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检查的运动、运动伪影与PROPELLER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毛青 周堃 +1 位作者 王培军 包尚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31-234,共4页
MR临床检查中受检对象运动时常发生,运动类型种类繁多且关系复杂,运动造成的各种图像伪影直接影响影像资料的质量和医生阅片的效果,给影像学诊断和研究工作带来各种干扰。所以,正确区分MR检查的运动类型,认识伪影产生的基本原理有利于... MR临床检查中受检对象运动时常发生,运动类型种类繁多且关系复杂,运动造成的各种图像伪影直接影响影像资料的质量和医生阅片的效果,给影像学诊断和研究工作带来各种干扰。所以,正确区分MR检查的运动类型,认识伪影产生的基本原理有利于影像工作者正确识别MR图像中的各种伪影,提高临床和科研质量。本文对MR检查过程中运动伪影的分类、伪影的产生做一阐述,并介绍了一种新的伪影消除技术PROPELLE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伪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康 王培军 +5 位作者 赵泽华 王之 徐嵩森 刘文瑾 芮元鹏 薛雪英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0-596,共7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动态变化的关系,并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作对照分析。方法对47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6例,肝硬化41例(其中Child A级14例,Child B级12例;Child C级15例)]及10名正常人(对照...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程度动态变化的关系,并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作对照分析。方法对47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6例,肝硬化41例(其中Child A级14例,Child B级12例;Child C级15例)]及1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不同的b值及b值差计算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加权成像(PWI)测量肝脏强化参数:到达灌注峰值时间(TP)、血容量分布及肝脏强化曲线最大上升斜率(MSI)。相位对比法(PC)测门静脉血流速度、每分钟流量。所有入选者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1)DWI:Child C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AD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 A、B级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之间ADC3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乙型肝炎组和Child C级肝硬化组间ADC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WI:Child A、B、C级肝硬化较对照组TP明显延长(P值均<0.01)。肝脏MSI比较,对照组明显大于Child A、B、C级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Child A、B、C级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Child A、B、C级肝硬化组HA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hild A、B、C级肝硬化组LN也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P值均<0.01;Child A、B、C级肝硬化组PCⅢ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结论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能反映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动态变化,对肝硬化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肝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相位对比法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扩散成像和门脉血流量测量在乙肝慢性肝病中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康 王之 +5 位作者 王培军 赵泽华 徐嵩森 芮元鹏 王伟忠 薛雪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门脉血流量指标与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资料与方法对47例乙肝患者[6例慢性肝炎、41例肝硬化(14例ChildA级,12例ChildB级,15例ChildC级)]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DWI测量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和门脉血流量指标与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关系。资料与方法对47例乙肝患者[6例慢性肝炎、41例肝硬化(14例ChildA级,12例ChildB级,15例ChildC级)]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DWI测量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采用相位对比法(PC)测门静脉主干流速、每分钟流量。所有入选者同时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结果(1)ADC3正常对照组和ChildA、B、C级肝硬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31,0.016)。ADC3慢性肝炎组和ChildC级肝硬化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4)。(2)ChildA、B、C级肝硬化门脉流速较慢性肝炎组和正常组均显著下降(P=0.000,0.000,0.000;P=0.000,0.000,0.000)。(3)门脉流速与HA、PCⅢ、CIV、LN均呈明显负相关(r=-0.545,P=0.000;r=-0.420,P=0.001;r=-0.336,P=0.011;r=-0.458,P=0.000)。ADC3值与HA、PCⅢ、CIV、LN呈明显负相关(r=-0.326,P=0.013;r=-0.287,P=0.031;r=-0.271,P=0.042;r=-0.334,P=0.011)。ADC1值与HA、LN呈明显负相关(r=-0.362,P=0.006;r=-0.406,P=0.002)。结论DWI和门脉血流量指标能反映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动态变化,对肝硬化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扩散加权成像 相位对比法 磁共振成像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张静 王培军 +7 位作者 袁小东 王国良 郑少强 赵小虎 董宁欣 江虹 毛青 曾洪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 MRI 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对病灶大小与腹...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 MRI 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 MRI 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特征、信号强度并与病理形态学表现进行对照。对病灶大小与腹水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R 平扫病灶实体 T_1WI 表现为等低信号,T_2WI 多表现为低信号,发生囊变表现为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可出现纤维分隔;增强后早期病灶多为轻度均匀强化,延迟后强化程度略增加。术后9例病理所见坏死、囊性变与 MRI 上囊变信号灶的数目、形态基本一致。15例肿瘤细胞之间有较明显的胶原纤维,MRI 上病灶实体均表现为 T_2WI 显著低信号;另4例光学显微镜下胶原纤维相对较少,瘤细胞比例相对较高,T_2WI 上病灶实体表现为中等信号。腹水量的多少与病灶大小无相关性(r=0.43,P=0.10)。结论卵泡膜细胞瘤 T_2WI 低信号的特征及乏血供的增强模式能够较准确反映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特点,对该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泡膜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46
5
作者 卢光明 +2 位作者 王培军 金征宇 张龙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5-933,共9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单次检查同时获取冠状动脉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成为心血管影像临床研究的新热点。为推动CT-FFR技术在我国的规范化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CT-FFR技术原理、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储备分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肾病患者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3
6
作者 卢光明 +5 位作者 王培军 金征宇 张龙江 倪炯 陶舒敏 顾红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0-590,共11页
随着对碘对比剂与肾损伤关系的深入研究和认知,尤其是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情况下,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概念已经取代对比剂肾病这一术语。国际上多个组织和学会据此更新了碘对比剂使用指南或共识。为普及和规范我国肾病患者静... 随着对碘对比剂与肾损伤关系的深入研究和认知,尤其是在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情况下,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的概念已经取代对比剂肾病这一术语。国际上多个组织和学会据此更新了碘对比剂使用指南或共识。为普及和规范我国肾病患者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PC-AKI的术语、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病 对比剂 急性肾损伤
原文传递
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宋献文 计佩芳 郭颂铭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_3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碳酸钙D_3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加味左归丸。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骨密度(L_2-L_4、髋部股骨颈及Ward三角)、中医证候积分及雌二醇(E_2)、25羟基维生素D_3[25(OH)Vit D_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L_2-L_4、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25(OH)Vit D_3水平的上升程度及TRACP、BALP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加味左归丸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显著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 肾阴虚 左归丸 骨密度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FFR_(CT)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成水华 倪炯 +2 位作者 刘君 黄芳 王培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诊断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113例患者资料。测量心肌桥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收缩期管腔狭窄率。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FFR_(CT)软件计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的FFR_(CT)值。以0.80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FFR_(CT)正常组(FFR_(CT)>0.80)及FFR_(CT)异常组(FFR_(CT)≤0.80),分析FFR_(CT)异常与左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位置、长度、深度、收缩期狭窄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肌桥长度、深度及收缩期狭窄率预测FFR_(CT)异常的效能。结果FFR_(CT)正常组(n=79)和FFR_(CT)异常组(n=34)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临床症状中,FFR_(CT)正常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占比分别约15.2%、41.8%、32.9%,FFR_(CT)异常组患者以上临床症状占比分别约32.4%、23.5%、35.3%,两组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8),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0.06,均P>0.05)。FFR_(CT)正常组及FFR_(CT)异常组患者纵深型心肌桥长度分别约(36±5)mm、(44±5)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703,P<0.001)。ROC曲线显示纵深型心肌桥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39.7 mm,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81~0.95,P<0.001),其诊断FFR_(CT)≤0.80的准确率为82.3%。结论FFR_(CT)值在评估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纵深型心肌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面有重要价值,且纵深型心肌桥的长度是影响FFR_(CT)值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人工智能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抑郁症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俊娟 彭代辉 +4 位作者 李建奇 张敏 易正辉 江开达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4-458,共5页
目的分析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ks,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探讨默认网络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抑郁症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间默... 目的分析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ks,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探讨默认网络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抑郁症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间默认网络内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i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分析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后扣带回与右侧颞叶、右前额叶、右侧顶叶,左前额叶内侧皮质与右侧扣带回、右侧前额叶,右海马与右前额叶、右侧顶叶,以及左海马与左前额叶、左侧枕叶功能连接增强(P<0.01);前额叶内侧皮质与左前额叶,右海马与右侧颞叶、左侧边缘叶,左海马与右前额叶(额上回)、右旁中央小叶的功能连接强度下降(P<0.01)。患者组左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海马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总分(r=-0.569,P=0.021)及迟缓因子分(r=-0.498,P=0.050)呈负相关;左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r=-0.508,P=0.045);两侧海马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509,P=0.044)。结论静息状态下,未用药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且部分功能连接强度变化与其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在肾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0
作者 许晓雯 王培军 +2 位作者 马亮 邵志红 张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 评价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15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 目的 评价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肾脏肿瘤良恶性及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15名健康志愿者及46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肾嫌色细胞癌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均行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PWI所得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血液回流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量(Ve),以及DWI所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的差异.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DWI及PWI两种成像方法对于鉴别肾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正常肾实质ADC值最高,为(2.10±0.24) ×10-3 mm2/s,与肾脏良、恶性肿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良性肿瘤的ADC值高于各组恶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的ADC值最高,与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乳头状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肾实质与各病理类型肾脏肿瘤之间Ktrans、Kep及Ve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脏各组恶性肿瘤的Ktrans值及Ve值均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恶性肿瘤中,仅肾透明细胞癌的Kep值高于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肾脏恶性肿瘤病理类型与良性肿瘤的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恶性肿瘤中,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细胞癌及肾嫌色细胞癌的Ktrans值分别为(0.85 ±0.27)、(0.51±0.04)、(0.39 ±0.05)/min,三者逐渐减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肾透明细胞癌的Ve值(0.42±0.08)高于肾乳头状细胞癌Ve值(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眼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改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蒋 王惠英 +1 位作者 赵小虎 王培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眼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ET-1)改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5例DRP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DRP患者经检眼镜和眼... 目的探讨眼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ET-1)改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5例DRP患者及15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DRP患者经检眼镜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组20例、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5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测定眼动脉(O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ET-1含量。对比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数据。血浆ET-1含量与眼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作相关性比较及诊断特异性比较。结果随病情进展,DRP患者眼血管PSV、EDV均逐渐降低,RI逐渐增高(P〈0.05)。EDV和RI的诊断灵敏度优于PSV。DRP患者血浆ET-1含量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P〈0.01)。ET-1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呈负相关,与RI呈正相关(P〈0.05)。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EDV的诊断效能高于ET-1水平。结论早期DRP患者眼血管血流动力学已发生异常,随疾病的进展进行性加重。ET-1的增加可能是导致DRP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眼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及血浆ET-1水平测定对DRP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流动力学 内皮素
原文传递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华桥 李明华 +2 位作者 朱悦琦 李永东 方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ACoAA)破裂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从前瞻性建立的脑动脉瘤数据库中收集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经CTA、MRA和(或)DSA确诊的ACoAA患者。根据动脉瘤状态,入选患者分成ACoAA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收集动脉瘤破裂可能的临床和放射解剖学危险因素,并作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1例ACoAA患者入选研究,其中131例为ACoAA破裂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破裂组患者年龄明显小于未破裂组(P<0.01),<60岁患者和伴有高血压患者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动脉瘤平均最大直径大于未破裂组(P<0.01),最大直径≥3 mm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破裂组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对称(缺如、发育不良)比例远高于未破裂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高血压病史、动脉瘤最大直径≥3 mm和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是ACoAA破裂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未破裂ACoAA是否积极干预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血管变异
下载PDF
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无水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顽固性癌性腹痛 被引量:15
13
作者 席芊 王培军 +5 位作者 尚鸣异 马骏 陆影 黄宗良 唐俊军 高晓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4例晚期癌症患者,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块状...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入淋巴结内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4例晚期癌症患者,均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融合成团块状。采用过麻醉类止痛药治疗,效果均不佳。应用CT引导下穿入淋巴结内无水乙醇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即刻,2周,1、2、3和4个月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96.9%、92.6%。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融合成块,并侵犯、包裹腹腔神经丛的顽固性癌性腹痛患者,采用穿入淋巴结内阻滞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止痛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顽固性 无水乙醇 腹腔神经丛 阻滞 淋巴结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17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谭华桥 周育苗 +4 位作者 方淳 朱悦琦 李永东 李明华 罗祖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9-285,共7页
目的报道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17例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岁),1例为偶然发现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6例为蛛网膜... 目的报道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治疗17例周围型颅内动脉瘤(男7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岁),1例为偶然发现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16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3例伴有脑实质内血肿,1例伴发脑室内出血,1例为偶然发现的其它部位动脉瘤破裂。动脉瘤位于小脑上动脉1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大脑前动脉8例,小脑后下动脉4例,大脑后动脉3例。囊性动脉瘤9例,夹层动脉瘤7例,假性动脉瘤1例。所有动脉瘤均为小动脉瘤,2例梭形夹层动脉瘤缺乏明确瘤颈,15例为窄颈,其中5例体-颈比≤2,10例体-颈比〉2。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囊状动脉瘤完全闭塞,1例囊状动脉瘤和2例夹层囊状动脉瘤不全闭塞,1例夹层囊状动脉瘤瘤颈残留;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完全闭塞,1例不全闭塞、载瘤动脉部分闭塞。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其他患者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为0分14例,2分1例,4分2例。术后6~9个月血管造影和临床随访显示,11例弹簧圈栓塞患者中7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3例不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患者复发;6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同时栓塞患者中5例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1例载瘤动脉再通。末次随访显示14例保持m RS评分0分,1例保持4分不变,2例m RS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外科手术治疗较困难的周围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选择何种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取决于动脉瘤部位、性质、形态、血管入路迂曲程度和载瘤动脉供血区功能重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肾病患者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 卢光明 +3 位作者 王培军 金征宇 张龙江 陶舒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自1988年钆对比剂(GBCM)用于增强MRI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使用GBCM的严重并发症(如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及潜在风险(如神经系统钆沉积),也不断规范GBCM的使用。上述并发症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人群GBCM使用做出... 自1988年钆对比剂(GBCM)用于增强MRI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使用GBCM的严重并发症(如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及潜在风险(如神经系统钆沉积),也不断规范GBCM的使用。上述并发症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人群GBCM使用做出详细指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多个组织和学会的指南或共识,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GBCM的特性、体内沉积、GBCM风险分类、不同肾病患者使用风险及检查的筛查流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肾病 钆对比剂 急性肾损伤 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 钆沉积
原文传递
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筛选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成水华 李琛玮 +3 位作者 倪炯 于吉利 丁可可 王培军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2期155-159,164,共6页
目的评估应用128层螺旋CT(u CT 760)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老年群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25 Kg/m^2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 目的评估应用128层螺旋CT(u CT 760)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冠状动脉CTA检查在老年群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身体质量指数(BMI)在20~25 Kg/m^2临床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20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60例为对照组(A组),其余140例为试验组(B组)。2组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A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碘对比剂浓度350 mgI/mL。B组再根据管电压和碘对比剂不同分为2个亚组,低剂量组B1组(60例)采用80 kVp、350 mgI/mL碘对比剂,双低剂量组B2组(80例)采用70 kVp、300 mgI/mL碘对比剂。并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A组)和Karl 3D迭代重建技术(B组)进行图像重建。对各组CT图像的辐射剂量[CT剂量容积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以及图像噪声(SD)、图像信噪比(SNR)、冠状动脉近段的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剂碘摄入量进行系统测量。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4分法主观评分。应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ED)、SD、SNR和冠状动脉近段CNR。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图像的主观评价指标差异。用Kappa检验评价2名观察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A组、B1组、B2组的CTDIvol分别为(17.81±0.92)mGy、(5.99±0.60)mGy和(4.87±1.35)mGy,ED分别为(3.59±0.15)m Sv、(1.21±0.13)m Sv和(0.97±0.29)m Sv,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1组、B2组在主、客观图像质量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剂量B2组较常规剂量A组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了21.4%。结论 128层螺旋CT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在老年群体中行冠状动脉CTA检查,通过结合Karl 3D迭代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摄入量,从而达到老年群体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对比剂碘摄入量 冠状动脉CTA 图像质量 迭代重建
下载PDF
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 被引量:10
17
作者 鲜军舫 陈敏 +5 位作者 洪楠 王培军 宋彬 张惠茅 刘士远 金征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3-726,共4页
影像检查在临床诊疗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影像检查作用并避免过度或重复检查,一直是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医疗实际工作中,不合理或重复影像检查问题仍比较突出。制定全国统一的符合国情和时代... 影像检查在临床诊疗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充分发挥影像检查作用并避免过度或重复检查,一直是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关心的问题,然而在医疗实际工作中,不合理或重复影像检查问题仍比较突出。制定全国统一的符合国情和时代的影像指南和实施细则,并大力推进规范化精准影像检查、质控和管理体系建设与实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 检查 指南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原文传递
健康成年人手部主动及被动运动时大脑功能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蔡伟森 吴毅 +5 位作者 吴军发 朱王连 赵小虎 范明霞 李建奇 胡永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成年人手部主动、被动对掌运动时的脑激活区的特点,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名健康成年人参加实验.以右手主动及被动对掌运动作为刺激模式,采用区块设计,利用SPM5...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健康成年人手部主动、被动对掌运动时的脑激活区的特点,为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9名健康成年人参加实验.以右手主动及被动对掌运动作为刺激模式,采用区块设计,利用SPM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测量位于对侧感觉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的脑激活区的中点,并统计各脑区出现激活的频数.结果 主动及被动手对掌运动时主要激活的脑区包括: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区、对侧运动前皮质(PMC)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及同侧小脑,其中对侧SMC区的激活频率最高;被动运动时所激活的对侧SMC和PMC区的几何中心较主动运动时偏后.结论 主动和被动对掌运动均可引起运动相关脑区激活,两种运动模式所激活脑区在分布上无明显差别,但被动运动所激活的对侧SMC和PMC区几何中心较主动运动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感觉运动区 运动前区 辅助运动区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 被引量:9
19
作者 谭文莉 汤如勇 +3 位作者 吴元佐 揭冰 李铭 詹松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均表现为囊...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MRI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T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尾部,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MRI上T1WI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病灶前缘可见小片高信号。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囊壁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分析可以获得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耳鸣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金玲 赵小虎 +1 位作者 王培军 葛荣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耳鸣的相关脑区及中枢机制。方法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20例耳鸣患者的静息状态下fMRI特征,并以20例无耳鸣的正常人静息态作对照。用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SPM2软件及北京... 目的探讨耳鸣的相关脑区及中枢机制。方法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20例耳鸣患者的静息状态下fMRI特征,并以20例无耳鸣的正常人静息态作对照。用专门的统计分析软件(SPM2软件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局部一致性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耳鸣组强于对照组的活动脑区为:双侧颞上回后部(BA42)、扣带回后部(BA31)、额中回感觉运动区(BA6)、双侧顶下小叶(BA40)及脑干;②耳鸣组低于对照组的活动脑区包括双侧颞叶中区(BA37)、楔前叶(BA7)、左侧额中回(BA8)、右侧额下回(BA10)。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耳鸣组静息状态下fMRI显示部分相关脑区活动增高,部分相关脑区活动减低。提示大脑皮层参与耳鸣过程,为耳鸣的中枢皮层重塑机制假说提供基础资料,也为今后耳鸣的客观诊断的研究提供又一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皮层重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