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肺运动试验参数预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阻力升高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国玲 袁平 +1 位作者 郭健 刘锦铭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参数的性别差异,并探究CPET参数中预测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升高的... 目的研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参数的性别差异,并探究CPET参数中预测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至2016年住院的35例男性IPAH患者及55例女性IPAH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8.78±16.38)、(37.82±12.6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及CPET。通过线性回归分析CPET参数对PVR的预测作用。结果男性及女性IPAH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男性患者中Peak Workload、Peak VO2、AT、Peak VE、Peak VCO2、OUES、Peak O2pulse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部分CPET参数与PVR呈良好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eak O2pulse及Peak PETCO2是所有IPAH患者PV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Peak PETCO2是男性IPAH患者PV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而Peak O2pulse是女性IPAH患者PV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PET参数中能预测IPAH患者PVR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有利于采用不同CPET参数更加准确的分别预测男性及女性IPAH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性别差异 肺血管阻力
下载PDF
肺区域阻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文兰 郑卫 +2 位作者 刘锦铭 贾海泉 黄彩柳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3004-3006,共3页
目的:应用区域阻抗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的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方法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18例中重度COPD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8岁,应用肺区域阻抗法... 目的:应用区域阻抗法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的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方法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18例中重度COPD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3.8岁,应用肺区域阻抗法及放射性核素法,分别测定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的分布。结果:本研究发现肺区域阻抗法在测定肺血流灌注分布方面,仅在左下肺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在肺通气的测定方面,阻抗法所得数值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有一定的不同,在左上、右上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在左中肺区测得的数值低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目前区域阻抗方法暂不能取代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简便、快速了解肺内的通气、血流等生理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区域阻抗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区域阻抗法与放射性核素显像用于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的测定
3
作者 杨文兰 刘锦铭 +3 位作者 贾海泉 马慧筠 郑卫 黄彩柳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本研究将区域阻抗法测得的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32例患有不同肺部疾病的患者,采用肺区域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肺血流灌注... 目的本研究将区域阻抗法测得的血流灌注及肺通气分布变化,与放射性核素肺显像的方法进行比较,探讨肺区域阻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对象为32例患有不同肺部疾病的患者,采用肺区域阻抗法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肺血流灌注及肺通气的分布。结果本研究发现肺区域阻抗法在测定肺血流灌注分布方面,仅在左下肺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在肺通气的测定方面,阻抗法所得数值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有一定的不同,在左上、右上区域高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在左中肺区测得的数值低于核素法测得的数值(P<0.05),余肺区测定结果相近,无显著差异。结论虽然目前区域阻抗方法不可能取代放射性核素的测定,但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可简便、快速了解肺内的通气、血流等生理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阻抗法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肺血流灌注 肺通气
下载PDF
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文军 雷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新诊断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另设106例单纯的中青年原发性高... 目的观察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4 h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新诊断的中青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行ABPM检查,分析其可能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另设106例单纯的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组)作为对照。结果 A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平均为162±18 mmHg)高于B组(平均为148±12 mmHg)(P<0.05);A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42±26)%和(74±38)%,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10±12)%和(12±14)%,B组白天和夜间SBP分别(28±25)%和(40±34)%,白天和夜间DBP负荷分别为(6±9)%和(9±10)%,A组白天和夜间SBP及DBP负荷明显高于B组(P<0.01);A组SBP及DBP负荷昼夜差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异常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为62%和89%,而B组为36%和57%,A组血压形态非杓形及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新诊断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者收缩压较高,血压负荷值增高,而ABPM昼夜节律消失和异常血压形态比例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超声技术评价不同的消融术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彩霞 李莹 +8 位作者 张代富 陈明 刘怡 郑建华 祁伟罡 顾宇英 梁波 俞莉 包丽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射频消融术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功能的远期效应。方法:PAf患者65例,接受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术(SPVI)27例和左房线性消融术(CPVA)38例,术后平均随访6~27(14.9±5.5)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观... 目的:探讨不同的射频消融术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功能的远期效应。方法:PAf患者65例,接受节段性肺静脉隔离术(SPVI)27例和左房线性消融术(CPVA)38例,术后平均随访6~27(14.9±5.5)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消融成功者手术前、后左房功能的变化,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测量左房内径,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结果:①SPVI组的27例患者中18例消融成功(66.7%),CPVA组的38例患者中28例消融成功(73.7%);②2组中消融成功者术前左房大小相似,术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时左房内径减小(P〈0.05);③消融成功者左房收缩功能好转,心房收缩期A波峰速度和积分都较术前升高(P〈0.05),SPVI组的左房充盈分数比术前增加(P〈0.05),CPVA组内左房射血力和左房充盈分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血流频谱指标无差异,SPVI组Va高于CPVA组。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PAf的有效方法,长期随访显示消融成功者左房结构和收缩功能好转,但CPVA可能对左房局部收缩功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功能
原文传递
左房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后的左房功能心超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莹 朱彩霞 +6 位作者 顾宇英 罗轶玮 马岚 张代富 陈明 刘怡 郑建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675-680,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消融后不同时段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左房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左房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药物治疗维持窦律的患者为对照组,平均随... 目的:动态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消融后不同时段左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探讨射频消融术对左房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左房线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药物治疗维持窦律的患者为对照组,平均随访(10.5±4.7)个月(3~19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左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测量左房内径,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以及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Va)。结果:①药物组20例成功维持窦律,消融治疗组26例成功维持窦律,9例复发;②药物治疗组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者左房容积有所变小,治疗后各个时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成功组术后左房容积逐渐减小,术后6个月时与术前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至12个月,无进一步缩小;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皆有统计学差异。消融后复发组6个月时未见明显变化;③消融治疗后1月,LAAEF、A-VTI、VA及AFF均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至随访12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消融治疗后心房侧的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a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结论:左房线性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房功能
下载PDF
上海地区105例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正常值的研究
7
作者 朱东 宫素岗 +2 位作者 杨文兰 徐黎青 刘锦铭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 目的测定上海地区105例正常成人的肺弥散能力(DLCO)、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研究DM和Vc与DLCO,年龄,身高,体重的关系并建立正常多元回归预计值公式。方法采用一口气法(CO)测定不同浓度下的肺弥散量(DLCO),使用著名的Roughton和Foster公式:DL1CO=D1M+θV1C计算DM和VC[1]。结果男性女性DM,VC与DLCO,身高呈线性正相关,与年龄呈线性负相关,男性DM与体重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身高和/或年龄是DM,Vc回归方程的主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肺泡毛细血管膜 肺弥散能力 上海地区 正常值 DLCO 预计值公式 正常成人
下载PDF
局灶性房颤动态心电图特点
8
作者 王益敏 倪爱珍 +1 位作者 徐文俊 顾惠琴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局灶性房颤 房早 房早配对间期
下载PDF
高脂饮食引起小鼠心律失常及心肌纤维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胥军 毕薇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不良饮食方式导致的相关疾病,如肥胖和血脂异常是心律失常的(arrhythmia)重要因素。然而,这些疾病与心律失常的确切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ty diet,HFD)动物模型评估了HFD与小鼠心律失常与心肌... 目的不良饮食方式导致的相关疾病,如肥胖和血脂异常是心律失常的(arrhythmia)重要因素。然而,这些疾病与心律失常的确切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确认。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ty diet,HFD)动物模型评估了HFD与小鼠心律失常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将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标准饮食组(STD,12%脂肪)和高脂肪饮食组(HFD;50%脂肪)两组。10周后进行在体心电图测试,随后采集心脏组织进行生化及组织学测定。结果HFD可引起小鼠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QT间期(QT interval duration)显著延长,心房传导速度(atrial conduction velocity)显著降低,右心房动作电位持续时间(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延长。组织学和生化分析表明,HFD增加小鼠心脏组织的纤维化程度,并导致炎症。结论HFD可导致小鼠心律失常和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心律失常 心脏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