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38
1
作者 关德宏 焦尔康 +6 位作者 韩竹 李贵东 王新涛 吕松岑 王冬艳 刘锋 张建权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介绍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方法  42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中 ,2指并指 3 6例 ,多指并指 6例 ;软组织并指 3 0例 ,远节指骨骨性并指 12例。均采用并指间背侧矩形皮瓣形成指蹼 ,指间掌背侧锯齿状皮瓣进行分指。皮瓣移位后指部... 目的 介绍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方法  42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中 ,2指并指 3 6例 ,多指并指 6例 ;软组织并指 3 0例 ,远节指骨骨性并指 12例。均采用并指间背侧矩形皮瓣形成指蹼 ,指间掌背侧锯齿状皮瓣进行分指。皮瓣移位后指部外露创面用游离植皮覆盖 ,指端骨外露者用局部皮瓣覆盖。结果  3例的游离植皮部分坏死 ,创面经换药后愈合 ;3 9例的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 1年 12例失访 ,3 0例的指蹼坡度良好 ,指尖部软组织饱满 ,手术指的外展良好。 12例术毕因指间关节侧弯 ,术后用支架纠正畸形 ,效果满意。结论 并指畸形的治疗关键是指蹼的形成 ,指间关节侧弯术后使用支架纠正为一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先天性并指畸形 外科治疗 手术方法 功能锻炼
原文传递
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被引量:21
2
作者 关德宏 吕松岑 +3 位作者 李贵东 王新涛 韩竹 焦尔康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 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 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 5c...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 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 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 5cm× 3 0cm ,最大为 3 0cm× 3 .5cm。结果 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 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桡掌侧动脉 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指腹缺损
原文传递
病理性瘢痕中p53和cyclinD_1的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冬梅 陈天新 +1 位作者 吕松岑 韩竹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p5 3、cyclinD1的表达及在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区别,以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的机理。方法 手术切取病理性瘢痕标本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瘢痕作为对照组,运用RT -PCR方法测定病理性... 目的 探讨病理性瘢痕中p5 3、cyclinD1的表达及在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区别,以进一步了解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的机理。方法 手术切取病理性瘢痕标本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瘢痕作为对照组,运用RT -PCR方法测定病理性瘢痕中p5 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病理性瘢痕中p5 3和cyclinD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 ;而瘢痕疙瘩中p5 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病理性瘢痕中p5 3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CYCLIN D1 P53 mRNA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骼肌I/R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吕松岑 王新涛 +3 位作者 文立臣 韩竹 陶天遵 关德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I/R)后对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10 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Ⅰ组 ,n =6 )、缺血...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 (I/R)后对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 ,10 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Ⅰ组 ,n =6 )、缺血组 (Ⅱ组 ,n =6 )、缺血再灌注组 (Ⅲ组 ,n =30 )、生理盐水组 (Ⅳ组 ,n =30 )、SOD组 (Ⅴ组 ,n =30 )。Ⅱ组在缺血 4h末 ,Ⅲ、Ⅳ、Ⅴ组分别于再灌注 1、2、4、8、12h末 ,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 (MDA)、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 (MPO) ,白细胞上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ICAM 1的表达情况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Ⅲ组各时相点MDA、MPO、CD11b/CD18、ICAM 1的表达与Ⅰ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Ⅴ组中则这种变化明显抑制 (P <0 0 5 )。Ⅳ组和Ⅲ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粘附分子CD11b/CD18和ICAM 1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 ,SOD不仅可以清除I/R时产生的氧自由基 ,还可以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 ,减少白细胞在骨骼肌组织中的浸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粘着分子 骨骼肌缺血
原文传递
巨大脂肪肉瘤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盛鸿颖 王冰 +3 位作者 黄松涛 付旷 滕坤 张丹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6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巨大脂肪肉瘤 软组织恶性肿瘤 病理证实 典型病例 病理特点 文献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强 雍海溟 +1 位作者 张水华 陈天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4-777,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VEGF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1996年发现的该家族第3个因子。近年来,VEGF-B的生物学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VEGF-B在人体许多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通过与受体的特异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是VEGF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1996年发现的该家族第3个因子。近年来,VEGF-B的生物学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VEGF-B在人体许多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通过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从促进血管生成,神经发生、营养与保护以及调节脂质代谢等3方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文中就VEGF-B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受体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下腹部大面积全厚皮片修复手部创面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双印 王洁 +4 位作者 杨大平 郝立君 蒋海越 孙冬伟 田嘉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123-123,共1页
下腹部大面积全厚皮片修复手部创面夏双印,王洁,杨大平,郝立君,蒋海越,孙冬伟,田嘉森我科以下腹部为大面积全厚皮片供区,修复双手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5例,10处创面,井应用腹壁整形技术,闭合下腹部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腹部大面积全厚皮片修复手部创面夏双印,王洁,杨大平,郝立君,蒋海越,孙冬伟,田嘉森我科以下腹部为大面积全厚皮片供区,修复双手背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5例,10处创面,井应用腹壁整形技术,闭合下腹部创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伤 全厚皮片 下腹部 修复术
原文传递
MRI诊断Pick病一例
8
作者 盛鸿颖 王冰 +1 位作者 张丹 李兴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7-1307,共1页
关键词 MRI诊断 PICK病 蛛网膜下腔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