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晨间护理工作流程再造在ICU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亚丽 敖莉 +1 位作者 孙岚 李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3年第10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ICU开展优质护理的晨间护理工作模式。方法对ICU原有晨间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 目的探讨ICU开展优质护理的晨间护理工作模式。方法对ICU原有晨间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比较流程再造前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情况。结果流程再造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较再造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晨间护理工作流程再造有利于优质护理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间护理 流程再造 护理
下载PDF
银杏达莫+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50例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文慧 《药物与人》 2015年第1期217-218,共2页
目的:研究银杏迭莫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药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患者夸后的治疗作进一步探寻。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研究银杏迭莫联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药物的安全性作出评价,为患者夸后的治疗作进一步探寻。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比较、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比较、血浆中一氧化钒、内皮素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联舍奥扎格雷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同时恢复缺损的神经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 脑梗塞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智 戴文君 +3 位作者 孟盈 刘燕 胡善友 徐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第9期869-87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首次诊断为脑梗塞且偏瘫的患者98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50)。对...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首次诊断为脑梗塞且偏瘫的患者98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人院第72h起进行早期运动护理,记录所有患者人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住院天数及入院时和第14天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及DVT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基线一致;第14天时,试验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24.38±5.10vs20.25±3.74,P〈0.001)及血流平均速度(17.46±3.73VS15.43±3.89,P=0.009)较入院时均显著增高,而对照组较人院时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DVT的发生,并能提高股静脉血流速度,但短期内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 脑梗塞 偏瘫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血流
下载PDF
团队工作模式在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4
作者 徐琴 黄蔚萍 +4 位作者 王飞 吴晓 胡善友 郁利萍 黄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在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e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26例,以建设卒中中心的时间节点分为对...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在抢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e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26例,以建设卒中中心的时间节点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救治流程和团队工作模式救治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资料、急诊处置效能(包括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CT报告时间、就诊至血常规报告时间、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60min内溶栓率)、院内情况(治愈率、好转率、未治愈率、死亡率、住院天数)和治疗总体满意度。结果在基线一致的前提下,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就诊至CT检查时间、就诊至CT报告时间、就诊至血常规报告时间、CT报告至静脉溶栓时间、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显著缩短,60min内溶栓率显著提高(P<0.05);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住院天数缩短(P<0.05);急诊处理的总体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团队工作模式能提高急诊处置效能,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总体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团队工作模式 急诊抢救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亚丽 徐琴 +1 位作者 孙岚 黄蔚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2013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9例为观察组,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2010-2011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3例为对照组,途中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呼吸支持...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2013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9例为观察组,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2010-2011年需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123例为对照组,途中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呼吸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通气效果、转运过程中气管插管移位的发生情况及转运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后心率和指末血氧饱和度均较对照组稳定(P<0.01),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转运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可有效支持呼吸,操作便捷,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处理 便携式呼吸机 危重患者 简易呼吸器
下载PDF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飞 周苑频 +2 位作者 夏建军 胡善友 王莉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点,探讨吸烟与肺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于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收治入院的慢阻肺患者352例,以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为标准,了解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点,探讨吸烟与肺部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间于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并收治入院的慢阻肺患者352例,以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为标准,了解患者肺部结构改变的特点;依据患者的吸烟史分为不吸烟组(n=148)及吸烟组(n=204),再根据吸烟指数水平分为低吸烟指数组(n=68)及高吸烟指数组(n=80),比较患者肺部结构的差异性,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吸烟与肺部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阻肺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7.7%,肺部结构改变中以胸膜增厚(63.1%)、肺气肿(46%)、斑片/点样钙化(24.4%)、间质性改变(21.3%)、肺大疱(20.5%)为主,合并症中以胸腔积液(27.3%)为主;吸烟组患者肺大疱(31.1%vs 12.7%,P<0.001)、肺气肿(63.5%vs 33.3%,P<0.00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但支气管扩张(6.1%vs20.6%,P<0.00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吸烟组;高吸烟指数组患者的胸膜增厚(72.5%vs 54.4%,P=0.022)、肺大疱(40%vs 20.6%,P=0.011)、间质性改变(28.8%vs 14.7%,P=0.041)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吸烟指数组;吸烟与男性(r=0.479,P<0.001)、肺大疱(r=0.224,P<0.001)及肺气肿(r=0.299,P<0.001)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发现,吸烟指数与肺大疱(r=0.228,P<0.001)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慢阻肺患者肺部结构以胸膜增厚、肺气肿、间质性改变等改变为主,吸烟与慢阻肺患者肺部结构改变密切相关,高吸烟指数可能导致肺大疱的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吸烟指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结构 CT
下载PDF
ICU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自军 朱丽丽 +6 位作者 孟盈 王飞 李华 游达礼 胡善友 王伟 孙岚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了解ICU危重症患者的DVT发生情况及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我院2018-07—2019-06期间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以Caprini量表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高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100)和低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89),比... 目的:了解ICU危重症患者的DVT发生情况及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我院2018-07—2019-06期间入住ICU的危重症患者,以Caprini量表为依据,将患者分为高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100)和低危组(Caprini评分<10分,n=8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DVT发生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找出DVT发生高危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ICU危重症患者DVT的发生率为5.3%;相对于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合并脑卒中、脓毒症、深静脉穿刺置管比例均显著增高(P均<0.05),同时,左足背动脉血流流速显著减慢[41.8(30.3,48.5)vs.47(35,57.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足背动脉流速减慢(OR=1.026,95%CI1.003~1.049,P=0.025)、合并脑卒中(OR=9.398,95%CI1.142~77.322,P=0.037)、深静脉置管(OR=2.451,95%CI1.022~5.876,P=0.044)是高危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ICU的危重症患者中,高危DVT患者的占比较高,合并脑卒中、行深静脉置管及左足背动脉流速减慢增加患者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高危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 危重症
原文传递
血清胱抑素C联合血乳酸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4
8
作者 任广胜 胡善友 +5 位作者 张和凤 王飞 姜婷婷 徐峰 游达礼 吴晓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乳酸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入住嘉定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12例,测定入室1~7d血CysC、乳酸和肌肝(SCr),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诊断标...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和血乳酸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入住嘉定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112例,测定入室1~7d血CysC、乳酸和肌肝(SCr),根据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诊断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CysC、乳酸和SC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A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ysC和乳酸单用或联用时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AK1组患者CysC、乳酸和SCr水平分别在诊断脓毒症后3、3、4d升高,与非AK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AUC为0.647[95%CI(0.530.0.763),P=0.010].CysC联合乳酸预测脓毒症并发AK1的AUC为0.796|95%CI(0.700.0.892),P<0.001]结论脓毒症并发AKI患者CysC及乳酸水平明显升髙,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时间点早于SCr;联合应用CysC及乳酸可早期预测AKI的发生.优于单一指标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胱抑素C 乳酸 肌肝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2
9
作者 仲继勇 康文慧 游达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58-61,共4页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 目的 探讨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5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二氧化碳分压[ p (CO 2)]、氧分压[ p (O 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度(PEF)]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7%( P <0.05)。与治疗前比较, 2组治疗后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与治疗前比较, 2组治疗后 p (O 2)、SaO 2均显著升高, p (CO 2)显著降低( P <0.05或 P <0.01);治疗后,观察组 p (O 2)、SaO 2显著高于对照组, p (CO 2)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前比较, 2组治疗后FEV 1%、FVC、PEF等指标均显著升高( P <0.05或 P <0.01),且观察组FEV 1%、FVC、PEF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或 P <0.01)。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有助于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机械通气 炎性因子 呼吸功能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飞 丁勇 +4 位作者 姜婷婷 游达礼 杨炳华 徐峰 吴晓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疾病危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观察和诊断性试验研究.选择自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间,收住急诊ICU的196例危重患者.在入ICU第一个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疾病危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病例观察和诊断性试验研究.选择自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间,收住急诊ICU的196例危重患者.在入ICU第一个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同时根据患者即时情况及各生化指标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临床转归分为两组,即存活组(n=126)和死亡组(n=70),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APACHEⅡ评分及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Spearman法对RDW及APACHEⅡ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建立RDW和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法找到RDW和APACHEⅡ预测死亡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与RDW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分别为(20.43 ±6.41)vs.(13.94 ±6.77)和(13.35±2.21)vs.(11.34±1.32),P值均小于0.01;RDW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09,P< 0.01);分别用RDW及APACHEⅡ预判死亡,其ROC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92 (0.725,0.860)和0.754 (0.686,0.822),其最佳截断值分别是12.35和17.5,预判准确性分别为76.5%和70.4%.本组病例中有12名红细胞分布宽度超过15.4的患者均死亡.结论危重患者入住ICU时的RDW水平与疾病危重程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危重病 APACHEⅡ评分 危重程度 预后 相关性 诊断性试验 约登指数
原文传递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朱亚丽 徐琴 +2 位作者 孙岚 郁利萍 黄蔚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6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集束化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23例患者完全康复治愈,7例留有轻度脑部后遗症,5例呈植物状态,1例在入院24 h内出现弥...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中暑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集束化护理策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23例患者完全康复治愈,7例留有轻度脑部后遗症,5例呈植物状态,1例在入院24 h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后死亡,3例患者因出现多个脏器衰竭而死亡;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对重症中暑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有利于急救工作顺利开展,降低重症中暑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 重症中暑 集束化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善友 任广胜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5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脑心综合征(CCS)的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86例ACVD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VD病人心电图改变为48.1%~81.5%,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的损害病人并发CCS发生率更高。结论:其发生机制可...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脑心综合征(CCS)的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86例ACVD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VD病人心电图改变为48.1%~81.5%,出血性卒中、近中线结构的损害病人并发CCS发生率更高。结论: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对ACVD病人心脏监护,积极诊治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征 心电图
下载PDF
团队工作模式在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曼 王飞 +4 位作者 吴林辉 徐琴 吴晓 胡善友 黄蔚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的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3例,所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明确。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的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63例,所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明确。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基线临床资料、急诊的处置效能(包括分诊时间、心电图时间、血标本检测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院内心脏事件(复发、再次PCI)及预后。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电图报告时间[(9.84±3.62)min VS(4.90±1.83)min,(P〈0.01)]、血标本检测时间[(45.06±12.75)min VS(19.81±2.12)min,(P〈0.01)]、抢救室滞留时间[(67.31±26.24)min vs(39.19±14.11)min,(P〈0.01)]显著降低,而住院天数、院内复发率、再次PCI率及死亡率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团队工作模式的流程能够提高急诊处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能。团队工作模式的流程能提高急诊处置效能,但不能降低患者的住院天数、院内心脏事件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团队工作模式 优化流程 处置效能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勇 王飞 胡善友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59例首次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n=80)和RDW高值组(n=7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死亡率...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59例首次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n=80)和RDW高值组(n=79)。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死亡率的差异性。再根据临床转归分为两组,即存活组(n=144)和死亡组(n=15),比较其RDW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分析预后不良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建立RDW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约登指数法找到RDW预测死亡的最佳截断值。结果RDW高值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低值组(16.5%坩2.5%,P=0.003)。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12.86±1.25)%VS(11.59±1.25)%,P=0.000]。RDW水平与预后不良呈线性正相关(标准偏回归系数=0.146,P=0.032)o用RDW预判死亡,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10.668-0.896),最佳截断值为12.35,准确度为78.6%。结论入院时的RDw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脑梗死 预后 死亡率
下载PDF
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勇 王飞 +6 位作者 徐婷婷 王莉 沈丽娟 吴晓 刘跃 史萍 胡善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209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73... 目的探讨脑出血评分对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出血患者209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73例)和非SAP组(136例)。以脑出血评分为评估依据,分析S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以脑出血评分预判SAP的发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值。结果 (1)脑出血患者SAP的发生率为34.9%(73/209),病死率为21.1%(44/209)。(2)SAP组和非SAP组的年龄分别为(73±12)和(63±14)岁,血肿体积为23.4(9.6,51.1)和6.2(3.1,16.0)ml,脑出血评分为2(1,3)和1(0,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AP组比非SAP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降低[8(4,11)分和15(13,15)分,P<0.01]。以脑出血评分预判SAP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709~0.842,P<0.01)。当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53时,对应的脑出血评分最佳截值为2分,其敏感度为74%,特异度为71%,阳性预测值为0.58,阴性预测值为0.84。结论脑出血患者SAP的发生率较高,脑出血评分有一定预测SAP发生的临床价值,临床需重视脑出血评分≥2分的脑出血患者发生SAP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卒中相关性肺炎 脑出血评分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预防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后抑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建宁 王飞 +2 位作者 徐琴 胡善友 黄蔚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取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病人15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给予2组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预... 目的:探讨以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选取新发基底节区脑梗死病人15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80例,分别给予2组需求层次理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和优质常规护理,比较2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抑郁发生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抑郁发生率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1),轻度抑郁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降低(P<0.05),且轻度抑郁病人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而ADL评分明显提高(P<0.01);2组病人中度及重度HAMD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在校正性别、年龄、独居及社会支持评分等相关因素后,预见性护理仍是抑郁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42,P<0.01)。结论:在护理新发基底节脑梗死病人中,以马斯洛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的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病人急性期抑郁的发生,同时可能有潜在改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节区 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理论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脂连蛋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游达礼 王飞 +1 位作者 姜婷婷 胡善友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连蛋白(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连蛋白(AP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最大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峰值速度(E/A)的水平。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5,同型半胱氨酸(Hcy)、NT-proBNP、APN、NSE的水平。对比2组的中医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LVEF、E/A明显高于治疗前,IVS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E/A高于对照组,IVST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IL-17、Hcy明显低于治疗前,IL-35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7、Hcy低于对照组,IL-3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NT-proBNP、APN、NSE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APN、NS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进一步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炎症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脂联素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飞 俞青 +3 位作者 吴晓 居学丰 王莉 胡善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临床药师在重症病人静脉液体管理中的药学服务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樱华 孟拥军 +1 位作者 胡善友 姜婷婷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病人静脉液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由于重症病人的静脉输液涉及诸多药学问题,如液体类型、给药方式、配伍稳定性和给药速度等。药师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性质,配合医师制订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和结论:临床药...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病人静脉液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由于重症病人的静脉输液涉及诸多药学问题,如液体类型、给药方式、配伍稳定性和给药速度等。药师根据病人情况和药物性质,配合医师制订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和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重症病人静脉输液方案的制订可以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重症监护室 输液管理 临床药师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NT-proBN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陆秋霞 陈希 +2 位作者 吴晓 胡善友 王莉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11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其3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住的AECOPD患者455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n=411)和...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其30天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收住的AECOPD患者455例,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n=411)和死亡组(n=4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的NT-proBNP水平分为正常值组与异常值组,再根据NT-proBNP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低值组、中值组和高值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30天病死率;对NT-proBNP水平与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死亡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同时,死亡组的心力衰竭合并率及降钙素原(PCT)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白蛋白(ALB)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NT-ProBNP异常组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且30天病死率随着NT-ProBNP水平的增高而增高(P<0.05);NT-proBNP水平与30天病死率呈正相关(r=0.246,P<0.01),与PCT呈正相关(r=0.406,P<0.01),与ALB呈负相关(r=-0.345,P<0.01);NT-proBNP水平预判死亡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742,约登指数最大为0.418,最佳截断值0.826,敏感度为0.744,特异度为0.674。结论在AECOPD患者中,NT-proBNP水平与患者的30天预后密切相关,对AECOPD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利钠肽 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