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德明 王红宇 +3 位作者 邹青 张元信 林惠艳 曲彦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84-88,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与传统一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病人,随机分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组(Variable post...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与传统一点法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急诊病人,随机分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组(Variable posture and angle two-point method,VTP组,n=50)和传统一点法组(The traditional one point method,TOP组,n=50),分别采用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和传统一点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皆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45 mL。阻滞后观察对肘部远端5支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臂丛阻滞成功被定义为注射20min后,肘部远端5支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完全,比较两组在臂丛阻滞成功率、时效、止血带耐受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VTP组阻滞成功率要高于TOP组(92.0%对74.0%,P<0.05),VTP肌皮神经和桡神经的阻滞成功率显著高于TOP组(P值分别为0.017和0.021)。VTP组起效、达到阻滞完善的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手术等待时间明显短于TOP组(P<0.05)。VTP组较TOP组病人能较好的耐受止血带痛(P<0.05)。结论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良好的阻滞方法,较传统一点法更为有效。其优点为较好的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和外科医师等待时间,对急诊手术具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病人止血带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臂丛 腋部 变体位、变角度两点法 传统一点法
下载PDF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洪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7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来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方法 ,观察... 目的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90例来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盲分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SBP、DBP、HR及MAP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90 mmHg比重和插管反应率观察组患者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康复时间(17±5.6、19±8.2)min均少于对照组(22±7.2、23±4.6)min,观察组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术后拔管以及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下载PDF
比较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和七氟醚用于麻醉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王洪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5期96-97,共2页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入诊该院的100例需实施麻醉的患者按照50例为一组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照组使用七氟醚,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9月入诊该院的100例需实施麻醉的患者按照50例为一组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照组使用七氟醚,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总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总体用药量较少、起效时间较短,完全阻滞时间同样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恶心症状(P<0.01)。结论临床使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七氟醚,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症状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效果观察与评价
下载PDF
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下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洪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究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下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进行择期全麻腹腔镜子宫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使用氟马西尼,对照组使... 目的探究氟马西尼对异氟烷麻醉下腹腔镜子宫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该院进行择期全麻腹腔镜子宫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使用氟马西尼,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观察对象均为45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相关不良反应、认知能力,同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后自主呼吸时间、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无较大差异(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评分具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对恢复麻醉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效果显著,临床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马西尼 异氟烷 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临床观察与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