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气管内吹气在急性肺损伤幼猪通气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忠良 任涛 +3 位作者 蔡映云 陆国平 龚敬宇 梁永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目的观察持续气管内吹气联合保护性低通气压控制通气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的疗效。方法12只上海小白猪,内毒素60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机械通气组(MV,n=6)和联合气管内吹气组(TGI,n=6)。... 目的观察持续气管内吹气联合保护性低通气压控制通气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幼猪的疗效。方法12只上海小白猪,内毒素60μg/kg静脉维持诱导肺损伤。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机械通气组(MV,n=6)和联合气管内吹气组(TGI,n=6)。呼吸机设置参数为吸气峰压10cmH20(1cmH2O=0.981kPa);呼吸末正压2cmH2O;呼吸频率30次/min,吸气时间0.4s;流速20L/min。TGI组经留置婴儿胃管给予2L/min空气吹入,调节呼吸机吸氧浓度使吸入混合气体所测氧浓度为0.4。记录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通气功能和呼吸力学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急性肺损伤成模后4h,与MV组比较,TGI组呼气潮气量、通气效率指数显著升高(P〈0.01),平均气道阻压下降(P〈0.05)。动脉血气分析提示TGI组pH值明显纠正,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P〈0.01);同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顺应性和平均气道阻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检查提示TGI组肺组织炎症程度及出血状况明显减轻。结论持续气管内吹气可以显著提高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效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并改善氧合能力,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气管内吹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