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喜剧小品中的二人转现象 被引量:4
1
作者 孙艳红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70,共4页
以赵本山为首的东北喜剧小品以强劲的势头独领风骚,在中国大地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东北文艺现象。各类综艺类节目中,东北小品往往成为重头戏,东北小品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一个好的小品总会产生几句"... 以赵本山为首的东北喜剧小品以强劲的势头独领风骚,在中国大地刮起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东北文艺现象。各类综艺类节目中,东北小品往往成为重头戏,东北小品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且一个好的小品总会产生几句"流行语"。与此同时,东北题材的影视作品更是推波助澜,《刘老根》、《圣水湖畔》、《马大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说口 曲艺 喜剧小品 东北 俗文化
原文传递
萨满女神的显圣物——东北虎崇拜的文化谜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2-49,共8页
在东北文化大传统中解读虎崇拜的东北民间故事,就会发现:东北地区虎崇拜的民间故事是东北远古女神宗教的文化遗留。虎在史前留下来的满族神话中是创世女神阿布卡赫赫的坐骑;在史前留下来的萨满仪式中是萨满女神的化身;在红山文化考古中... 在东北文化大传统中解读虎崇拜的东北民间故事,就会发现:东北地区虎崇拜的民间故事是东北远古女神宗教的文化遗留。虎在史前留下来的满族神话中是创世女神阿布卡赫赫的坐骑;在史前留下来的萨满仪式中是萨满女神的化身;在红山文化考古中有多种虎文物及虎岩画的发现。这些远古神话、萨满仪式和考古"文献"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虎在史前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虎同熊、猪、鹰和想象的龙等构成女神的一个象征系统;虎是女神威猛无敌力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间故事 文化大传统 萨满女神 女神文明 显圣物
下载PDF
语言的游戏和狂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独特艺术风格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赵本山的戏剧小品是基于东北地方性和地方戏语言的游戏性和狂欢化的语言。故意夸大语言的游戏性,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正是这种语言的游戏性表现出的赵本山小品的独特风格,构成了与其他小品的鲜明区别:这种游戏性... 赵本山的戏剧小品是基于东北地方性和地方戏语言的游戏性和狂欢化的语言。故意夸大语言的游戏性,赵本山小品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正是这种语言的游戏性表现出的赵本山小品的独特风格,构成了与其他小品的鲜明区别:这种游戏性语言以一种极大的魔力,牢牢地抓住了他的观众。故意夸大地方性语言的俚俗;故意夸大地方戏语言"套"和"篇"的特点,故意突出东北农民歇后语、包袱和俏皮嗑等语言表现方式,这种独特的游戏性语言使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宣泄的格外的酣畅;而这种游戏性语言又生发出另外戏剧所绝对没有的狂欢化艺术效果——使观看他的观众产生出欢笑、大笑和颠狂的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性 狂欢化 地方性 粗鄙化
下载PDF
论小河西文化陶鼓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冬力 李维涛 张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2-34,共13页
鼓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原始宗教中"祭""礼"活动的肇端。在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造型奇特的陶器,器身腹部分布着一周鹰喙状倒钩的突出共13枚,根据以往对此类陶器的研究成果,将其定义为陶鼓... 鼓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原始宗教中"祭""礼"活动的肇端。在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内,收藏着一件造型奇特的陶器,器身腹部分布着一周鹰喙状倒钩的突出共13枚,根据以往对此类陶器的研究成果,将其定义为陶鼓。专家认为,该陶鼓完全具备了北方史前文化类型中距今约一万年的小河西文化时期素面陶器的全部特征,可能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所发现的最早的史前陶鼓实物,可以称得上"中华第一鼓"或"世界第一鼓",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西文化 陶鼓 德辅博物馆 祭祀 乐器
下载PDF
爱欲与压抑激烈冲突形成的幻觉形式--妙玉“走火入魔”幻觉梦的潜意识分析
5
作者 张丽红 白金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
妙玉的“走火入魔”是一种相当于梦的幻觉,对于这个幻觉梦,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式的解释,认为这是妙玉性欲望被压抑导致的幻象。这种观点忽略了妙玉幻觉梦的前因后果,忽略了妙玉幻觉梦的形式意义,也忽略了妙玉幻觉... 妙玉的“走火入魔”是一种相当于梦的幻觉,对于这个幻觉梦,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式的解释,认为这是妙玉性欲望被压抑导致的幻象。这种观点忽略了妙玉幻觉梦的前因后果,忽略了妙玉幻觉梦的形式意义,也忽略了妙玉幻觉梦与其他女性梦对女性悲剧命运表现的总体性作用。妙玉做这个梦之前去蓼风轩下棋与宝玉相遇的对话和要求宝玉送她回庵,实际是妙玉爱欲的表达,但这种表达却没能被宝玉领会;而妙玉尼姑的身份又使她的爱欲不能更直接地表达出来。这种爱欲和戒律压抑的激烈矛盾冲突导致妙玉不能坐禅入定,从而“走火入魔”进入幻觉,梦中的幻觉意象正是妙玉悲剧命运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玉 幻觉梦 爱欲 尼姑身份 潜意识象征
下载PDF
从神圣仪式到世俗娱乐(上)--性民俗演化过程中的东北二人转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5,共6页
正像其他文艺现象也有低俗和恶俗一样,二人转确有低俗甚至恶俗表演,但总体上看,民间二人转并非属于低俗和恶俗。而是属于民俗性民间艺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二人转是东北远古神圣的性爱民俗演化到今天的现代娱乐性艺术形式,就不会... 正像其他文艺现象也有低俗和恶俗一样,二人转确有低俗甚至恶俗表演,但总体上看,民间二人转并非属于低俗和恶俗。而是属于民俗性民间艺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二人转是东北远古神圣的性爱民俗演化到今天的现代娱乐性艺术形式,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演化过程 民俗性 娱乐性 世俗 仪式 民间艺术 文艺现象
原文传递
红山玉龙艺术造型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红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17,共6页
自古及今,龙一直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龙形象在我国境内的出现大约有8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的踪迹,主要有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 自古及今,龙一直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龙形象在我国境内的出现大约有8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的踪迹,主要有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等,其中最为驰名中外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红山玉龙。红山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数量最多、形象最完备的龙形象,在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发现的红山玉龙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C”形玉龙(图1),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龙体弧曲呈“C”形,首尾明显分开。吻部前噘,嘴紧闭。鼻端截平,呈椭圆形,有对穿双洞,表示鼻孔。双目呈梭形,未见双耳,颈后竖起一道弯钩形长髭,尾端呈圆尖形。器体中部略偏上有一钻孔。第二种类型是“玦”形玉龙(图2),又被称为玉雕龙、玉猪龙、兽面玦形玉饰等,它们共同的造型特征是:形体蜷曲呈玦形,首部较大,以一对竖立肥大的双耳作为首部的轮廓线,并饰有象征双眼、鼻、嘴的纹饰,身体蜷曲,首尾相对,颈部穿一孔。第三种类型是“璜”形玉龙(图3),其造型特征是:龙体呈璜形,一面雕纹,另面无纹饰,中部对穿一孔,两端各雕一龙首,较长,吻向前伸,上唇翘起,口微张,目做菱形框,身饰瓦沟纹。这三类玉龙的造型形式比较接近,“C”形、“玦”形、“璜”形都是以圆形为基本的构型模式,这种独特的构型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艺术造型 中国文化 造型特征 有意味的形式 中华民族 新石器时代 中国龙文化
原文传递
原型批评视野中的二人转——再论二人转的源流并兼答曲六乙“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朴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共7页
曲六乙先生的《关于二人转另类文化阐释的质疑——与杨朴先生商榷》(《戏剧文学》2008年第1期),对我的《二人转的文化阐释》以八个题目一万八千多字的篇幅进行了全面批评,促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了我的原型视野中的二人转研究。
关键词 二人转 先生 曲艺 东北大秧歌 二神转 二人转研究 原型批评 文化阐释 视野
原文传递
东北民间“机智人物”型故事类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雪 李寄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25-27,共3页
东北民间"机智人物"型故事可分为长工与地主、聪明的女婿与蠢笨的丈人、和这两类以外的机智人物三个亚型。它们都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结构,集中表现了中国民间的诙谐文化,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戏仿",对当时生活秩序的颠倒... 东北民间"机智人物"型故事可分为长工与地主、聪明的女婿与蠢笨的丈人、和这两类以外的机智人物三个亚型。它们都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结构,集中表现了中国民间的诙谐文化,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戏仿",对当时生活秩序的颠倒,以另一种方式折射出了民众的理想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间故事 “机智人物”型故事 类型分析 诙谐文化
下载PDF
满族乌鸦民俗的“大传统”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红 彭柔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16,共6页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 满族乌鸦崇拜是一种民俗,由乌鸦民俗可以追溯到乌鸦传说,由乌鸦传说又可以追溯到乌鸦神话,由乌鸦神话又可以追溯到乌鸦仪式。由此可以说明,乌鸦民俗是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的现代"遗留物",满族乌鸦民俗的文化之根是深深扎在满族远古仪式之中的。史前乌鸦文化"大传统"在满族神话、仪式和考古发现中有丰富的表现。满族乌鸦文化"大传统"来源于女性文化模式的作用,乌鸦是太阳女神的象征。汉族对乌鸦的厌恶是汉族男性文化模式对女性文化模式的中断。满族乌鸦仪式、神话、传说、故事和民俗的多种多样,表现了满族女性崇拜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富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文化 乌鸦民俗 乌鸦神话 女神象征 文化模式
下载PDF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金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着徐坤转用女性视角模式,以理性目光不断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逼仄境遇(失语、失声、失身)和女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置换 女性主义叙事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立场
下载PDF
女爱男:“二人转”的结构原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朴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1期72-78,158,共8页
二人转的人物林林总总,但真正的角色只有两个:一男一女,与形式上的一丑一旦相吻合;二人转的人物行为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功能只有一个:"女爱男",或者说男人获得了女人的爱,与二人转构型相一致。不同题材的故事仅仅是二人转的表... 二人转的人物林林总总,但真正的角色只有两个:一男一女,与形式上的一丑一旦相吻合;二人转的人物行为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功能只有一个:"女爱男",或者说男人获得了女人的爱,与二人转构型相一致。不同题材的故事仅仅是二人转的表层结构,而在这不同的表层结构之下反复出现的共同"女爱男"原型模式,才是二人转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女爱男 结构原型 集体无意识愿望
下载PDF
满族说部传承研究的一部力作——《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丽红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151-152,M0006,共3页
吉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邵丽坤的新作《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立足于当下文化背景,从满族说部的传承条件、满族说部的传承问题、满族说部的传承人、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等多方面系统研究满族说部的传承... 吉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邵丽坤的新作《满族说部的当代传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立足于当下文化背景,从满族说部的传承条件、满族说部的传承问题、满族说部的传承人、满族说部的传承模式等多方面系统研究满族说部的传承问题。书中既有丰富的田野调查资料,也有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既揭示了满族说部的悠久历史,也阐明了满族说部在当代的多元化传承;既在东北文化大传统中揭示了满族说部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也通过典型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说部文本的特色;既再现了东北少数民族口传文化的风貌,又凸显了满族说部的独有价值与魅力。著作视野宏阔,资料翔实,分析阐释细致全面,是一部满族说部传承研究方面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少数民族 传承模式 口传文化 满族说部 传承研究 当代传承 传承问题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德辅博物馆“猪”陶尊造型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3-32,共10页
辽宁德辅博物馆收藏的有酒元素附着物的动物型陶尊,从该陶尊的造型形式、造型特点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判断,该陶尊的动物原型是"猪",命名为"猪"陶尊比"熊"陶尊更有说服力。"猪"陶尊是一种象... 辽宁德辅博物馆收藏的有酒元素附着物的动物型陶尊,从该陶尊的造型形式、造型特点及其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判断,该陶尊的动物原型是"猪",命名为"猪"陶尊比"熊"陶尊更有说服力。"猪"陶尊是一种象征女神创造万物的巫术或宗教工具,它来源于红山文化的女神文明模式。"猪"陶尊造型本身就是女神创造世界万物的表现形式:"猪"陶尊的"猪"是象征女神的,"猪"陶尊的"尊"是象征女神巨大的子宫或母腹的,而其中的水果酒则是女神创造世界万物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神文化 猪崇拜 象征性动物 圣餐仪式 有容乃大
下载PDF
太虚幻境梦与女神崇拜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5-100,共6页
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有三种主要神话原型:第一种是贾宝玉梦见的女神世界和女神形象,第二种是贾宝玉梦见的金陵十二钗簿册,第三种是贾宝玉梦见与"兼美"的性爱行为。在这三种神话原型中,女神世界和女神形象是作为贾宝玉女性崇拜... 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有三种主要神话原型:第一种是贾宝玉梦见的女神世界和女神形象,第二种是贾宝玉梦见的金陵十二钗簿册,第三种是贾宝玉梦见与"兼美"的性爱行为。在这三种神话原型中,女神世界和女神形象是作为贾宝玉女性崇拜思想的根源而对贾宝玉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相当于民俗活动的成人礼,经过这个太虚幻境梦,贾宝玉实现了人生的重要转变,从一个一般少年变为一个女性的崇拜者。在大观园中,贾宝玉特别崇拜青春女性,是贾宝玉思想情感与原型之梦的内在心理联系。贾宝玉现实女性崇拜是贾宝玉神话原型之梦的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梦 女神崇拜 成人仪式 女儿国
下载PDF
“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是《红楼梦》原型的象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作家直接点明了小说的命名缘由,警幻仙姑已经在太虚幻境中为贾宝玉先在地演出了一回“红楼梦”,其中的“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则成为红楼女儿悲剧命运的象征。“红楼梦仙曲十...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作家直接点明了小说的命名缘由,警幻仙姑已经在太虚幻境中为贾宝玉先在地演出了一回“红楼梦”,其中的“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则成为红楼女儿悲剧命运的象征。“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是一种原型叙事,其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内涵,现实生活中红楼女儿的悲剧命运正是对“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原型的重复,这就构成了《红楼梦》神话原型与现实重演的深层结构,从而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仙曲 原型 重演 内视角 外视角
下载PDF
论“女神祟拜”在萧红小说中的变形——以《后花园》、《呼兰河传》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金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女神崇拜心理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并不奇怪,因为在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一直存在着女神崇拜这一心理原型,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发现萧红的作品中也存在这一... 女神崇拜心理对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来说并不奇怪,因为在北方民族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一直存在着女神崇拜这一心理原型,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工作的新发现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依据。通过分析考察,我们发现萧红的作品中也存在这一文化心理原型,只不过其形式已发生了置换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传 后花园 冯歪嘴子 女神崇拜 置换变形
下载PDF
中华祖先图腾神话之谜的破解——叶舒宪《熊图腾》的学术发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朴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2-108,共7页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以下凡引此书只标明页数)是叶舒宪对考古发现的再发现。之所以称之为再发现,那是因为,在此之前,8000年前的石熊、红山文化的熊下颚骨、玉熊龙、妇好... 《熊图腾:中华祖先神话探源》(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以下凡引此书只标明页数)是叶舒宪对考古发现的再发现。之所以称之为再发现,那是因为,在此之前,8000年前的石熊、红山文化的熊下颚骨、玉熊龙、妇好墓的石熊、玉雕熊龙等是早就被考古发现了的(红山文化的玉熊龙发现至今也有20多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舒宪 图腾 神话 祖先 中华 学术 考古发现 红山文化
原文传递
《尼山萨满》与女神文化大传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红 《满族研究》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尼山萨满》是一则广泛流传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之中的口传神话,其内容是神通广大的女萨满尼山历尽千辛万苦过阴夺魂救人的故事。如果把《尼山萨满》放到女神文化大传统中去理解,就会发现这则神话... 《尼山萨满》是一则广泛流传于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牡丹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之中的口传神话,其内容是神通广大的女萨满尼山历尽千辛万苦过阴夺魂救人的故事。如果把《尼山萨满》放到女神文化大传统中去理解,就会发现这则神话是女神文化大传统的延续,在满族说部《天宫大战》中讲述了萨满的神话起源:天母阿布卡赫赫看到人间被恶魔耶鲁里搞的冰天雪地、一片黑暗,便派出神鹰给人类带去温暖与光明;神鹰因为要救森林之火而壮烈牺牲,其灵魂转化为女萨满。阿布卡赫赫是满族说部中最大的萨满女神,是满族说部中所有女神的原型。萨满来源于阿布卡赫赫女神,是阿布卡赫赫女神派出的使者或者就是阿布卡赫赫的化身,这就使萨满必然带有阿布卡赫赫女神的文化属性。因此,《尼山萨满》是以萨满过阴取魂、使人死而复活的描写来表现女神文化的伟大力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山萨满 死而复生 过阴追魂 女神文化 大传统
下载PDF
源自潜意识深处的月亮诗——香菱“学诗”梦的精神分析式解析
20
作者 张丽红 何娣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6,共6页
在《红楼梦》众多的诗人中,香菱无疑是一个后起之秀,她在名师黛玉的启迪之下,很快就创作出了为众人交口称赞的佳作,而这佳作却是香菱梦中所得。香菱梦中的佳作是她深入自身潜意识深处的结果,也是深入到女性命运的集体无意识的过程。正... 在《红楼梦》众多的诗人中,香菱无疑是一个后起之秀,她在名师黛玉的启迪之下,很快就创作出了为众人交口称赞的佳作,而这佳作却是香菱梦中所得。香菱梦中的佳作是她深入自身潜意识深处的结果,也是深入到女性命运的集体无意识的过程。正因为如此,香菱笔下的月亮意象既是香菱命运的原型象征,也是女性命运的原型象征。曹雪芹在香菱梦中写出优秀诗篇的描写中,既表现了文学创作的秘密,又表现了人有两个精神系统的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香菱 白日梦 集体潜意识 原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