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00
1
作者 柴世伟 裴晓梅 +2 位作者 张亚雷 李建华 赵建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195,共4页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 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水环境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地积累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96
2
作者 柴世伟 温琰茂 +1 位作者 张亚雷 赵建夫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57-1661,共5页
应用地积累指数对广州5个郊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计算的地积累指数结果来看,广州郊区土壤中Hg和Cd都达到中度污染,Zn为轻度-中度污染,Pb,As,Cu,Cr,Ni都不存在污染.从8种元素的分级频率来看,H... 应用地积累指数对广州5个郊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研究.从广东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计算的地积累指数结果来看,广州郊区土壤中Hg和Cd都达到中度污染,Zn为轻度-中度污染,Pb,As,Cu,Cr,Ni都不存在污染.从8种元素的分级频率来看,Hg的污染频率最大,达到89.8%;其次是Cd和Zn,分别是78.2%和54.6%;其余5种元素污染频率的大小顺序为Pb,As,Cu,Cr,Ni;Hg出现了5.9%的极严重污染.广州5个郊区的污染元素和元素的污染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Q型聚类分析将海珠区、芳村区、天河区和黄埔区聚为一类,为较高程度污染区;而把白云区单列一类,为低污染区;同时,整个广州的污染情况与白云区聚为同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地积累指数 广州
下载PDF
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0
3
作者 杨长明 欧阳竹 +1 位作者 杨林章 董玉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148-4155,共8页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 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在华北平原具有代表性的禹城市作为研究区域,系统研究和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的粮田相比,果树和苜蓿栽培明显增加了土壤总有机碳(TOC)和总氯(TN)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和分配比例。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和可矿化碳(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分别增加了34.0.5%和66.3%。果树栽培还明显增加了土壤〉250μm水稳性团聚体(WSA)的含量,同时减少了土壤粘粒分散率(CDR)。苜蓿栽培也显著提高了土壤MBC和MNC含量以及团聚体稳定性。温室大棚栽培前期(2-3a)的土壤TOC和TN较传统粮田略有增加,但随着耕作历史的增加,土壤TOC和TN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传统粮田相比,温室大棚内的土壤LOC,POC,LFOC和WSOC含量与比例均有明显下降,这种下降幅度随栽培历史的延长而明显增加。7-10a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EOC,POC,LFOC和WSOC含量较传统粮田分别下降了31.3%,41.7%,35.6%和42.1%。温室大棚栽培的土壤MBC和MNC较传统粮田的土壤平均分别低15.9%和10.1%。温室大棚栽培,特别是长期栽培降低了土壤中〉250μ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粘粒的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250v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与所测定的有机碳组分含量皆成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POC,LFOC和MBC与WSA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2,0.893,0.856。这表明,土壤POC,LFOC和MBC对维持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更为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碳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区几种两栖植物的适生性评价 被引量:74
4
作者 马利民 唐燕萍 +3 位作者 张明 滕衍行 刘东燕 赵建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85-1892,共8页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区的环境特征,两年间通过在库区消落区山地实验基地的种植及实地淹没试验,对几种备选用于生态修复的两栖植物进行适生性评价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野地瓜藤(Ficus tikoua)、尼泊尔蓼(Pol... 根据三峡库区消落区的环境特征,两年间通过在库区消落区山地实验基地的种植及实地淹没试验,对几种备选用于生态修复的两栖植物进行适生性评价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野地瓜藤(Ficus tikoua)、尼泊尔蓼(Polygonum nepalense)、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在100~150d的低水位出露期内均可完成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可作为消落区生态恢复的备选物种。其中,苏丹草可作为速生物种,能迅速恢复水位下降后消落区的植被覆盖率;复合群落在生长期间比单一种群提前5~10d完成对地表的覆盖,群落的稳定性、耐淤积性及抗干扰性较强,次年的萌发也更好,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狗牙根、尼泊尔蓼和野地瓜藤根系生长良好,其中狗牙根在一个生长季内根系最长可达75cm,有利于消落区控制水土流失;在自然水淹最深为15m,淹没时间6d的情况下,复合群落组植物、尼泊尔蓼、野地瓜藤、狗牙根和苏丹草的植物均能短期耐水淹和淤泥,水花生则是在水淹较深处能够生长良好;180d水下1.0~1.5m的连续淹水实验结果表明,狗牙根和野地瓜藤的耐淹性较强,经过长达半年的淹水过程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同时5~25m的深部淹水实验表明,随着深度增加,狗牙根的落叶率逐步提高,在180d的淹没后能够成活,并在次年自然萌发,可作为构建消落区生态系统的两栖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生态重建 植物筛选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的10种磺胺类抗生素 被引量:72
5
作者 洪蕾洁 石璐 +3 位作者 张亚雷 周雪飞 朱洪光 林双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2-657,共6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样品经自制PEP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乙腈-二氯甲烷(2∶1,体积比)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λ=268 nm,柱温33℃,流动相为乙腈-0.4%... 建立了一种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体中10种磺胺类抗生素的方法.样品经自制PEP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乙腈-二氯甲烷(2∶1,体积比)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检测波长λ=268 nm,柱温33℃,流动相为乙腈-0.4%乙酸/水(体积比),采用梯度洗脱程序,实现了10种待测组分的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10~2 000μg.L-1.去离子水和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3.4%~95.6%和70.2%~92.5%(磺胺除外,分别为8.5%和8.0%).整个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1.42~7.25 ng.L-1.应用此方法对上海市黄浦江部分河段江水、崇明岛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测定表明在这几种不同水体环境中,不同频率地检出了磺胺类药物,浓度范围为13.3~241.5 ng.L-1,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高效等优点,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抗生素 环境水体
原文传递
富营养水体生物修复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57
6
作者 刘冬燕 赵建夫 +1 位作者 张亚雷 杨永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通过对生物修复中富营养小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分析 ,探讨了生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生物修复实施后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比实施前多 ;浮游植物细胞数和生物量却有明显的下降 ;而对于Shannon Weaver多样... 通过对生物修复中富营养小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的分析 ,探讨了生物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生物修复实施后的浮游植物种类数比实施前多 ;浮游植物细胞数和生物量却有明显的下降 ;而对于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 ,实施后较实施前有明显的上升 ;生物修复过程中美丽胶网藻水华得到控制 ,优势种的指示性由中污变为寡污 ,优势度也由极度的高优势变为中低度优势 ,水体治理的前期阶段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有明显的改变 ;浮游植物种类数分别与正磷酸盐和氮磷比呈显著负、正相关 ,正磷酸盐的浓度与氮磷比的大小对水体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氮磷比 小水体 群落特征 优势种 优势度 生物量 生物修复 富营养 水体生物
下载PDF
测定环境污染物对青海弧菌发光强度抑制的微板发光法研究 被引量:61
7
作者 刘保奇 葛会林 刘树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测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环境污染物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毒性的微板发光测试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pH值、菌密度、反应时间等实...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测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建立了测定环境污染物对发光菌发光强度抑制毒性的微板发光测试新方法.系统地研究了pH值、菌密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测定了7种取代酚环境污染物对Q67的发光抑制毒性效应.提出应用非线性迭代最小二乘拟合法模拟环境污染物对Q67毒性的剂量-效应曲线(DRC),拟合效应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通过拟合的DRC参数,准确地计算了污染物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比有关文献方法,微板发光法具有更简便快捷,节省试剂药品,便于多次平行测定从而提高准确度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发光菌 微板发光毒性测试 取代酚
下载PDF
太湖水质评价中底栖动物综合生物指数的筛选及生物基准的确立 被引量:61
8
作者 马陶武 黄清辉 +3 位作者 王海 王子健 王春霞 黄圣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92-1200,共9页
对太湖8个区域共60样点进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得底栖动物24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节肢动物5种,甲壳动物5种。根据Hilsenhoff生物指数确定了15个相对清洁的样点和45个污染样点,然后进行21种生物指数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分类... 对太湖8个区域共60样点进行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共获得底栖动物24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节肢动物5种,甲壳动物5种。根据Hilsenhoff生物指数确定了15个相对清洁的样点和45个污染样点,然后进行21种生物指数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腹足纲、Goodnight-Whitley指数、Hilsenhoff生物指数和%直接收集者等7个底栖动物生物指数可以用作判别太湖水质的敏感生物指数。通过5,3,1记分法对6种生物指数统一量纲后,获得变化范围为7-35的综合生物指数,运用四分法划分了太湖水质判别的生物基准:7-14很差,15-21差,22-28一般,29-35好,并对60个样点进行重新记分,获得了太湖水质的基本生态分区现状,太湖的东南区属水质较好的区域,而西北区属水质较差的区域。该水质生物基准基本适合评价太湖不同区域的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生物指数 水质生物评价 记分标准 生物基准 太湖
下载PDF
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8
9
作者 成水平 王月圆 吴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89-1498,共10页
自1950s开始系统性研究以来,人工湿地研究日趋深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对人工湿地研究的历程特别是我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分为起步探索、迅猛发展和规范应用三个阶段.梳理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脱... 自1950s开始系统性研究以来,人工湿地研究日趋深入,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对人工湿地研究的历程特别是我国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分为起步探索、迅猛发展和规范应用三个阶段.梳理了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对新兴污染物的去除、人工湿地根区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以及人工湿地模型四个方面.核心还是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解释其机理.未来需要长期监测数据支撑的理论实践结合的设计规程;进一步揭示人工湿地的生物过程;建立合理简化的模型,对系统进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新兴污染物 微生物 模型
下载PDF
APTox: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50
10
作者 刘树深 张瑾 +1 位作者 张亚辉 覃礼堂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511-1517,共7页
真实环境中化学混合物的存在是普遍规律.化学混合物联合效应具有与单个组分不同的变化规律,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学与可靠基础数据.近年来,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APTox)的方法体系.发展了微板毒性分析法(MTA)以提高测... 真实环境中化学混合物的存在是普遍规律.化学混合物联合效应具有与单个组分不同的变化规律,目前缺少有效方法学与可靠基础数据.近年来,我们试图探索建立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APTox)的方法体系.发展了微板毒性分析法(MTA)以提高测试数据精密度,创建了直接均分射线(EquRay)与均匀设计射线(UD-Ray)法来有效表征混合物浓度组成,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SVR)技术拟合不同形状浓度-效应曲线,提出了将实验混合物整体剂量-效应曲线(CRC)与加和参考模型预测CRC比较以评价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的方法,集成多种技术设计开发了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与预测的应用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合物 微板毒性分析 直接均分射线 均匀设计射线 支持向量回归 APTox
原文传递
QSAR模型内部和外部验证方法综述 被引量:47
11
作者 覃礼堂 刘树深 +1 位作者 肖乾芬 吴庆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5-1211,共7页
验证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是保证模型对未知样本的生物活性具有可靠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部分QSAR论文没有对模型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本文详细综述QSAR模型的内部验证方法和外部验证方法.内部验证方法包括留一法(leave-o... 验证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是保证模型对未知样本的生物活性具有可靠预测能力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部分QSAR论文没有对模型进行有效验证.因此,本文详细综述QSAR模型的内部验证方法和外部验证方法.内部验证方法包括留一法(leave-one-out,LOO)交叉验证,留多法(leave-many-out,LMO)或留N法(leave-N-out,LNO)交叉验证,y随机化验证和自举法.评价模型外部预测能力的统计量包括Q2F1、Q2F2、Q2F3、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r珋2m和Golbraikh-Tropsha方法.此外,从文献中总结出可接受QSAR模型对应的统计量参考数值,从而为QSAR建模者提供指导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AR 内部验证 外部验证
下载PDF
5种取代酚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被引量:38
12
作者 莫凌云 刘海玲 +3 位作者 刘树深 张天生 刘保奇 葛会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9-264,共6页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验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分别测定了3,5-二羟基甲苯、2,3-二甲基苯酚、对氯苯酚、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对淡水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及... 以新型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为检验生物,以VeritasTM微孔板光度计为发光强度测试设备,分别测定了3,5-二羟基甲苯、2,3-二甲基苯酚、对氯苯酚、邻氯苯酚、2,4-二氯苯酚对淡水发光菌的发光抑制毒性及其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5种取代酚的剂量-效应关系都可用Weibull模型有效描述,从这些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logEC50)分别为2.69、3.08、3.43、2.81和3.66,可知其对发光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氯苯酚>2,3-二甲基苯酚>邻氯苯酚>3,5-二羟基甲苯.分别设计浓度等于各自之EC50和EC10的2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以及3个不同效应浓度比混合物进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发现,在所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各个混合物的剂量加和(DA)模型与独立作用(IA)模型具有相似的作用规律,其联合毒性既可用DA模型也可用IA模型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发光菌 酚类化合物 联合毒性 剂量加和 独立作用
下载PDF
污水处理中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13
作者 王荣昌 程霞 曾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2,共10页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 菌藻共生系统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_2,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而且能够有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等,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菌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出发,介绍了用于污水处理时藻类选择的依据,及在污水处理中对N、P营养物质、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综述了菌藻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菌藻共生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藻共生系统 菌藻生物膜 重金属 难降解有机物
原文传递
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杨长明 马锐 +1 位作者 山城幸 李建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04-1810,共7页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 采用物理分级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组合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不同形态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深度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基本可以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2002)Ⅲ或Ⅳ类水标准.组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尾水中CODCr和BOD5总体去除率分别达到35.2%和44.3%,对尾水中总有机碳(TOC)、溶解性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9%、45.9%、48.3%.组合人工湿地系统不同单元对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贡献率存在差异,其中,潜流湿地单元对尾水中CODCr和BOD5及其不同组分有机碳的去除效率较高.试验期间,由于藻类滋生,表流湿地单元出水中有机物含量波动较大,去除效果明显降低,藻类被打捞后,出水水质明显改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各个处理单元取样点的水样三维荧光光谱均出现4个明显的荧光峰.人工湿地各单元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中,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较高,类富里酸物质含量较低.人工湿地对类蛋白和类腐殖酸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人工湿地 城市污水厂尾水 有机物 去除特征 荧光光谱
原文传递
金鱼藻与铜绿微囊藻共生情况下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小路 潘慧云 +4 位作者 徐洁 鲜啟鸣 高士祥 尹大强 邹惠仙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金鱼藻... 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生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追踪测定铜绿微囊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藻胆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机制,以及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生长的胁迫.结果表明,金鱼藻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96h后藻细胞完全死亡;排除营养和光的竞争影响,认为抑制作用主要是由化感作用引起的.培养过程中,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藻红蛋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末期,藻蓝蛋白的损伤程度最大,叶绿素a次之.藻细胞SOD活性以及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也有一定胁迫作用,使其生长量减少,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共生培养
下载PDF
淮河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6
作者 黄宏 肖乾芬 王连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采用GC—ECD对淮河江苏段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w(OCPs)为8.88-16.22ng/g;~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六六六类(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农药的来源可... 采用GC—ECD对淮河江苏段表层沉积物中16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w(OCPs)为8.88-16.22ng/g;~分分布特征分析表明,六六六类(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农药的来源可能与早期土壤的残留或大气远距离输送有关.滴滴涕类(DDTs)污染除了来自早期土壤残留外,近期可能有新的含DDTs农药成分的物质输入;相关性分析揭示总有机碳(TOC)是影响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的重要原因;与国内不同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相比,淮河江苏段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中等;与淡水水域沉积物质量标准对照发现,其对水生底栖生物危害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沉积物 有机氯农药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浓度加和模型在化学混合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7
作者 刘树深 刘玲 陈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5-1340,共6页
化学污染物总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于实际环境体系中.化学混合物的毒性评估与预测是环境化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题.要评估与预测一个化学混合物的毒性效应,首先要证明其是否具有加和性.目前有3个加和参考模型即浓度加和模型(CA)、独... 化学污染物总是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于实际环境体系中.化学混合物的毒性评估与预测是环境化学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与难题.要评估与预测一个化学混合物的毒性效应,首先要证明其是否具有加和性.目前有3个加和参考模型即浓度加和模型(CA)、独立作用模型(IA)与效应相加模型(ES)用于化学混合物毒性的加和性检验.如果混合物效应明显偏离加和参考模型预测效应,则认为该混合物产生毒性相互作用,即协同或拮抗.选择不同的加和参考模型可能得出不同的相互作用结论.ES模型最早广泛应用,但不能解释由同一化合物构成的所谓虚拟组合现象,应用已开始受到限制.IA模型被认为适用于具有相异作用模式的化学物构成的混合物,而CA模型适用于相似作用模式化学物构成的混合物并能合理解释ES模型不能解释的虚拟组合现象,常常认为是化学混合物毒性预测的标准模型.然而,由于CA模型目前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持,也不能直接联系混合物毒性作用机理,同时在浓度-效应曲线的部分区域存在不能预测的所谓"预测盲区",因此,CA模型也只是一个工作模型,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合物 虚拟组合 效应相加 效应加和 预测盲区
原文传递
低浓度五氯酚暴露对稀有鮈鲫体内SOD活性、GSH和HSP70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辅明 朱祥伟 +2 位作者 马永鹏 刘树深 刘堰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15-421,共7页
为筛选检测低浓度五氯酚(PCP)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敏感的指标,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5、5.0、15和50μg·L-1的PCP中2、7、14、21d,同时设乙醇对照组,检测稀有鮈鲫体内(整体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 为筛选检测低浓度五氯酚(PCP)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较敏感的指标,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暴露于浓度分别为0.5、1.5、5.0、15和50μg·L-1的PCP中2、7、14、21d,同时设乙醇对照组,检测稀有鮈鲫体内(整体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热激蛋白70(HSP70)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相同暴露时间下,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相同暴露浓度下,随着PCP暴露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趋势,GSH和HSP70含量无明显变化.初步认定相对于GSH、HSP70含量,SOD活性的变化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低浓度PCP对稀有鮈鲫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PCP SOD GSH HSP70
下载PDF
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9
19
作者 张芬 杨长明 潘睿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25-2630,共6页
在位于浙江省临安市的青山水库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比较了样品中As、Cr、Cu、Ni、Mn、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的差异,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进行分析.采... 在位于浙江省临安市的青山水库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8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比较了样品中As、Cr、Cu、Ni、Mn、Pb、Zn等7种重金属总量的差异,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不同形态(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进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I geo)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青山水库不同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毒性与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流经城区和工业园区的青山水库支流入库河口附近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青山水库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中,Mn主要以酸提取态存在;Cu和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流经城区的支流入库河口附近表层沉积物还原态和酸提取态重金属比例较高,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风险.8个样点的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中,以As污染程度最高,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其次是Cu、Ni、Mn、Pb和Zn,均处于轻度污染状态,而Cr处于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不同采样点比较发现,分别流经城区的锦溪和工业园区的横溪入库河口附近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水库 沉积物 重金属 化学形态 潜在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常见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对鱼类的急性及其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赵玉琴 李丽娜 李建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以崇明岛前卫村中心湖中鲫鱼、鲤鱼、鲢鱼及泥鳅作为实验动物,进行了氯氰菊酯(原药和商品)、氰戊菊酯(原药和商品)、毒死蜱(原药和商品)、甲氰菊酯(商品)、溴氰菊酯(商品)、辛硫磷(商品)以及乙酰甲胺磷(商品)7种供试农药对实验鱼种的急... 以崇明岛前卫村中心湖中鲫鱼、鲤鱼、鲢鱼及泥鳅作为实验动物,进行了氯氰菊酯(原药和商品)、氰戊菊酯(原药和商品)、毒死蜱(原药和商品)、甲氰菊酯(商品)、溴氰菊酯(商品)、辛硫磷(商品)以及乙酰甲胺磷(商品)7种供试农药对实验鱼种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实验,并检测了前卫村中心湖水体中18种有机磷农药和4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其中检出了1种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结果表明,在单一农药急性毒性实验中,鲤鱼对供试农药表现较敏感,其次是鲫鱼和鲢鱼,而泥鳅对农药的耐药性最强;7种供试农药中,拟除虫菊酯农药相对于有机磷农药表现出较高的急性毒性,其实验鱼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皆在μg/L级;对拟除虫菊酯农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与有机磷农药(辛硫磷、乙酰甲胺磷)进行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暴露时间为24、48h时氰戊菊酯与辛硫磷混配对鲢鱼的毒性实验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余皆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