维持和提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关于天然林向人工林转换对土壤细菌群落及功能群影响的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以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和Faprotax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定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群,分析森林转换对它们的影响,阐明驱动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云杉人工林土壤,而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人工林.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个林分共同拥有81.61%的OTUs数量,属水平上相对丰度大于1%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基本一致,共有23个属.其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Vicinamibacterales和KD4-96是两个森林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优势属.通过功能预测分析发现,云杉人工林中化能异养作用、有氧化能异养作用和固氮作用优势细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天然林.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pH、含水率、全氮、铵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群的主要因子.综上,川西亚高山云杉天然林向人工林转换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并提高了与碳氮循环相关的细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理解森林转换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亚高山 森林转换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功能群
原文传递
树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郭冉 洪宗文 +5 位作者 李彦霖 骆紫藤 袁亚玲 游成铭 徐振锋 谭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5,共9页
明确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选择成都平原造林树种。以亚热带同质园中7种阔叶树种:大叶樟、油樟、香樟、天竺桂、香椿、红椿和桤木为研究对象,5 a(2015-2020年)后测定不同树种人工林和邻近撂荒地土壤团... 明确不同树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选择成都平原造林树种。以亚热带同质园中7种阔叶树种:大叶樟、油樟、香樟、天竺桂、香椿、红椿和桤木为研究对象,5 a(2015-2020年)后测定不同树种人工林和邻近撂荒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及撂荒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均以2~5 mm和>5 mm团聚体为主,两者含量之和均>90.11%,且不同树种及撂荒地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2)天竺桂各团聚体粒径间有机碳含量最高,香樟各团聚体粒径间有机碳含量最低;在0~30 cm的土层中,不同树种及撂荒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均表现出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呈递减的变化趋势;3)同质园不同树种未影响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重量直径,但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显著影响。在0~20 cm土层中,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以天竺桂最低,大叶樟最高。研究表明,树种可能通过改变凋落物的输入及根系活动影响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樟属植物相比其他树种更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及稳定性,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园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树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7种亚热带树种同质园试验
3
作者 郭冉 洪宗文 +4 位作者 袁亚玲 兰婷 游成铭 徐振锋 谭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2,共7页
【目的】通过了解树种差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树种优化及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亚热带同质园7个阔叶树种,即大叶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 【目的】通过了解树种差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树种优化及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亚热带同质园7个阔叶树种,即大叶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e)和香椿(Toon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立地5 a后(2015-2020年)测定不同树种人工林和邻近撂荒地各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坚实度和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相较于撂荒地,树种显著影响0~30 cm土壤容重、0~10 cm和20~30 cm土壤坚实度和总孔隙度、20~30 cm土壤抗剪强度;②油樟、大叶樟、天竺桂和香樟4种樟属植物表层土壤容重整体高于其他树种,但土壤总孔隙度则相反;③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和土壤抗剪强度总体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22~1.54 g/cm^(3)、143.9~335 N/cm^(3)和0.49~2.25 kg/cm^(2),土壤总孔隙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47.26%~52.55%;④土层深度显著影响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坚实度和抗剪强度,树种和土壤层次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总孔隙度。【结论】树种可能通过改变凋落物输入和根系活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种植樟属植物可改善土壤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园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土壤坚实度 土壤抗剪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