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卫兵 刘志宇 +17 位作者 李泉林 宋希双 孔祥波 王春喜 张奇夫 祝清国 李长福 徐万海 于广海 张诚 杨进益 宋天家 赵积烨 付启忠 王立新 丁全忠 蔡学辉 孔垂泽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效果,以及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东北三省18家医院应用BCG膀胱灌注(诱导期持续6周,每周1次,120 mg/次,有或没有维持灌注)治疗的中、高危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共106例中、高危NMIBC患者,男8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66.7岁。初发肿瘤73例(68.9%),复发肿瘤33例(31.1%)。病理分期T1期86例(81.1%),Ta期20例(18.9%);合并原位癌6例(5.7%)。均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行辅助BCG膀胱灌注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肿瘤复发及进展情况,分析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患者基础上增加了被第一部分研究剔除,但符合BCG治疗标准且接受BCG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共276例因膀胱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应用BCG膀胱灌注治疗,男211例,女65例。平均年龄68.3岁。中、高危NMIBC 263例,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内再发中、高危NMIBC 8例,肾盂/输尿管癌同时合并中、高危NMIBC 5例。记录患者BCG灌注过程中停药原因及并发症情况。根据WHO药物毒副作用及分级标准,将BCG膀胱灌注后并发症分为4级。 结果 第1部分106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9例(8.5%)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其中2例(1.9%)出现进展;97例无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5%。BCG灌注治疗后,73例初发肿瘤者中4例(5.4%)复发,33例复发肿瘤者中5例(15.1%)再次复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复发病史(OR=3.214,95%CI0.804~12.845,P=0.099)是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第2部分276例,177例(64.1%)发生并发症,其中11例(4.0%)为Ⅲ/Ⅳ级并发症,经过对症及抗结核治疗获得满意效果。3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肾移植患者尿中HLA-DR抗原mRNA表达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志宏 付耀文 +5 位作者 韩文科 许昕 杨建林 厉将斌 李彦峰 郭应禄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沉渣中的细胞抗原 ,特别是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  方法 :以肾移植患者 5 6例为研究对象 ,自尿中提取mRNA ,经逆转录获得cDNA ,利用RT PCR法对HLA DR抗原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 (AR ,n =18)组 :...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尿沉渣中的细胞抗原 ,特别是在排斥反应时的变化。  方法 :以肾移植患者 5 6例为研究对象 ,自尿中提取mRNA ,经逆转录获得cDNA ,利用RT PCR法对HLA DR抗原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急性排斥反应 (AR ,n =18)组 :HLA DR基因 16例表达 ,2例无表达。慢性排斥反应 (CR ,n =12 )组 :HLA DR基因 2例表达 ,10例无表达。环孢霉素中毒 (CRA ,n =6 )组 :HLA DR基因 6例均无表达 ,正常移植肾组 (Normal,n=2 0 ) :HLA DR基因 1例表达 ,19例无表达。  结论 :从肾移植患者尿沉渣中提取mRNA是可能的 ,HLA DR抗原基因mRNA在AR组病例的尿沉渣中高频率地表达 ,并且其表达与供体和受体HLA DR抗原错配无相关性 ,提示尿中H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尿 HLA-DR抗原 mRNA 检测 排斥反应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定期检测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宏 付耀文 +4 位作者 韩文科 许昕 历将斌 李彦峰 郭应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的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或HLA DR抗原有错配的 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 ,定期收集尿液标本 ,从中提取DNA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特异性引物 ...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的出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供者为男性、受者为女性或HLA DR抗原有错配的 80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 ,定期收集尿液标本 ,从中提取DNA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Y染色体上特异的基因片段DYZ 1和HLA DR抗原的基因DRB1。结果 手术当天受者的尿中即有供者细胞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 ,尿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术后 30d ,仍有 90 .0 %患者的尿中有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 ,其中 8例 (2 9.6 % )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 ;出院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者 ,90 .0 %的尿液标本中能检测到供者细胞DNA ,抗排斥治疗结束后 2周 ,83.3%仍为阳性 ,治疗过程中尿中供者细胞DNA的基因表达强度逐渐减弱 ,直至 3个月后 ,88.9%转为阴性 ;肾功能良好的稳定期患者 ,仅 6 .7%的患者尿中DYZ 1或HLA DRB1基因阳性。结论 肾移植患者尿中供者细胞DNA的检测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 ,并与药物性肾功能损伤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供者细胞 DNA检测 尿液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