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蛇毒制剂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金华 魏厚仁 +1 位作者 吕源淑 姜发纲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9,W005,共5页
目的 观察蛇毒制剂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黏附及细胞移行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第 3~ 5代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于不同浓度的蛇毒制剂孵育后 ,接种于涂有鼠尾胶原的 2 4孔板中 ,去除未黏附的细胞 ,用目镜网格器计... 目的 观察蛇毒制剂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黏附及细胞移行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第 3~ 5代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于不同浓度的蛇毒制剂孵育后 ,接种于涂有鼠尾胶原的 2 4孔板中 ,去除未黏附的细胞 ,用目镜网格器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记录贴壁细胞量。在第 3代生长融合细胞的培养板上划线 ,造成无细胞的裸露区 ,在不同浓度的蛇毒制剂下孵育 ,用目镜网格器每 6h观察记录移行至裸露区的细胞数。第 3代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接种于 2 4孔板与不同浓度的蛇毒制剂共育 2 4、48h后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记录各孔细胞数量的吸光度 (A)值。结果蛇毒制剂抑制结膜下成纤维细胞黏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黏附的半数有效量 (ID50 )为1 0× 10 -3 U/ml。 5 0× 10 -3 U/ml的蛇毒制剂能够抑制结膜下成纤维细胞的移行。 1 0~ 5 0× 10 -3U/ml蛇毒制剂不能显著地抑制结膜下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 蛇毒制剂浓度 >1 0× 10 -3 U/ml,能够显著地抑制兔结膜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的黏附 ,5 0× 10 -3 U/ml的蛇毒制剂能显著抑制细胞移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成纤维细胞 青光眼手术
原文传递
依诺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明昌 魏厚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
依诺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眼科张明昌,魏厚仁依诺沙星(氟陡酸)为啥诺酮类广谱抗菌新药,临床全身应用治疗胃肠道、泌尿道等的细菌性炎症,已显示其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杀种作用... 依诺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眼科张明昌,魏厚仁依诺沙星(氟陡酸)为啥诺酮类广谱抗菌新药,临床全身应用治疗胃肠道、泌尿道等的细菌性炎症,已显示其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杀种作用,国外生产的滴眼波已在临床应用.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细菌性 药物疗法 依诺沙星
下载PDF
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明昌 魏厚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11-213,共3页
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合成新型抗菌药物。自1993年4至11月,我科应用国内研制的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52例、细菌性角膜炎31例,同时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设置对照组。治疗组两种疾病的痊愈率分别为... 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合成新型抗菌药物。自1993年4至11月,我科应用国内研制的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52例、细菌性角膜炎31例,同时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设置对照组。治疗组两种疾病的痊愈率分别为98.1%及77.4%,有效率分别为100%及96.8%,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在本组培养的菌株中,对氧氟沙星及诺氟沙星敏感的比率分别为97%及89.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显示前者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仅为个别患者轻微一过性刺激症状。因此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得 结膜炎 角膜炎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E2F1和PCNA在分离、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晓青 曾水清 +1 位作者 徐莉莉 吕源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为探讨转录因子 E2 F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 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中的作用 ,采用 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录因子 E2 F1和 PCNA在无血清组及 2 0 %血清组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无血清组... 为探讨转录因子 E2 F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 A)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中的作用 ,采用 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转录因子 E2 F1和 PCNA在无血清组及 2 0 %血清组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无血清组中 ,转录因子 E2 F1表达的阳性率为 2 .4%± 0 .2 5 % ,而未见 PCNA表达 ;在 2 0 %血清组中 ,E2 F1及 PC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9.1%± 0 .71%和 48.6 %± 1.13%。说明 E2 F1和 PCNA蛋白的表达取决于人 RPE细胞的生长状态 ,在增殖活跃的细胞中表达增高 ;转录因子 E2 F1调控人 RPE细胞中 PCNA蛋白的表达。提示转录因子 E2 F1调控人 RPE细胞的细胞周期进展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E2F1 PCNA 分离 培养 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PVR
下载PDF
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樊郑军 魏厚仁 +1 位作者 王强 陈德权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244-246,共3页
观察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 ̄3H胸嘧啶核苷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首次显示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视网膜色素上... 观察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 ̄3H胸嘧啶核苷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首次显示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成纤维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分离出一些细胞分泌性蛋白质,其中某些可能具有细胞因子作用。这些结果有助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色素上皮 条件培养液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伽玛刀治疗颅脑、眼、鼻咽、口腔疾病1200例分析
6
作者 赵洪洋 汪毛 +8 位作者 林洪 张方成 林宁 林敏华 朱贤立 郑浩陆 童萼塘 袁光雷 王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伽玛刀治疗的1200例患者结果分析,总结伽玛刀针对不同疾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1200例患者经MRI、CT、DSA或病理论断作出初步诊断,筛选病人以符合伽玛刀适应证,然后均经Leksell B型伽玛刀... 目的:通过对伽玛刀治疗的1200例患者结果分析,总结伽玛刀针对不同疾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经验。方法:1200例患者经MRI、CT、DSA或病理论断作出初步诊断,筛选病人以符合伽玛刀适应证,然后均经Leksell B型伽玛刀按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部分病人术后辅以放疗。结果:经2~45月随诊,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率达85%,海绵状血管瘤有效率为70%,颅内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有效率为65%~96%不等。功能性疾病如巴金森氏病有效率为85%,原发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为95%。结论:伽玛刀治疗颅脑、眼、鼻咽和口腔疾病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先进、新型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治疗 有效率 颅脑 鼻咽 口腔疾病 治疗方案 病人 筛选
下载PDF
人眼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保金 何玉兰 麦才铿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10-12,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正常人眼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布,结果显示:SOD主要存在于角膜上皮、内皮、虹膜及睫状体上皮层、晶状体上皮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胎儿眼组织内SOD含量高于成人相应眼组织内的含量。该...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正常人眼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分布,结果显示:SOD主要存在于角膜上皮、内皮、虹膜及睫状体上皮层、晶状体上皮和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胎儿眼组织内SOD含量高于成人相应眼组织内的含量。该酶主要存在于在生理条件下经常暴露到易产生超氧化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眼组织中,提示:SOD和其他抗氧化剂一起可能起着保护眼组织免受超氧自由基损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角膜 视网膜 虹膜 睫状体
下载PDF
浅层角膜病变的临床病因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明昌 何玉兰 麦才铿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56-58,共3页
335例浅层角膜病变病例的统计分析发现沙眼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外伤性、细菌性、病毒性、干燥性等。放射性、干燥性、暴露性、腺病毒性等病变主要累及角膜中央部;细菌性、病毒性、药物性、角膜接触镜性等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性角... 335例浅层角膜病变病例的统计分析发现沙眼的构成比最高,其次为外伤性、细菌性、病毒性、干燥性等。放射性、干燥性、暴露性、腺病毒性等病变主要累及角膜中央部;细菌性、病毒性、药物性、角膜接触镜性等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性角膜病变;春季卡他性结角膜炎、沙眼等主要累及上方角膜;下睑缘炎及部分干燥性、暴露性等病变可位于下方角膜。长期和/或多药联合所致的药物性角膜上皮损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变 病因 沙眼 外伤 细菌 病毒 药物
下载PDF
春季性结膜炎抗原脱敏治疗的实际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昌 舒宏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抗原脱敏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对初诊春季性结膜炎45例(85眼)进行皮试法过敏原检查。结果阳性率为73.3%(33例)。阳性病例进行注射法抗原脱敏治疗6月至12月,完全治愈率仅为39.4%(13... 目的探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抗原脱敏治疗的实际意义。方法对初诊春季性结膜炎45例(85眼)进行皮试法过敏原检查。结果阳性率为73.3%(33例)。阳性病例进行注射法抗原脱敏治疗6月至12月,完全治愈率仅为39.4%(13例)。复发病人仅有30%(6例),继续坚持脱敏治疗(其中2例痊愈),其余均拒绝治疗。结论由于注射治疗疗程长,痛苦多,痊愈率又低,因此对青少年春季性结膜炎的脱敏治疗的实际意义有待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性 结膜炎 脱敏治疗
下载PDF
电离辐射白内障超微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椿枝 武忠弼 +2 位作者 汤喜成 王慧君 吴彬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2期84-86,T005,共4页
用^(60)Co γ射线对兔眼进行照射,分剂量3GY,总剂量24GY和42GY,定期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并在不同阶段取材,用TEM观察多个部位晶体组织的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42GY组可观察到赤道部核弓区浅层纤维中细胞核不同程度的变性。在... 用^(60)Co γ射线对兔眼进行照射,分剂量3GY,总剂量24GY和42GY,定期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的发生。并在不同阶段取材,用TEM观察多个部位晶体组织的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42GY组可观察到赤道部核弓区浅层纤维中细胞核不同程度的变性。在照射后早期可见后囊视轴区皮质纤维自由基诱发的明显损伤,这些原发病变可能对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超微结构 白内障 电离辐射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滴眼剂在白内障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昌 胡义珍 魏厚仁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5-256,共2页
本文在白内障患眼手术前后应用国内研制的0.1%双氯芬酸钠滴眼剂(40例),同时用生理盐水设置对照组(30例),结果表明此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术中瞳孔缩小及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未发现严重毒副作用.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白内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莉莉 曾水清 程扬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单纯性黄斑裂孔者仅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合并其他部位裂孔者,先采用常规凝固方法将这些裂孔封闭,再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以单针法行气液交换,空气注入量...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空气填充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单纯性黄斑裂孔者仅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合并其他部位裂孔者,先采用常规凝固方法将这些裂孔封闭,再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以单针法行气液交换,空气注入量不少于1.5毫升。结果出院时,92.9%病例术后解剖学复位,78眼随访6月~8年,8眼复发,复发率10.3%。结论绝大部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约90%)行玻璃体内空气注入能获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眼内空气填充 视网膜脱离 治疗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手术可吸收性填充材料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邱庆华 曾水清 +2 位作者 柯天一 崔竞舟 张皙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 寻找具有可吸收性及良好物理特性的人工合成材料作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填充物。方法 灰兔作视网膜脱离模型 ,以可吸收性化学合成材料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弹性体或明胶片作为填充物 ,行巩膜外加压术 ,术后 B超测巩膜嵴高度 ... 目的 寻找具有可吸收性及良好物理特性的人工合成材料作为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加压术填充物。方法 灰兔作视网膜脱离模型 ,以可吸收性化学合成材料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弹性体或明胶片作为填充物 ,行巩膜外加压术 ,术后 B超测巩膜嵴高度 ,相应时间取眼球作病理检查 ,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组织相容性。测量其降解率。结果 视网膜平伏、巩膜嵴高度术后 3个月变化不大。术后 3个月共聚物及明胶片分别吸收 8.2 %及 10 .2 % ,组织学观察无明显炎症反应。结论 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弹性体及明胶片作为巩膜外填充物均使用安全、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碳酸酯共聚物 明胶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昌 魏厚仁 《眼科》 CAS 1995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环丙沙星是喹诺酮类新一代抗菌素药物。为评价该药局部应用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采用国内研制的0.3%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60例、细菌性角膜炎30例,并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设置对照组。试验组两种疾病的痊愈率分... 环丙沙星是喹诺酮类新一代抗菌素药物。为评价该药局部应用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采用国内研制的0.3%环丙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60例、细菌性角膜炎30例,并用0.3%诺氟沙星滴眼液设置对照组。试验组两种疾病的痊愈率分别为95%及80%,有效率分别为100%及96.7%,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平均治愈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在培养出的菌株中,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敏感比率分别为99.3%及89.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显示前者具有更高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仅为个别患者轻微一过性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 细菌性 药物疗法 环丙沙星 药理学
原文传递
蛇毒制剂对兔眼滤过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金华 魏厚仁 +1 位作者 吕源淑 张明昌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6-438,共3页
评价蛇毒制剂在兔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效果和眼毒性。方法 对10只兔双眼行巩膜全层咬切术,术后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 5 × 10-2U/ml的蛇毒制剂0.5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裂隙灯观察眼前段。术后第21天... 评价蛇毒制剂在兔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效果和眼毒性。方法 对10只兔双眼行巩膜全层咬切术,术后实验组球结膜下注射 5 × 10-2U/ml的蛇毒制剂0.5 ml,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裂隙灯观察眼前段。术后第21天,用鼠尾胶原作为房水外流示踪剂行前房恒压灌注及原位固定,对手术区组织行功能及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术后14,21天,实验组有5眼、3眼可见滤过泡,对照组无1眼有滤过泡。滤过泡消失眼的滤过口被瘢痕组织封闭,手术区结膜下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有滤过泡眼的滤过口仍显开放,房水示踪剂经此开口流入滤过泡。结论 蛇毒制剂能抑制兔眼滤过术后结膜下过分瘢痕化,延长滤过泡的存在时间和功能,其眼毒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制剂 青光眼滤过术 抗瘢痕形成 眼毒性
下载PDF
激光治疗时的高眼压及其预防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义珍 魏厚仁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27-29,共3页
观察204例253眼Nd:YAG激光时发生的高眼压,发现闭角青光眼间歇期作激光虹膜切开时眼压明显升高(≥1.06kPa)者较多(21.2%),升高幅度较大,有的可升高到7.98kPa;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青光眼发生率较... 观察204例253眼Nd:YAG激光时发生的高眼压,发现闭角青光眼间歇期作激光虹膜切开时眼压明显升高(≥1.06kPa)者较多(21.2%),升高幅度较大,有的可升高到7.98kPa;临床前期及慢性闭角青光眼发生率较低(分别为9.4%及5.3%),最高不超过3.99kPa。后内障切开时眼压明显升高者有64.3%,高峰可达6.65kPa。治疗前1小时半用噻吗心安滴眼可明显减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噻吗心安 激光疗法 高眼压 预防
下载PDF
继发性前房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爱平 胡椿枝 《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7期434-435,共2页
外伤性前房积血多很快吸收,视力恢复正常,不留后遗症。继发性出血较原发性前房出血严重,并发症多,影响视力,甚至可导致失明。现将本院1983年至1987年共计64例外伤性前房积血住院病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前房出血 继发性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滴眼剂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明昌 魏厚仁 +1 位作者 曾水清 程扬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0-91,共2页
在视网膜脱离术前、术后应用国内研制01%双氯芬酸钠滴眼剂(35例),同时用生理盐水设置对照组(31例)。结果表明此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术中瞳孔缩小及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视网膜脱离 手术前后
原文传递
近视眼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19
作者 张明昌 麦才铿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了解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等的影响。方法 :统计对比分析角膜上皮去除方法、炎症、屈光度等对上皮延迟愈合的影响 ,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视力及发生haze的差别。结果 :170 5眼PRK后 2... 目的 :了解PRK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的原因及其对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 (haze)等的影响。方法 :统计对比分析角膜上皮去除方法、炎症、屈光度等对上皮延迟愈合的影响 ,延迟组与非延迟组的视力及发生haze的差别。结果 :170 5眼PRK后 2 74眼 (16 .1% )发生延迟愈合 ,最长达 6天。炎症是影响愈合的最主要因素 (5 7.3% ) ,其次为上皮机械刮除范围过大等 ;近视屈光度高低无明显影响。术后半年 ,延迟组视力较非延迟组差、haze发生的比例较高且程度较重 (P <0 .0 5 )。结论 :术前术后防治炎症是防治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关键措施 ,上皮正常或快速愈合是减少haze发生及由此产生视力回退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角膜上皮 近视 视力回退
下载PDF
PRK术中角膜切削中心位的确定
20
作者 张明昌 麦才铿 +1 位作者 李斌 聂绍松 《临床眼科杂志》 1998年第6期405-406,共2页
目的探讨PRK术中角膜切削中心位的确定。方法术中观察激光射头内固视灯的映光点与角膜中心的吻合情况。结果173眼PRK病人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激光发射头内患眼固视灯的映光点68.8%的患眼位于瞳孔中心,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85.2... 目的探讨PRK术中角膜切削中心位的确定。方法术中观察激光射头内固视灯的映光点与角膜中心的吻合情况。结果173眼PRK病人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激光发射头内患眼固视灯的映光点68.8%的患眼位于瞳孔中心,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85.2%患眼映光点偏离瞳孔中心<0.6mm(为切削直径6.0mm的10%),其余偏离≥10%,最大偏离为1.1mm。偏上方(尤其颞上方)稍多(55.6%),鼻侧与颞侧无显著差异。以瞳孔中心为角膜切中心点进行屈光切削,术后半年复查视力,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心组与偏离中心组无显著差异。术后切削偏中心发生的比例及程度,两组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瞳孔中心为屈光切削的中心点,固视灯的映光点仅作参照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K 切削中心 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