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香挥发油理化性质、提取工艺参数与其芳香水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小飞 万娜 +6 位作者 王学成 冯玲玲 曾丽华 伍振峰 杨明 曹远东 罗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975-3981,共7页
目的采用改进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丁香乳化芳香水,研究不同冷凝温度与不同收集温度下所得乳化芳香水的稳定性及不同温度下丁香挥发油的理化参数与乳化芳香水稳定性的相关性,为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表面张力... 目的采用改进的挥发油提取器提取丁香乳化芳香水,研究不同冷凝温度与不同收集温度下所得乳化芳香水的稳定性及不同温度下丁香挥发油的理化参数与乳化芳香水稳定性的相关性,为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应用表面张力测定仪、乌氏黏度计等测定不同温度下的丁香挥发油的密度、黏度、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并应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不同提取温度、收集温度下提取所得的乳化芳香水1 h内的稳定性及其粒径,应用多元数据分析分别研究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理化性质与乳化芳香水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随温度的升高丁香挥发油的相对密度、黏度、表面张力逐渐降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丁香芳香水的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SI)与界面张力及冷凝温度呈负相关,与收集温度、密度、黏度、表面张力呈正相关。结论提取过程中收集温度、界面张力及冷凝温度对丁香挥发油与芳香水的稳定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控制收集温度、冷凝温度、界面张力来改变挥发油乳化芳香水的油水分离速度,对其提取工艺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丁香 表面张力 密度 黏度 界面张力 相关性 稳定性动力学指数 冷凝温度 收集温度 稳定性 多元数据分析 理化性质 提取工艺
全文增补中
蛇床子挥发油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迪 曹远东 +3 位作者 钟慧 卢兴 黄玲 王艳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9期80-8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快速测定蛇床子挥发油中莰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GC)。方法提取不同产地(广西、安徽、河北正定、浙江、河北安国)的蛇床子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后选择含量较高的共有...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快速测定蛇床子挥发油中莰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3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法(GC)。方法提取不同产地(广西、安徽、河北正定、浙江、河北安国)的蛇床子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后选择含量较高的共有成分作为指标物质,通过气相色谱(GC)测定蛇床子挥发油中指标物质的具体含量。结果莰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的线性范围在64.60~1314.79μg/m(l r=0.9977)、13.27~267.78μg/ml(r=0.9980)、91.99~1479.73μg/ml(r=0.9998);经验证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RSD值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4%、97.11%、93.10%。各产地蛇床子挥发油中莰烯、β-蒎烯、乙酸龙脑酯含量范围分别为:39.86~48.49 mg/g、9.06~16.34 mg/g、39.00~59.28 mg/g。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增加了能反映蛇床子临床疗效的质量控制指标,为现有国家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色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传统丸、散剂特点的中药粒子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杨明 韩丽 +4 位作者 杨胜 张定堃 苏柘僮 郭治平 邹文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4,共6页
丸、散剂作为传统中药的主流剂型,具有鲜明的剂型特色,对疾病的选择、方药的加工以及在体内的释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但因制剂工艺粗糙、服用量大、质量难以控制、品相差等缺点导致患者顺应性降低,制约了其发展。结合传统丸、散剂... 丸、散剂作为传统中药的主流剂型,具有鲜明的剂型特色,对疾病的选择、方药的加工以及在体内的释放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但因制剂工艺粗糙、服用量大、质量难以控制、品相差等缺点导致患者顺应性降低,制约了其发展。结合传统丸、散剂的特点,通过实践提出了一种中药制剂新技术——中药粒子设计技术。着重对中药粒子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点、基本原理、实施方式、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为传统丸、散剂的品质提升与产业升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粒子设计技术 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 丸剂 散剂
原文传递
粒子设计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定堃 秦春凤 +4 位作者 韩丽 林俊芝 王念明 郭治平 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采用粒子设计技术制备口腔溃疡散,并与常规粉碎、超微粉碎比较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制备口腔溃疡散,从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微观形貌特征、冰片稳定性评价3种散剂粉... 目的:采用粒子设计技术制备口腔溃疡散,并与常规粉碎、超微粉碎比较对口腔溃疡散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制备口腔溃疡散,从外观性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微观形貌特征、冰片稳定性评价3种散剂粉体学性质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散剂比较,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在外观性状上颜色均匀性提高,酸涩味降低,粒子设计散几乎闻不到冰片的气味;粒径分布明显小于普通散(P<0.01),但超微散与粒子设计散粒径分布相当;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均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超微散最大;接触角明显大于普通散(P<0.01),粒子设计散最大;普通散表面较为光滑,有较少小粒子松散附着,超微散表面被小粒子部分包覆,粒子设计散表面几乎完全被微粒包覆,三者在微观形貌及表面附着上存在差异;经过10 d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普通散、超微散、粒子设计散分别损失冰片90.13%,66.48%,40.57%,粒子设计散的稳定性最高,其次为超微散,普通散最低。结论:制备工艺可通过改变散剂微观结构形态,影响散剂的粉体学性质;通过粒子设计技术调控微观结构的形成,可以实现散剂宏观性质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散 常规粉碎 超微粉碎 粒子设计 粉体学性质
原文传递
超微粉碎对黄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念明 张定堃 +4 位作者 杨明 秦春凤 韩丽 苏柘僮 郭治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0-64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芩药材不同粒径的粉体学差异,为黄芩超微粉体的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4种不同粒径的黄芩粉体,从粒度及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润湿性、休止角与松密度、吸湿性、微观形态、红外光谱、HPLC... 目的:研究黄芩药材不同粒径的粉体学差异,为黄芩超微粉体的直接使用和作为中药制剂原料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4种不同粒径的黄芩粉体,从粒度及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润湿性、休止角与松密度、吸湿性、微观形态、红外光谱、HPLC指纹图谱等方面评价4种粉体的粉体学差异。结果:随着黄芩药材粒径的减小,粉体粒度、松密度减小,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接触角增大,休止角先增后减,吸湿性增强;红外光谱与HPLC指纹图谱显示在一定时间内,超微粉碎黄芩药材并未引起化学组成成分与分子结构的改变。结论:不同粒径的黄芩药材,具有不同的性质,综合评价选择微粉Ⅲ为较优粒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超微粉碎 粉体学性质
下载PDF
粉体改性技术用于亲水性青黛饮片的制备及其原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定堃 林俊芝 +4 位作者 刘剑云 秦春凤 郭治平 韩丽 杨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48-1155,共8页
普通青黛饮片(normal decoction pieces,NDP)亲水性差,不适于汤剂给药,不能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本文运用粉体改性技术,在振动磨中加入适量的青黛与乙醇共研磨,制备了亲水性饮片(hydrophilic decoctionpieces,HDP)。与普通饮片、微粉饮... 普通青黛饮片(normal decoction pieces,NDP)亲水性差,不适于汤剂给药,不能满足临床使用的需要。本文运用粉体改性技术,在振动磨中加入适量的青黛与乙醇共研磨,制备了亲水性饮片(hydrophilic decoctionpieces,HDP)。与普通饮片、微粉饮片(ultrafine decoction pieces,UDP)的性质对比发现:微粉饮片的亲水性略有改善,亲水性饮片接触角显著降低,亲水性明显增强。3批次来源的青黛被分别制成亲水性饮片,其接触角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原料的批次差异不是影响亲水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亲水性饮片的粒径分布、比表面积及微观形态介于普通饮片与微粉饮片之间;3种饮片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一致,其中5种难溶性无机物种类一致。结果说明,物理状态、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质与量变化不是引起亲水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红外光谱中3 356与1 461cm 1处特征峰的识别,可以鉴别亲水性青黛中-OH、-CH2-、-CH3的存在,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亲水性青黛中乙醇含量为0.67%,加热处理发现亲水性饮片在40℃条件下储存相对稳定。上述研究提示,乙醇是引起青黛亲水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青黛表面靛蓝等有机物与乙醇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使乙醇固定于青黛表面,可能是青黛实现亲水性改性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 乙醇 亲水性 粉体改性 接触角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中药制丸粉末中间体均一性优化与评价:以小金丸为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熊茜 王小平 +5 位作者 张定堃 任桂林 郭治平 杨明 谭庆刍 韩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11-1620,共10页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小金丸粒子设计粉体,采用粉体学表征技术与含量均匀度等方法,对其质量均一性进行考察。通过研究分类物料的混合粉碎规律,结合中药粉体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小金丸粒子设计粉体,同时制备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及药典法...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小金丸粒子设计粉体,采用粉体学表征技术与含量均匀度等方法,对其质量均一性进行考察。通过研究分类物料的混合粉碎规律,结合中药粉体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小金丸粒子设计粉体,同时制备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及药典法制备粉体,以粒径分布及色差检查分别对3种粉体的混合均一性进行粉体学评价,并分别建立GC-MS、LC-MS/MS方法对其含量均一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得出粒子设计小金丸粉体最佳制备工艺为:易粉碎物料置振动式超微粉碎机(-15℃)中粉碎50 min,再加入难粉碎物料,粉碎复合3 min即得。其中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粒径变化范围最大,粒径差超过100μm,RSD值达26.07%;药典法制备粉体粒径差超过50μm,RSD近15%;粒子设计粉体粒径变化范围在4μm左右,RSD值3.18%。色差检查结果表明,药典法制备粉体综合色差(dE~*)值变化范围最大,RSD为84.56%;其次为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和粒子设计粉体,RSD分别为53.83%和32.83%。粒子设计粉体麝香酮含量的RSD值约为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和药典法制备粉体的1/2,LC-MS/MS测定粉体中10种成分的含量,粒子设计粉体各化学成分含量的RSD值大多明显小于混合粉体和药典法制备粉体。结果表明,粒子设计粉体均一性明显优于核壳粒子人工混合粉体与药典法制备粉体,中药粒子设计技术能有效改善中药粉体的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金丸 粒子设计 粉体学 LC-MS/MS GC 均一性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定堃 林俊芝 +4 位作者 韩丽 王莹 杨明 郭治平 邹文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457-3464,共8页
目的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并表征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壳粒子的制备时间;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研究复合粒子的复合时间。分别制备青黛细粉、白矾细粉、青黛-白矾细粉混合物及青黛-白矾复合粒子,... 目的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并表征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方法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壳粒子的制备时间;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研究复合粒子的复合时间。分别制备青黛细粉、白矾细粉、青黛-白矾细粉混合物及青黛-白矾复合粒子,从粒径分布、粉末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方面对比研究4种粉末的差异,以表征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结果壳粒子在振动磨中粉碎17 min后加入核粒子,两者一起复合5 min,复合粒子的表面润湿性与壳粒子无显著差异。4种粉末在粒径分布、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复合粒子的众位粒径d0.9为32.818μm,远小于混合物,其颜色、表面元素分布与壳粒子高度类似,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存在众多小颗粒包覆在大颗粒表面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谱中核粒子大部分的特征峰消失或强度减弱。结论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其表面性质与壳粒子类似,与核粒子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设计 复合粒子 核壳结构 制备 青黛 白矾
原文传递
微粉化对穿心莲内酯粉体学性质和溶出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定堃 林俊芝 +2 位作者 秦春凤 郭治平 杨明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29,共5页
采用振动磨制备了穿心莲内酯微粉,并以原药细粉为对照,进行了粉体学性质、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5 min得到的微粉粒径、松密度与振实密度明显减小(P<0.01),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增大(P<0.01)。两种穿心莲内酯... 采用振动磨制备了穿心莲内酯微粉,并以原药细粉为对照,进行了粉体学性质、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5 min得到的微粉粒径、松密度与振实密度明显减小(P<0.01),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增大(P<0.01)。两种穿心莲内酯粉末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和表观溶解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溶出试验结果显示,微粉化穿心莲内酯在0.2%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中的溶出速率明显加快。这些结果提示溶出速率的加快主要是粒径减小、比表面积与孔隙率增大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微粉化 粉体学性质 溶出度
原文传递
新型中药口腔速溶散的设计原理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定堃 郭治平 +4 位作者 杨殿兴 崔笛 王勇 韩丽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617-3622,共6页
优良的服药口感对于保障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药粉末制剂的服用弊端及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药需求,受酸枣麨、龙角散与冻干泡沫剂型特点的启发,基于对中药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认识,综合中药粉体改性技术、中药矫味技... 优良的服药口感对于保障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药粉末制剂的服用弊端及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药需求,受酸枣麨、龙角散与冻干泡沫剂型特点的启发,基于对中药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认识,综合中药粉体改性技术、中药矫味技术与原料药前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递药形式——中药口腔速溶散。对中药口腔速溶散的概念、基本特点、原辅料组成、设计原理、工艺路线、核心设备、质量评价、技术优势及应用前景等内容进行系统解析,期待中药口腔速溶散的研制开发能更好地保障特殊人群的服药便利性,为中医临床提供"良药可口"的新选择,为粉末饮片、医院制剂、中成药散剂在新时代的升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口腔速溶散 粉体改性 矫味技术 设计原理 儿童友好型制剂 无水服药
原文传递
动物药腥臭气味形成机制及掩味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雨娇 张定堃 +5 位作者 刘倩 裴瑾 郭治平 韩丽 马鸿雁 许润春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53-2359,共7页
动物药被历代医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是中药的重要分支。动物药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应用历史悠久,在抗凝、抗血栓、抗疲劳、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惊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动物药大多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类... 动物药被历代医家称为"血肉有情之品",是中药的重要分支。动物药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应用历史悠久,在抗凝、抗血栓、抗疲劳、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惊厥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动物药大多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氧化三甲胺类成分,易发生分解,产生具有不良气味的生物胺、小分子醛、酮、醇、三甲胺、氨等物质,混合后散发出腥臭气味,容易造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影响服药顺应性与临床疗效,阻碍了动物药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对动物药腥臭气味来源和形成机制的认识不够深入,掩味技术的开发较为缺乏。鉴于此,该文初步统计了动物药腥臭气味的普遍性,分析了腥臭气味的产生原因,阐释了腥臭气味致呕机制,整理了腥臭气味评价与检测方法,总结了腥臭气味的掩味技术,以期加深对腥臭气味的认知,为开发适宜于动物药的高效去腥技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对动物药的顺应性,推动动物药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 腥臭气味 物质来源 致呕机制 掩味技术
原文传递
青黛饮片亲水性改性工艺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鑫 刘剑云 +6 位作者 张定堃 韩丽 郭治平 王玲 杨明 许欣 李红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目的通过筛选增强青黛亲水性的改性剂来研究改性剂与青黛作用方式,并优选出最佳改性工艺,制备适宜汤剂给药的新型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以接触角为亲水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通过筛选出不同醇类试剂中最优的改性剂,再经过不同的干燥... 目的通过筛选增强青黛亲水性的改性剂来研究改性剂与青黛作用方式,并优选出最佳改性工艺,制备适宜汤剂给药的新型饮片,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方法以接触角为亲水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通过筛选出不同醇类试剂中最优的改性剂,再经过不同的干燥温度对改性青黛进行热稳定性考察,结合不同醇类试剂、靛蓝、靛玉红的微观结构来初步探讨改性剂与青黛改性作用机制以及改性效果的热稳定性。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探讨接触角与改善青黛亲水性的关系,并采用均匀设计初步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不同醇类试剂相较于普通青黛都有改性效果,改性过程中醇分子的-CH3和-OH贡献不同,一元醇碳链越长改性效果越好,多元醇-OH越多改性效果越好,但从试剂的适用性及安全性考虑最佳改性剂为乙醇,最优改性工艺:改性剂用量为19%的乙醇、研磨23 min。结论醇类能有效改善青黛的润湿问题,使用乙醇作为改性剂可行性好,改性工艺稳定可靠,可以成功制备出青黛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 亲水性 改性剂 粉体改性 乙醇 均匀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机械粉碎法的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制备及其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小平 韩丽 +4 位作者 任桂林 张定堃 伍振峰 杨明 郭治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7-662,共6页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并对其粒子结构与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机械粉碎法制备穿心莲内酯与聚乙二醇(PEG)6000复合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复合粒子的结构;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其接触角;考察其体... 目的:制备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并对其粒子结构与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机械粉碎法制备穿心莲内酯与聚乙二醇(PEG)6000复合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复合粒子的结构;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其接触角;考察其体外溶出曲线。结果:穿心莲内酯与PEG 6000形成相互包覆的复合粒子结构,且穿心莲内酯结晶度下降。以水为测定液,穿心莲内酯与PEG 6000复合粒子粉体的接触角明显小于其原粉与物理混合物,且复合粒子的体外溶出速率明显优于其原料、超微粉及其物理混合物。结论:基于机械粉碎的穿心莲内酯复合粒子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粒子设计 复合粒子 溶出度
原文传递
基于粉体改性的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工艺与原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廖维 张定堃 +5 位作者 郭治平 刘玉华 葛春丽 宋奕辰 廖嘉宝 韩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8-2145,共8页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对山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改善,从而解决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问题。以溶化性为评判指标,考察改性剂用量及研磨粉碎时间对山药浸膏粉溶化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对比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粒径、流...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对山药浸膏粉的粉体学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行改善,从而解决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问题。以溶化性为评判指标,考察改性剂用量及研磨粉碎时间对山药浸膏粉溶化性的影响,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对比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粒径、流动性、比表面积等粉体学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改性前后山药浸膏粉的微观结构,同时结合多重光散射仪探索改性原理。结果显示,加入乳糖进行粉体改性后,山药浸膏粉的溶化性得到改善,其中最优改性工艺得到的改性山药浸膏粉加水溶化后,药液中不溶物体积由3.8 mL降至0 mL,其经干法制粒得到的改性山药配方颗粒遇水后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且不会对其指标性成分腺苷和尿囊素的含量产生影响。改性后的山药浸膏粉粒径显著降低,d0.9由(77.55±4.57)μm降低至(37.91±0.42)μm,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增大,亲水性增加。淀粉粒表面“衣膜”结构的破坏以及水溶性辅料的分散作用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改善的主要机制。该研究引入粉体改性技术解决了山药配方颗粒的溶化性问题,为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进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配方颗粒 溶化性 粉体改性 工艺原理
原文传递
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设计与评价
15
作者 刘惠 仇敏 +5 位作者 刘潜 林俊芝 陈振彩 郭治平 杨明 张定堃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4670-4678,共9页
目的针对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腥臭气、苦味等口感不佳问题,采用粉体改性技术改良创新为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方法通过志愿者视觉模拟评分法、溶化性评价方法等,筛选速溶散的掩味剂、分散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常规粉体性质测量方... 目的针对小儿复方鸡内金散腥臭气、苦味等口感不佳问题,采用粉体改性技术改良创新为儿童友好型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方法通过志愿者视觉模拟评分法、溶化性评价方法等,筛选速溶散的掩味剂、分散剂种类与用量。采用常规粉体性质测量方法比较小儿复方鸡内金散与小儿复方鸡内金速溶散的粒径、比表面积、密度、休止角、接触角、微观形态、吸湿性等粉体学性质差异。采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和志愿者感官评价方法对比评价2种散剂气、味、砂粒感、溶化性等口感差异。结果添加处方量0.85%的β-环糊精可显著掩蔽鸡内金的腥臭气与苦味,添加处方量49.15%的木糖醇可使速溶散在15 s内快速溶化,溶化效果最好。传统散剂改良为速溶散后,粒径显著降低,粒径累积分布90%时对应粒径(D_(90))从311.539μm降低至58.389μm,比表面积从0.0658 m^(2)/g增加至1.0182 m^(2)/g,振实密度由0.8212 g/mL减小至0.6107 g/mL,休止角由47.6°增大至55.3°。口感多模态评价结果表明,志愿者对速溶散的依从性更佳,速溶散几乎无苦味,仅具轻微腥臭味、砂粒感,明显甜味,溶化时间(14.8±6.3)s;而传统散剂具有较弱苦味、腥臭味,明显砂粒感,甜味较淡,溶化时间(26.7±8.5)s。结论小儿复方鸡内金散的速溶化改良实现了“口腔速溶、无水服药”功能,显著提升了服药口感,为中药儿童药或传统散剂的现代改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速溶散 鸡内金 掩味 粉体改性 口感评价
原文传递
微粉化对蒸附片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雪 张定堃 +5 位作者 杨明 郑全福 郭治平 柯刚 邹文铨 傅超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901-1907,共7页
目的研究微粉化对蒸附片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为其制剂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3种不同粉碎时间的蒸附片粉末,检测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流动性、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湿性及溶出速率等性质,再对比进行综合... 目的研究微粉化对蒸附片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为其制剂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机制备3种不同粉碎时间的蒸附片粉末,检测其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度、流动性、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吸湿性及溶出速率等性质,再对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中粉、微粉I与微粉II的粒径逐渐减小,形态及结构趋于均匀化,但粒子易黏附聚集;同时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增大;压缩度增大,休止角增大;红外光谱无明显变化;吸湿性无显著差异;溶出速率加快。结论综合蒸附片粉体学特征及溶出速率,蒸附片入丸散剂粉末超微粉碎时间宜控制在25 min左右,粒径d0.9宜在100.46μ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附片 超微粉碎 粉体学性质 溶出速率 孔隙度 微粉化
原文传递
超微粉碎与粉体改性对青黛饮片润湿性及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春凤 韩丽 +3 位作者 张定堃 郭治平 王念明 张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75-2479,共5页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与粉体改性前后青黛饮片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润湿性的变化。方法以去离子水、丙三醇、甲醇为探测液,通过测定青黛的普通粉、超微粉和改性粉的接触角,依据Young方程及Owens-Wendt-Kaelble法,计算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分量... 目的研究超微粉碎与粉体改性前后青黛饮片的表面自由能和表面润湿性的变化。方法以去离子水、丙三醇、甲醇为探测液,通过测定青黛的普通粉、超微粉和改性粉的接触角,依据Young方程及Owens-Wendt-Kaelble法,计算表面自由能及其极性分量和非极性分量。结果青黛普通粉的表面自由能为39.787 mJ/m2,极性分量为18.702mJ/m2,非极性分量为21.085 mJ/m2。青黛超微粉的表面自由能为48.819 mJ/m2,极性分量为27.848 mJ/m2,非极性分量为20.971 mJ/m2。青黛改性粉的表面自由能为63.563 mJ/m2,其极性分量为42.717 mJ/m2,非极性分量为20.846 mJ/m2。结论青黛经过超微和改性后表面自由能随表面极性分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增强表面润湿性,有利于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黛 接触角 润湿性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基于“无水服药”新理念的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生玉 夏鹏 +5 位作者 张婷 曹俊涵 韩丽 郭治平 张定堃 徐世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35-2840,共6页
目的以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对天地震颤速溶散进行设计及评价。方法自拟处方设计制备天地震颤速溶散,并以自制细粉为对比,以口感、粉体学性质和溶化性进行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评价。结果制备的天地震颤速溶散口感良好,口腔滞留... 目的以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对天地震颤速溶散进行设计及评价。方法自拟处方设计制备天地震颤速溶散,并以自制细粉为对比,以口感、粉体学性质和溶化性进行天地震颤速溶散的评价。结果制备的天地震颤速溶散口感良好,口腔滞留时间短,粉体学性质优良。结论速溶散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剂型,以天地震颤速溶散为例,为推进"无水服药"新理念提供了新的剂型与评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散 无水服药 矫味 口感评价 粉体学性质 溶化性评价
原文传递
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维 张定堃 +4 位作者 郭治平 阮世发 葛春丽 廖嘉宝 韩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198,共6页
山药配方颗粒由山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具有调剂简单、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优势。然而,因山药富含淀粉与黏液质类成分,其提取物粉末与配方颗粒溶化性差,在5 min内难以完全溶化或分散,不溶物即使在水中静置2... 山药配方颗粒由山药饮片经水煎煮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具有调剂简单、使用方便、免煎易服等优势。然而,因山药富含淀粉与黏液质类成分,其提取物粉末与配方颗粒溶化性差,在5 min内难以完全溶化或分散,不溶物即使在水中静置24 h也难以完全溶散,影响了配方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患者的服药心理。因此,通过研究山药提取物及其配方颗粒的溶化过程与机制,发现山药特殊的化学组成、高温提取过程中淀粉的变性及其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复合、喷雾干燥过程中“衣膜”的收缩形成等因素综合叠加,最终形成“衣膜”包覆淀粉粒的特殊微观结构,是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差的根本原因。基于课题组前期对粉体结构-性质-功能的研究,笔者提出采用粉体改性工艺改善山药配方颗粒溶化性的技术策略,并通过实验证明改性处理后的山药配方颗粒能在2 min内实现全部溶散,解决了该技术难题,可为其他类似品种的溶化性改善提供借鉴,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中药配方颗粒 溶化性 微观结构 喷雾干燥 粉体改性技术 淀粉
原文传递
基于粉体表面改性的青黛干混悬剂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胜杰 苏娟 +6 位作者 葛春丽 谢锦 郭治平 杨明 伍振峰 张定堃 韩丽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7-1353,共7页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乳糖-青黛复合粒子的青黛干混悬剂,实现润湿性与沉降性的平衡,满足青黛饮片临床用药需求。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考察改性剂乳糖研磨时间、乳糖用量以及乳糖青黛共研时间对亲水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粒径... 采用粉体改性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乳糖-青黛复合粒子的青黛干混悬剂,实现润湿性与沉降性的平衡,满足青黛饮片临床用药需求。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考察改性剂乳糖研磨时间、乳糖用量以及乳糖青黛共研时间对亲水改性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粒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表面自由能、多重光散射技术等对比改性前后青黛的差异。结果表明乳糖-青黛复合粒子最优工艺为:乳糖单独研磨2 min后,以1∶1的比例与青黛共研6 min。青黛改性后粒径d0.9由112.75μm降至87.30μm。BET和Langmuir比表面积分别下降8.661和12.512 m^(2)·g^(-1)。SEM显示改性青黛表面附着有乳糖;表面元素分析显示改性青黛的Si、Ca、Mg元素小于普通青黛,O元素大于普通青黛;红外光谱显示改性青黛同时拥有青黛和乳糖的特征峰。亲水性考察结果显示改性青黛接触角和非极性分量较未改性青黛分别降低35.1°和9.975 mJ·m^(-2),极性分量和表面自由能分别增加36.956和26.950 mJ·m^(-2)。多重光散射结果显示改性青黛透光度较未改性青黛降低35%,背散射光强增加约25%。本研究仅使用一种辅料成功制备了润湿性与混悬性良好的青黛干混悬剂,为青黛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混悬剂 难溶性 青黛 超微粉碎 粉体表面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