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立江 元小冬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颅内压监...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应用于去骨瓣减压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9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颅内压监测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方法监测颅内压,研究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甘露醇用量和用药时间、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颅内压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术后随着颅内压值增高,GCS评分和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逐渐降低,呈负相关(r=-0.4652、-1.5928,P<0.05)。研究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早期客观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情、指导降颅内压治疗,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预后
下载PDF
支架置入及经皮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2
2
作者 马英 刘业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3期7023-7027,共5页
背景:颈动脉支架置入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介入治疗方法,对于身体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尤其有意义。目的:探讨支架置入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29例,其中... 背景:颈动脉支架置入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的介入治疗方法,对于身体基础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尤其有意义。目的:探讨支架置入联合经皮血管成形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5-78岁,进行支架置入及经皮血管成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及CT检查;随访3-12个月,复查凝血指标及颈动脉B超。结果与结论:1例患者为右侧颈总动脉分叉部完全闭塞,经治疗仅颈外动脉管径恢复50.0%,其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证实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成功率为97%。29例患者治疗后24 h的颈动脉病变血管长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量表、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脑梗死和短暂脑缺血发作,颈动脉狭窄明显改善,6个月复查时患者出现再狭窄,再狭窄率为3%。表明经皮血管成形联合生物材料支架置入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糖尿病与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 被引量:8
3
作者 朱颖 李雯 +7 位作者 周艳茹 安利杰 戚长春 秦天榜 袁凤辉 赵洪涛 赵性泉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 目的探讨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510人中随机抽取5852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10-2011年对观察队列进行第3次健康体检,同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线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在5852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资料完整的有5440例,理想血糖组(n=3808)、IFG组(n=1155)、糖尿病组(n=418)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39.6%、45.5%、63.6%;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IFG组、糖尿病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风险分别比理想血糖组增加19%和85%,其OR值分别为1.19(95%CI1.01~1.39)、1.85(95%CI1.44~2.37)。结论 IFG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阮晓兰 刘春英 苗瑞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 目的观察局部压低温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通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治疗机理。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因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至本院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以吸氧、脑保护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局部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神经功能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测定并比较2组血清中NSE浓度、SOD活力及NO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及Ba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3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NSE浓度和NO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7、14天观察组NSE浓度和NO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3天2组血清中SOD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压低温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SOD生成,避免氧自由基过氧化损害和抑制NO释放,减轻NO的毒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局部亚低温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BDNF、Hs-CRP及IGF-1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玉婧 王大鹏 +1 位作者 袁建新 杨秀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抑郁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观察组)和脑卒中后非抑郁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57例。检测患者入院后第2天BDNF、Hs-CRP及IGF-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评估BDNF、Hs-CRP及IGF-1水平和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更低(P<0.05),Hs-CRP及IGF-1的水平更高(P<0.05),NIHSS及mRS评分更高(P<0.05);ADL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抑郁评分呈现正相关(r=0.736,P<0.05),IGF-1水平与抑郁评分呈现正相关(r=0.752,P<0.05),BDNF水平与抑郁评分呈负现相关(r=-0.69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BDNF、Hs-CRP及IGF-1水平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下载PDF
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侯晓强 杨娜 李壬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评价并分析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在医院进行诊断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 目的:评价并分析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在医院进行诊断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豁痰息痉汤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针刺、豁痰息痉汤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SCL-90)、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评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75.5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且极大地改善了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豁痰息痉汤 脑梗死 癫痫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丹 陈朔华 +2 位作者 刘颖辉 李璐 吴寿岭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5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60岁)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参加者为101 010名开滦集团的员工,选择其中年龄≥60岁、无心律失常、无心脑血管病史、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18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60岁)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参加者为101 010名开滦集团的员工,选择其中年龄≥60岁、无心律失常、无心脑血管病史、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18 924例职工为研究对象。按RHR四分位数值分为以下4组:<67次/min、68~71次/min、72~79次/min、≥80次/min。随访期间收集心脑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事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RHR与全因死亡及CVD的风险。结果 (1)中位随访11.18年,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例数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36(11.32%)、479(12.38%)、686(12.53%)、618(1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发生全因死亡例数和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 086(22.93%)、940(24.30%)、1 330(24.28%)、1 462(30.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与RHR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HR值分别为1.06(95%CI 0.93~1.20)、1.07(95%CI 0.95~1.20)、1.07(95%CI 0.94~1.21);1.14(95%CI 1.04~1.25)、1.12(95%CI 1.03~1.22)、1.37(95%CI 1.26~1.49)。结论 RHR升高是开滦研究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静息心率 心脑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
下载PDF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颖 杨慧 +1 位作者 刘业松 鲁琳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最佳应用剂量。方法将唐山市开...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最佳应用剂量。方法将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诊治的156例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辛伐他汀用量分为小剂量组(20 mg/d)和大剂量组(40 mg/d)各78例,随访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测定hs-CRP、IL-6、TNF-α、MMP-9水平,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大剂量组患者血清hs-CRP[(12.34±3.48)mg/L]、IL-6[(0.72±0.18)ng/L]、TNF-α[(46.28±4.49)μg/L]以及MMP-9[(513.09±71.53)μg/L]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14.38±3.46)mg/L、(0.74±0.12)ng/L、(47.83±4.79)μg/L、(613.46±68.2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大剂量组患者的血清hs-CRP[(7.94±2.37)mg/L]、IL-6[(0.62±0.17)ng/L]、TNF-α[(32.48±4.57)μg/L]以及MMP-9[(418.62±53.34)μg/L]明显低于小剂量组[(11.34±2.15)mg/L、(0.68±0.15)ng/L、(48.13±4.27)μg/L、(514.85±51.7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大剂量组患者的血清hs-CRP[(4.42±1.53)mg/L]、IL-6[(0.49±0.21)ng/L]、TNF-α[(21.27±3.54)μg/L]以及MMP-9[(307.61±35.83)μg/L]明显低于小剂量组[(7.67±1.92)mg/L、(0.63±0.14)ng/L、(34.97±3.56)μg/L、(407.92±42.4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44%,与对照组的92.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为1.3%,明显低于小剂量组的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20 mg和40 mg均是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治疗剂量,但是大剂量应用辛伐他汀能够明显减轻炎症水平,改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敏C反应蛋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雷军 邓红亮 +1 位作者 张萍淑 闫丽丽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口服,对照组则加用吡拉西...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胶囊口服,对照组则加用吡拉西坦片口服。治疗3个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o CA评分为(22.61±5.82)分,MMSE评分为(26.37±5.26)分,均高于治疗前,而ADL评分为(28.93±11.96)分,低于治疗前,前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结果较治疗前提高(3.18±3.27)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智力状态,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 脑梗死 认知障碍
下载PDF
DWI联合3D-ASL评价AIS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亚杰 李佳慧 +2 位作者 王卓 赵萌 刘业松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来开滦总医院急诊进行溶栓治疗的20例AIS患者,进行DWI加权成像和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来开滦总医院急诊进行溶栓治疗的20例AIS患者,进行DWI加权成像和3D-ASL灌注检查,溶栓后1~7 d复查。对受试者溶栓前后病变区和正常对照区的ADC值及脑血流量(CBF)进行比较。DWI与3D-ASL不匹配区即为缺血半暗带区(IP)。结果20例AIS患者DWI显示弥散受限高信号,3D-ASL显示了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组织的低灌注区,且3D-ASL低灌注区面积比DWI弥散受限高信号区大;溶栓后18例低灌注区缩小,1例低灌注区扩大,1例局部高灌注改变。结论DWI联合3D-ASL能够准确评价AIS患者的缺血面积,并且通过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来评价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ox-LDL、PAPP-A表达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秀平 赵尧辉 +2 位作者 冯玉婧 张志敏 李雪梅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表达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ICVD患者103例进行临床实验,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表达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ICVD患者103例进行临床实验,视作实验组(A组),选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105例志愿者对照,视作对照组(B组),将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基线数据等纳入SPSS21.0软件处理,ox-LDL和PAPP-A表达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者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A组入院后24h的ox-LDL、PAPP-A表达均分别高于治疗后7d、15d,A组ox-LDL、PAPP-A表达较B组均更高(P<0.05);②不同病理改变下颈动脉斑块组的oxLDL、PAPP-A表达水平较IMT增厚组、IMT正常组更高(P<0.05),易损斑块组的ox-LDL、PAPP-A表达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更高(P<0.05);③从不同病理改变下的ox-LDL、PAPP-A表达水平比较来看,NIHSS评分等级越高,ox-LDL、PAPP-A表达水平越高。Spearman分析检验,ox-LDL与PAPP-A水平呈正相关(r=0.836,P<0.05)。将是否存在AICVD和神经功能缺损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ox-LDL与PAPP-A等作为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等级与ox-LDL、PAPP-A呈正相关(OR=2.512,1.12<95%CI<3.74;OR=1.312,1.10<95%CI<2.72,P<0.05)。结论AICVD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发生、发展与ox-LDL、PAPP-A表达高低呈正相关,神经缺损越严重ox-LDL、PAPP-A表达越高,故可推断ox-LDL、PAPP-A表达在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可将其视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其疗效的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丽晔 袁凤辉 +4 位作者 郑丽颖 刘运秋 兰璇 翁军 刘晓宇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23-124,128,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入住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呼吸科和心内科、CCU等科室(在2006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58例,应用抗凝... 目的观察分析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入住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总医院呼吸科和心内科、CCU等科室(在2006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58例,应用抗凝治疗方法)和实验组(42例,应用溶栓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再通率的因素。结果两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7.83%,175/258)(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再通率的因素有溶栓药物、时间窗、面积大小、栓塞部位、红细胞压积、年龄、基础疾病等,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晟娇 张萍淑 +1 位作者 元小冬 袁建新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16—2019年收治的148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认知损伤特征。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16—2019年收治的148例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于入院后72 h之内完成核磁共振颅脑扫描,并于1周内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认知功能进行测评。结合临床和MMSE评分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组45例(30.4%),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50~79岁,平均(64±7)岁;脑梗死后抑郁无认知障碍组103例(69.6%),其中男性55例,女性48例,年龄50~80岁,平均(62±7)岁。观察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梗死部位的分布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伤特征。结果①2组在受教育程度、吸烟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组基底节区梗死灶患者的比例高于脑梗死后抑郁无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脑区梗死灶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OR=0.186,95%CI(0.085,0.408),P<0.01]、吸烟史[OR=2.280,95%CI(1.030,5.046),P=0.042]、基底节区梗死[OR=3.774,95%CI(1.657,8.622),P=0.020]是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④2组MMSE总分及在分项中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及语言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受教育程度、吸烟史及基底节区梗死是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伴认知障碍患者可出现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抑郁障碍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晓强 李壬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基底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比阴性组高,P<0.05。结论脑干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从而提高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基底脑微出血与基底动脉延长、椎动脉发育不良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椎-基底动脉形态 脑干梗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影像学检查敏感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洋 张倩 元小冬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颅脑损伤的CT、MRI表现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复合脑损伤154例(脑挫裂伤、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骨折、颅内积气等...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CT和MR检查的敏感性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颅脑损伤的CT、MRI表现及特征,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5例,复合脑损伤154例(脑挫裂伤、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骨折、颅内积气等)。结论 MRI对非出血性病灶及白质挫裂伤较CT敏感,尤其对额叶直回、颞叶下极及后颅窝病灶的显示更清楚,显示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MRI检查可作为颅脑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与CT二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红亮 赵宇 +4 位作者 金旻 刘奇 祥丽 陈洁 杜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 目的评估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火箭军总医院神经介入医学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且年龄≥60岁的患者55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60~81(66.4±8.0)岁。术前及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强化调脂治疗,采取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的支架成形术,术后6个月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支架再狭窄情况,观察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靶血管供血区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前及术后即刻残留狭窄率(86.6±10.0)%、(29.9±13.2)%。围术期发生1例(1.8%)穿支脑梗死事件,术后随访期有1例脑出血,2例支架内急性闭塞,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3.6%。有36例(65.5%)患者接受了DSA复查,血管狭窄率为(34.3±22.8)%,8例(22.2%)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Enterprise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供血区脑卒中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降血脂药
下载PDF
护理工作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与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波 刘顺莉 雷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23期3674-3677,共4页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与评价.方法 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其具有患者的易感性、侵入性操作多、医院环境因素、物品及手的污染、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多种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与防...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与评价.方法 针对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其具有患者的易感性、侵入性操作多、医院环境因素、物品及手的污染、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多种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与防控措施.结果 改进护理工作,加强ICU病房的管理、做好专科护理、规范病房内环境、严格消毒灭菌、避免病原传播扩散、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中,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的监测及防控的重中之重.结论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护理 评价
下载PDF
过氧化物所致的小鼠睡眠状态下脑缺血模型
18
作者 元小冬 伍期专 《蛇志》 1994年第S1期22-24,共3页
过氧化物所致的小鼠睡眠状态下脑缺血模型唐山开滦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元小冬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伍期专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制做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是在有手术创伤条件下建立的急性缺血模型《1,2,3,4,5》。我们试... 过氧化物所致的小鼠睡眠状态下脑缺血模型唐山开滦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元小冬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伍期专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制做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是在有手术创伤条件下建立的急性缺血模型《1,2,3,4,5》。我们试图通过高血浓度枯稀过氧化氢(C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状态 脑缺血模型 血浓度 动物模型 缺血性脑损害 脑血栓形成 黄嘌呤氧化酶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 血管痉挛
下载PDF
MoCA与MMSE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19
作者 雷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MoCA和MMSE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97例和健康组10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oCA、MMSE评估。VCI组依据DSM?Ⅳ结果分为VCIND组、痴呆组。比较各组间MoCA、MMSE评分。结果MoCA量... 目的探讨MoCA和MMSE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97例和健康组10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MoCA、MMSE评估。VCI组依据DSM?Ⅳ结果分为VCIND组、痴呆组。比较各组间MoCA、MMSE评分。结果MoCA量表评分与MMSE评分高度正相关(r=0.873,P<0.05);各组MoCA、MMSE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oCA量表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优于MMSE量表,但在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符合率方面差于MMSE量表。结论 MoCA灵敏度较高,利于早期发现VCI,但特异度较低,需进一步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术后再狭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大鹏 冯玉婧 +3 位作者 裴建军 任庆帅 崔志成 邬鹏宇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术后再狭窄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采用药物涂层...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对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术后再狭窄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术前及术后3d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prothromb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等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再狭窄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显著性(P=0.034)。术前两组CRP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两组CRP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APTT、PT、FIB、T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d观察组APTT、PT、TT明显低于术前及对照组,FIB明显高于术前及对照组,而对照组APTT、PT、FIB、TT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术有助于降低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术后再狭窄率,减轻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再狭窄率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