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公路交通网的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分析 被引量:45
1
作者 王美霞 蒋才芳 +1 位作者 王永明 张佑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7-192,共6页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可达性模型,以武陵山片区为案例区,基于公路交通网络对武陵山片区旅游景点可达性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分析得出,区域内景点分布较为分散,空间上"南少北多";高等级公路呈"王"字形分布,公路密度较低。区域内景点平均通行时间处在3.863—8.401h之间,均值为5.386h。景点可达性系数极差为0.845,高于平均值的景点有16个,占34%,景点可达性不均衡分布较显著。可达性空间格局大致呈"核心—外围"的圈层分布,景点自身空间区位、周边景点密度和高等级公路分布对景点可达性格局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可达性 公路交通网络 武陵山片区
原文传递
张家界旅游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2
作者 王永明 王美霞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202,共6页
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案例地,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互动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张家界旅游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居民收入效应存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群体空间... 以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为案例地,构建了区域旅游业发展与居民收入互动的概念模型,并利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张家界旅游发展与居民收入的互动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张家界旅游发展的居民收入效应存在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群体空间异质性规律:旅游发展仅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弹性系数为0.319,而对农村居民无显著影响。这种异质性主要受居民收入来源结构、旅游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旅游空间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张家界居民收入增长均并未对该区域旅游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则主要受居民收入总体水平、旅游者动机与认知水平、制度等因素影响。文章最后提出实现两者优化互动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居民收入 互动效应 协整 GRANGER检验 张家界
原文传递
中国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优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永明 马耀峰 王美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2-147,共6页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论视角,研究了中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并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策略。结果发现:(1)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6对旅游流联系,每个节点平均与其它3.83个节点存在着旅游流集聚和扩散联系,且充当旅游网络中介者角色的平均次数为8.25次;(2)北京和上海在入境旅游空间网络中居核心地位,西安、广州和杭州居次核心,其余城市的网络地位较低;(3)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不均衡性较明显。最后,提出优化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网络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重点城市
下载PDF
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帆 刘媛 +2 位作者 贺盛福 彭志远 彭晓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2,共6页
阐述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光催化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阐述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进展。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大致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大类,其中物理法包括吸附法、溶剂萃取法和液膜法;化学法包括氧化法、沉淀法、光催化法;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酶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比较了3类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将来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处理方法
下载PDF
张家界市土壤硒分布规律和富硒作物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婷 李文芳 +1 位作者 聂亚文 向昌国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1-824,共4页
基于张家界市各乡镇位置对土壤中总硒含量进行普查(采样点不包括岩石露头、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垃圾倾倒点),结合张家界市土壤背景值及采样点的经纬度,划分出张家界市富硒土壤分布图,发现其总硒含量平均值为0.38 mg/kg,富硒地区分布呈斑点... 基于张家界市各乡镇位置对土壤中总硒含量进行普查(采样点不包括岩石露头、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垃圾倾倒点),结合张家界市土壤背景值及采样点的经纬度,划分出张家界市富硒土壤分布图,发现其总硒含量平均值为0.38 mg/kg,富硒地区分布呈斑点状、零星状。其中,永定区和桑植县的大部分土壤中硒含量≥0.40 mg/kg,属于典型富硒区。不同土壤类型中硒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黑色石灰土>高山草甸土>石灰性黄壤>肥熟旱耕人为土>中性石质土>钙质石质土>水稻土。此外,发现富硒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基本达到富硒食品标准;土壤中总硒含量高的情况下植物中的硒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普查 植物 张家界市
原文传递
成都市一次重雾霾期间PM_(10)自组织演化的分形特征及DFA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生虎 史凯 +3 位作者 刘春琼 李思川 黄毅 尹慧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5-291,共7页
运用计盒维数法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8—20日一次重度雾霾期间,草堂寺、金牛坝、三道堰和十里店4个监测站点连续PM10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序列的时间演化规律。雾霾期间4个监测站点的PM10质量浓度序列在某一临界质... 运用计盒维数法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8—20日一次重度雾霾期间,草堂寺、金牛坝、三道堰和十里店4个监测站点连续PM10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序列的时间演化规律。雾霾期间4个监测站点的PM10质量浓度序列在某一临界质量浓度以下均表现出标度不变分形结构和长期持续性非线性特征,且这两种物理特征具有很好的动力学同步性;但一旦超过临界质量浓度,PM10演化的长期持续性特征就会消失,PM10演化的标度不变分形结构也随之消失。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探讨了导致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期间PM10污染演化呈现分形结构和长期持续性特征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并将雾霾天气大气污染系统的动态特征与自组织临界性的判断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M10污染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期间PM10在临界质量浓度以下的波动演化主要受系统自组织内禀动力机制主导控制。在该机制的影响下,即使在雾霾期间,污染源排放相对平稳,城市大气系统也相对稳定,但PM10污染演化仍会出现非线性波动,从而导致极高PM10质量浓度的涌现。这一特征可能是由SOC特有的内禀敏感性和不可预测性决定的,也正是由于SOC系统的稳定性使得此次成都重度雾霾污染持续时间很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雾霾 消除趋势波动分析 分形 自组织临界 成都市
下载PDF
成都市一次重度灰霾期间大气PM_(2.5)的自组织临界特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史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45-2653,共9页
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严重霾污染.本文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25日—2月7日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8个监测站点(草堂寺、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十里... 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严重霾污染.本文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25日—2月7日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8个监测站点(草堂寺、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十里店、沙河铺、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2.5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站点大气PM2.5的浓度波动并非随机,而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同时均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性特征.这些特征刻画了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波动的宏观特征.将PM2.5浓度演化与沙堆崩塌进行类比,发现大气PM2.5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建立了大气PM2.5数值沙堆模型,模型算法考虑了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的气象因素和PM2.5的迁移扩散机制.通过对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能够定量阐明此次重度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监测站点大气PM2.5浓度时空波动宏观统计规律的产生根源.同时,深入讨论了该模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真正阐明了导致PM2.5浓度时空波动的重要动力机制.SOC内禀机制是控制此次成都市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可为灰霾期间PM2.5的演化动力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2.5 幂律分布 长期持续性 自组织临界
原文传递
硒对常见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在植株中的分布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婷 李文芳 +1 位作者 向昌国 张汝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5-49,共5页
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 O3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硒在蔬菜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透析法分析有机硒。结果表明: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的升高,蔬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简... 分析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 O3对蔬菜种子萌发的影响及硒在蔬菜不同器官中的分布,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总硒,透析法分析有机硒。结果表明: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的升高,蔬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绿豆在2.5 mg/L的处理液条件下各项活力指标达到最好,但随着Na2Se O3质量浓度升高,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蔬菜植株中总硒含量随着浇灌液中Na2Se O3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0.0 mg/L的高硒环境下对硒的富集能力为:上海青>快菜>茄子>辣椒>西红柿。茄子、辣椒、西红柿3种蔬菜不同部位中硒含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其中m(有机硒)≥1/2m(总硒)。实验结果可为筛选最适宜水培液中Na2Se O3质量浓度和选择适宜培育的富硒蔬菜种类,以及选择硒含量高的部位进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浓度 蔬菜 种子发芽指数 有机硒
下载PDF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硒 被引量:13
9
作者 胡婷 李文芳 +1 位作者 向昌国 聂亚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9-582,共4页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优化了植物样品预处理,选取H2O2-HNO2(1∶5,V/V)体系微波消解;优化了测定中载流与还原剂的浓度,选定载流HCl浓度为15%,还原剂KBH4浓度为1.5%。该方法测定植... 本文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优化了植物样品预处理,选取H2O2-HNO2(1∶5,V/V)体系微波消解;优化了测定中载流与还原剂的浓度,选定载流HCl浓度为15%,还原剂KBH4浓度为1.5%。该方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总硒,线性范围为0-100μg/L(r=0.9995),检出限为0.0906μg/L,回收率在90.0%-112.2%范围,精密度(RSD)小于0.39%。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适合对植物样品中硒总量的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 植物 载流 还原剂
下载PDF
夏季NO_2与O_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特征——以香港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思川 史凯 +2 位作者 刘春琼 吴生虎 黄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7,共9页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香港地区2011年7月2日—19日(其中,7月2日—10日为连续晴天,7月11日—19日为连续阴雨天)9个监测站点近地面NO2与O3互相关性及时间尺度特征.研究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NO2与O3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香港地区2011年7月2日—19日(其中,7月2日—10日为连续晴天,7月11日—19日为连续阴雨天)9个监测站点近地面NO2与O3互相关性及时间尺度特征.研究表明,香港地区近地面NO2与O3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长期持续性特征,且这两种污染物浓度波动的相关性随时间衰减过程并不遵循经典的马尔可夫随机过程(即相关性随时间呈现指数衰减),而是以幂律形式随时间缓慢衰减.统计分析表明,香港地区9个监测站点NO2与O3相互作用的DCCA标度指数在空间上服从正态分布.此外,为了研究不同太阳辐射对NO2与O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的影响,对夏季阴雨天和晴天NO2与O3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对NO2与O3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进一步结合光化学反应机制以及人类日常生活规律探讨了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认为其差异性可能与总日照时数、每日太阳总辐射等因素有关.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大气O3污染演化复杂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O3 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相关性 香港
下载PDF
基于DCCA方法的成都市市区与周边城镇大气污染长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史凯 刘春琼 吴生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3-1640,共8页
利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成都市市区与其周边14个城镇的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DCCA分析)研究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区与其周边城镇大气污染的空气污染... 利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成都市市区与其周边14个城镇的逐日空气污染指数(API)数据,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DCCA分析)研究区域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关性及其随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成都市区与其周边城镇大气污染的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且在不同的月份,相关性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相关性具有长期持续特征,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上成都市区与其周边城镇大气污染的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并不遵循经典的马尔可夫过程,即不随时间呈现指数快速衰减,而是以幂律形式随时间缓慢衰减.进一步,结合不同月份间区域大气平均流场的分布特征,探讨了DCCA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说明,在特定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控制下,成都市及其周边城市之间已经存在明显的相互输送和耦合作用,成都地区大气污染已由局地性污染转变为区域性大气污染.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的长期相关影响机制极有可能在特定月份加重成都市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这在成都市区及其周边城镇的规划建设中必须加以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相关性 长期持续作用 成都市
原文传递
灰霾消散前后PM_(10)浓度大幅波动的多重分形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毅 刘春琼 +3 位作者 史凯 谢志辉 吴生虎 尹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该研究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成都一次灰霾污染过程中,PM10浓度在灰霾消散前后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灰霾消散前后PM10浓度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运用相位随机替代法与随机重构法,对导致PM10浓度多重分形特... 该研究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对成都一次灰霾污染过程中,PM10浓度在灰霾消散前后的多重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灰霾消散前后PM10浓度均具有多重分形特征。进一步运用相位随机替代法与随机重构法,对导致PM10浓度多重分形特征的动力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度灰霾期间,长期记忆机制在PM10演化中均占据了主导控制作用;灰霾消散期间,虽然降水过程使得PM10多重分形特征的动力来源有所变化,但长期持续机制仍是多重分形特征的主要动力来源。尽管从表观上来看,大气降水过程显著降低了大气PM10浓度,但由于其内在动力机制并未得到本质的破坏,长期记忆机制仍是PM10演化的内在动力机制,从而可能导致未来特定气象条件下出现高浓度PM10污染,形成灰霾,后续监测数据证实了该论断。研究结果对于PM10浓度演化动力特征的研究以及灰霾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长期持续性 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 PM10 多重分形
下载PDF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德姣 陈玲 《蛇志》 2013年第4期367-368,共2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 目的为充分利用蛇副产品资源,增加其附加值,探究其功用。方法取蛇内脏脂肪组织,用微波加热法得蛇油,将其甲酯化后低温保存,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分离和鉴定蛇油的组成成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脂肪酸成分的相对含量,取峰值较高的15种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蛇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2%以上。结论蛇油脂利用价值较高,且含有部分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生理功能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D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梢蛇 蛇油 脂肪酸 GC-MS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与地形特征研究——以湘西老司城遗址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76,共5页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地形特征 古城镇 湘西老司城
下载PDF
盆地气候条件下成都城区O_3与NO_2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思川 吴生虎 +1 位作者 黄毅 史凯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61-66,共6页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成都市2013年7月1日至8月31日和2014年1月1日至2月28日等2个时间段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点近地面O3与前体物(NO2)小时平均浓度的相关性及其时空演化尺度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市4个监测站点近地面O3与NO2小... 应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成都市2013年7月1日至8月31日和2014年1月1日至2月28日等2个时间段4个大气环境监测站点近地面O3与前体物(NO2)小时平均浓度的相关性及其时空演化尺度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市4个监测站点近地面O3与NO2小时平均浓度波动的相关性在一定时间尺度内具有长期持续特征.并对成都市夏季和冬季近地面O3与NO2相关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导致此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的气象条件下成都市O3与NO2相互作用的时间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差异性可能与成都市独特的盆地气候特点以及当地夏季与冬季太阳光辐射、日照数、气温等气象因子有关.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盆地气候条件下成都市O3污染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气象条件 NO2 去趋势互相关分析法
下载PDF
典型灰霾期间城市大气PM_(2.5)演化的标度行为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生虎 史凯 +3 位作者 谢志辉 黄毅 刘春琼 向昌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50,共8页
针对成都市2014年1月22-31日的持续重度灰霾过程,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草堂寺、金泉两河、梁家巷、人民公园、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_(2.5)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的... 针对成都市2014年1月22-31日的持续重度灰霾过程,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对成都市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草堂寺、金泉两河、梁家巷、人民公园、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_(2.5)小时平均浓度时间序列的标度行为(标度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此次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波动行为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循环规律,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关系。宏观上看,PM_(2.5)浓度波动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规律,具有标度不变分形特征。同时,利用功率谱及去趋势波动分析发现,各监测子站PM_(2.5)时间演化的DFA指数均在1左右,PM_(2.5)演化呈现1/f噪声性质,表明灰霾期间高浓度PM_(2.5)的动态演化过程表现出长程关联特性(或长期持续性),其波动关联特性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幂律分布的标度律。实证研究表明,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大气PM_(2.5)时间演化呈现出自组织临界性(SOC)基本特征,高浓度PM_(2.5)时间演化过程涌现出的长期持续性标度律很可能是由城市灰霾污染的SOC行为导致。该研究对深入认识灰霾天气大气PM_(2.5)非线性演化的内在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PM_(2.5) 标度律 标度不变性 幂律分布
下载PDF
数理统计在现代花粉研究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欣怡 向建军 +1 位作者 谷志容 李永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 数理统计方法是目前花粉现代过程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孢粉学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在现代花粉研究中取得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进展。为对近20年来现代花粉—植被关系进行深入探索,本文基于相关成果,将数理统计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在现代花粉研究成果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概述。结果表明,常为孢粉学者运用的数理统计方法为多元统计法和模型模拟法,鉴于统计方法本身存在局限性和不同类型孢粉代表性存在差异,花粉—植被关系的研究方法仍须孢粉学者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花粉 花粉—植被定量关系 古植被重建
下载PDF
紫薇花色素化学性质及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文芳 向昌国 +1 位作者 王立志 胡婷 《广州化工》 CAS 2016年第10期67-69,共3页
紫薇花天然色素因具有安全性和着色效果好,在食品与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以紫薇花为原料,对紫薇花色素进行了初步的纯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紫薇花色素的化学性质、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及液相色谱进行了分析。通过特征颜色反应、紫... 紫薇花天然色素因具有安全性和着色效果好,在食品与工业领域中应用广泛。本文以紫薇花为原料,对紫薇花色素进行了初步的纯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紫薇花色素的化学性质、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及液相色谱进行了分析。通过特征颜色反应、紫外光谱及液相色谱图,验证紫薇花色素属于花色苷类化合物,且存在6种花色苷成分,为进一步鉴定、分析花色苷组成垫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花 色素 化学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 液相色谱
下载PDF
杉木和香樟酸雨酸解底物的分解格局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黎 林永慧 何兴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038-6052,共15页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选取湘西地区两种人工林优势树种(香樟和杉木)的凋落叶作为分解材料,分析了两种凋落叶经酸解处理后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解处理过程会使两种凋落叶损失一定的质量,随着酸解强度的增加质量损...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选取湘西地区两种人工林优势树种(香樟和杉木)的凋落叶作为分解材料,分析了两种凋落叶经酸解处理后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酸解处理过程会使两种凋落叶损失一定的质量,随着酸解强度的增加质量损失增加,且酸解处理对香樟凋落物质量损失的影响较杉木凋落物大。不同物种凋落物对酸解强度的差异性反应产生了后续分解过程的差异格局:酸雨酸解作用的增强抑制了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包括真菌生物量以及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在内的微生物活性;而对于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活性对酸雨酸解的响应因变量不同、分解期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两物种凋落物的总失重率、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率对酸解作用的响应及其在不同分解期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对于杉木凋落物,在分解前期其失重率表现为T1>T2>T3,而在后期随酸解强度的增大而升高,即T3>T2/T1;香樟凋落物在分解的前期(T1<T2<T3)与后期(T1>T2>T3)情况则正好与杉木凋落物相反。总之,酸雨酸解凋落物不仅使底物有机组成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凋落物物理结构紧密程度改变,而且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了凋落物定殖微生物群落,这些复合影响从不同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及其微生物活性对凋落物底物酸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物酸解 木质素 纤维素 真菌生物量 酶活性
下载PDF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环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伟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通过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环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水体、土壤、地质地貌、空气、动物和植物、自然景观等方面受到污染和破坏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环境 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