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以鬯:中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宜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53,共10页
关键词 刘以鬯 香港文学 连载小说 意识流小说 西方现代主义 文艺 无奈 十年 创作 作品
下载PDF
现代主义与新月诗派的发展
2
作者 黄昌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2-67,共6页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诗派二十年代中期曾崛起于中国现代诗坛,其后在新月主将徐志摩、闻一多等的典范影响和热情扶持下,在1931年前后,以新人为主的新月诗再度在中国现代诗坛中营造了辉煌。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新月诗派 新月诗人 徐志摩 卞之琳 艾略特 《现代》 《荒原》 闻一多 象征主义
下载PDF
关于“左联”研究
3
作者 黄昌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5-76,共2页
左联研究中存在着几个重要问题 ,主张应当有严格意义上的左联文学的学术概念 ,认为要重视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 ,现代文学及左翼的史料建设应当得到学术性的认可 。
关键词 左联 左翼文学 左联文学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史评价 文学评价 文学研究
下载PDF
罗门深深 深深罗门——浅析诗人罗门的孤独主题
4
作者 应宇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一个著名的诗人说过:“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人所面临的都不外乎三重根本困境: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无法形成彻底的沟通与理解;人是痛苦的——人的欲望永远大于实现欲望的能力;人都有恐惧感——人都惧怕死亡,但人注定要走向死亡…... 一个著名的诗人说过:“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人所面临的都不外乎三重根本困境: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无法形成彻底的沟通与理解;人是痛苦的——人的欲望永远大于实现欲望的能力;人都有恐惧感——人都惧怕死亡,但人注定要走向死亡……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那样多的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才有文学,才有宗教……”。除了上帝和天堂,凡世间恐怕无人能完美解决这三重“根本困境”。但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个诗人却用了他30年的生命试图冲破这“三重困境”。他,就是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罗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门 第三自然 灯屋 现代人 沟通与理解 精神困境 蓉子 哥伦比亚 战争 精神世界
下载PDF
宿命中的沉浮:丁玲与王实味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昌勇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51,共5页
将这样两个现代文坛上的人物置入一起论列,也许人们会不以为然,但是,如果对他们人生的轨迹进行追踪,对他们异中亦同的命运遭际作一番检视,或许能给我们些微启迪、一点思考。丁玲比王实味大两岁。
关键词 王实味 丁玲 毛泽东 文艺思想 “五四”新文学 野百合 延安文艺座谈会 民族形式问题 杂文 《解放日报》
原文传递
孤独的边缘文化人——读《戴望舒: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 被引量:1
6
作者 文学武 黄昌勇 《安康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 ,准确地把握其位置成为戴望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张新先生的新著《戴望舒 :一个边缘文化型诗人》 ,全面、周详地阐释了戴望舒的文化品格、诗学特征及其历史流变 。
关键词 戴望舒 海派文化 诗人 现代主义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