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7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儒林外史》的纪传性结构形态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锦池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8-98,共11页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结构形态 古典小说 别具一格 钱钟书
原文传递
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 被引量:32
2
作者 冯毓云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21-26,共6页
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艺术程序,颠覆了艺术是一种认知方式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现代文论向传统文论的开创性突围,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新标志,并以诗语难化、陌生化变形、结构延宕等多种陌生化手法营构了艺术的魅力,成为“无... 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艺术程序,颠覆了艺术是一种认知方式的传统观念,实现了现代文论向传统文论的开创性突围,成为20世纪文学艺术的新标志,并以诗语难化、陌生化变形、结构延宕等多种陌生化手法营构了艺术的魅力,成为“无穷组合的迷宫”的缔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体验 诗语难化 陌生化变形 结构延宕
下载PDF
九十年代先锋诗歌的“叙事诗学” 被引量:27
3
作者 罗振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8-93,共6页
为纠正 80年代“不及物写作”的偏颇 ,修正诗与现实的关系 ,90年代先锋诗歌建构了独特的“叙事诗学” ;其具体症候表现为走向日常诗意 ,进行“物”的本质性澄明 ,注重理性想象的“空间构筑”、“过程还原”与文本的包容性、语言的陈述... 为纠正 80年代“不及物写作”的偏颇 ,修正诗与现实的关系 ,90年代先锋诗歌建构了独特的“叙事诗学” ;其具体症候表现为走向日常诗意 ,进行“物”的本质性澄明 ,注重理性想象的“空间构筑”、“过程还原”与文本的包容性、语言的陈述性 ;这种“亚叙事”的优长和缺憾同样值得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先锋诗歌 “叙事诗学” “非历史性”写作 “及物”写作 “亚叙事”
原文传递
《孔子诗论》与春秋时代的用诗风气 被引量:27
4
作者 傅道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甲骨学 风气 藏经洞 甲骨卜辞 敦煌学 战国 春秋时代 诗风 《孔子诗论》 99年
下载PDF
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 被引量:29
5
作者 傅道彬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1-187,共17页
文言是对直白的语言形式(言)进行自觉的文饰和美化(文),文言的问题是文学的重要问题。春秋时代完成了先秦时期旧体文言到新体文言的历史转变,与商周以来的古体文言相比,春秋时期的"新文言"呈现出表现方法自由灵活,修辞手段广... 文言是对直白的语言形式(言)进行自觉的文饰和美化(文),文言的问题是文学的重要问题。春秋时代完成了先秦时期旧体文言到新体文言的历史转变,与商周以来的古体文言相比,春秋时期的"新文言"呈现出表现方法自由灵活,修辞手段广泛应用,语言鲜活生动,形式多变,骈散结合,语助词普遍使用等特征。新体文言的成熟使得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了新的格局与气象:各种文体逐渐完备,文学创作出现繁荣局面,"建言修辞"成为时代风尚,独立的文人阶层趋向形成,文学理论表现出体系性成熟。春秋时代的"文言"变革与文学繁荣标志着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已经进入全面成熟和自觉的历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体文言 孔门“言语” 春秋辞令 “文亡隐言” 文学自觉
原文传递
说“有点小(不)A/V”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近年来,“有点(儿)+小+形容词/动词”、“有点(儿)+小+不+形容词/动词”(简称为“有点小(不)A/V”)的表达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抽样性检索可以得到大量的多样性用例(本文给出的数据均为2012年12... 近年来,“有点(儿)+小+形容词/动词”、“有点(儿)+小+不+形容词/动词”(简称为“有点小(不)A/V”)的表达形式逐渐流行开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抽样性检索可以得到大量的多样性用例(本文给出的数据均为2012年12月22日百度“高级搜索”所得),如:高频使用且波及形容词、动词范围较广,显示了“有点小(不)A/V”构式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高级搜索 搜索引擎 动词 多样性 互联网
原文传递
乡人、乡乐与“诗可以群”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傅道彬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乡里是周代社会的基础政治构成单位,乡人是具有一定政治和文化地位的贵族阶层,乡乐是周代乡党间诗乐活动的典型样式。乡党间的礼乐活动,反映着周代贵族把世俗生活雅化诗化艺术化的精神追求。乡饮酒礼、乡射礼是周代乡党间经常性的礼乐活... 乡里是周代社会的基础政治构成单位,乡人是具有一定政治和文化地位的贵族阶层,乡乐是周代乡党间诗乐活动的典型样式。乡党间的礼乐活动,反映着周代贵族把世俗生活雅化诗化艺术化的精神追求。乡饮酒礼、乡射礼是周代乡党间经常性的礼乐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蕴含,其仪式具有早期戏剧的特征,诗乐在乡党礼典中处于核心地位。乡饮乡射反映着和谐友爱的乡党关系,是“诗可以群”这一理论观念的具体体现。周代乡党间的风雅精神和“诗可以群”的理论观念,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中国文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党 乡乐 乡饮酒 乡射 诗可以群
原文传递
“期待视野”与接受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调整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光伟 《北方论丛》 2001年第3期72-77,共6页
读者接受文学文本时 ,其心理结构不是洛克似的“白板”。读者阅读、理解文学文本的基础与条件是“期待视野”的形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探寻“期待视野”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实质上就是“期待视野”的形成... 读者接受文学文本时 ,其心理结构不是洛克似的“白板”。读者阅读、理解文学文本的基础与条件是“期待视野”的形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探寻“期待视野”的形成具有启示作用。读者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实质上就是“期待视野”的形成问题。“期待视野”的形成是读者在文本的阅读中由表及里动态化过程。写实小说与意识流文本是我们探寻读者审美心理结构建构调整的蓝本。文化价值观念的生成与转换是读者心理结构建构与调整的动力源。建构与调整是历史循环 ,这一循环不仅来自过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审美心理 文化价值观念
下载PDF
《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 被引量:23
9
作者 傅道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4,共9页
《周易》体现出中国文化诗思同源的诗性哲学品格。《周易》的结构是诗体的,貌似散体的《周易》爻辞背后潜藏着诗体的整体结构形式。本文以《周易》中《乾》、《坤》、《屯》三卦为突破点,考证了三卦的本来意义,系统论述了《周易》的诗... 《周易》体现出中国文化诗思同源的诗性哲学品格。《周易》的结构是诗体的,貌似散体的《周易》爻辞背后潜藏着诗体的整体结构形式。本文以《周易》中《乾》、《坤》、《屯》三卦为突破点,考证了三卦的本来意义,系统论述了《周易》的诗性表达方式。《周易》在对苍龙七星、秋天大地和春婚风俗的诗意描述中,全面反映了上古时代以象征为代表的诗性智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诗性智慧 诗体 构形 哲学品格 中国文化 上古时代 诗意
原文传递
唐传奇《霍小玉传》新解 被引量:24
10
作者 关四平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9,共12页
本文在三个层面上对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作了新的阐释: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认为李益是迫于客观压力的“负约”,而非主观感情上的“负心”。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指出霍小玉的八年“短愿”,是她“至情”追求的集中表现,是对真爱的弘扬与对... 本文在三个层面上对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作了新的阐释:从男主人公的角度,认为李益是迫于客观压力的“负约”,而非主观感情上的“负心”。从女主人公的角度,指出霍小玉的八年“短愿”,是她“至情”追求的集中表现,是对真爱的弘扬与对婚姻的超越,是对不平社会另一种形式的抗争。从作品文化意蕴的角度,提出小说的深层蕴涵在于揭示唐代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功利性与落后性,认为应该重点挖掘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后面的社会文化原因,而非着重批判个人道德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小玉传》 唐传奇 新解 社会文化原因 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 三个层面 主观感情 文化意蕴 婚姻制度 门第观念 爱情悲剧 个人道德 落后性 功利性 李益 至情 抗争 小说
原文传递
跨层结构“恨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他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广瑜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7,共8页
本文论证三音节词"恨不得"是跨层结构"恨+不得"词汇化及主观化的产物,并认为"巴不得"也经历类似的历时演变过程。促动跨层结构"恨+不得"发生词汇化的重要诱因是"不得"后面的谓词性结... 本文论证三音节词"恨不得"是跨层结构"恨+不得"词汇化及主观化的产物,并认为"巴不得"也经历类似的历时演变过程。促动跨层结构"恨+不得"发生词汇化的重要诱因是"不得"后面的谓词性结构VP所表示的行为事件的现实性的消失。在"恨+不得"发生词汇化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重新分析、语用推理和转喻。本文还指出,在"恨不得"完成词汇化的同时,其中的"不得"也完成了进一步的词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恨不得 词汇化 诱因 机制 主观化 连续统
原文传递
“诗可以怨”吗? 被引量:19
12
作者 傅道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诗可以怨"是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学观念,与现代西方"愤怒出诗人"的诗学理论有着重要差别。"怨"是儒家否定和限制的一种情感,"勿怨"才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把&qu... "诗可以怨"是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学观念,与现代西方"愤怒出诗人"的诗学理论有着重要差别。"怨"是儒家否定和限制的一种情感,"勿怨"才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把"诗"看成是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诗可以怨"强调的是怨忿情感的有限度表达,应当控制在"勤而不怨"、"怨而不言"、"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的规范里。这一理论本质上是通过诗的艺术表现,使怨怒情感得以宣泄,得以抑制,而不是放任,更不是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怨 怨而不怒 变风变雅 宣泄净化
下载PDF
二元对立思维的困境及当代思维的转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冯毓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8,共9页
关键词 二元对立思维 当代 经典 现代精神 对峙 学思 自身 西方哲学 统治地位 二元论
下载PDF
论芭蕾舞的艺术审美表现力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璠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第7期95-96,共2页
芭蕾是一门高雅、富有魅力的艺术。芭蕾是一种人体语言艺术,四肢、头部、面部表情及人体动作则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 芭蕾舞 艺术审关 表现力
下载PDF
细说中国古代的妇女节───七夕乞巧民俗事象论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秀英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5期75-80,共6页
七夕乞巧源于古代的日月星辰崇拜。乞巧节是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定型化而出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乞巧民俗事象不断丰富,是规模式化和多样化,具有游戏娱乐功能、角色认同功能和心理认知功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封建社会妇女群众的社... 七夕乞巧源于古代的日月星辰崇拜。乞巧节是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定型化而出现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乞巧民俗事象不断丰富,是规模式化和多样化,具有游戏娱乐功能、角色认同功能和心理认知功能,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封建社会妇女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心理需求。参与七夕乞巧的主体是女性,祭拜的神灵是女性,各种民俗事象的内涵最贴近女性,七夕乞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乞巧 民俗文化 心理认知
下载PDF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姜文振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6-291,共6页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姜文振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状态词的基本格式有六种:①AA式;③-AA式;③AXX式;④AABB式;⑤ABXX式;⑤AYXX式。这几种格式在构词、色彩及语法功能方面各有特点,特别...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姜文振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状态词的基本格式有六种:①AA式;③-AA式;③AXX式;④AABB式;⑤ABXX式;⑤AYXX式。这几种格式在构词、色彩及语法功能方面各有特点,特别是在语音上大都有音变现象,如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方言 叠音词 叠音后缀 语法功能 状态词 “的”字 声韵调系统 第二音 形容词性 程度副词
原文传递
固化结构“说是”的演化机制及其语用功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颖 陈一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5-513,共9页
小句开头的固化结构"说是"是语法化、词汇化共同促成的结果。本文探讨了固化结构"说是"的固化历程和机制,并就只表引述的"说是1"分化出预示转折的"说是2"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分析间接引语标... 小句开头的固化结构"说是"是语法化、词汇化共同促成的结果。本文探讨了固化结构"说是"的固化历程和机制,并就只表引述的"说是1"分化出预示转折的"说是2"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分析间接引语标志、传信标记功能的过程中,对"说是"与"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是” 固化 传信 词汇化 语法化
原文传递
“六经皆文”与周代经典文本的诗学解读 被引量:17
18
作者 傅道彬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6,共13页
古典文学的研究应该注重对周代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六经皆史"的命题相平行的理论是"六经皆文"。钱锺书从诗人的立场出发认为"六经皆史",已是老生常谈,与其说是"古诗即史",不如说是"古史即... 古典文学的研究应该注重对周代经典文本的研究,与"六经皆史"的命题相平行的理论是"六经皆文"。钱锺书从诗人的立场出发认为"六经皆史",已是老生常谈,与其说是"古诗即史",不如说是"古史即诗",这里包含了"六经皆史"的另一个表达:"六经皆诗"。以六经为代表的周代经典文献,不仅是经学的、政治的,更是文学的、艺术的,是文学的范本。"诗可以观"是周代诗学的重要观念,通过诗的文化考察,可以观礼、观政、观志、观美,可以观察整个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文 六经皆诗 文言革命 春秋五例 诗可以观
原文传递
贾宝玉正邪两赋人格对儒家人格的背离与超越 被引量:16
19
作者 付丽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2-307,共16页
关键词 贾宝玉 忠孝 家人 本性 背离 超越 个体人格 儒家 卡西尔 仁义
全文增补中
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邹进先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7,共14页
在盛唐诗营造意象以抒情的普遍形态之外,开创叙写事态以抒情的诗歌范式,是杜甫在唐代诗歌史上的一大创变。这种事态叙写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审美质性和审美功能。杜诗的这种诗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叙事形态方面,具有普遍性和... 在盛唐诗营造意象以抒情的普遍形态之外,开创叙写事态以抒情的诗歌范式,是杜甫在唐代诗歌史上的一大创变。这种事态叙写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形态、审美质性和审美功能。杜诗的这种诗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叙事形态方面,具有普遍性和典范性,对中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人诗歌中,形成一个不同于意象抒情的写实的诗歌传统、诗美形态和艺术精神。中国古代诗学理论与诗歌研究中对意象与意境的过分钟爱与强调,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这一传统。“诗吏说”未能从诗学的立场概括这一传统的美学特点和揭示其审美形态与艺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叙事 事态 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