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4年我院炎症性肠病发病趋势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7
1
作者 阮水良 沈海燕 +2 位作者 陆其明 杨志宏 罗鼎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2期40-43,共4页
目的了解2000~2014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趋势。方法通过我院病历数据库,检索主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克隆病的住院病例,出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同于内镜中心数... 目的了解2000~2014年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趋势。方法通过我院病历数据库,检索主要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克隆病的住院病例,出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同于内镜中心数据库检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克隆病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为200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观察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特征、内镜检出率以及临床特征。结果近15年间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住院患者占全院住院人数比例逐年增加(χ^2=41.873,P=-0.000;χ^2=77.764,P=0.000),由2000年的0.04%、0.01%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0.20%、0.09%。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15.3)、(43.3±17.4)岁,男女比分别为1:1.09、1:0.65。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内镜检出率由2004年的0.75%、0.17%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1.18%、0.46%,克罗恩病的检出率逐年增加(χ^=19.687,P=0.03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而克罗恩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消瘦,肛瘘以及肠外表现多见;发病至确诊时间分别为(7.2±11.6)、(18.3±16.5)个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镜下累及左半结肠、全结肠分别占34%、66%;克罗恩病患者回肠末端、回肠末端+结肠、小肠、全消化道病变分别占39%、12%、21%、28%,伴肛瘘者为28.6%。内镜、小肠CT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炎症性肠病的主要方法。克罗恩病疗效仍不理想。结论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内镜医师应与病理学、影像学医师合作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及漏诊,并提高炎症性肠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发病率 统计
下载PDF
缺血性结肠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国内文献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阮水良 顾小江 官俏兵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最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 目的了解缺血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趋势、临床特征及预后,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的认识。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对检出文献进行分析,检索最后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结果共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324篇,出版时间从1982--2013年。报告例数9202,男3973例,女5229例,男女比例1:1.32。校正平均年龄为(63.6±7.8)岁。文献数量及报告病例数在2002年以后开始升高。估计累计发病比例存在地域差异,北方地区高于其他地区(χ2=1097.95,P=0.000)。伴随疾病以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便秘最多见,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肠镜检查、外伤手术、低血容量可能为诱发因素。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要症状。CT检查简便易行,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以单个部位受累为主,全结肠病变少见,直肠较少受累。亚型以一过型最多,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等左半结肠,内科药物治疗为主,预后大多良好。坏疽型受累部位多位于横结肠肝曲、升结肠以及回盲部等右半结肠,首选手术治疗,但病死率较高。结论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女性多见,心血管疾病是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便意、便血为主。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乙状结肠、降结肠及脾曲。亚型以一过型为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数据说明 统计
原文传递
嘉兴市缺血性结肠炎近10年发病趋势和临床特征回顾 被引量:8
3
作者 阮水良 朱华丽 +2 位作者 顾小江 陆其明 杨志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05-810,共6页
目的 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趋势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住院治疗的8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同期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 目的 增加对缺血性结肠炎发病趋势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10年间住院治疗的89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以同期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近10年来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住院人次、占全院年住院人次比例逐年增加,分别从2004年的1人次、0.01%上升到2013年的41人次、0.11%.89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5±12.7)岁;男女比例为1∶2.18,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病最多,占43.8%(39/89);38例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其中有阑尾切除术史18例,占20.2%.78例有腹痛、便意症状,74例有便血主诉.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水平、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R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89.21mg/L比61.29 mg/L,90.13 μg/L比59.39 μg/L;Z=-3.959,-4.377;P均<0.05).CT表现为病变肠段肠壁增厚.结肠镜提示病变部位集中于左半结肠及直肠,占93.88%(138/147).平均住院日为(10.59±5.97)d,复发率为3.37%(3/89);慢性病例为2.25%(2/89);无死亡病例.结论 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近年明显增加,凡是有腹痛和(或)便血的患者均应考虑,60岁以上老年患者尤其应重视,尽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缺血性 发病率 腹痛 便血 结肠镜
原文传递
乙状结肠黏膜施万细胞错构瘤1例
4
作者 汤淇 柯毅恒 +1 位作者 沈文艳 阮水良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05-106,F0003,共3页
患者,男,54岁,因“大便形状改变10年余,发现结肠肿物1周”于2023年4月12日收治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解黄色稀烂便,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否认有黏液脓血便,无腹痛、呕血等。10... 患者,男,54岁,因“大便形状改变10年余,发现结肠肿物1周”于2023年4月12日收治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012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解黄色稀烂便,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每天2~3次,否认有黏液脓血便,无腹痛、呕血等。10余年来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未见明显好转。2012—2022年于当地医院行3次肠镜检查,均未提示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便性状 错构瘤 肠镜检查 黏液脓血便 形状改变 施万细胞 嘉兴学院 消化内科
原文传递
缺血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5
作者 姚悦 汤淇 +1 位作者 柯毅恒 阮水良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269例IC患者分为轻症组(220例)和重症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IC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269例IC患者分为轻症组(220例)和重症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IC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重症组男性、腹部手术史、便秘、陈旧性脑梗死、腹胀、腹部压痛比例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肌酐、D-二聚体均高于轻症组(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钠离子和血便比例低于轻症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方程式为―5.276+0.960×腹部手术史+0.076×NLR―1.364×血便+1.656×腹部压痛+0.030×血清肌酐+0.480×D-二聚体。既往手术史、腹部压痛以及NLR、血清肌酐和D-二聚体较高是重症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便是重症IC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重症IC的AUC为0.840,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61.4%。结论既往手术史、腹部压痛、血便、NLR、血清肌酐和D-二聚体是重症IC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肝功能生化指标对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阮水良 毕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780-2784,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代谢对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4-01/2005-03收治入院诊断明确且具有完整肿瘤标志物(AFP、CEA和CA19-9)和肝功能各生化指标患者845例,分为普通疾病组、良性肝胆胰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对不同组别的... 目的:探讨肝脏代谢对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4-01/2005-03收治入院诊断明确且具有完整肿瘤标志物(AFP、CEA和CA19-9)和肝功能各生化指标患者845例,分为普通疾病组、良性肝胆胰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对不同组别的肿瘤标志物与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和普通疾病组中肝功能异常者的AFP高于肝功能正常者(z=-3.917,2.252;P<0.01或0.05).在普通疾病组中AFP与TBIL、DBIL、γ-GT存在正相关(r=0.082,0.133,0.190;P<0.01或0.05).在三组不同疾病组中肝功能正常与异常者的CEA未发现有差异.普通疾病组中CEA与γ-GT、ALP存在正相关性(r=0.171,0.139;均P<0.01).恶性肿瘤组中肝功能异常者的CA19-9高于正常者(z=-1.973,P<0.05).三组不同疾病中CA19-9与多种肝功能指标存在正相关.结论:胆道梗阻对CA19-9测定值有明显影响;低水平AFP与γ-GT有一定关系;而CEA则与肝功能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下载PDF
小剂量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5
7
作者 朱华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4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与单独应用匹维溴胺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黛力新片10 mg,b.i.d.... 目的比较小剂量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与单独应用匹维溴胺对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黛力新片10 mg,b.i.d.,分别于早上8点与中午12点分服,匹维溴胺片50 mg,t.i.d.。对照组给予匹维溴胺片50 mg,t.i.d.,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的总有效率88.4%,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6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黛力新联合匹维溴胺对腹痛型IBS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匹维溴胺 腹痛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三例
8
作者 柯毅恒 汤淇 阮水良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D-F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进展尚不清楚。该文报道了3例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均为体检时发现,2例患者无不适主诉,1例患者感上腹部不适伴乏力,入院后经完善CT及胃镜检... 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D-FL)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其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进展尚不清楚。该文报道了3例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1岁,均为体检时发现,2例患者无不适主诉,1例患者感上腹部不适伴乏力,入院后经完善CT及胃镜检查,最后均通过病理活检确诊。2例患者因无症状拒绝治疗,随访至今病情均未进展,1例患者予R2方案(奥妥珠单抗+来那度胺)化学治疗1年余,至截稿日患者有时感上腹部不适、乏力及夜间盗汗。该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D-FL生物学行为通常为惰性,无症状患者可考虑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症状的年轻患者如患者同意可积极治疗。目前国内外尚无D-FL的诊治指南及共识,该文报道3例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拓宽临床医生对D-FL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肠道滤泡性淋巴瘤 胃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肝功能间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阮水良 刘德许 +4 位作者 王波 毕军 季霞 吴君 杜瑛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以30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GF-1、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 目的研究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诊断明确的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以30名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测定血清IGF-1、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结果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组的IGF-1浓度在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分级越差,IGF-1浓度越高。在所有80例被检者中IGF-1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r=0.554、0.570、0.479、0.016,P<0.05),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呈负相关(r=-0.257、-0.531,P<0.05)。IGF-1与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胶原(C-Ⅲ)呈正相关(r=0.580、0.655、0.542,P<0.05)。结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IGF-1增加与肝功能减退、肝纤维化程度相一致,可能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日本血吸虫病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海燕 阮水良 +3 位作者 于亚威 王波 陆其明 杨志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2期202-204,共3页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 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gastricmalignantlym.phoma.PGML)是常见的胃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癌以外胃恶性肿瘤的70%~80%[1]。近年来有发病率逐渐升高趋势[2]。PGML缺乏特异性,活检组织学确诊率低,易漏诊或误诊为腺癌。本次研究总结了53例PGML患者的内镜及病理学特点,旨在提高内镜医师对胃淋巴瘤的认识。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淋巴瘤 内镜表现 病理学 特点分析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1年追踪报道1例
11
作者 姚悦 阮水良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289-1291,F0003,共4页
患者,男,49岁,既往体健。2010年3月27日因“腹痛5个月,伴腹胀半个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当时为进食黄鱼后起病,期间多次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升高,4次胃镜均提示胃潴留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镜病理及骨髓涂片... 患者,男,49岁,既往体健。2010年3月27日因“腹痛5个月,伴腹胀半个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当时为进食黄鱼后起病,期间多次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升高,4次胃镜均提示胃潴留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镜病理及骨髓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见封三图1),全腹增强CT示小肠、回盲部肠壁水肿,腹水及阑尾粗大(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涂片 肠壁水肿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追踪报道 胃潴留 回盲部 增强CT 肠镜
原文传递
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对脂肪变性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阙扬铭 朱华丽 +3 位作者 周雪峰 李兵兵 吴佳燕 刘海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PST)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对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取20只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小鼠予以正常饮食用来参照NAFLD模型的成功建立。观察... 目的探讨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MPST)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对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取20只C57BL/6小鼠,高脂饮食喂养,建立NAFLD模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小鼠予以正常饮食用来参照NAFLD模型的成功建立。观察组小鼠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shRNA(AD-shRNA)对肝脏MPST进行干预,对照组小鼠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小鼠处死后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并测定肝组织MPST、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胱硫醚γ裂解酶(CSE)表达与肝脏中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硫化氢(H2S)的含量。结果观察组小鼠肝脏MPST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FFA、TG、TC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小鼠肝脏内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且出现肝细胞炎性表现;观察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弥漫性减轻,炎性肝细胞减少。观察组小鼠肝脏SREBP-1、FAS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CSE的m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H2S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在MPST对脂肪肝的调节过程中起主要介导作用,且与SREBP-1相关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巯基丙酮酸转硫酶 脂肪变性 游离脂肪酸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波 姚伟明 于亚威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5期288-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3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1例GIST患者发生部位以胃(19例,61.35%)和空肠(6例,19.3%)为主。首...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31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1例GIST患者发生部位以胃(19例,61.35%)和空肠(6例,19.3%)为主。首发症状以腹痛、腹胀(20例,64.5%)和消化道出血(12例,38.7%)、腹部包块(8例,25.8%)为主要表现。病理报告良性13例,潜在恶性2例,恶性16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28例(90.3%),CD34阳性26例(83.9%)。结论(1)GIST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易造成误诊。(2)CD117和CD34阳性可以作为GIST的诊断标志。(3)治疗应以局部切除为主,恶性者应扩大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典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阮水良 罗鼎天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5-716,共2页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少见,且缺乏特征性消化系统表现,易漏诊或误诊。笔者诊治1例有典型临床表现的该病患者,报道如下。患者男,40岁,因腹痛5个月,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消化系统表现 临床表现 特征性 患者
原文传递
浙北地区药源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3
15
作者 殷新光 杨志宏 +4 位作者 顾金森 潘学仙 沈道德 吴孝永 李鲁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9-740,共2页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北地区8所医院收治的 2 87例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患者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为 1 2 4 % ,男性... 目的 了解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浙北地区8所医院收治的 2 87例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患者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发生率为 1 2 4 % ,男性多于女性 ,中青年发生率高 ,致肝病的药物种类多于致胃肠粘膜损伤的药物种类 ,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性肝病及胃肠粘膜损伤影响了当地人群的健康 ,研究结果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药物毒副作用的监察和控制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肝病 胃肠粘膜损伤 流行病学 药物毒副作用 控制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初探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海燕 阮水良 +4 位作者 徐水凌 陆其明 杨志宏 罗鼎天 陈春晓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8例确诊CD患者的粪便标本(CD组),以同期8例健康人群粪便作为对照组(CN组)。收集新鲜粪便样本提取DNA,并将样本进行PCR扩增,最终进行16SrRNA数据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990 890条高...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方法收集8例确诊CD患者的粪便标本(CD组),以同期8例健康人群粪便作为对照组(CN组)。收集新鲜粪便样本提取DNA,并将样本进行PCR扩增,最终进行16SrRNA数据分析。结果测序共获得990 890条高质量序列,CD组和CN组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2和t=-2.886,P<0.05)。OTUs(可操作分类学单位)比较韦恩图显示CD组共有7 437株菌种,而CN组共有7 744株菌种,其中3 438株菌种重叠。LDA差异贡献分析图提示CD患者肠道菌群以芽胞杆菌、变形菌、乳杆菌目、放线菌目、异常球菌纲、栖热菌目、假单胞菌目和交替单胞菌目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而CN组则以双歧杆菌目及双歧杆菌科,Odoribacteraceae、Christensenellaceae、弧菌目及弧菌科等为主要特征差异细菌菌类。据物种进化树的样本菌落分布图显示:两组样本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酸杆菌门和螺旋菌门占主要门类分布。CD组及CN组细菌科类分析结果:毛螺菌科、韦荣球菌科、瘤胃菌科、丹毒丝菌科、红蝽菌科、紫单胞菌科、双歧杆菌科、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产碱菌科和链球菌科在两组样本中共同存在。同时从该进化树可发现,CD组中红蝽菌科、产碱菌科、丹毒丝菌科和链球菌科相对于CN组优势丰度分布,而普雷沃菌科、拟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比CN组丰度明显减少。此外,Dethiosulfovibrionaceae、丙酸杆菌科、盐单胞菌科、希万菌科等为CD组特有菌种。结论 CD组的菌群多样性明显少于CN组,CD组有其特有优势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道菌群 16SrRNA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原文传递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修复的病理改变评估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海燕 乐敏 +1 位作者 虞朝辉 陈春晓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在评判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功能修复状态的优势作用。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后复查的30例U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拟行结... 目的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在评判溃疡性结肠炎(UC)黏膜功能修复状态的优势作用。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治疗后复查的30例UC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拟行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分别进行白光内镜及CLE检查,之后进行荧光素渗出情况分析。结果研究组中有10例患者白光内镜下全结肠段黏膜正常,另20例存在部分肠段黏膜异常,对照组全结肠段黏膜白光内镜下均显示正常。研究组白光内镜正常患者与对照组患者CLE下结肠荧光素钠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例活动期UC患者中,白光内镜异常肠段与正常肠段CLE下荧光素钠渗出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白光内镜下黏膜正常患者左半结肠黏膜CLE下荧光素钠渗出评分与活检组织病理组织学分级指数非等级相关(rs=0.394,P〉0.05)。 结论通过CLE可发现UC患者黏膜愈合过程中首先为结构修复,白光内镜下黏膜愈合并不能代表功能修复。CLE评估黏膜屏障功能改变优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内窥镜检查 荧光素类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黏膜愈合
原文传递
血小板计数可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海燕 徐承富 陈春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时年龄中位数21岁,病程中位数10个月。在开始治疗前和第三次、第六次治疗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结果:IFX治疗三次后,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增加(均P<0.01);第六次治疗后上述指标比第三次治疗后进一步改善。共53例患者经三次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150);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克罗恩病严重程度相关,且病程较长、治疗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大的患者IFX治疗三次后不易缓解。结论:克罗恩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可作为预测IFX早期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治疗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血小板计数 治疗结果 预测
下载PDF
伍用小剂量氯胺酮于无痛监护胃镜致精神分裂样症状一例
19
作者 方芬 王波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4年第3期219-219,共1页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较为痛苦的消化内镜检查,逐步过渡到在“无痛监护麻醉”下进行,而这一技术正是建立在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或芬太尼联合配方的基础上,笔者已积累了相关资料千余例,均未见不...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较为痛苦的消化内镜检查,逐步过渡到在“无痛监护麻醉”下进行,而这一技术正是建立在静脉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或芬太尼联合配方的基础上,笔者已积累了相关资料千余例,均未见不良反应。但近期发生一例“精神分裂样症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用 小剂量 氯胺酮 无痛监护胃镜 精神分裂样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