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凝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魏连波 粟德林 +4 位作者 叶任高 刘素雁 马军 马志刚 高云飞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血凝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31例RNS为实验组,另设31例正常对照。两组均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的变化。结果:ⅧR:Ag、Fbg、PAgT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高,AT-Ⅲ、Plg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APTT时间显著缩短,P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ⅧR:Ag、AT-Ⅲ与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1b)呈正相关,Fbg、PAgT与A1b呈负相关。结论 RNS存在严重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因子Ⅷ 纤维蛋白 血凝学
下载PDF
骨髓抑制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综述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欣娜 李魏 《黑龙江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骨髓抑制是近年来临床常见的疾病,为了更好的研究缓解骨髓抑制的药物,良好的骨髓抑制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参阅近年来大量文献,阐述了复制骨髓抑制模型的各种方法、特点以及模型选择的原则。
关键词 骨髓抑制 模型
下载PDF
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孙伟正 王祥麒 +5 位作者 袁斌华 孙风 马军 陈立君 展昭民 孙劲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67-469,共3页
探讨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造血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口服补髓生血胶囊的35例患者治疗4个月前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本品具有恢复造血干/祖细胞膜IL-3,I... 探讨补髓生血胶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造血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口服补髓生血胶囊的35例患者治疗4个月前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对比观察。结果:(1)本品具有恢复造血干/祖细胞膜IL-3,IL-6,IL-11受体的作用;(2)补髓生血胶囊的疗效优于西药(P<0.05);(3)治疗组中肾阳虚与肾阴虚型治疗前的造血干/祖细胞在IL-3、IL-6、IL-11刺激下,其细胞集落产生率和CD ̄+_(34)细胞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型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品通过患者体内调控因子使造血干细胞膜受体改变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补髓生血胶囊 造血干/祖细胞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小板密度、细胞内游离钙及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白颖 曹凤林 李柏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21-523,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小板密度、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的变化。方法 以梯度离心法制备血小板密度亚群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测定Fluo- 3/AM负载后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透光度法和介质中ATP的量... 目的 观察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小板密度、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和释放的变化。方法 以梯度离心法制备血小板密度亚群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测定Fluo- 3/AM负载后血小板细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的变化 ,以透光度法和介质中ATP的量评价血小板的凝集和释放反映。对照组和实验组血小板分别来自于正常志愿者和脑梗死病人急性期的静脉血。结果 ①Percoll梯度离心的结果表明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血液中高密度亚群 (比重 >1 0 6 2 )血小板的数量与对照组〔(2 4 6± 8 6 ) % ,n =5〕比较显著增多〔(5 2 1± 11 4) % ,n =6 ,P <0 0 0 1〕 ,上述结果与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的结果一致。②与对照组相比 3μΜADP介导的聚集反应增强〔(6 9 4± 19 8) % ,P <0 0 1〕 ,介质中ATP的含量为 1 2 6± 0 44 (P <0 0 1)。③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内钙的静息水平无明显差异 ,加 10 μΜADP后 ,实验组细胞内钙的荧光强度增加明显 (86 2± 319,P <0 0 1)。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 ,高密度亚群血小板的数量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明显增强 ,这一结果可能与细胞游离钙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急性期密度 游离钙
下载PDF
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Jukart细胞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5
作者 郭荣 邹萍 +4 位作者 宋永平 马军 陆华中 曹谊林 童允洁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目的 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Ⅱ ,人类中亦称HLA Ⅱ )类抗原介导 ,而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 ,CⅡTA)对MHCⅡ分子的表达起... 目的 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 Ⅱ ,人类中亦称HLA Ⅱ )类抗原介导 ,而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classⅡtransactivator ,CⅡTA)对MHCⅡ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性的调控作用 ,拟通过抗CⅡTA锤头状核酶 (ribozyme,Rz)抑制细胞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 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人类CⅡTA基因第 134、2 18、4 6 4位点的一组核酶 ,分别命名为Rz134、Rz2 18、Rz4 6 4。通过体外制备和活性鉴定 ,筛选出活性较高的核酶———Rz4 6 4。将Rz4 6 4克隆到含有核糖体内进入位点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 (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 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 ,pIRES2 EGFP) ,简称为 pRz4 6 4 ,并稳定转染Jukart细胞株 (pRz4 6 4 J) ,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 (HLA DR、DP、DQ)抗原表达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CⅡTAmRNA水平。结果 pRz4 6 4 J与无关核酶组比较 ,HLA DR、DP、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 73 2 7%、88 93%、5 8 82 % ;同时CⅡTA的诱导性mRNA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抗CⅡTA锤头状核酶可抑制CⅡ ATmRNA的表达 ,从而阻止其调控的相应基因———MHCⅡ分子的表达 ,为进一步探讨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ⅡTA锤头状核酶 抑制 JukaIt细胞 MHCⅡ类抗原 表达 免疫反应 种异体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脾栓塞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作者 杨光 夏国强 +4 位作者 梁红 张颖 马军 展昭民 刘念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77-178,共2页
脾栓塞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杨光,夏国强,梁红,张颖,马军,展昭民黑龙江大学校医院刘念东1973年Maddison首先报告1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用自身血凝块行脾动脉栓塞... 脾栓塞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杨光,夏国强,梁红,张颖,马军,展昭民黑龙江大学校医院刘念东1973年Maddison首先报告1例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用自身血凝块行脾动脉栓塞(splenicarteryo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脾栓塞 治疗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与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伟华 刘国良 +1 位作者 曹峰林 张巾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 目的 :探讨HLA DRB1基因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 (type 2diabetesmellitus,T2DM)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polymerasechainreactionwithsequence specificprimers ,PCR SSP)检测了中国北方地区汉族人88例T2DM患者 ( 5 2例无并发症 ,36例合并大血管病变 )HLA 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T2DM患者至少存在 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 ,T2DM伴大血管并发症组HLA DRB1 0 3、HLA DRB1 0 90 12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 (P <0 .0 5 )。结论 :HLA DRB1基因中DRB1 0 3、DRB1 0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等位基因 中国 T2DM 大血管病变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实热证患者血浆ET-1、CD62p的变化
8
作者 韩冰虹 迟继铭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7年第1期55-56,共2页
为临床科学辨治过敏性紫癜,本文观察了过敏性紫癜实热证患者血浆ET-1、Q062P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浆ET-1 过敏性紫癜 实热证 CD62P 临床科学
下载PDF
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
9
作者 魏负禾 于波海 +1 位作者 魏彤 马军 《哈尔滨医药》 2000年第3期4-5,共2页
目的 进一研究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染色技术和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制备染色体技术的两项指标、分析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Ag... 目的 进一研究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染色技术和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制备染色体技术的两项指标、分析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Ag-NOR 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结果 CML不同时期 Ag-NOR 染色计数颗粒总面积(GA)、Ag-NOR 颗粒数(GN)、GA/细胞核面积(NA)的比率均随病情进展而增加。急变期 Ag-NOR 颗粒平均值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各期Ag—NOR 颗粒总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5。60例 CML 骨髓染色体核型分结果表明58例有典型t(9:22)(q34;q11)易位,即(Ph^+)、加速期、急变期均伴有其它变异。结论 CML与 Ag-NOR 变异和染色体畸异具有相关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形成区 骨髓染色体畸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特发性造血障碍病理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10
作者 王盈 马军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1998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以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中心,根据造血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探讨这些疾病的病理分析研究的新进展,综述特发性造血障碍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 造血障碍 病理机制 研究进展 AA PNH
下载PDF
脑神经肽对人胚神经细胞生长发育及对小鼠急性缺血脑组织的影响
11
作者 钟照华 李呼伦 +4 位作者 谷鸿喜 王维治 赵文然 张伟峰 李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和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胚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研究了神经肽对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还通过小鼠的急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神经肽对急性脑缺血的作用。结果发现神经肽可使背根神经节突起的长度和密度增加,皮层神... 目的和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胚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神经元,研究了神经肽对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还通过小鼠的急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神经肽对急性脑缺血的作用。结果发现神经肽可使背根神经节突起的长度和密度增加,皮层神经元存活数增加,神经元分化率增高,胞体增大,突起延长,细胞生长加快。超微结构观察显示神经肽可增强细胞内的合成代谢和细胞间连接。脑神经肽可使小鼠脑组织水肿较轻神经元无明显空泡,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轻微,脑组织LDH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肽对神经组织具有营养作用,并对急性脑缺血也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肽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脑缺血
下载PDF
HAG预激方案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多中心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红 何广胜 +15 位作者 吴德沛 孙爱宁 阮长耿 邵宗鸿 钱思轩 肖志坚 马军 王树叶 许小平 刘霆 金沽 陈智超 方美云 陈宝安 许兰平 沈志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89-691,共3页
目的评价HAG方案(高兰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14家医院97例高危MDS患者进行HAG预激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疗效。结果总完全缓解率为52,3... 目的评价HAG方案(高兰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14家医院97例高危MDS患者进行HAG预激方案诱导缓解治疗的疗效。结果总完全缓解率为52,3%(45/86),总有效率为66.3%(57/86)。早期病死率为9.3%(9/97)。年龄≥60岁的患者与年龄〈60岁的患者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染色体核型判断预后。预后好、预后中度和预后差的患者的诱导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29/34.9/12和6/13,预后好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预后差的(P=Q038)。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结论HAG方案治疗高危MDS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缓解诱导 治疗效果 预激治疗
原文传递
二代测序在AML/MDS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焕臣 刘生伟 +4 位作者 刘宇 赵雪飞 李蔚 邱林 马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AML/MDS相关基因突变,分析各基因在AML和MDS中的突变情况及NGS的敏感性,评估基因突变作为MRD监测及疾病进展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标本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哈尔滨血液病肿...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AML/MDS相关基因突变,分析各基因在AML和MDS中的突变情况及NGS的敏感性,评估基因突变作为MRD监测及疾病进展预测的可行性。方法:标本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诊治的初发AML(68例)和MDS(57例)患者,采用上海源奇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AML/MDS-NGS芯片检测22个相关基因突变。结果:TET2是AML(55.9%)和MDS(56.1%)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在AML中突变率次之的基因为CEBPA(11.8%)、DNMT3A(7.4%)、C-KIT(7.4%)和FLT3(7.4%),在MDS中为U2AF1(10.5%)和SRSF2(10.5%)。除TP53和CEBPA基因外,其他基因均有特定突变位点。复检的5例AML患者缓解时与初发时相比,FLT3、C-KIT和CEBPA基因突变均转阴,而伴随的TET2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变化,而5例MDS患者缓解与初发时各基因的突变率无明显变化,其中3例MDS患者发生了疾病进展,疾病进展时出现新的基因突变,但缓解后基因突变率也无明显变化。结论:AML和MDS中均有其特定突变基因和突变位点,一些基因突变如CEBPA等可作为AML中MRD监测的有效指标,但在MDS中仅可用于预后及疾病进展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BL1激酶区突变
14
作者 程焕臣 李思 +3 位作者 王殿智 刘宇 贡铁军 马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性高且能定量分析ABL1激酶区突变的检测方法,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收集35例经Sanger测序法检测为阴性的CML患者剩余标本。ABL1激酶区突变检测采用上海源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性高且能定量分析ABL1激酶区突变的检测方法,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收集35例经Sanger测序法检测为阴性的CML患者剩余标本。ABL1激酶区突变检测采用上海源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突变检测试剂盒采用^(△△)Ct值法分析突变率通过计算突变率并除以融合基因表达量,得出ABL1激酶区的相对突变率。结果:在35例经Sanger测序法检测为阴性患者中重新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BL1激酶区突变,有7例出现T315I突变2例T315A突变2例Y253H突变,1例E255K突变,其相对突变率在0.1%-19.42%之间,均属于低频突变,超出了Sanger测序法的检测范围。随后应用该方法对126例CML患者进行ABL1突变检测与Sanger测序法相比,该方法的阳性率提高,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针对患者的突变情况进行相应的临床治疗调整后,观察到患者BCR-ABL1融合基因表达显著性下降或转为阴性。结论:与Sanger测序法相比,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ABL1激酶区突变方面具有更高敏感性,能早期筛选出低频ABL1激酶区突变,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基因 ABL1 耐药 CML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静琴 龙培滨 +3 位作者 何英 夏国强 刘岳鸿 张萌 《哈尔滨医药》 1997年第1期7-8,共2页
应用美国产ACL200型自动凝血仪检侧34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结果提示:PT、APTT明显延长,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FIB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凝血因子活性(Ⅱ、Ⅴ、Ⅶ、Ⅸ、Ⅹ)明显降低,与健康人... 应用美国产ACL200型自动凝血仪检侧34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结果提示:PT、APTT明显延长,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FIB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凝血因子活性(Ⅱ、Ⅴ、Ⅶ、Ⅸ、Ⅹ)明显降低,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肝硬化进行凝血因子的检侧,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时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的愈后及出血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凝血酶原 凝血因子
下载PDF
自噬基因ATG7、ATG12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秀丽 唐庆华 于洋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ATG7、ATG12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我院确诊的成人ALL患者骨髓标本80例,将其分为初治组42例,缓解组25例,难治复发组13例,选取同期非肿瘤性疾病患者骨...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ATG7、ATG12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我院确诊的成人ALL患者骨髓标本80例,将其分为初治组42例,缓解组25例,难治复发组13例,选取同期非肿瘤性疾病患者骨髓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单丹磺酰尸染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率,使用RT-PCR技术检测自噬基因ATG7和ATG1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自噬率(P<0. 05),缓解组的自噬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难治复发组的自噬率显著高于缓解组(P<0. 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初治组、难治复发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缓解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难治复发组的ATG7 mRNA和ATG12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缓解组(P<0. 05)。结论:成人ALL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自噬活性增强,自噬基因ATG7、ATG12 mRNA表达上调,提示自噬基因ATG7、ATG12激活诱导的自噬活性增强可能与成人ALL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成人 骨髓单个核细胞 ATG7 ATG12
原文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润章 赵经慧 +4 位作者 程梅 王志国 王洪岩 陈立君 马军 《黑龙江医学》 201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长期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稳定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梅 王洪岩 +6 位作者 于大海 李华伟 杜鹏程 魏负禾 张颢 邱林 马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方法从剖宫产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UC-MSCs,并连续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检测P3和P12代UC-MSCs的...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方法从剖宫产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UC-MSCs,并连续传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别检测P3和P12代UC-MSCs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诱导率、衰老情况、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染色体核型。结果 P3代UC-MSCs为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贴壁细胞,呈平行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P12代UC-MSCs宽大扁平,贴壁性减退,漂浮细胞增多,胞浆内出现黑色颗粒和空泡;P3和P12代UCMSCs均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P3较P12代UC-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及向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及细胞衰老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成纤维细胞集落数及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明显增多(P<0.05)。结论长期体外培养的UC-MSCs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遗传学特性稳定,但染色体中期分裂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生物学特性 遗传稳定性
原文传递
胃镜活检组织kiss-1基因检测与肿瘤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夏 张志强 +3 位作者 关晓军 卢润章 吴丹西 郑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6-729,共4页
目的:研究kiss-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患者依照PCR技术检测出的kiss-1表达中位数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2组,对比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kiss-1基因低表达者较高表达者均伴有低肿瘤分期(t=1.87,F=1.00,P=0.025)、频... 目的:研究kiss-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0例患者依照PCR技术检测出的kiss-1表达中位数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2组,对比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kiss-1基因低表达者较高表达者均伴有低肿瘤分期(t=1.87,F=1.00,P=0.025)、频发肿瘤周围静脉侵袭(t=3.51,F=1.22,P=0.009)和远处淋巴结转移(t=2.26,F=2.17,P=0.009).结论:kiss-1基因表达可以成为反映胃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1 胃镜 肿瘤分期 预后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靳明华 夏国强 +2 位作者 杨光 梁红 马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