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总护士全程培养与夜间岗位设置的成效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亚梅 任建凤 方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4期63-66,共4页
目的了解住院总护士通过规范的全程培养与岗位锻炼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探讨住院总护士夜间岗位的设置对护理质量与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4名住院总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了解住院总护士通过规范的全程培养与岗位锻炼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情况,探讨住院总护士夜间岗位的设置对护理质量与夜班护士压力的影响。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24名住院总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与问卷的形式调查其在培养前后各方面能力的差异状况。另外,便利抽样法选取内科、外科、急诊等科室共146名夜班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在设置住院总护士夜间岗位前后的压力变化情况,并统计住院总护士任职期间协助夜班护士解决的各类事件。结果住院总护士全程培养前后的综合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P<0.01)。任职期间住院总护士协助夜班护士共解决各类事件1 002起;住院总岗位设置后夜班护士工作压力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09,P<0.01)。结论住院总护士全程培养可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夜间岗位的设置明显缓解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助于保证夜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总护士 全程培养 住院总护士岗位设置 夜间护理安全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毅 段霞 +1 位作者 谈莉萍 庄英 《护理管理杂志》 2020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全员培训并达到同质化标准考核,规范谵妄集束化管理策略,全程进行质量监控,每月定期总结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分析现存问题,进行全员培训并达到同质化标准考核,规范谵妄集束化管理策略,全程进行质量监控,每月定期总结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患者谵妄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康复(P<0.01或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管理,减少了术后谵妄及其相关的不良后果,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和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谵妄 护理管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胸外科ICU的应急护理管理及防护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毅 段霞 +1 位作者 庄英 奚玉洁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92-394,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更好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心胸外科ICU加强应急护理管理,做好对抗疫情应急准备,包括人力资源的调配、护士专项培训、应急物资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等,落实关键的防护措施,旨在保障患者、家属及医护...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为保证医护人员安全,更好的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心胸外科ICU加强应急护理管理,做好对抗疫情应急准备,包括人力资源的调配、护士专项培训、应急物资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等,落实关键的防护措施,旨在保障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 应急护理管理 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光辉 吴孟超 +2 位作者 杨广顺 杨甲梅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5-620,共6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1992-2006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患者女58例,男21例。发病年龄17... 目的分析并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1992-2006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79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其诊治经验。结果患者女58例,男21例。发病年龄17~69岁,平均(43±8.14)岁,均无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或结节性硬化症。有临床症状者25例。肿瘤大小1.0~25cm,平均(6.1±4.08)cm,均为单发肿瘤。肝右叶53例,左叶22例,尾状叶4例。术前正确诊断者41例(52%)。自发性破裂出血1例。79例均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3年,1例术后6年复发,1年后死亡。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特异性临床症状,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但鉴别诊断困难,特别是对直径小于5cm的肿瘤术前难以确诊。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HMB-45免疫组化染色。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安全、有效方法。应警惕潜在恶性和自发性破裂出血可能,一旦诊断明确宜尽早手术,术后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肝切除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诊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军 卢列盛 宋振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3133-3136,共4页
直肠癌肝转移(colore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女性发病率第2位[1]。其中有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 直肠癌肝转移(colore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RLM)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女性发病率第2位[1]。其中有20%-3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伴有远处转移,而且一旦伴有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只有6%-8%[2]。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15%-25%的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肿瘤确诊时即有肝转移,大约20%的患者在肠癌手术后出现肝转移。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愈手段,但 CRLM 患者在确诊时仅15%-20%适合手术治疗[3]。所以,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可以变为可切除病灶。因此,通过多学科合作团队对 CRLM 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不同的肝转移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模式,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采用新辅助化疗、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肝转移灶局部治疗(射频消融、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探索出最佳的模式组合,以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肝转移 综合诊疗 直肠癌患者 手术治疗 肝转移灶 分子靶向治疗 远处转移 liver
下载PDF
脾脏多形性脂肪肉瘤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 卢列盛 宋振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患者 男性,66岁,因“发现左上腹肿块1个月余,逐渐增大1周”于2015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人院前1个月发现左上腹肿块,近1周来肿块增大明显并伴左上腹胀痛、咳嗽,无咳痰、发热及恶心呕吐,未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未诉明显纳差、乏力,皮肤巩膜... 患者 男性,66岁,因“发现左上腹肿块1个月余,逐渐增大1周”于2015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人院前1个月发现左上腹肿块,近1周来肿块增大明显并伴左上腹胀痛、咳嗽,无咳痰、发热及恶心呕吐,未诉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未诉明显纳差、乏力,皮肤巩膜无黄染.近1个月出现频繁饥饿感,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 kg.体检:腹平软,左上腹膨隆,可及一个大小15 cm×15 cm包块,表面较光滑,质中,活动度差,左上腹部有深压痛,无反跳痛,脾区有叩击痛.余腹部未及包块、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胸部X线片提示左侧膈面位置明显抬高(图1A).上腹部CT检查:考虑脾脏巨大占位(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巨大 多形性脂肪肉瘤 上腹部CT检查 移动性浊音 胸部X线片 腹肿块 上腹胀痛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热休克转录因子1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卢鹏 李霄 +4 位作者 窦科峰 党政 胡延忠 马远方 宋振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7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以及21例因肝血管瘤...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7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以及21例因肝血管瘤行手术切除的部分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及正常肝脏组织中HSF1蛋白及热休克蛋白70(ttSP70)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并根据HSF1蛋白与HSP70表达情况的相关性分析推测HS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分子机制。不同组织中HSF1蛋白阳性率的分析以及肝细胞癌中HS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采用×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HSF1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HSF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6/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9%(6/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628,P〈0.05)。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38/67),在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29,P〈0.05)。HSFl蛋白与HSP7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5)。HSFl蛋白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包膜完整与否、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有关(x1=5.935,9.762,5.159,11.267,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HBsAg水平、AFP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门静脉癌栓无关(x2=0.822,0.172,2.059,P〉0.05)。HSF1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1.4±1.9)个月和(29.8±2.7)个月,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6,P〈0.05)。结论HSFl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热休克转录因子1 热休克蛋白70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HSF1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应用价值
8
作者 卢鹏 冯薇 +4 位作者 李霄 杨平 寇明文 胡延忠 宋振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2年第14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HSF1 mRNA的real-time PCR的方法,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肝细胞癌... 目的:建立检测HSF1 mRNA的real-time PCR的方法,了解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20例肝细胞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结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HSF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情况、HbsAg水平及AFP水平的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al-time PCR技术可以成功检测外周血中HSF1 mRNA的表达量,HSF1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周血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实时定量PCR 诊断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旁分泌作用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志刚 钱道海 +5 位作者 华杰 龚健 魏咯 林升平 徐承雷 宋振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0-190,共1页
研究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能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修复组织损伤,我们通过经体外培养扩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探讨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重症急性胰腺炎 分泌作用 体外培养扩增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