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胶素对C6胶质瘤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谢晓娜 马涤辉 +2 位作者 林卫红 崔俐 王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抑胶素对C6胶质瘤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应用顺铂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抑胶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基因p16在不同时问点的蛋白表达。结果 C6胶质瘤细胞经过...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抑胶素对C6胶质瘤细胞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应用顺铂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抑胶素作用后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基因p16在不同时问点的蛋白表达。结果 C6胶质瘤细胞经过抑胶素处理后,随着抑胶素浓度的增加,p16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抑胶素能够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且具有改变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胶素 C6胶质瘤细胞 P16蛋白
下载PDF
缰核介导刺激岛叶、杏仁中央核引起的升压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寇正涌 李漫松 +1 位作者 张春晓 王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 :证明缰核 (Hb)是刺激岛叶 (INS)、杏仁中央核 (CeA)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方法 :分别电刺激INS、CeA均可引起升压反应 ,在刺激电极的同侧及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 ,再电刺激INS、CeA观察升压效应。结... 目的 :证明缰核 (Hb)是刺激岛叶 (INS)、杏仁中央核 (CeA)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方法 :分别电刺激INS、CeA均可引起升压反应 ,在刺激电极的同侧及双侧Hb内微量注射盐酸利多卡因 ,再电刺激INS、CeA观察升压效应。结果 :单侧Hb内注射利多卡因 ,电刺激INS、CeA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分别降低 36 .9%、39.6 %。双侧Hb内注射利多卡因 ,电刺激INS、CeA所引起的升压反应分别降低 4 1.7%、4 6 .1%。单侧或双侧Hb内微量注射生理盐水或人工脑脊液均不能降低电刺激INS、CeA引起的升压反应。结论 :缰核是介导电刺激岛叶、杏仁中央核引起升压效应下行通路的主要中继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缰核 岛叶 杏仁中央核 升压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 电刺激
下载PDF
便携式心率变异监测仪的研制
3
作者 唐笑年 安刚 +1 位作者 赵大源 张慧卿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5年第4期3-4,共2页
将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三者融为一体,详细论述了便携式心率变异监测仪的设计原理及软、硬件设计要点。便携式心率变异监测仪集轻型化、一体化、可视化、可控化等优点为一身,不仅适用于体力、脑力劳动强度的测定,更为临床心脑血管... 将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三者融为一体,详细论述了便携式心率变异监测仪的设计原理及软、硬件设计要点。便携式心率变异监测仪集轻型化、一体化、可视化、可控化等优点为一身,不仅适用于体力、脑力劳动强度的测定,更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心率变异参数,同时它也适合于个人、家庭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 心率 监测仪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脊髓水平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调控剂对腺苷镇痛作用的调节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金 麻海春 +3 位作者 刘军 冯春生 卢宝顺 赵华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腺苷类似物R-苯异丙基腺苷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11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300~350g,随机分为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腺苷类似物R-苯异丙基腺苷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对其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11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选取雄性SD大鼠35只,体质量300~350g,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①R-苯异丙基腺苷0.5μg组。②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③R-苯异丙基腺苷2.0μg组。④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的尔组,注射尼可的尔5.0μg。⑤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格列本脲组,注射格列本脲2.0μg。⑥尼可的尔+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⑦格列本脲+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组。术后第7天经导管分别注射到蛛网膜下腔10μL以上药物,测定注药后鼠尾对光热刺激的疼痛反应及鼠尾逃离时间的变化。结果:①蛛网膜下腔注入R-苯异丙基腺苷0.5~2.0μg可产生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性镇痛作用。镇痛作用在10min起效,时间长达60min。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0.5,1.0,2.0μg,注射10min时最大有效百分比分别为32.1±7.2,60.3±1.7,86.2±7.9,注射30min后分别为28.4±2.5,50.6±9.1,79.4±4.1,注射60min后分别为12.3±10.2,39.8±6.3,55.1±13.4。②蛛网膜下腔单独注射尼可的尔5.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14.2±5.4,注射格列本脲2.0μg最大有效百分比为9.3±1.7,注射生理盐水最大有效百分比为6.6±2.3,均不影响甩尾时间,无镇痛作用(P>0.05),③尼可的尔5.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联合蛛网膜下腔注射最大有效百分比为81.2±7.9,能明显增强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④格列本脲2.0μg与R-苯异丙基腺苷1.0μg合用最大有效百分比为41.6±6.8,明显抑制R-苯异丙基腺苷1.0μg的镇痛作用。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苯异丙基腺苷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存性镇痛作用,此作用受三磷酸腺苷敏感型钾通道调控剂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蛛网膜下腔 腺苷 钾通道
下载PDF
口服抗痛粉的镇痛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丽华 卢雪红 +3 位作者 马颖哲 罗萍 唐玉环 王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4-805,共2页
目的证明口服抗痛粉是否有强镇痛效应。方法口服抗痛粉,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口服30、60、120mg/kg三种剂量的抗痛粉产生明显的剂量镇痛效应关系。60、120mg/kg抗痛粉的镇痛效应与2mg/kg吗啡的镇痛效应近似。结论口服抗痛... 目的证明口服抗痛粉是否有强镇痛效应。方法口服抗痛粉,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结果口服30、60、120mg/kg三种剂量的抗痛粉产生明显的剂量镇痛效应关系。60、120mg/kg抗痛粉的镇痛效应与2mg/kg吗啡的镇痛效应近似。结论口服抗痛粉可以和外周吗啡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60、120mg/kg浓度的抗痛粉所产生的强镇痛效应在90min内几乎与吗啡2mg/kg的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痛粉 辐射热甩尾法 吗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