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范思佳 孙霓 +3 位作者 张永飞 张丽颖 李秀江 张国兴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128例,根据是否并发PICS将患者分为PICS组(44例)... 目的探讨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吉林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128例,根据是否并发PICS将患者分为PICS组(44例)和对照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并分析住院期间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CS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均增高[(18.6±3.8)分比(15.9±4.0)分,t=3.598,P=0.000;(4.8±1.5)分比(4.0±1.6)分,t=2.832,P=0.005]。与对照组比较,PICS组患者肺癌比例高[47.7%(21/44)比23.8%(20/84),χ^2=8.378,P=0.006]、清蛋白降低[(28.8±3.3)g/L比(30.8±2.9)g/L,t=3.695,P<0.01]、C反应蛋白增高[(60±8)mg/L比(45±8)mg/L,t=9.520,P<0.01]、住院时间延长[(33±7)d比(26±7)d,t=4.820,P<0.01]、院内死亡率增高[22.7%(10/44)比4.8%(4/84),χ^2=9.56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0分、肺癌、清蛋白<30g/L是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PICS的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20分、肺癌、清蛋白<30g/L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药物疗法 联合 肺部感染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原文传递
白蛋白‐胆红素分级评估肝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曦 商消 +1 位作者 马筱慧 王楠娅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558-563,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目前HCC的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措...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目前HCC的治疗手段多样,其中包括外科手术治疗(肝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化疗等。但这些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要求,因为各类治疗均可能对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带来损伤,而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本身即存在肝功能不全。因此,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可评估HCC患者肝功能的模型,以指导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是非常必要的。Child‐Pugh评分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肝功能的方法,并被纳入BCLC分期系统指导HC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但其包含的5个指标,白蛋白、总胆红素、肝性脑病、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未区分权重大小,且腹水、肝性脑病的主观性较强,此外白蛋白和腹水也是互相影响的因素,从而降低了评分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近年来提出的评估肝功能的新方法,仅包含白蛋白和胆红素两项客观指标,更简单客观。具体计算公式为ALBI=(log10胆红素×0.66)+(白蛋白×‐0.085),根据得分将HCC患者分为3个等级,ALBI 1级:ALBI≤‐2.60,ALBI 2级:‐2.60<ALBI≤‐1.39,ALBI 3级:ALBI>‐1.39,分级越高,肝功能越差。近年来,ALBI在评估HCC患者疗效和预后方面的作用已得到普遍验证。本文就ALBI分级分别在经肝移植、肝切除、肝射频消融、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靶向、免疫治疗的HCC患者疗效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以及ALBI分级与其他分期系统联合评估HCC患者的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胆红素 分级 肝细胞癌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口服制霉菌素与外部用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管晓丽 杨明 杨岩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4789-4791,共3页
目的:比较制霉菌素口服和外用两组给药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3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并分为口服组、外用组各6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组给予制霉菌素片和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外用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 目的:比较制霉菌素口服和外用两组给药方式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3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并分为口服组、外用组各65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组给予制霉菌素片和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外用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结束时的分泌物检查结果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外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霉菌素口服与外部用药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近期疗效相近,外部用药治疗起效较快,口服治疗远期疗效佳、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霉菌素 霉菌性阴道炎 口服 外部用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