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封闭引流在重症肢端缺血患者截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龚凯 黄道景 +1 位作者 张亚明 范跃祖 《现代医学》 2012年第5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重症肢端缺血患者截肢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重症肢体缺血坏疽截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VSD组)在离断肢体后先应用VSD技术治疗创面,7 d后再二期缝合伤口;31例患者(对照组)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重症肢端缺血患者截肢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重症肢体缺血坏疽截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患者(VSD组)在离断肢体后先应用VSD技术治疗创面,7 d后再二期缝合伤口;31例患者(对照组)离断肢体后一期缝合残端伤口。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VSD组患者伤口愈合率为91%,感染率为0,死亡率为9%,平均住院时间为23.5 d,平均费用为14 485元;对照组患者伤口愈合率52%,感染率42%,死亡率19%,平均住院时间58.8 d,平均费用32 213元。两组上述5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重症肢端缺血患者截肢术中应用VSD技术,在预防残端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截肢术 重症肢端缺血
原文传递
貌似神经疾病的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2
作者 王戈鹰 候辉光 +1 位作者 陆振康 龚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误诊为神经疾病的原因及其与相关疾病鉴别的要点。方法 分析总结9例经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诊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脊前动脉综合征2例、周围神经...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误诊为神经疾病的原因及其与相关疾病鉴别的要点。方法 分析总结9例经Doppler超声、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诊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形式、临床特征。结果 急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脊前动脉综合征2例、周围神经病2例、脑梗死3例。慢性动脉阻塞组误诊腰椎管狭窄综合征伴腰骶神经根病1例.脊髓蛛网膜炎1例。结论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可以在早期出现与神经疾病相似的某些症状,应掌握其临床特征、进行筛选性的辅助检查,以便与神经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 神经疾病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30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汤敬东 黄俊峰 +9 位作者 左克强 钱振宇 杭闻曌 龚凯 黄道景 吴春红 张文艳 杨明烽 景在平 王玉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急诊行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腔内修复术均在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完成;采用...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急诊行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腔内修复术均在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完成;采用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放置在夹层第1裂口位置;其中1例第1裂口位于腹腔干对侧缘,运用开窗支架技术实施腔内修复术。术后1周、1、3、6、12个月行螺旋CT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内脏血供等。结果30例支架均成功释放,无支架移位,无中转开胸手术,即刻造影Ⅰ型内漏4例(13.4%),近端球囊扩张后3例消失,1例小于10%;所有患者真腔供血均得到改善。术后30d死亡1例(3.3%),可能缘于术后夹层破裂;30例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2±8)个月,术后6个月发现1例(3.3%)Ⅰ型内漏;无其他新发内漏出现。随访期间死亡1例(3.3%),该患者术后2月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因不明。结论24h内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降低急性起病期患者死亡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急性期
原文传递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初步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梅运清 汤楚中 +2 位作者 吴明营 路亚枫 胡大一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AF)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病例 ,其中 2 5例行瓣膜置换同期微波治疗AF(治疗组 ) ,2 4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微波治疗AF病人 (对照组 )的... 目的 探讨外科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AF)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病例 ,其中 2 5例行瓣膜置换同期微波治疗AF(治疗组 ) ,2 4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微波治疗AF病人 (对照组 )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 2 2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 ,3例仍为AF ;2 5例随访 1~ 2 3个月 ,2例仍为AF ,1例术后第 12dAF复发 ,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总有效率为 88 .0 % (2 2 / 2 5例 )。对照组术后 3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2 1例仍为持续性AF ,口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2 3例随访 1~ 2 5个月 ,2例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维持率 8. 3% (2 / 2 4例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安全、可靠、疗效较为确切 ,但尚待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微波消融治疗 初步探讨 持续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口服药物治疗 微波治疗 瓣膜置换 口服胺碘酮 回顾分析 随访资料 治疗结果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 疗效欠佳 循证医学 治疗组 对照组 AF 维持率 统计学 同期 术后
原文传递
不同材料组配式带膜血管内支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钦传 Patrice Bergeron Piret Vincent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 通过比较涤纶 (D)、聚四氟乙烯 (PTFE)及可膨胀性聚四氟乙烯 (ePTFE)覆盖内支架不同组配的漏出量及结合点的阻力 ,确定带膜血管内支架的最佳材料。方法 研究分 5组 ,分别为涤纶组 1 (D1 )、PTFE组 1 (PTFE1 )、涤纶组 2 (D2 )、P... 目的 通过比较涤纶 (D)、聚四氟乙烯 (PTFE)及可膨胀性聚四氟乙烯 (ePTFE)覆盖内支架不同组配的漏出量及结合点的阻力 ,确定带膜血管内支架的最佳材料。方法 研究分 5组 ,分别为涤纶组 1 (D1 )、PTFE组 1 (PTFE1 )、涤纶组 2 (D2 )、PTFE组 2 (PTFE2 )及可扩张PTFE组(ePTFE) ,每组含有 5个样本。每一样本由 1个PalmazP2 94内支架和内置、覆盖两段D、PTFE及ePTFE组成。各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配。增加装配内压力 [1 0 0、2 0 0及 30 0mmHg(1mmHg=0 .1 33kPa) ]来验证其外漏 ,在装配两端安置拉力验证其结合点的阻力。方差分析 (ANOVA)用于组间比较。结果 在增加装配内压力时有 4个组配崩溃 (D1 3个 ,D2 1个 )。每 1 5s的漏出量在D1为 (38.4± 2 2 .3)ml,D2为 (40 .4± 1 0 .3)ml;PTFE1、PTFE2及ePTFE无漏出。在牵拉实验中各组在如下拉力下崩溃 ,D1 (4.86± 2 .66)N ,D2 (4.76± 2 .36)N ,PTFE1 (2 0 .49± 2 .80 )N ,PTFE2 (2 2 .0 3± 1 .88)N ,ePTFE (1 8.85± 2 .62 )N。结论 PTFE是带膜血管内支架的较理想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聚四氟乙烯 组配式带膜血管内支架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S100蛋白与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金爽 梅运清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0期1473-1475,共3页
S100蛋白是一种神经组织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可作为体外循环术后评价脑损伤的早期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对S100蛋白水平的监测,同时结合临床影像等检查,可以早期准确地反映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程度,并采取有... S100蛋白是一种神经组织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可作为体外循环术后评价脑损伤的早期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对S100蛋白水平的监测,同时结合临床影像等检查,可以早期准确地反映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程度,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等措施,改善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蛋白 体外循环 脑损伤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骨骼肌灌注异常与侧支循环相关性的超声造影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烨 李园 +1 位作者 陆雯 高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D)致骨骼肌灌注障碍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血管外科就诊LEAD患者和对照组各80例,超声造影观察小腿骨骼肌血流灌注情况,运用数学模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D)致骨骼肌灌注障碍与侧支循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血管外科就诊LEAD患者和对照组各80例,超声造影观察小腿骨骼肌血流灌注情况,运用数学模型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取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1TrP)。同时CT血管造影评估LEAD组侧支循环。结果时间强度曲线显示对照组平均1TrP38.6S,LEAD组平均TTP59.1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超声检查者读取1TrP平均差异是0.29S,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为0.92。TTP为47.5s诊断点时,阳性预测值为91%。LEAD组中侧支循环丰富组平均rrrP50.4S,侧支循环差组平均TTP为67.9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造影可评价小腿骨骼肌灌注障碍,它与侧支循环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原文传递
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王玺胜 汪发久 +3 位作者 季强 蔡建志 孙益峰 梅运清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搏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以提高婴幼儿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2颗离体新西兰幼兔心脏随机分为4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实验Ⅳ组,每组8颗。...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搏对未成熟兔心肌的保护作用,以提高婴幼儿手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2颗离体新西兰幼兔心脏随机分为4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实验Ⅳ组,每组8颗。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心脏模型,以KHB液体灌注30 min后达平衡状态,转为工作模型。实验Ⅰ组间断灌注KHB液;实验Ⅱ组、实验Ⅲ组、实验Ⅳ组分别灌注ST.ThomasⅡ号停搏液、ST.ThomasⅡ号停搏液+Nicorandil 10μmol/L、ST.ThomasⅡ号停搏液+Nicorandil 100μmol/L;每15 min重复1次,共灌注2次;然后用KHB液体再灌注30 min,实验时间总共90 min。实验开始、第60 min及结束时各收集一次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发展压(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LVDP)、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pressure,LVED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率(rate of ris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及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实验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结构变化。结果实验Ⅲ组、实验Ⅳ组与实验Ⅰ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明显改善(P<0.01),实验Ⅲ组、实验Ⅳ组与实验Ⅱ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肌酶指标明显改善(P<0.05),实验Ⅱ组与实验Ⅰ组相比各项指标改善(P<0.05),实验Ⅲ组的心功能恢复弱于实验Ⅳ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心肌损伤重,实验Ⅲ组、实验Ⅳ组损伤较轻。结论单纯的高钾停跳液可以为未成熟兔心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Nicorandil超极化心脏停跳液可以为未成熟兔心肌提供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高钾停跳液;但在实验范围内浓度的差别引起的保护作用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钾通道 未成熟心肌 心肌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