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凤龙 梁庆晨 +5 位作者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闫明 刁文博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54-760,共7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腰椎融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评价全可视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腰椎融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评价全可视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使用Endo-TLIF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3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腰痛及腿痛。术前和术后1、6个月和术后1年随访行X线片、CT及MRI,评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椎间孔面积及融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为65~155 min,平均为(97±11)min;术中出血量为40~110 ml,平均为(65±11)ml。切口长度为1.3~3.5 cm,平均为(2.2±1.8)cm。住院时间为3~16 d,平均为(10.3±2.4)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平均(18.6±3.3)个月。ODI由术前的(59.2%±18.3%)下降至术后1年的(19.5%±9.2%);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9±1.8)分下降至术后1年的(1.7±1.3)分;下肢痛VAS评分由术前的(5.8±2.2)分下降至术后1年的(1.3±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6.4±1.4)mm改善为术后1年的(11.6±1.5)mm;腰椎前凸角由术前的(45.7°±9.3°)恢复至术后1年(54.3°±10.2°);硬膜囊横截面积由术前的(78.6±28.4)mm2增加至术后1年的(112.9±18.4)mm^2;椎间孔面积由术前的(138.7±25.8)mm^2恢复至术后1年的(157.1±19.5)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融合率为100%,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Endo-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早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6
2
作者 孙凤龙 梁庆晨 +6 位作者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刁文博 闫明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5-765,共11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与开放半椎板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32例(微创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58.47±7.51)岁.选取同期匹配的采用开放半椎板减压手术29例作为对照(开放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38~75岁,平均(57.17±9.99)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硬膜囊横断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隙腹侧高度(ventr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VH)、椎间隙背侧高度(dorsal 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DH)和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7个月,平均(19.2±2.95)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60.88±6.49)min,开放组为(52.07±9.45)min(t=4.277,P=0.000);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5.63±10.14)ml,开放组为(78.79±12.58)ml(t=7.952,P=0.000);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23.31±4.56)mm,开放组为(82.59±7.66)mm(t=12.047,P=0.000);微创组卧床时间平均(21.97±6.42)h,开放组为(78.79± 12.58)h(t=12.047,P=0.000);微创组住院时间平均(8.53±2.75)d,开放组为(11.34±3.12)d(t=3.745,P=0.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VAS评分平均(1.06±0.56)分,开放组为(1.14±0.74)分(t=0.469,P=0.634);微创组ROM平均5.66°±1.12°,开放组为5.56°±1.13°(t=0.140,P=0.710);微创组VH平均(14.75±2.81)mm,开放组为(14.44± 2.89)mm(t=0.181,P=0.672);微创组DH平均(6.30±0.83)mm,开放组为(6.19±0.90)mm(t=0.282,P=0.59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平均为13.25%±1.08%,开放组为14.28%±2.10%(t=5.911,P=0.018);微创组DSCA平均为(108.56±8.69)mm^2,开放组为(117.28±11.09)mm^2(t=11.774,P=0.001);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椎板切除术 电视辅助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开放手术与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8
3
作者 孙凤龙 李军 +6 位作者 梁庆晨 王宏庆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刁文博 闫明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05-811,共7页
背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优势进行椎板减压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手术... 背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脊柱内镜技术优势进行椎板减压治疗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行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8例,其中32例行传统半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为开放组,46例行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手术为内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内镜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的JOA和ODI评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板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相比于传统半椎板切开减压术具有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减压要求基础上,对腰椎稳定性破坏较少,更有效的保留了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内窥镜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与腰椎体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1
4
作者 叶龙 陈林 +5 位作者 吕龙龙 陈龙 徐声鸣 黄琦 赵松 牛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1-776,共6页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尤其多见。由于脊柱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椎体骨折。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本文...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危害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尤其多见。由于脊柱独特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椎体骨折。骨密度测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探讨腰椎体骨密度检测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意义,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BMD水平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但无脊椎骨折者明显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越低,其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越高;有椎体骨折史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与发生再次椎体骨折的风险呈负相关。药物干预通常可明显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BMD水平,同时还可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尚存在一些不足:腰椎骨密度可能出现假性增高;需进一步探讨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骨密度阈值;药物干预的研究中BMD水平与椎体骨折发生的相关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缺少大规模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现有研究也大都存在病例收集方法不规范、样本量小、年龄分布存在差异等不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深入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折 骨密度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平行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宏庆 董婕 +8 位作者 梁庆晨 刘祖耀 李富 尧然 李珂 张浩 郄淑燕 孙凤龙 闫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平行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应用经皮脊柱内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平行椎间隙入路关节突外侧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应用经皮脊柱内镜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接受脊柱内镜下关节突外侧开窗技术治疗)54例和对照组(接受传统穿刺入路手术)49例,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前及术后1天、3个月和1年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腰痛、腿痛程度,以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2~34个月。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科手术内镜化理念指导的手术技术,手术安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平行椎间隙入路 关节突外侧开窗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解剖学观察及在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尹利强 尹飞 +1 位作者 朱庆三 聂新富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颈椎后纵韧带的解剖形态,探讨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集10具颈段脊柱标本,测量C3至C7节段椎体及椎间盘平面后纵韧带的宽度,计算出各个节段95﹪可信区间,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颈椎后纵韧带的解剖形态,探讨前路手术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集10具颈段脊柱标本,测量C3至C7节段椎体及椎间盘平面后纵韧带的宽度,计算出各个节段95﹪可信区间,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参照此结果进行颈前路后纵韧带切除手术的42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后纵韧带随着椎体宽度变化而变化,在间盘平面和椎体平面其宽度无显著性差异。42例中3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优22例,良8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达85.7﹪,平均改善率74﹪。结论解剖学研究为临床上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依据,术中切除适当宽度后纵韧带是完整取出游离间盘并有效减少副损伤治愈该病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 解剖 颈椎 椎间盘脱出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液中miRNA-21、miRNA-15a和miRNA-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丽丽 陈林 +3 位作者 毕桂彬 赵松 靳风艳 牛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液中微小RNA(miRNA)-21、miRNA-15a和miRNA-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初治组(19例)、难治组(18例)和缓解组(13例),选取20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 目的观察和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液中微小RNA(miRNA)-21、miRNA-15a和miRNA-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MM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初治组(19例)、难治组(18例)和缓解组(13例),选取20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者骨髓液中的miRNA-21、miRNA-15a和miRNA-16表达水平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骨髓液中miRNA-21、miRNA-15a、miRNA-16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839、419.707、445.998,P<0.05)。其中,难治组患者骨髓液中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miRNA-15a、miRNA-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三组,初治组患者骨髓液中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或对照组,miRNA-15a、miRNA-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或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M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骨髓液中miRNA-2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99,P<0.05),与miRNA-15a表达水平(r=-0.829)、miRNA-16表达水平(r=-0.698)呈负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的血清β2-MG水平与骨髓液中miRNA-15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标化相关系数=-0.976,t=-5.838,P<0.05)。结论 MM患者骨髓液中的miRNA-15a、miRNA-16和miRNA-21表达水平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性和肿瘤负荷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价患者病情的进展、预测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RNA 骨髓液 实时PCR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8
作者 盛夏 张亚帅 +2 位作者 丁立 庄新明 王丽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5期2842-284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8a(miR-148a)、miR-122-5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并发髋部骨折分为骨折...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8a(miR-148a)、miR-122-5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并发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45例以及无骨折组5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血清miR-148a表达水平为(1.25±0.29),相较于无骨折组的(1.04±0.24)以及对照组的(0.66±0.13)更高,且无骨折组miR-148a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高;骨折组血清miR-122-5p表达水平为(0.60±0.06),相较于无骨折组的(0.74±0.12)以及对照组的(1.01±0.17)更低,且无骨折组miR-122-5p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骨折组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年龄、女性人数占比均高于无骨折组,骨密度评分低于无骨折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偏大、女性、骨密度评分降低、血清PINP、β-CTX、miR-148a水平升高均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血清miR-122-5p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48a、miR-122-5p联合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效能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iR-148a水平升高以及血清miR-122-5p水平降低均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两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辅助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风险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miR-148a miR-122-5p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景臣 李野 +3 位作者 武云涛 朱庆三 刘波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S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3例腰骶椎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56岁,平均48.3岁,病程为1d~8个月。骶椎腰化并S1前滑脱2例,其中1例左小腿后侧痛觉减退,另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L4~L5椎... 目的:探讨S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3例腰骶椎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56岁,平均48.3岁,病程为1d~8个月。骶椎腰化并S1前滑脱2例,其中1例左小腿后侧痛觉减退,另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L4~L5椎体结核3例,无神经功能障碍。腰骶部骨折和/或伴侧方移位8例,术前ASIA伤残分级B级3例,C级2例,D级3例。所有患者采用作者设计的S2椎弓根前内侧置钉方法联合其他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及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骶椎腰化并前脱位患者复位良好,术后2周活动时疼痛感消失;小腿感觉障碍者术后2周恢复正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1个月内发热均消失,植骨融合良好。腰骶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良好,ASIA伤残分级随访1年时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1年时随访所有病例双侧S2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固定确实,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植骨愈合满意。结论:S2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脊柱外科腰骶部稳定性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2 椎弓根螺钉 稳定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不同角度偶联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集贤 尹飞 +1 位作者 宋世凯 朱庆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3期575-576,共2页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置入技术是脊柱外科发展历史上的非常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术者往往为了追求螺钉的平行与对称反复修正进钉方向,更改螺钉的进钉轨道,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的风险。本实验组已经通过螺钉在钉棒... 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置入技术是脊柱外科发展历史上的非常重要里程碑,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术者往往为了追求螺钉的平行与对称反复修正进钉方向,更改螺钉的进钉轨道,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的风险。本实验组已经通过螺钉在钉棒、横联构成的系统中的所受应力的变化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力学研究 生物 偶联 手术时间 脊柱外科 置入技术 临床工作
下载PDF
椎管内子宫内膜异位侵及椎骨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曲丽梅 赵东旭 +2 位作者 钟艳平 郭琨 毕丽荣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6-847,共2页
患者女,31岁.周期性腰痛3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1年.以周期性腰痛为首发症状,月经期出现,后逐渐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后出现左下肢疼痛,于2010年11月21日收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管内占位.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病、肝... 患者女,31岁.周期性腰痛3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1年.以周期性腰痛为首发症状,月经期出现,后逐渐缓解.症状逐渐加重,后出现左下肢疼痛,于2010年11月21日收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管内占位.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湿、类风湿病、肝炎、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2003年行剖宫产术,2008年行痔疮切除术.体检: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可,左大腿前内侧下部、左膝关节内侧上部感觉减退.左足拇指背伸力弱,肌力Ⅳ+,双下肢肌力、感觉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腰椎CT示腰3椎体后部中间及左侧区域、左侧椎弓根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质硬化(图1).腰椎MRI示腰椎曲度存在,序列整齐,腰3椎体后部中间及左侧区域见异常信号影,T2WI上表现为高、等、低混杂信号,T1WI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肿物周围骨质信号异常,T1WI、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左侧神经根通道狭窄.L4~5、L5 ~S1椎间盘信号改变,略向后膨出,硬膜囊未见明显受压(图2).请妇产科医师会诊,高度怀疑子宫内膜异位侵及椎管.考虑经保守治疗无效,遂于全麻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给予消炎、止痛、脱水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椎管内占位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根通道狭窄 左下肢疼痛 腰椎曲度 椎骨 脊柱生理弯曲
原文传递
骶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法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景臣 李野 +4 位作者 李刚 武云涛 刘波 王建华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观察S2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探讨以第一骶后孔与骶外侧嵴为解剖标志的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其中15具分别从S1-S2和S2-S3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 目的:观察S2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探讨以第一骶后孔与骶外侧嵴为解剖标志的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成人干燥骶骨标本,其中15具分别从S1-S2和S2-S3椎体融合遗迹(骶横线)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观察S2椎弓根的形态;在第一骶后孔下缘最低切迹处平行骶骨底平面截断骶骨。在S2椎弓根前部(即盆面),截面与骶前孔外侧缘连线的交点为A点,与耳状面前缘(即骶髂关节处)的交点为B点。在截面上测量骶外侧嵴(X点)与A、B两点连线即XA线、X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α角、β角;在截面上测量骶中间嵴(Y点)与A、B两点连线即YA线、YB线长度及其与正中矢状面夹角γ角、θ角;在5具完整的干燥骶骨标本上于X点向前外侧置入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为矢状面平行骶骨底,角度在α角与β角之间,并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位置。在10具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骶骨前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观察骶前孔、骶髂关节与骶前交感干、髂内动静脉的关系。并按照上述测量结果分别在X、Y点向前外侧置入S2椎弓根螺钉,使螺钉穿出骶骨前方,落在骶前孔外侧缘与耳状面前缘之间。观察螺钉的出钉点与骶前血管神经的关系。结果:S2前方有大量的骨质可供螺钉置入。XA为26.0±1.7mm,XB为33.1±1.1mm,α角为22.1°±2.0°,β角为36.0°±3.7°;YA为30.1±0.8mm,YB为35.5±1.0mm,γ角为36.7°±1.5°,θ角43.8°±1.3°。在骶髂关节前方从骶前孔外侧缘开始向外侧依次有髂内静脉、髂内动脉、髂外静脉、髂外动脉。第1骶前孔与第2骶前孔之间的前外侧有S1神经通过。骶前交感干走形在骶前孔内侧缘,出钉点在骶前孔外侧,髂内动静脉后方。结论:S2椎弓根前外侧置钉安全可行,向前外侧固定时螺钉不能突破前方骨皮质,以免伤及骶前血管及神经。以骶外侧嵴与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2 椎弓根 内固定 解剖学
下载PDF
内镜颈后路椎板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1
13
作者 尧然 王宏庆 +7 位作者 梁庆晨 刘祖耀 李富 董婕 张浩 李珂 闫明 孙凤龙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45-451,共7页
背景:内镜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引入外科手术内镜化理念,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经皮内镜颈后路椎板神经根管减压术(PPECL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 背景:内镜技术是目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方向,通过引入外科手术内镜化理念,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经皮内镜颈后路椎板神经根管减压术(PPECL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3例行PPECLF治疗的单节段CSR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和随访行X线、CT及MRI,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前凸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颈部与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JOA评分(JOA)、改良Macnab分析法。应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建立学习曲线图,以跨过顶点所需的最少手术例数21例为节点,将患者分为摸索积累组(A组)和掌握精进组(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总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53例患者顺利完成PPECLF手术。术后6、12个月随访,患者颈肩及上肢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NDI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椎间隙高度及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手术时间进行双变量回归分析,建立学习曲线模型,发现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的增加逐渐缩短,至第21例时趋于稳定,以此为节点将学习曲线分成两个阶段(A组为1~21例;B组为22~53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节段、术后并发症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A组(P=0.012)。改良Macnab分析法评价两组患者疗效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优良率为86.8%。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的颈部与上肢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NDI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ECLF治疗CSR是安全、有效的,术后早期减压效果显著,恢复快。显著的学习曲线和微创优势也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21例为进入掌握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经皮内镜下颈后路椎板神经根管减压术 学习曲线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探讨—射频技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兴志 曲瑶 刘理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57-759,761,共4页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 慢性腰痛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医疗和社会问题之一,约有40%的慢性腰痛归因于椎间盘源性[1]。不同于可产生疼痛的其它腰部组织病变,如腰椎椎体、腰部肌肉筋膜、关节突关节及骶髂关节,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pain,DLBP)是南腰椎间盘内部结构紊乱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所导致。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1)游离神经末梢(痛觉受体)的存在;(2)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射频技术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治疗 应用 游离神经末梢 慢性腰痛 关节突关节
下载PDF
C6、C7椎弓根置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5
作者 李野 刘景臣 +4 位作者 武云涛 张云峰 公伟权 陈许冬 朱庆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33-637,共5页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将C6、C7侧块中的一部分定义为"峡部",即过上关节突下缘最低点、下关节突上缘最高点的水平线与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的垂线所围成区域。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之间划两条垂线,将"峡部"分为3等份,中份为"峡部"的后侧面,外份为"峡部"的后外侧面。取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选择3.5mm直径及合适长度的螺钉,直视下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置入,使螺钉中轴线与椎弓根中轴线重合,螺钉前端穿出椎体或上终板。沿椎弓根中轴线的水平面锯开标本,可看到螺钉处在椎弓根中轴线上。螺钉在水平面上与"峡部"的后外侧面形成的角为横向角(E角);螺钉在矢状面上与"峡部"后侧面形成的角为纵向角(F角)。测量椎弓根钉道全长(FSC)。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类聚分析。结果:各指标同一节段左右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分析。C6的PW为6.12±0.78mm,PH为7.48±0.81mm;C7的PW为6.85±0.73mm,PH为8.03±0.38mm;PW与PH均为C6<C7(P<0.05),同一节段PW<PH(P<0.05)。利用聚类分析中的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角趋向于两类,即E1和E2。C6的E1角、E2角、F角及FSC与C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同一指标C6与C7数据合并统计结果为FSC 30.83±0.91mm,E1角89.61°±1.24°,E2角59.71°±1.10°,F角75.86°±1.12°。结论:在C6、C7以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在水平面上按照E角、在矢状面上按照F角进钉,行椎弓根置钉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C6 C7 椎弓根 螺钉 解剖
下载PDF
银杏达莫围手术期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牛丰 张绍昆 +3 位作者 闫明 刘威 潘雪峰 张新立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1期89-90,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围手术期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L4-5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围手术期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0年3月L4-5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疼痛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程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围手术期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围手术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