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儿童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董景敏 王红霞 +4 位作者 姜兴岳 陈亮 冯艳 王培源 张林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12例,对照组12名,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的14天之内进行检查。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用t...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儿童创伤性胼胝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12例,对照组12名,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的14天之内进行检查。常规磁共振检查后,行DTI扫描,分别测量实验组、对照组相应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用t检验分析感兴趣区域的FA值,并对实验组的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胼胝体膝部(FA=0.621±0.02)、压部(FA=0.608±0.04)的FA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GCS评分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 DTI可以较常规MRI检查更敏感地发现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FA值可作为评估儿童创伤性胼胝体损伤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胼胝体损伤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泌尿系静脉造影检查选择性曝光法
2
作者 周伟 邸云侠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0年第10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泌尿道造影 静脉造影 选择性曝光法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分期与早期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00
3
作者 张立安 贺静 +6 位作者 王玉丽 张明祥 周洪超 王东 王守波 曹来宾 徐爱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34-737,共4页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分期、早期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及低场MRI检查 ,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及等级稚和H检验和敏感性对照。结果 全部患者X线平片均诊断为早期ANFH ,共 91个部位。其中Ⅰ期 46个 ,表现为骨疏松及骨硬化 ;Ⅱ期 45个 ,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发现 5 6例早期ANFH ,共 86个部位。其中Ⅰ期34个 ,表现为星芒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 ;Ⅱ期 30个 ,呈骨硬化及囊状透亮区 ;Ⅲ期 2 2个 ,以“新月征”为特征。低场MRI仅发现 44例 (73个部位 ) ,Ⅰ期 30个 ,为斑点状T1WI低或高信号 ;Ⅱ期2 3个 ,为T1WI及长TE梯度回波 (GRL)序列不规则形低、等、高信号 ;Ⅲ期 2 0个 ,在T1WI及GRL序列呈片状低信号 ,并有高信号带环绕。经等级稚和H检验 ,以及三者敏感性的两两比较 ,结果显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T及低场MRI可准确地显示早期ANFH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分期 磁共振成像 CT
原文传递
钼靶、超声联合MRI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84
4
作者 罗凤莲 漆赤 +1 位作者 何莎莎 郑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5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联合MRI检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肿块、钙化...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联合MRI检查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钼靶、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表现,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肿块、钙化、肿块内部结构、微小病灶等方面的敏感性,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三种检查方法对肿块、微小病灶敏感性的两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钼靶与彩超对钙化敏感性均高于MRI,彩超与MRI对肿块内部结构的敏感性均高于X线钼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钼靶、彩超、MR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1%、82.6%、78.3%,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7.8%。结论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MRI检查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显示各有其优势与不足,诊断准确性有限,而采取三者的联合检查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 钼靶 超声
下载PDF
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对防治产后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77
5
作者 宋杰 王黎洲 +3 位作者 李兴 蒋天鹏 吴晓萍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先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后,术中再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患者(术前置管栓塞组)与18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置管栓塞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防治产后出血方面的效果。结果术前置管栓塞组中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术后置管栓塞术组有5例(26.3%)患者发生DI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的出血量为(1 134±912)ml,术后置管栓塞组为(5 067±1 698)ml(P<0.05)。术前置管栓塞组无栓塞失败病例,子宫收缩异常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新生儿窒息1例。术后置管栓塞组2例栓塞效果不佳,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收缩异常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产后新生儿窒息2例。结论剖宫产术前置管,术中胎儿娩出后行子宫动脉栓塞安全、有效,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多中心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子宫动脉栓塞术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附28例临床及CT分析) 被引量:72
6
作者 张培功 秦东京 +2 位作者 庄悦新 马爱武 李建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254,共3页
报告28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均发生于头部摔伤后(伤势不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梗塞灶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其中57%的患儿双侧豆状核区有细小点状钙化。作者讨论了这种脑梗塞的发生机制... 报告28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均发生于头部摔伤后(伤势不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梗塞灶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其中57%的患儿双侧豆状核区有细小点状钙化。作者讨论了这种脑梗塞的发生机制、临床、CT特征以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梗塞 CT 儿童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7
作者 李喜东 范力军 +7 位作者 李国力 陈光利 王春娥 朱红玲 王国巍 韩晓梅 崔松山 张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白兔2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注射激素组,B组为注射激素后进行介入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白兔20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注射激素组,B组为注射激素后进行介入治疗组,C组为对照组。介入治疗是将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对股骨头进行X线摄片和显微镜观察,研究股骨头的X线平片表现及病理变化。结果B组股骨头空缺的骨陷窝数及骨髓腔内脂肪细胞平均直径虽没达到正常水平,但有明显的改善,软骨下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血管直径明显增大,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介入疗法 医源性 激素
原文传递
制定工作流程图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被引量:59
8
作者 刘芳 张欣红 李峥 《护理管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0-21,共2页
目的 应用门诊就医流程图和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图 ,方便病人就医 ,规范护士行为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病人就医、治疗过程的实际情况 ,实施有形展示策略 ,将门诊病人就医过程和规范的临床护理行为制定成流程图。结果 通过应用... 目的 应用门诊就医流程图和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图 ,方便病人就医 ,规范护士行为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结合病人就医、治疗过程的实际情况 ,实施有形展示策略 ,将门诊病人就医过程和规范的临床护理行为制定成流程图。结果 通过应用流程图 ,护士行为更加规范化 ,服务更加到位 ,新护士能尽早地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了护理管理力度。结论 流程图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整体服务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图 护理 质量
下载PDF
利用自制电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行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 被引量:57
9
作者 膝皋军 朱丹 +4 位作者 郭金和 何仕诚 蔡锡类 张朝纯 尹青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Onik式腰椎间盘摘除器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经皮腰椎间盘摘除器。笔者研制一种新的电动旋切式经皮腰椎间盘摘除器。尸体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摘除30%~50%和80%~95%的髓核组织。80例临床应用表明,可摘除0.... Onik式腰椎间盘摘除器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经皮腰椎间盘摘除器。笔者研制一种新的电动旋切式经皮腰椎间盘摘除器。尸体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可分别摘除30%~50%和80%~95%的髓核组织。80例临床应用表明,可摘除0.85~4.65g(平均2.80g)髓核组织,所用时间为4~12min(平均5.5min),有效率为81.25%。笔者还就电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的优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以及L_5~S_1椎间盘的穿刺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电动旋切式椎间盘摘除器设计新颖独特、安全高效,较Onik摘除器具有更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穿刺术 椎间盘摘除术
原文传递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 被引量:50
10
作者 徐德永 孙锡和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徐德永①孙锡和②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为3.8%~17.6%不等,男女之比约为61[1]。各地报告患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颈椎病的认识不一致或诊断标准的差异。对颈... 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徐德永①孙锡和②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其患病率为3.8%~17.6%不等,男女之比约为61[1]。各地报告患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对颈椎病的认识不一致或诊断标准的差异。对颈椎病发生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解剖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颅脑MRI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56
11
作者 黄美萍 王学建 +9 位作者 梁长虹 沈桂权 陈乃楹 魏渝清 黄飙 李小宝 郑君慧 李东方 谭绍恒 史黔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9-383,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技术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及124例颅脑疾患患者前瞻性地进行快速FLAIR及T2加权序列MR检查,并比较了快速FLAIR上不同TR、TI(... 目的:探讨快速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技术原理及其在颅脑的临床应用。材料与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及124例颅脑疾患患者前瞻性地进行快速FLAIR及T2加权序列MR检查,并比较了快速FLAIR上不同TR、TI(间隔时间)、TE组合所得图像质量。结果:TR/TI/TE为8000/2000/200毫秒的组合能较好地抑制脑脊液信号。FLAIR与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比较,能增加病灶的对比度,从而更敏感地发现病变,以及更易于把握病变的侵袭范围。结论:FLAIR技术对颅脑病变的显示优于快速SET2加权序列,可作为其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MRI FLAIR
原文传递
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对比研究及检查途径探讨 被引量:51
12
作者 刘吉华 高振华 +2 位作者 徐爱德 徐文坚 汪敬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FHN)的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X线平片 4种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建立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途径。方法 分析和总结 4 2例 6 6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 目的 探讨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FHN)的MRI、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和X线平片 4种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敏感性和准确性 ,建立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途径。方法 分析和总结 4 2例 6 6髋随访和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早期 (FicatⅠ~Ⅱ期 )成人FHN病人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同期行MRI、CT、SPECT和X线平片检查。结果  (1) 6 6髋中 ,6 3髋股骨头MRI出现“线样征” ,其中 32髋为单线征 ,2 1髋为双线 ,10髋为三线。CT上对应部位显示为较模糊的高密度硬化线 33髋 ,高密度硬化线内侧伴行低密度带 9髋 ,软组织低密度线伴两侧高密度硬化线 4髋 ,未成线的高密度硬化斑点 13髋 ;SPECT上呈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 38髋 ;X线平片上硬化条带 2 3髋。 (2 ) 6 6髋中 ,4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MRI上“线样征”、CT上承重区周围高密度硬化线、SPECT上股骨头基底部或颈部环形和弧形放射性浓聚带以及X线平片上模糊硬化带相互对应 ,为诊断早期成人FHN的特异性征象。综合比较对早期成人FHN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最高 ,其次CT和SPECT相当 ,X线平片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影像学 对比研究 检查途径 MRI CT SPECT
原文传递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51
13
作者 高振华 刘吉华 +2 位作者 孟悛非 徐爱德 徐文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 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 16例行CT检查,13例行MR检查, 8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射型计算断层摄影(emission...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 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 16例行CT检查,13例行MR检查, 8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射型计算断层摄影(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 ]检查。结果 18例共22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最大径线通常<10mm,可呈圆形或卵圆形。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并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MRI上病灶可呈3种异常信号。ECT上大多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疝窝 影像学研究 放射性核素显像 X线平片检查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资料 影像学征象 发射型计算 发病机制 病理证实 CT检查 MR检查 断层摄影 颈前外侧 骨质缺损 异常信号 皮质下 股骨头 病灶 髋关节 卵圆形 硬化 薄层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评价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价值 被引量:50
14
作者 龙莉玲 黄仲奎 +2 位作者 丁可 廖锦元 江建宁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MSCT灌注参数评价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对经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轻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为S1、S2期)31例,重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为S3、S4期)和(或)早期肝硬化34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的晚... 目的探讨MSCT灌注参数评价慢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价值。方法对经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轻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为S1、S2期)31例,重度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分期为S3、S4期)和(或)早期肝硬化34例,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的晚期肝硬化42例以及对照组30例行16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取得不同病变阶段肝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全肝总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及达峰时间(TTP)5个指标,并与病理分期作对照研究。各组肝脏不同CT灌注参数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灌注参数值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探讨肝脏灌注参数值中对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影响最大的指标。结果对照组、S1、S2期组、S3、S4期组及肝硬化组的HAP值分别为(28.9±8.6)、(24.6±2.4)、(29.2±2.3)和(38.9±7.0)ml·100ml^-1·min^-1,表现为先下降后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6,P〈0.01);上述各组PVP分别为(111.3±18.1)、(92.9±5.3)、(73.0±9.0)和(54.1±13.8)ml·100ml^-1·min^-1,TLP分另0为(140.2±25.9)、(117.1±4.5)、(102.3±8.7)和(93.0±11.8)ml·100ml^-1·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6.79、67.40,P值均〈0.01);各组的HPI分别为(20.4±2.6)%、(21.0±2.1)%、(28.5±3.1)%和(42.6±11.1)%,TTP分别为(123.7±22.2)、(137.1±27.1)、(145.0±28.6)和(166.5±25.1)s,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3.05、17.37,P值均〈0.叭)。PVP、TLP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920和-0.846,P值均〈0.01;HAP、HPI、TTP则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自动可分离切割针系统肺活检的应用 被引量:51
15
作者 李兴 许虹 +4 位作者 王玲 曾新群 宋杰 周石 谭隆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CT导引 肺疾病 诊断 TNB 肺活检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丽珍 钟秋红 +1 位作者 黄昌辉 陈成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76-78,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院微创介入治疗科收治的46例(72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院微创介入治疗科收治的46例(72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研究组行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消融情况[消融点数、消融时间]、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3年随访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短(P<0.05),两组住院费用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病灶均较好地清除;研究组3年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与CT超声引导下肿瘤射频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射频消融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消融时间、3年复发率方面均具有更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皮微波消融 超声引导 肿瘤射频消融 CT
下载PDF
CT仿真内镜临床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46
17
作者 陈峰 郑凯尔 +4 位作者 居胜红 刘万花 毛文萍 徐秋贞 肖文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初步评价CT仿真内镜 (CTVE)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GE公司HispeedCTi螺旋CT扫描机及CTVE软件Navigator对 113例 (86例患者 ,2 7例正常人 )进行临床应用 ,其中气道 39例 ,消化道 33例 ,喉 13例 ,心血管 12例 ,耳部 6例 ... 目的 初步评价CT仿真内镜 (CTVE)临床应用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GE公司HispeedCTi螺旋CT扫描机及CTVE软件Navigator对 113例 (86例患者 ,2 7例正常人 )进行临床应用 ,其中气道 39例 ,消化道 33例 ,喉 13例 ,心血管 12例 ,耳部 6例 ,胆道4例 ,膀胱、输尿管 3例 ,副鼻窦 3例。 72例患者经病理证实。结果 CTVE所见正常解剖及病变与纤维内镜所见类似。CTVE可清楚显示管腔狭窄与闭塞、5mm以上的肿块性病变及 14mm以上的溃疡性病变。CTVE具有一定的病变定位、定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内镜 CTVE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与检查方法的探索 被引量:38
18
作者 徐德永 栾红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动脉型 发病因素 诊断
下载PDF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刘吉华 杜玉清 徐爱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CT表现和新征象。方法 回顾性阅读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 12 7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 ,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 CT表现 :股骨头完整组有 90个关节 ,其中单纯高密度硬化 6 ...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CT表现和新征象。方法 回顾性阅读具有典型X线和CT表现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 12 7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片 ,分析其征象及变化。结果 CT表现 :股骨头完整组有 90个关节 ,其中单纯高密度硬化 6 7个股骨头 ,伴低密度区者 2 3个股骨头。股骨头塌陷组 111个髋关节 ,其中 2 5个股骨头示单纯高密度硬化 ,86个伴低密度区。 43个股骨头内出现气体。随访病例中 ,股骨头外形和密度也表现出一定规律。结论 股骨头内单纯高密度硬化是本病的早期征象 ,其特殊的形态组合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CT 诊断
原文传递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4
20
作者 高波 吕翠 +1 位作者 王学建 马效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PRES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为子痫/先兆子痫,2例为高血压脑病,1例为环孢菌素A(CSA)的神经毒性。1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目的探讨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PRES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为子痫/先兆子痫,2例为高血压脑病,1例为环孢菌素A(CSA)的神经毒性。12例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4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检查,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CT平扫检查,2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顶、枕叶脑实质内,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像显示皮层和皮层下白质明显高信号影,较T1WI、T2WI更加清楚。注射Gd-DTPA后多无明显异常对比增强。1例DWI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皮层内弥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显示邻近的皮层下白质呈高信号。4例CT显示双侧顶、枕叶及额叶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CT未见异常。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结论PRE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应作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