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探索新疆地区人类起源和迁徙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春香 崔银秋 周慧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7-821,共5页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交往联系的要冲地带,在研究人群进化、迁徙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研究揭示:新疆地区现代人群是东西方人群混合的结果,支持此地区人类起源的混合学说,但对此仍有争议.文中对近年来新疆地区古代人群和现代人群的...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交往联系的要冲地带,在研究人群进化、迁徙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研究揭示:新疆地区现代人群是东西方人群混合的结果,支持此地区人类起源的混合学说,但对此仍有争议.文中对近年来新疆地区古代人群和现代人群的DNA遗传数据进行了综述,来探索东西欧亚对新疆古代人群和现代人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并在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背景下对新疆青铜器时期和铁器时期的古代人群的来源和迁徙模式做出合理的预测,为今后新疆地区人群的遗传学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古DNA 遗传结构 迁徙模式
下载PDF
线粒体全基因组揭示嫩江流域史前人群遗传结构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香 张帆 +2 位作者 马鹏程 王立新 崔银秋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5-705,共11页
嫩江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先民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的先民一直以渔猎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才开始兼营畜牧业和少量的种植业。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的生业模式的转变是否伴随着外来人... 嫩江流域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先民的重要栖息地之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的先民一直以渔猎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青铜时代才开始兼营畜牧业和少量的种植业。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的生业模式的转变是否伴随着外来人群的融合与替代一直是考古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与青铜铁器时代人群的构成是否改变,我们对嫩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铁器时代的24个个体进行了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嫩江流域青铜铁器时代人群与新石器时代人群具有一定遗传连续性的同时,晚期人群与西辽河地区古代人群有着更近的遗传联系,表明西辽河地区古代居民对嫩江流域青铜铁器时代人群具有部分遗传贡献。结合考古学文化、古气候学数据以及语言学证据,我们推测距今4000-3000年间,西辽河地区古代居民曾迁入到嫩江流域,并留下遗传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流域 古DNA 线粒体全基因组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于长春 谢力 +2 位作者 张小雷 周慧 朱泓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23-1229,共7页
对7例东汉时期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匈奴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度分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拓跋鲜卑和匈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有... 对7例东汉时期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匈奴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度分析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拓跋鲜卑和匈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拓跋鲜卑和匈奴之间有着较近的遗传关系,暗示拓跋鲜卑在其两次南迁过程中与匈奴发生基因交流的情况是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拓跋鲜卑 匈奴 遗传多态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拓跋鲜卑与四个北方少数民族间亲缘关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于长春 谢力 +2 位作者 张小雷 周慧 朱泓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拓跋鲜卑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的影响,对33例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拓跋鲜卑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的影响,对33例东汉到魏晋时期的拓跋鲜卑遗存的线粒体DNA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结合已发表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数据,在遗传多态性、单倍型组分布状态、Fst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和多尺度分析等方面,对拓跋鲜卑和四个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和蒙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多态性方面,拓跋鲜卑表现为与北亚类型具有相似性;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亲缘关系上,拓跋鲜卑首先表现出与鄂伦春人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蒙古人、鄂温克人,再次是达斡尔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线粒体DNA 遗传多态性 单倍型组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4种古DNA抽提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蔡大伟 王海晶 +3 位作者 韩璐 李胜男 周慧 朱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寻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可靠、有效的古DNA抽提方法。方法:选择基于硅粒法和硅离心柱法的四种抽提方法(方法A: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Method;方法B:Ceneelean Method;方法C:QIAamp Method;方法D:Modified QIAquick me... 目的:寻找到一种简便、快速、可靠、有效的古DNA抽提方法。方法:选择基于硅粒法和硅离心柱法的四种抽提方法(方法A: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Method;方法B:Ceneelean Method;方法C:QIAamp Method;方法D:Modified QIAquick method))分别抽提5个距今约4000年的古绵羊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成功与否,根据扩增成功率判断抽提方法的优劣。结果:4种方法的扩增成功率从20%~100%,基于硅离心柱法的抽提效果(60%,100%)明显的优于基于硅粒法(20%,40%),其中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Method的效果最差(20%),Modified QIAquick Method的效果最好(100%)。结论:Modified QIAquick Method方法使用Centrieon超滤管浓缩DNA抽提裂解液,结合硅离心柱进行DNA纯化,能有效去除PCR抑制物,同时得到较好的古DNA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DNA抽提 硅粒 硅离心柱
下载PDF
西藏马线粒体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6
作者 蔡大伟 韩璐 +2 位作者 李胜男 周慧 朱泓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73-878,共6页
对西藏拉萨和泽当两个地区23匹西藏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 tDNA D-loop)部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出16个单倍型,包括3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转换位点31个,缺失位点1个),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9.27%.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 对西藏拉萨和泽当两个地区23匹西藏马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 tDNA D-loop)部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检测出16个单倍型,包括3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转换位点31个,缺失位点1个),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9.27%.单倍型多样性(h)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93±0.04和2.51%±0.16%,表明西藏马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基于23匹西藏马序列以及现代欧亚马群的m tDNA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马在母系遗传关系上与近东、中亚以及欧洲家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东亚的蒙古马以及韩国马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马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新疆锡伯族人群线粒体DNA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长春 李文荣 +3 位作者 谢力 张小雷 周慧 朱泓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872,共5页
分析48个锡伯人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已发表的相关人群线粒体DN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8个序列中共检测出43个突变位点,界定了35种单倍型,其线粒体DNA1序列多态性为0.982,核苷酸多态性为0.018,而其平均核苷酸差异为... 分析48个锡伯人线粒体DNA高可变Ⅰ区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已发表的相关人群线粒体DN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48个序列中共检测出43个突变位点,界定了35种单倍型,其线粒体DNA1序列多态性为0.982,核苷酸多态性为0.018,而其平均核苷酸差异为5.922.人群比较分析表明,锡伯人与古代拓跋鲜卑人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同时也表现出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断锡伯人可能是拓跋鲜卑的后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单倍型 锡伯族 拓跋鲜卑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早期铁器时代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崔银秋 高诗珠 +4 位作者 谢承志 张全超 王海晶 朱泓 周慧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912-2919,共8页
对古丝绸之路南线塔里木盆地的圆沙、山普拉、扎滚鲁克和尼雅4处遗址(2000aBP左右)进行了人类遗骸的线粒体DNA(mtDNA)数据分析.单倍型类群在塔里木盆地古人群的分布表明其是一个由已经分化的东西方谱系融合产生的混合人群,其中西部欧亚... 对古丝绸之路南线塔里木盆地的圆沙、山普拉、扎滚鲁克和尼雅4处遗址(2000aBP左右)进行了人类遗骸的线粒体DNA(mtDNA)数据分析.单倍型类群在塔里木盆地古人群的分布表明其是一个由已经分化的东西方谱系融合产生的混合人群,其中西部欧亚谱系的来源中有来自于近东和伊朗地区的成分;东部欧亚谱系的主体成分来自于北亚和东北亚,但同时含有少量东南亚起源成分,表明东部的来源较广,融合过程也较复杂.塔里木盆地古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与现代新疆人群已经十分接近,暗示早期铁器时代是现代新疆人群形成的重要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DNA 早期铁器时代 母系遗传结构 塔里木盆地 迁徙
原文传递
宁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黄牛的分子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大伟 张乃凡 +5 位作者 朱存世 朱司祺 郭家龙 邵鑫月 郭雅琦 杨东亚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315-329,413,共16页
一、引言在人类历史上,牛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除了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食资源、奶和毛皮,还为人类提供使役畜力,在农业种植生产与货物运输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迄今,牛已经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多达14亿头,其中亚洲占总数的33%。
关键词 考古遗址 DNA 春秋战国时期 近东地区 单倍型 大山前遗址
原文传递
吉林省长白山野生百花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海燕 张全超 王永明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2年第6期62-64,共3页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 ,首次对采自长白山野生百花进行了微量元素成分分析 ,其结果为综合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百花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百花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吉林 长白山
下载PDF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将军沟墓地古人骨分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海晶 刘伟强 +3 位作者 付玉芹 张小雷 周慧 朱泓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4-898,共5页
对内蒙古将军沟战国时期墓地古代人群(jjg古代人群)DNA进行研究,使用4对套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从11例古代样本中得到了9个DNA序列。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军沟... 对内蒙古将军沟战国时期墓地古代人群(jjg古代人群)DNA进行研究,使用4对套叠引物对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364bp)进行了扩增和测序,从11例古代样本中得到了9个DNA序列。与现代人群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军沟古代人群与现代东亚人群在母系遗传关系上较近,推测将军沟古代人群可能是赵国为巩固边疆统治,防御匈奴而从中原迁来的移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线粒体DNA 遗传关系
下载PDF
家猪起源与古代DNA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银秋 张雪梅 +1 位作者 汤卓炜 周慧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301-304,共4页
猪是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之一,在整个农耕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家猪的起源研究对了解猪的驯化历史,揭示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迁徙、融合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家猪起源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考古学调查,考古学家通过... 猪是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之一,在整个农耕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家猪的起源研究对了解猪的驯化历史,揭示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迁徙、融合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家猪起源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考古学调查,考古学家通过食谱和<sup>14</sup>C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起源研究 经济发展 渡岛 考古学文化 核酸序列信息 农耕社会 绳纹时代 冲绳岛 伊豆
原文传递
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封闭人群常染色体基因座D5S818、D7S820和D13S317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伟强 崔银秋 +2 位作者 张全超 周慧 朱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克里雅封闭人群与新疆地区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封闭人群(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D5S818、D7S820和D13S317 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进行基因扫描,观察其遗传多态... 目的:研究克里雅封闭人群与新疆地区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封闭人群(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D5S818、D7S820和D13S317 3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进行基因扫描,观察其遗传多态性。以Shriver的Dsw法计算克里雅封闭人群与相关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获得了克里雅封闭人群的D5S818、D7S820和D13S317 3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根据等位基因频率计算的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显示,克里雅封闭人群在D5S818、D5S820和D13S317 3个STR基因座上的遗传结构与新疆地区的乌兹别克族的遗传结构最为接近。结论:克里雅封闭人群与新疆地区的乌兹别克人群亲缘关系最近,推测可能来源于相同的祖先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人群 STR 多态性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从遗传学角度初探史前东西方人群对新疆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春香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34,共7页
新疆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东西方人群对该地区影响的程度和时间早晚一直是科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古DNA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古DNA技术的发展,对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古DNA研究工... 新疆是东西方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东西方人群对该地区影响的程度和时间早晚一直是科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古DNA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古DNA技术的发展,对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古DNA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们探讨东西方人群对该地区的影响提供了可依据的科学数据。文中对近年来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古代人群的遗传数据进行了综述,来探索东西欧亚人群对新疆古代人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并在考古学背景下对新疆青铜器时期和铁器时期的古代人群的来源和迁徙模式作出合理的预测,为今后新疆地区人群起源研究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古DNA 遗传结构 人类起源 迁徙模式
原文传递
新疆“克里雅人”ABO血型分布的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全超 段然慧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2,共2页
本文报告了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的待识别封闭人群“克里雅人”(93例 )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结果。“克里雅人”ABO血型的分布特征为O >B >A >AB ,与中国西北地区诸省的分布相一致 ,其基因频率为r (0 60 95 ... 本文报告了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的待识别封闭人群“克里雅人”(93例 )ABO血型分布的调查结果。“克里雅人”ABO血型的分布特征为O >B >A >AB ,与中国西北地区诸省的分布相一致 ,其基因频率为r (0 60 95 ) >q (0 2 0 19) >p (0 1886) ,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雅人 ABO血型 血型分布 新疆 基因频率
下载PDF
新型TaqMan-MB荧光探针测定古DNA模板含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银秋 张全超 +1 位作者 谢承志 周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设计荧光检测探针,对古DNA样本中的线粒体DNA片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分子信标的茎环结构和TaqMan的降解作用设计一种新型的TaqMan-Molecular Beacon荧光检测探针,与实时PCR仪联用,对古DNA模板进行定... 目的:设计荧光检测探针,对古DNA样本中的线粒体DNA片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分子信标的茎环结构和TaqMan的降解作用设计一种新型的TaqMan-Molecular Beacon荧光检测探针,与实时PCR仪联用,对古DNA模板进行定量检测。结果:5个古代样本中3个测得拷贝数,1个无法观察到原始模板量,1个样本无原始模板。结论:TaqMan-MB荧光探针集中了分子信标和TaqMan的技术优势,对古DNA模板具有很好的定量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MB 实时定量PCR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蒙古国胡拉哈山谷和浑地壕莱山谷蒙元时期古人分子考古研究
17
作者 蔡大伟 朱司祺 +5 位作者 赵欣 孙玮璐 张全超 陈永志 朱泓 周慧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291-296,共6页
一、引言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和南下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中国和西亚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大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迁到东方,导致这一时期蒙古高原的人群组成非常复杂... 一、引言蒙元时期,蒙古人西征和南下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中国和西亚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大批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亚各族人迁到东方,导致这一时期蒙古高原的人群组成非常复杂。此外,元朝实行民族等级制度,将其他民族划分为色目、汉人、南人,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1]。因此,蒙元时期人群的来源对于我们了解蒙元时期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蒙古国胡拉哈山谷M21号匈奴墓主的线粒体DNA分析
18
作者 蔡大伟 陈曦 +2 位作者 赵欣 朱泓 周慧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09-314,共6页
一、前言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之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史籍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东周时期)匈奴开始崛起,至秦汉之际已经成为蒙古草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其疆域幅员广阔,北至贝加尔湖,南至... 一、前言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匈奴之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史籍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东周时期)匈奴开始崛起,至秦汉之际已经成为蒙古草原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势力,其疆域幅员广阔,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蒙古戈壁沙漠,西至帕米尔高原,东至辽河流域。匈奴在公元前1世纪开始衰落(东汉时期)。公元48年,匈奴在东汉王朝的持续打击下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附汉,北匈奴被迫西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的匈奴帝国由此谢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匈奴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匈奴帝国的形成过程中,匈奴吸收和兼并了许多较小的氏族部落,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包含众多不同民族或者种族的统一共同体。因此,匈奴人种的构成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类群 墓主 M21 DNA 胡拉 线粒体 粒线体 蒙古
原文传递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DNA分析
19
作者 王海晶 常娥 +3 位作者 蔡大伟 张全超 周慧 朱泓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内蒙古朱开沟古代居民的遗传关系。方法:对9例保存较好的个体牙齿的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进行扩增和测序,与内蒙古饮牛沟古代人群及现代亚洲人群对比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推测单倍型类群归属。结果:获得7例朱开沟遗址古代... 目的:探讨内蒙古朱开沟古代居民的遗传关系。方法:对9例保存较好的个体牙齿的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进行扩增和测序,与内蒙古饮牛沟古代人群及现代亚洲人群对比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推测单倍型类群归属。结果:获得7例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高可变一区364 bp的序列,共检测出15个突变位点,界定7种单倍型,并归属到单倍型类群。结论:朱开沟古代居民在母系遗传上与其后的饮牛沟墓地古代居民及现代内蒙古地区人群关系密切,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具有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开沟遗址 DNA 线粒体 古DNA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