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6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183
1
作者 付萍 王连森 +4 位作者 陈江 白光大 徐粒子 王帅 郭云昌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大陆(除西藏)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的致病因素、暴发场所和原因食品等。方法对全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网收集的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全国31个监测地区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 401起,累计发病21 374人,死亡139人。已知病因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6.2%(794/1 717)和60.3%(79/131),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51.5%,7 861/15 250)。暴发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1 222/2 401)和43.8%(1 051/2 401),发病人数分别占22.6%(4 823/21 374)和68.9%(14 727/21 374);明确的原因食品(除误食毒蘑菇外)中,主要为蔬菜类和肉类食品,其事件起数分别占11.1%(235/2 122)和10.5%(223/2 122),发病人数分别占14.5%(2 561/17 696)和15.6%(2 768/17 696)。结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蘑菇,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主要发生场所是家庭及餐饮服务场所,家庭误食毒蘑菇和对乌头加工不当(食用量或加热温度和时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事件 监测网 中国大陆 致病因素 致死
原文传递
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在中国流行的分析 被引量:145
2
作者 许文波 朱贞 +14 位作者 张珍英 王同展 蒋小泓 王常银 何维宽 王建国 李聪勇 郑蕾 凌华 李平 刘桂艳 田宏 周淑洁 田疆 王步安 《中国计划免疫》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为确定现阶段中国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本土基因型别 ,在 1995~ 2 0 0 2年用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B95a细胞 )从河南、山东、安徽、上海等 1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下同 )的麻疹爆发和散发病人的咽喉拭子或尿液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15 6株。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 15 6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 (N)基因碳末端 4 5 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证明 ,15 4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 ;2株属于A基因型 ,为沪191疫苗株。由此证实 ,H1基因型已在中国广泛流行 ,为中国麻疹病毒的优势基因型。H1是麻疹病毒型内变异最大的基因型。这 15 4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 ,除外Shanxi0 0 - 6和Hunan95 - 2 3株 ,可进一步划分为H1a和H1b两个亚组。H1a的 4 5 0个核苷酸和H1b的差异在 2 0 0 %~ 4 0 0 %。H1基因型的 4 5 0个核苷酸和A基因型代表株Edmonston的基因差异在 6 0 0 %~ 7 33% ;与H2基因型代表株China94 - 1的基因差异在 5 11%~7 5 6 % ;与其它 17个基因型代表株的最大差异在 11 5 6 %。在中国开展麻疹病毒监测和建立麻疹病毒毒株库及基因数据库 ,对加速麻疹控制及未来消除麻疹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 麻疹野病毒 中国
原文传递
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26
3
作者 王霄晔 任婧寰 +2 位作者 王哲 翁熹君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8年第5期359-364,共6页
目的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 目的了解2017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7年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348起,累计报告病例7 389例,死亡140例。5-9月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体的31.61%和57.60%,沙门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毒蕈中毒的死亡人数占总体的60.71%。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及死亡人数分别占总体的44.83%和90.71%,且病死率最高。集体食堂是食物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占总体的35.13%,其次为饮食服务单位。真菌类食品、肉类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分别占总体的25.86%和11.78%,居食物中毒致病食品种类前2位。结论夏秋季节是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的主要类别,毒蕈是导致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毒蕈和肉类制品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种类。建议各地结合本地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气候等特点,根据不同类别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时间、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做好监测预警、食品安全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流行特征 预防 控制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全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6
4
作者 翁熹君 王锐 +3 位作者 王霄晔 李娜 于玲 张彦平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 目的了解我国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4-201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全国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91起,报告病例116682例,死亡16例。事件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事件总数的94.41%。呈春、冬季2个报告高峰。呼吸道传染病春、冬季发病以水痘为主;肠道传染病春季以手足口病为主,冬季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小学、幼儿园、中学报告事件数最多的传染病分别是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结论呼吸道传染病是目前影响中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因素。在不同季节对不同级别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是降低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食品中铝含量及其危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李青 刘思洁 方赤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当前食品中铝含量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食品中铝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已是食品安全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食品中铝研究技术的现状,主要从食品中的铝长期高水平摄入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对人体引... 当前食品中铝含量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食品中铝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已是食品安全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食品中铝研究技术的现状,主要从食品中的铝长期高水平摄入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对人体引起的各种毒性及食品中铝含量分析趋势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对食品中铝含量的分析研究,表明铝常常出现在面粉、馒头、油条、面条、麻花、油饼、炸糕、面包、粉条、膨化食品等其他面制品中。了解目前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相关的应对措施,减少我国人群,尤其是儿童铝的摄入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面制食品中铝含量的控制是改善我国铝摄入状况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研究食品中铝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毒性 含量
下载PDF
在中国发现普马拉型汉坦病毒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刚 李川 +13 位作者 扈光伟 李悦 姚来顺 陈玉庆 黄飚 任明 陈允志 关世新 于传友 那宝忠 钟向东 孙悦新 李文学 李德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确定我国是否存在普马拉 (Puumala)病毒。方法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用RT PCR扩增汉坦病毒S片段基因序列 ,对所扩增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扩增出长度为 92 6碱基对的cDNA片... 目的 确定我国是否存在普马拉 (Puumala)病毒。方法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用RT PCR扩增汉坦病毒S片段基因序列 ,对所扩增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从我国东北地区棕背肺标本中扩增出长度为 92 6碱基对的cDNA片段 ,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普马拉病毒S片段序列。与不同型别汉坦病毒代表株进行比较表明 ,此次发现为新的普马拉病毒株 ,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发现的病毒与普马拉病毒P3 60、K2 7、CG 82 0、CG 17株种系相近 ,同源性达到99 %以上。结论 我国存在普马拉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基因 结构 病毒 碱基序列
原文传递
中国2006年乙型肝炎报告病例构成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崔富强 卢永 +14 位作者 王富珍 陈园生 郑徽 张勇 龚晓红 韩丽丽 董红军 陈超 凌罗亚 张丽 刁琳琪 邵晓萍 方刚 高丽 梁晓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72-874,共3页
目的对监测点报告乙型肝炎(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和实验室复核,掌握监测点乙肝报告病例的构成。方法对18个监测点所有符合病例定义报告的乙肝疑似病例进行调查,采血和实验室复核甲肝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 目的对监测点报告乙型肝炎(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和实验室复核,掌握监测点乙肝报告病例的构成。方法对18个监测点所有符合病例定义报告的乙肝疑似病例进行调查,采血和实验室复核甲肝抗体(抗-HA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IgM。最终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2006年8省市18个县监测点共报告2858例乙肝病例,其中急性疑似病例占23.97%,急性确诊病例占14.87%,慢性疑似病例占20.33%,慢性确诊病例占34.67%,肝硬化占4.09%,原发性肝癌占2.06%。对1681例进行了实验室复核,复核后急性乙肝病例占24.16%,急性确诊病例占15.37%。尽管急性和慢性乙肝病例复核前后比例变化不大,但复核前后一致性较低。结论国内乙肝报告病例中以慢性乙肝病例为主,急性乙肝病例在报告的乙肝病例中能够准确判定的病例仅占不足1/3。报告的乙肝病例存在分类错误,不能客观反映乙肝发病水平。修订国家乙肝诊断标准,对乙肝病例开展监测,将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病例分别报告是监测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监测 病例构成
原文传递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基于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数据 被引量:48
8
作者 郑亚明 常昭瑞 +11 位作者 姜黎黎 嵇红 陈国平 罗平 潘静静 田晓灵 魏雷雷 霍达 缪梓萍 邹晓妮 陈建华 廖巧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9-762,共4页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患病情况、病原构成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1 489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对基本信息、就诊及治疗情况、临床严重程度及病...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患病情况、病原构成以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1 489例手足口病重症及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对基本信息、就诊及治疗情况、临床严重程度及病原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多项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重症病例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9例重症病例中有7例死亡病例。960例(72.9%)年龄〈3岁,937例(62.9%)为男性,病例大部分居住于农村(63.9%)。494例(33.2%)患者首次就诊时选择村级和乡镇级机构。重症病例的发病-就诊、发病-诊断为手足口病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0~1) d、1(0~2) d和2(1~4) d。并发症有无菌性脑膜炎(51.9%,773例)、非脑干脑炎(25.3%,377例)、脑干脑炎(17.5%,260例)、脑脊髓炎(0.4%,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0.1%,1例)、肺水肿/肺出血(0.3%,4例)和心肺功能衰竭(4.6%,68例)。1 217例纳入病原分析的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原构成依次为肠道病毒(EV)71(52.8%,642例)、其他肠道病毒(21.5%,261例)、柯萨奇病毒(Cox) A16(3.0%,36例)、EV71和Cox A16合并感染(0.1%,1例)。并发症(Z=3.15,P=0.002)和发病-重症诊断的时间(Z=3.95,P〈0.001)为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农村男童为主,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和脑干脑炎为主。EV71是重症及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构成。确诊的及时性以及并发症类型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病原学构成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翁熹君 王哲 +3 位作者 任婧寰 张洋 于玲 王锐 《疾病监测》 CAS 2019年第6期565-570,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识别重点防控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我国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识别重点防控方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应用ArcGIS 10.5软件空间统计模块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绘制地图。结果 2014-2016年全国共报告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2起,累计报告病例17130例,无死亡病例。11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期。86.14%的事件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事件发生原因包括生活接触传播、食品污染和饮用水污染。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空间上呈明显地域化分布,报告省份均集中在我国东部,并呈空间聚集性特点,热点地区集中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和福建省。结论我国目前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之外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诺如病毒感染事件为主,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监督管理,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安全监测和管理工作,是有效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建议相关部门将高发病的广东省、广西和福建省等热点区域作为重点防治地区,进一步探索导致区域聚集性的原因和机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少其他感染性腹泻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感染性腹泻 空间聚集性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中国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10
作者 崔爱利 朱贞 +9 位作者 王常银 王艳 周剑惠 吴宏伟 王爽 常新 檀晓娟 张燕 毛乃颖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特征。方法针对中国2007~2008年分离到的7株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6~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特征。方法针对中国2007~2008年分离到的7株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 Protein,SH)基因316个核苷酸片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合从基因库下载的7株2006年中国MuV毒株序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MuV基因型参考株一起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通过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和构建亲缘关系树发现,中国2006~2008年14株MuV分离株同属F基因型,但序列相互间存在差异。不同省份、不同年代的MuV毒株在亲缘关系树上呈分散交叉分布,无明显的时间和地理分布倾向。此外,通过分析2006~2008年MuV的组内和组间遗传距离发现,2006~2008年的MuV毒株序列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与序列同源性和亲缘关系树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中国2006~2008年流行的MuV同属F基因型,是由F基因型MuV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并且1995年和2006~2008年的MuV毒株间序列差异较大,说明1995~2008年中国流行的MuV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另外,还发现F基因型MuV在SH基因上存在着特异性突变(CNt65、CNt105、GNt137、CNt192、CNt239),而其它基因型MuV在这些位点上均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基因特征 基因型
原文传递
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萍 于宝柱 +1 位作者 李欣欣 刘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现状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吉林大学第二、三临床医学院及长春市三个社区的27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123例(入组135例,失访12...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现状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吉林大学第二、三临床医学院及长春市三个社区的27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123例(入组135例,失访12例)和对照组113例(入组135例,失访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每月随访1次,每次60 m in。干预组除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糖尿病指导外,针对问题采取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每月指导1次,期间患者可以随时电话咨询,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实现一个阶段目标后,结合血糖监测情况对患者进行鼓励,使患者树立积极的健康信念。均于第6次随访后再次调查饮食治疗依从情况并检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PG)、随机血糖(R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等。结果干预组在进行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在依从性评分、饮食治疗相关知识得分及FPG、RPG、HbA1 c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体质指数(BM 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能够根据教育对象的职业、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方面优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对代谢控制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饮食
下载PDF
德惠市0~3岁儿童麻疹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熊传龙 陈超 +7 位作者 税铁军 陶玉晖 李国军 周剑惠 祖荣强 王世申 马会来 李黎 《中国计划免疫》 2006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德惠市麻疹流行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计算麻疹疫苗(MV)效力(VE),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传播因素分析。结果 MV接种率为97.3%,VE为85%,说明MV仍是有效的保护因素;病例与对照相... 目的 探讨德惠市麻疹流行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计算麻疹疫苗(MV)效力(VE),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传播因素分析。结果 MV接种率为97.3%,VE为85%,说明MV仍是有效的保护因素;病例与对照相比,医院就诊比值比(OR)=6.7[95%可信区间(CI)=2.6~17];≥2家医院就诊OR=9.7(95%CI=2.6~38),高于到1家医院就诊OR=5.4(95%CI=1.9~16)。到医院就诊≥5dOR=15.6(95%CI=4.5~59),远高于就诊2~4dOR=4.5(95%CI=1.2~18)。而就诊1d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OR=1.4,95%CI=0.2~8)。与麻疹病人接触OR=5.0(95%CI=1.4~20)。医院暴露和与病人接触是此次麻疹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MV效力、加强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是控制麻疹爆发或流行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疫苗 疫苗效力 院内感染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2015-2016年哨点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钟 郑亚明 +12 位作者 姜黎黎 嵇红 陈国平 罗平 潘静静 田晓灵 魏雷雷 霍达 缪梓萍 邹晓妮 陈建华 廖巧红 常昭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7-632,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 目的分析2015-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系统的手足口病特征,探讨建立手足口病哨点监测的可行性、优势及不足。方法数据来源于11个国家级哨点监测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手足口病监测数据,描述手足口病的病原特征、代表性和重症病例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足口病哨点监测样本阳性率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 783例手足口病病例样本,其中轻症病例3 390例,重症病例1 390例,死亡3例。肠道病毒(EV)阳性率为81.43%(3 895/4 783),轻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其他EV(52.68%,1 482/2 813),重症病例优势血清型为EV71(65.31%,706/1 081)。哨点监测显示的优势血清型与同时期现有监测血清型基本一致。其他EV所致病例中低年龄组儿童所占比例高于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χ^2=13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阳性率高与男性、高发月份病例、儿童医院病例、样本为粪便、及时采样有关。不同类型样本阳性率均呈现随发病-采样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粪便趋势χ^2=14.47,P<0.001;咽拭子趋势χ^2=31.99,P<0.001;肛拭子趋势χ^2=24.26,P<0.001)。无菌性脑膜炎、非脑干脑炎、脑干脑炎为重症病例最常见的3种并发症,EV71和其他EV所致重症病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哨点监测发现性别、发病月份、接诊医院类别、标本类型、采样及时性是影响手足口病样本阳性率的5个独立影响因素。哨点监测可以收集这些影响因素以提升监测质量。设立手足口病国家级哨点监测在我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哨点监测 病原学 阳性率 并发症
原文传递
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李可维 刘思洁 +3 位作者 赵薇 杨修军 石奔 孙景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3期9033-9038,共6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 目的了解吉林省9274份肉及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吉林省9个地市级行政区采集市售6类肉及肉制品样品共9274份,包括生畜肉、生禽肉、熟肉制品、调理肉制品、冷冻肉糜制品和动物血液及制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10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全部9274份样本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检出率为3.9%(366/9274)。检出率最高为调理肉制品(13.0%,63/483),其次是生禽肉(5.6%,107/1900)和生畜肉(5.0%,71/1428)。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菌。生禽肉中弯曲菌检出率(7.5%,31/411)和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3.9%,7/180)均高于沙门菌检出率(3.5%,8/231)。生禽肉、生畜肉中未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动物血液及制品未检出单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冷冻肉糜制品未检出沙门氏菌。熟肉制品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志贺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熟肉制品各年度检出率范围为1.3%~4.4%。结论吉林省市售的肉及肉制品较长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存在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肉与肉制品 单增李斯特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下载PDF
SPSS中的ROC分析用于检验/诊断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29
15
作者 潘宝骏 张锡彬 +1 位作者 刘少娟 阙少聪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 ]介绍如何用SPSS软件包中新颖的ROC分析法 ,来对一种或几种检验 /诊断方法进行科学评价。[方法 ]回顾目前文献中的存在问题 ;对四格表排列、数据库录入以及ROC命令默认设置提出应用或改变建议 ;举例说明定性、定量资料的ROC分析方... [目的 ]介绍如何用SPSS软件包中新颖的ROC分析法 ,来对一种或几种检验 /诊断方法进行科学评价。[方法 ]回顾目前文献中的存在问题 ;对四格表排列、数据库录入以及ROC命令默认设置提出应用或改变建议 ;举例说明定性、定量资料的ROC分析方法 ;介绍 2或 3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比较的ROC分析方法与结果 ;ROC分析结果与列联表分析、logistic回归及判别分析结果相印证。[结果 ]按本文建议 ,ROC分析能方便地对一种或几种检验 /诊断方法进行科学评价 ,算出其敏感性与特异性等 6项指标 ,且与其他 3种分析方法统一、对应。 [结论 ]ROC曲线能将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而不是仅侧重于其敏感性或特异性 ,又能表示为“曲线下的面积越大 ,其诊断试验效果越好” ,既全面又直观 ,又与其他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对应、统一 ,值得在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S软件包 诊断方法 敏感性 特异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ROC分析
下载PDF
食品中无机砷限量卫生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4
16
作者 杨惠芬 梁春穗 +5 位作者 董仕林 仓公敖 边疆 蒋丽 王耀成 王正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为保证我国居民不受砷污染危害健康 ,研究了食品中无机砷的限量卫生标准 ,以总无机砷计 (mg kg) ,粮食 :大米 0 2 0、面粉 0 10、杂粮 0 2 0、蔬菜 0 0 5 0、水果 0 0 5 0、畜禽肉 0 0 5 0、蛋类0 0 5 0、奶粉 0 30、鲜奶 0 0 ... 为保证我国居民不受砷污染危害健康 ,研究了食品中无机砷的限量卫生标准 ,以总无机砷计 (mg kg) ,粮食 :大米 0 2 0、面粉 0 10、杂粮 0 2 0、蔬菜 0 0 5 0、水果 0 0 5 0、畜禽肉 0 0 5 0、蛋类0 0 5 0、奶粉 0 30、鲜奶 0 0 5 0、豆类 0 10、酒类 0 0 5 0、淡水鱼 (肌肉部分 ,鲜重计 ) 0 10、海水鱼 (肌肉部分 ,鲜重计 ) 0 10、藻类 (干重计 ) 1 5 0、贝类及甲壳类 (可食部分 ,鲜重计 ) 0 5 0、贝类及甲壳类 (可食部分 ,干重计 ) 1 0、其他海产食品 (可食部分 ,鲜重计 ) 0 5 0。我国一般人群每人每日从膳食中摄入无机砷为 75 4 5~ 10 0 6 6 μg ,不超过WHO建议的安全摄入量 12 9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无机砷 限量卫生标准 安全摄入量
下载PDF
葡萄籽提取物抗氧化作用人体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高峰 张琨 +2 位作者 宋昕恬 吴晓刚 张晶莹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0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人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5-65岁的受试者120名,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每人每天2粒服用受试样品,连续3个月,对照组按同... 目的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人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5-65岁的受试者120名,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试食组每人每天2粒服用受试样品,连续3个月,对照组按同法给予安慰剂。比较实验前后受试者的MDA、SOD、GSH-PX改善情况。结果试食组血清中MDA平均下降4.80%;SOD平均升高2.31%;GSH-PX平均升高2.45%,;试食组自身实验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研究剂量范围内可见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抗氧化 原花青素
原文传递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张萍 于宝柱 +1 位作者 李欣欣 刘娅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3-1564,共2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270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7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的有24例,占8.89%,中等...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以270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7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的有24例,占8.89%,中等的有49例,占18.11%,差的有197例,占73.00%;糖尿病饮食治疗相关知识调查中掌握程度好的有76例,占28.10%,中等的有102例,占37.83%,差的有92例,占34.07%;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现状及饮食治疗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需进行广泛、深入、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饮食 依从性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9
作者 黄新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5年第5期324-325,共2页
关键词 聚六亚甲基胍 广谱消毒剂 盐酸 推广使用 抑菌作用 金属材料 水溶液 可降解 毒性低
下载PDF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翟前前 赵勇 +6 位作者 尹菲 寇泊洋 张丽薇 吕乐 金英 修佳祺 白光大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 目的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方法对2013—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吉林省的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2 049例,其中11 497例患者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测,807例患者检出致病微生物,总检出率为7.02%;诺如病毒、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5.63%(389/2 489)、2.54%(283/11 141)、1.32%(147/11 167)、0.08%(9/11 153)、0.06%(6/9 410),未检出小肠耶尔森菌(0/201)。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与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小肠耶尔森菌相比是吉林省主要流行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P<0.05)。诺如病毒在第一季度检出率(31.00%)高于其他三个季度;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第二、三季度检出率(3.78%、3.12%;1.32%、1.69%)高于第一、四季度;志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均在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0.14%、0.15%)。诺如病毒在80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20.00%、18.90%),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在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高(3.38%、1.75%)。2015年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高于2013年和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季度的检出率低于前三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城市居民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出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5年吉林省食源性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第一、二、三季度检出率高于第四季度,诺如病毒、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是主要流行的病原体,5岁以下年龄组儿童和商业服务人员易受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分析 食源性致病菌 诺如病毒 吉林 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