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丘地区ABCB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出血风险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蒋珂 杨青松 +4 位作者 张莹 李春燕 方岩 曹飞 赵颖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4-889,共6页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商丘市立医院、商丘市梁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CIS溶栓后未发...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商丘市立医院、商丘市梁园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46例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以1∶1配比选取同期CIS溶栓后未发生出血转化患者24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焦磷酸测序法,检测两组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统计两组ABCB1基因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布,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CIS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患者ABC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观察组rs1045642位点CC基因型频率34.55%高于对照组25.02%,CT基因型频率12.20%、TT基因型频率3.25%低于对照组14.63%、9.35%(χ^(²)=21.527,P<0.05);观察组rs2032582位点GG基因型频率17.89%、GT基因型频率21.54%低于对照组37.60%、93.96%,TT基因型频率10.57%高于对照组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80.427,P<0.05);rs1045642位点TT基因型是出血转化的保护因素,rs2032582位点TT基因型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OR=2.903,P<0.05)。商丘地区CIS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可能与ABCB1 rs1045642位点TT基因型、rs2032582位点TT基因型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出血
原文传递
醒神开窍针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脑卒中癫痫持续发作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陈小红 赵帅 赵婷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脑卒中癫痫持续发作(SE)的临床价值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脑卒中SE患者,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常规组(n=60)和联合组(n=63)。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联合组采... 目的:观察醒神开窍针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脑卒中癫痫持续发作(SE)的临床价值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脑卒中SE患者,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常规组(n=60)和联合组(n=63)。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联合组采用醒神开窍针法联合拉考沙胺治疗。比较两组脑电图(EEG)参数、脑血流动力学。随访1年后,分析两组脑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α、β和θ波频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 Vm)、缓慢指数(SI)均高于常规组,压力指数(PA)低于常规组(P<0.05)。随访1年,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醒神开窍针法联合拉考沙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SE患者的脑电图参数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远期脑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持续发作 醒神开窍针法 拉考沙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艳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23期3746-3747,共2页
目的探究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究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油果糖进行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CT结果(血肿、水肿)及预后情况(离子紊乱、再出血及少尿)。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77.14%,低于观察组的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CT结果血肿、水肿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可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缩小血肿、水肿范围,改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露醇 甘油果糖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链式护理模式联合跨理论模型干预在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丽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链式护理模式联合跨理论模型(TTM)干预在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予以TTM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联合链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 目的探究链式护理模式联合跨理论模型(TTM)干预在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20例,按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予以TTM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联合链式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出院后3个月)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和吞咽生存质量评估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SSA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FCTI评分及SWAL-QOL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链式护理模式联合TTM干预应用于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其家属照护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吞咽困难 链式护理模式 吞咽功能 跨理论模型
下载PDF
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合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5
作者 郭闪闪 李志鹏 张颖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5期642-64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脑梗死合并帕金森综合征(PD)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27例脑梗死合并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后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TMS)治疗脑梗死合并帕金森综合征(PD)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127例脑梗死合并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后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60.33±0.12)岁;对照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60.28±0.25)岁。两组患者均统一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以及TMS治疗,观察组在其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14 d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并在治疗后实施为期6个月的短期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3、7、14 d后,观察组BDNF[(4.82±0.33)μg/L、(5.62±0.31)μg/L、(7.22±0.37)μg/L]均高于对照组[(4.02±0.41)μg/L、(4.95±0.47)μg/L、(6.13±0.2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3、9.497、19.422,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51.33±8.28)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MFV)[(45.62±0.45)cm/s]均高于对照组[(43.16±8.17)cm/s、(40.12±0.33)cm/s],阻力指数(RI)[(0.36±0.22)]低于对照组[(0.49±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6、78.443、3.885,均P<0.001)。治疗后,观察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PDRS-Ⅲ)评分[(42.45±0.31)分]低于对照组[(45.85±0.44)分],稳定极限范围(LOS)[(90.25±5.22)cm2]、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32.16±1.16)分]均高于对照组[(87.62±5.17)cm2、(30.25±1.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04、2.852、8.629,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5/64),略高于对照组6.35%(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7)。结论在予以脑梗死合并PD患者常规西药联合TMS治疗同时,予以针刺治疗可增强疗效,可在促进患者脑组织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恢复同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帕金森综合征 经颅磁刺激 针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拉莫三嗪联合奥卡西平在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艳丽 曹冬凌 郭宝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奥卡西平在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河南省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观...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联合奥卡西平在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河南省商丘市立医院收治的76例局灶性癫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的血清指标水平、认知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与对照组(63.16%)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4%)更高(P<0.05);治疗4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治疗4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与对照组(13.16%)相差不多(P>0.05).结论:拉莫三嗪与奥卡西平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成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拉莫三嗪 奥卡西平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赵爱云 史俊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方法收集我院1 5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死亡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病死率为3%(45/1 500)。年龄、昏迷、高热...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方法收集我院1 5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死亡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病死率为3%(45/1 500)。年龄、昏迷、高热、肺部感染、脑中线移位、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卒中史、留置胃管和尿管及血压、血糖、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血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与患者的死亡关系密切(P<0.05~0.01),尤其是昏迷、高热、肺部感染、脑心综合征、脑中线移位、消化道出血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死亡关系最为密切(P<0.01)。结论昏迷、高热、肺部感染、脑心综合征、脑中线移位、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内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赵爱云 杨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702-2704,270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病人,对其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8.7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卒中部位相关,大脑皮质下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6.10%)较皮质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0.40%)、小脑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28.00%)较右半球卒中睡眠障碍发生率(12.3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出血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25.00%)较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15.00%)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睡眠障碍发生率越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效果较好。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脑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等因素有关,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体会 被引量:19
9
作者 蒋玉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 目的观察中等剂量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一次性应用尿激酶75万~100万U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1d、7d、14d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溶栓后出血转化、24h内再梗死及死亡等作为安全指标。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4h内出血转化1例,对照组再梗死1例,死亡1例。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激酶 溶栓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玉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7期1899-1904,共6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心医院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建档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联合丁苯酞治疗,均持续治疗2周。统计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血清NT-proBNP、CRP水平,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及血清NT-proBNP、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43/48)高于对照组70.83%(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3/48)与对照组4.17%(2/4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丁苯酞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蒋玉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498-504,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1—2016-10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4例ACI患者,将53例发生SIRS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SIRS的171例ACI患者设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01—2016-10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4例ACI患者,将53例发生SIRS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SIRS的171例ACI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年龄、性别、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空腹血糖(FBG)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CI患者发生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随访3个月,对比2组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并发症、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检验可知,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均为ACI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mR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30.19%(16/53)高于对照组8.77%(15/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具有较高发生率,且合并SIRS患者预后较差,其中入院时NIHSS评分、FBG、CRP水平为ACI发生SIR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相关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百通 段菊花 +1 位作者 陈正高 王桂勤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B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 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7例IBS-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予匹维溴铵片、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血浆脑肠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BS-SSS评分以及血浆5-羟色胺(serotonin,5-HT)、P物质(P substance,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提高IBS-D患者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脑肠肽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参苓白术散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脑肠肽
下载PDF
高血糖对脑卒中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爱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检测200例脑卒中急性期(发病后24 h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分为高血糖组、血糖正常组。根据颅脑CT或MR I记录高血糖组病灶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和血糖正常组患者神...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检测200例脑卒中急性期(发病后24 h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分为高血糖组、血糖正常组。根据颅脑CT或MR I记录高血糖组病灶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和血糖正常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脑卒中急性期预后与高血糖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组和大病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较缺血组和小病灶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高血糖组不同病变部位患者血糖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较脑梗死、大病灶较小病灶、近中线部位较远离中线部位患者血糖升高明显,血糖可作为急性脑卒中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糖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应避免引起血糖升高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糖 预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秦百通 段菊花 +1 位作者 陈正高 王桂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18期83-85,89,共4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07例NAFL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接受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组54例加用降脂理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纳入107例NAFL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接受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观察组54例加用降脂理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脂水平、肝功能及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以及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APN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理肝汤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NAFLD患者效果显著,其能够减少肝内脂肪聚集,减轻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理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脂 肝功能 脂肪因子水平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仁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2期110-111,共2页
目的: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对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早期开展康复护理。结果:180例患者,有显著疗效45例,占25%,好转131例,占72.7%,4例无效。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 目的:结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对其最佳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脑梗死患者180例,早期开展康复护理。结果:180例患者,有显著疗效45例,占25%,好转131例,占72.7%,4例无效。结论:通过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达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康复 护理
下载PDF
32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慧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存活26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有4例呈植物状态。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存活26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有4例呈植物状态。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均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患者既可动态起病,也可安静状态下起病,多伴有头痛、呕吐,酷似脑出血,及早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阶段式摄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张燕 孙红娟 陈艳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阶段式摄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商丘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实施阶段式摄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吞... 【目的】探讨阶段式摄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商丘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实施阶段式摄食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及生活质量[吞咽生命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SA各项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A中临床检查、吞咽测试、加强吞咽测试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阶段式摄食指导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并发症 吞咽障碍/并发症 吞咽障碍/护理 摄食行为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慧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1694-1697,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对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静...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对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静滴胞磷胆碱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30mg依达拉奉静滴,同时每日肌注1U巴曲酶。2组连续治疗3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脑动脉平均血流量(MCV)增加值、血流灌注指数(PI)和脑血管储备(CVR)变化,并采用MoCA评分评价认知能力。结果经治疗,治疗组Fib水平和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CV增加值和CVR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I值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CA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VCIND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和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巴曲酶 非痴呆性血管认知障碍 脑血管储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蒋玉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35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治疗组,7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心衰、...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35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治疗组,7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心肌梗死、房颤、烟酒史、脑卒中史及糖尿病等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房颤、高血压、烟酒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脑卒中史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其中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爱云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判睡眠障碍。分析1 200例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结果:卒中者急性期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的发生率为18.75%。... 目的:探讨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判睡眠障碍。分析1 200例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结果:卒中者急性期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的发生率为18.75%。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卒中部位、卒中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患者年龄<50岁、焦虑抑郁、脑出血、皮质下卒中、左半球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重显著相关(P<0.01)。结论: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与卒中部位、性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年龄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早期进行心理干预、配合药物综合治疗者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