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3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新制"到"良制":我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 被引量:101
1
作者 张创新 赵蕾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行政问责是对行政责任进行定向追究的一种事后监督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对行政失范行为的监督和预防,主要手段包括各种形式的行政和司法追究。目前其运行方式主要是撤职、引咎辞职、高官问责等。行政问责作为一项"新制"已经在... 行政问责是对行政责任进行定向追究的一种事后监督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对行政失范行为的监督和预防,主要手段包括各种形式的行政和司法追究。目前其运行方式主要是撤职、引咎辞职、高官问责等。行政问责作为一项"新制"已经在我国出现,但远未形成系统的制度化支撑体系。良性的行政问责制度的建构要集中体现问责的目的性、责任的明确化和手段的规范化。行政问责制度的建构不应该忽略行政救济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责任 行政问责 制度化
原文传递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 被引量:168
2
作者 陈秉公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9期42-47,共6页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把握其规律性,主要包括保持"课程标准的连续性规律"、教学的"接受过程充足规律"、教学体系的"要素协同规律"。转化过程中,应探索和...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是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科学转化,把握其规律性,主要包括保持"课程标准的连续性规律"、教学的"接受过程充足规律"、教学体系的"要素协同规律"。转化过程中,应探索和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建立"课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教学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教材体系 转化 规律
下载PDF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8
3
作者 张贤明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21,共9页
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 ,责任政治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两个方面 ,两者很容易混淆。本文阐明 ,政治责任是政治官员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职责以及没有履行好职责时所应受的制裁和谴责 ,它与法律责任存在许多区别 :... 民主政治是责任政治 ,责任政治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两个方面 ,两者很容易混淆。本文阐明 ,政治责任是政治官员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其实施的职责以及没有履行好职责时所应受的制裁和谴责 ,它与法律责任存在许多区别 :法律责任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而政治责任不可能由法律明文精确地规定 ;政治责任的追究相对于法律责任具有优先性 ;法律责任有专门的认定机关而政治责任不能仅以专门机关来认定 ;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一样 ;法律责任不具有连带性而政治责任具有。当然 ,两者之间也有联系 :政治责任的追究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而且两者之间在范围上也存在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责任服治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原文传递
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02
4
作者 张贤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1,共6页
官员问责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它是民主政治的必然逻辑、权责一致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改善中国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官员问责宗旨的实现有赖于建构较为完善的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问责的事由、问责的主体、问... 官员问责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它是民主政治的必然逻辑、权责一致原则的具体要求和改善中国政治环境的现实需要。官员问责宗旨的实现有赖于建构较为完善的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问责的事由、问责的主体、问责的程序制度。但是,制度建构属于基础性的条件,是一个较为长期的任务,目前还应该选择坚决锁定行政高官为问责对象、特别重视官员问责的连带性、认真分析不同类型责任的承担方式、极力推行政务公开与透明等关键点加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问责 政治逻辑 制度建构 民主政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被引量:165
5
作者 周光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120,222,共20页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 中国的决策体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中枢系统,也是决定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决策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创建新中国的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具有其历史合理性。决策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决策权力日趋集中的体制,存在着决策结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制度化程度低、偏重经验决策、决策过程封闭和缺乏自我修正与调节机制等弊端。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决策结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以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为导向的决策体制改革,成功地应对了中国由经济和社会迅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决策体制的改革呈现出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组织结构分化、从封闭式决策向开放式决策、从被动参与决策向自主参与决策、从决策非制度化向决策制度化的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体制 集中决策 民主决策 科学决策 依法决策
原文传递
服务型政府: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 被引量:74
6
作者 彭向刚 王郅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真正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当前,变革我国政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先进经验,构建一个真正的、适应中国国情的服务型政府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当前,变革我国政府的施政理念,不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而且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转型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为此,我国政府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依法行政的法治观、科学民主的决策观和从严治政的责任观,不断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服务型政府 施政理念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短债长用 被引量:133
7
作者 李增福 陈俊杰 +1 位作者 连玉君 李铭杰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9,143,共14页
本文阐明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通过银行信贷配给影响企业短债长用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EPU指数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EPU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较强和长期融资能力较弱的... 本文阐明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通过银行信贷配给影响企业短债长用的理论机制,并利用中国EPU指数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EPU上升提高了企业的短债长用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风险承担能力较强和长期融资能力较弱的企业中,EPU上升对其短债长用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经济政策不确定下的短债长用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明显,但会增加企业的破产风险。上述结果有助于解释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国家的“债务期限结构”之谜,也提示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当前经济政策不确定下的企业短债长用现象,拓宽企业长期融资渠道,防范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短债长用 投融资期限错配 信息不对称 信贷配给
原文传递
论协同治理的内涵、价值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127
8
作者 张贤明 田玉麒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7,共8页
协同治理是全球化时代,由跨越组织、部门和空间边界的公共部门、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或个人相互协调合作,共同解决棘手公共问题的整个过程,可以从政策制定过程、构建良善关系和善治实现方式的维度对其内涵进行阐释。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策略... 协同治理是全球化时代,由跨越组织、部门和空间边界的公共部门、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或个人相互协调合作,共同解决棘手公共问题的整个过程,可以从政策制定过程、构建良善关系和善治实现方式的维度对其内涵进行阐释。作为一种新型治理策略,协同治理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通过鼓励公民参与使新兴民主得以巩固、衰退型民主能够复兴,并通过多元协同提升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协同治理是对现实治理难题的回应,在产生、达成与运行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特有的实践取向;而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的协同治理在理论探讨还落后于实践,需要在内涵的本质属性、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内在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民主巩固 公民参与 民生改善 发展趋向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非结构化测量应用研究——以访澳商务游客形象感知特征为例 被引量:123
9
作者 李玺 叶升 王东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63,共7页
旅游感知形象的测量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化的测量方法,另一类为非结构化的测量方法。非结构化形象测量虽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感知要素和属性,但分析方法目前还停留在一般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及排序等层面,对游客在形象... 旅游感知形象的测量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化的测量方法,另一类为非结构化的测量方法。非结构化形象测量虽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感知要素和属性,但分析方法目前还停留在一般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及排序等层面,对游客在形象感知方面的特征分析及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等方面意义不大。文章尝试将内容分析法引入旅游形象感知的非结构化测量中,用以协助挖掘非结构化形象感知的数据,从而实现提取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解析旅游者形象感知规律,以及探讨影响旅游者对外推广旅游形象意愿的目的地形象要素等目的。具体研究上,文章以艾特纳与瑞奇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问卷为基础,并对其进行调整形成最终的调研工具,然后以商务游客为研究对象进行非结构化形象感知数据的获取,并借助内容分析法来处理非结构化形象测量的信息。最终发现,访澳商务人士对澳门旅游形象的总体感知为:集聚博彩娱乐、各类节庆活动和特色美食的休闲小城,拥有欧式文化和美丽古朴的城市景观。居民态度、交通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态势等形象要素的正面感知会令旅游者更愿意推广澳门旅游。餐饮产品、社会文化氛围以及政治历史等形象要素的正面感知会对旅游者推广澳门旅游的意愿有帮助。而社会文化与氛围、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服务质量的负面感知会增强旅游者不推荐他人来澳门旅游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感知形象 非结构化测量
下载PDF
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 被引量:119
10
作者 李辉 任晓春 《科学与管理》 2010年第6X期55-58,共4页
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视野下,协同治理正是通过主体间资源和要素的良好匹配,达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途径。通过分... 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视野下,协同治理正是通过主体间资源和要素的良好匹配,达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途径。通过分析并重新厘清协同治理概念,指出协同治理的内涵为主体间合作的匹配性、一致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探析协同治理的观念指导、方法论及技术手段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协同 协同治理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 被引量:79
11
作者 周光辉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42,共1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如下主要趋势: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二、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三、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四、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发展进程呈现出如下主要趋势: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二、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协调;三、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四、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五、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六、对权力主体从强调总结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七、政治文化从群众文化开始转向全民文化;八、政治参与以动型转向自主型;九、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从追求激进转向寻求渐进;十、对外关系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转向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发展 中国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与公共悖论 被引量:58
12
作者 麻宝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 本文通过对公共利益概念的历史考察 ,以及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对比分析 ,将公共利益界定为 :一个特定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以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特征可以推断出现实中存在的三个“公共悖论” ,即 ,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的冲突 ;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的冲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公共悖论 多数选择 正义原则
下载PDF
权责一致与权责背离:在理论与现实之间 被引量:93
13
作者 麻宝斌 郭蕊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2-78,共7页
权责一致是对权力与责任关系的应然描述,公共利益是权责一致的价值导向。从内涵上说,权责一致是权力与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的统一;从表现形式上看,权责一致体现在政府、组织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在理论上,权力与责任是嵌入科层制组织当中的... 权责一致是对权力与责任关系的应然描述,公共利益是权责一致的价值导向。从内涵上说,权责一致是权力与积极责任和消极责任的统一;从表现形式上看,权责一致体现在政府、组织及个人等多个层面。在理论上,权力与责任是嵌入科层制组织当中的,然而在科层组织的实际运行中,常常会出现"反功能"化的权责背离倾向,尤其是权力大于责任的不对等倾向。这种情况是由科层组织运行基本逻辑和科层制理论预设缺陷造成的,内生于科层组织,无法通过科层组织自身努力来消弭。因此,无论是当前抑或未来,如何防范和克服权责背离现象都是中国行政改革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责一致 权责背离 公共行政
原文传递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被引量:67
14
作者 王惠岩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更加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点和政治方向 ,能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并对推动有中国特... 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更加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点和政治方向 ,能更广泛、更深刻、更具体地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并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江泽民同志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根本点 物质文明 政治方向 具体 指导作用
原文传递
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一种更完备的国家认同理论 被引量:89
15
作者 周光辉 李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6-64,205,共19页
公民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公民形成国家认同依赖于对现代国家的整体性特征的认知和认同,这种特征标志着一个内部存在多样性的国家是完整的独特整体。领土与国家关系的转变是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关键因素。... 公民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公民形成国家认同依赖于对现代国家的整体性特征的认知和认同,这种特征标志着一个内部存在多样性的国家是完整的独特整体。领土与国家关系的转变是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关键因素。领土逐渐具有权利内涵,是自然空间向政治空间演变的结果,并成为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和主权的核心内容。领土对现代国家的建构意义表明,领土是国家的整体性特征,领土认同是国家认同不可或缺的内容和必要的测量维度。领土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领土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制度认同能够在国家认同层面发挥作用的必要前提。更具有普遍性和完备性的国家认同理论应该以领土认同为基础,以民族认同和制度认同为塑造或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领土认同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塑造或强化国家认同应该首先在公民中形成国家的情境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国家认同 领土认同 民族认同 制度认同
原文传递
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 被引量:66
16
作者 韩晓峰 郭金山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2期7-11,共5页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nt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 心理学 社会同一性 个人同一性
下载PDF
互联网对国家的冲击与国家的回应 被引量:58
17
作者 周光辉 周笑梅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6,共10页
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 ,但它也对国家观念及体制 ,特别是国家主权观念及其必然衍生出的基本国家职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力、国家的司法能力、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 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推进了政治民主化、现代化的进程 ,但它也对国家观念及体制 ,特别是国家主权观念及其必然衍生出的基本国家职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主要表现为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力、国家的司法能力、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国家的安全能力遭到削弱和挑战。为了回应这种挑战 ,一方面 ,国家应尽量减少政府行为 ,将非政府力量视为互联网发展建设的主体 ,尊重个人权利 ,营造开放的信息流动空间。另一方面 ,国家应发挥领导作用 ,在立法及文化建构等多个层面 ,加强对互联网的规范和引导。此外 ,国家还应树立网络空间的信息主权意识 ,同时应创新政治制衡体系 ,防止自身凭借网络环境下特殊的权力优势 ,施行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国家 主权 冲击 全球化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被引量:79
18
作者 陈秉公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4,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意识形态内部各观念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全面认识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是我们深入理...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结构与功能"的关联,意识形态内部各观念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全面认识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一把钥匙。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才能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核心价值体系 结构与功能
原文传递
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 被引量:76
19
作者 周光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对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而言 ,秩序都是最为基本的价值 ,正是有了秩序 ,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从功能的角度分析 ,政治这样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为了维系人类的公共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价值的角度说 ,政治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在人类... 对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而言 ,秩序都是最为基本的价值 ,正是有了秩序 ,人类的公共生活才成为可能。从功能的角度分析 ,政治这样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为了维系人类的公共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从价值的角度说 ,政治的首要价值目标就是在人类的公共生活中建立有效的秩序。政治文明的性质规定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和方向就是建立一种合理的公共秩序。政治的文明化过程 ,实际上正是人类一直在努力逐渐脱离野蛮、抛弃动物世界中那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过程 ,而这一目标正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共秩序来实现的。合理的公共秩序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 ,是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文化公理相一致 ,并以社会大多数成员自愿合作和普遍承认为基础所形成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公共秩序 政治学 价值观念 社会关系 文化公理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与社会治理能力 被引量:81
20
作者 陈涛 董艳哲 +8 位作者 马亮 梅冬芳 张锐昕 王少辉 杨道玲 于跃 张毅 郑磊 郑跃平 《电子政务》 CSSCI 2016年第8期1-5,共5页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实施的信息惠民工程取得了可观成效。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组织实施的信息惠民工程取得了可观成效。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2016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国办发〔2016〕23号"文,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为主要任务,并拟在80个城市进行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本刊特约十余位教学、科研一线的青年学者就"23号文"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以期引发理论研究界、实践界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政务服务 一号一窗一网 一号申请 一窗受理 一网通办 隐私保护 数据共享 业务协同 电子政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