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过程中病原菌灭活规律的研究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
19
1
作者
姜慧敏
王文霞
+5 位作者
任苗苗
金宁
路延
张守玉
许建强
徐卫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1022,共12页
黑水虻能够有效取食厨余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其自身转化为昆虫蛋白和脂肪等生物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虫沙有机肥,处理过程是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新方法.为评估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效率与安全性,本课题研究黑水虻在厨余垃圾处...
黑水虻能够有效取食厨余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其自身转化为昆虫蛋白和脂肪等生物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虫沙有机肥,处理过程是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新方法.为评估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效率与安全性,本课题研究黑水虻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大肠杆菌O157:H7(EC)、鼠伤寒沙门氏菌(ST)及金黄色葡萄球(SA)的灭活能力,评价黑水虻体内的抑菌因子,分析3种病原菌对黑水虻生长增重及厨余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18 d的黑水虻处理,研究发现:①第0和第6 d两次以6.4~7.1 log10 CFU·g^-1的浓度向厨余垃圾中分别接种EC、ST和SA以后,EC经4~6 d处理被全部灭活、ST经3~4 d处理被全部灭活,SA经6 d处理,浓度下降到1.9~2.6 log10 CFU·g^-1,但不能被全部灭活,病原菌的灭活效率呈现EC=ST>SA的趋势(p<0.001),且黑水虻体内无EC、ST或SA残留;②厨余垃圾降解过程中,初期和中期pH值主要呈现酸性(4.0~5.3),对抑制EC、ST和SA起到了促进作用,后期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③黑水虻对于EC和ST能够产生自身免疫抑制因子,且抑制活性ST>EC,但对SA无明显的免疫抑制能力,SA的灭活主要依赖于黑水虻肠道菌群的竞争性抑制作用;④黑水虻的体长、体重、预蛹率、产率,以及厨余垃圾的生物转化率和减量化率未受病原菌存在的影响,18 d后EC组、ST组和SA组的预蛹率均达到在80%以上,厨余减量化率分别达到74.0%、79.1%和78.5%,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3.0%、13.2%、19.4%.综上,黑水虻能够在彻底灭活EC、ST,99%灭活SA的同时,高效降解厨余垃圾(减量化率>74%),并转化为虫体有机质(虫产率>10%),是一种高效卫生的厨余垃圾资源化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以金葡菌为代表的抗逆性病原菌的灭活机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
厨余垃圾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资源化
病害菌灭活
原文传递
题名
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过程中病原菌灭活规律的研究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
19
1
作者
姜慧敏
王文霞
任苗苗
金宁
路延
张守玉
许建强
徐卫平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
院
环境
生态工程系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生态与
环境
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
研究院
启迪
桑德
环境
资源
股份
有限公司
环境
研究院
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药学学
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1-102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670767)
大连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No.DUT17JC35)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研发项目(No.PJYJY2016A009)
文摘
黑水虻能够有效取食厨余垃圾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其自身转化为昆虫蛋白和脂肪等生物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虫沙有机肥,处理过程是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新方法.为评估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的效率与安全性,本课题研究黑水虻在厨余垃圾处理过程中,对大肠杆菌O157:H7(EC)、鼠伤寒沙门氏菌(ST)及金黄色葡萄球(SA)的灭活能力,评价黑水虻体内的抑菌因子,分析3种病原菌对黑水虻生长增重及厨余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18 d的黑水虻处理,研究发现:①第0和第6 d两次以6.4~7.1 log10 CFU·g^-1的浓度向厨余垃圾中分别接种EC、ST和SA以后,EC经4~6 d处理被全部灭活、ST经3~4 d处理被全部灭活,SA经6 d处理,浓度下降到1.9~2.6 log10 CFU·g^-1,但不能被全部灭活,病原菌的灭活效率呈现EC=ST>SA的趋势(p<0.001),且黑水虻体内无EC、ST或SA残留;②厨余垃圾降解过程中,初期和中期pH值主要呈现酸性(4.0~5.3),对抑制EC、ST和SA起到了促进作用,后期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③黑水虻对于EC和ST能够产生自身免疫抑制因子,且抑制活性ST>EC,但对SA无明显的免疫抑制能力,SA的灭活主要依赖于黑水虻肠道菌群的竞争性抑制作用;④黑水虻的体长、体重、预蛹率、产率,以及厨余垃圾的生物转化率和减量化率未受病原菌存在的影响,18 d后EC组、ST组和SA组的预蛹率均达到在80%以上,厨余减量化率分别达到74.0%、79.1%和78.5%,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3.0%、13.2%、19.4%.综上,黑水虻能够在彻底灭活EC、ST,99%灭活SA的同时,高效降解厨余垃圾(减量化率>74%),并转化为虫体有机质(虫产率>10%),是一种高效卫生的厨余垃圾资源化方法.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加强以金葡菌为代表的抗逆性病原菌的灭活机制的探讨.
关键词
黑水虻
厨余垃圾
大肠杆菌O157:H7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资源化
病害菌灭活
Keywords
Black soldier fly larvae
kitchen waste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almonella
Staphylococcus aureus
waste recycling
pathogen inactivation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黑水虻转化厨余垃圾过程中病原菌灭活规律的研究与综合评价
姜慧敏
王文霞
任苗苗
金宁
路延
张守玉
许建强
徐卫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9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