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保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在玉米冠层中沉积分布及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潇楠 王思威 +4 位作者 雷春媚 刘艳萍 常虹 肖勇 李振宇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4-1253,共10页
【目的】比较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参数和喷头类型对作业质量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为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法,对小喇叭口期玉米施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飞... 【目的】比较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参数和喷头类型对作业质量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为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法,对小喇叭口期玉米施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1%飞防助剂“易滴滴-A”混合药剂,分析不同飞行参数和喷头类型对雾滴沉积、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等参数的影响,以及药后3和7 d对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当飞行速度为4 m/s,高度为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归一化平均沉积量最高,为0.47μL/cm^(2);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高度为1.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VS时,雾滴密度平均值最高,为79.39个/cm^(2);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5 m/s,高度为1.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平均覆盖率最高,为9.35%。【结论】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雾滴在玉米冠层沉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飞行高度为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沉积量最高且施药后3 d和7 d的校正防效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植保无人机 氯虫苯甲酰胺 雾滴沉积分布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田间不同波长诱虫灯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雷春媚 张俊杰 +3 位作者 张天涛 周小毛 肖勇 李振宇 《应用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7-1194,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LED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诱集效果,为合理高效利用LED诱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置6种不同单一波长的LED灯,研究其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 【目的】研究不同波长LED灯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诱集效果,为合理高效利用LED诱虫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置6种不同单一波长的LED灯,研究其对玉米田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以波长范围在320-420 nm的太阳能LED诱虫灯作为对照,筛选出诱集效果较好的波长,并进一步进行两两组合形成不同复合波长的LED灯,测试其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结果】单一波长LED诱虫灯中,波长365 nm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均为最好,诱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次为波长345、355和350 nm的LED灯。复合波长LED诱虫灯中,波长365 nm+350 nm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波长365 nm+355 nm、355 nm+350 nm和345 nm+355 nm的LED灯。进一步比较单一波长和复合波长诱虫灯的诱虫效果发现,波长365 nm+350 nm的复合波长诱虫灯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诱集效果显著强于其他单一波长和复合波长的诱虫灯(P<0.05)。【结论】复合波长365 nm+350 nm的LED诱虫灯对草地贪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诱集效果最佳,这为开发高效环保诱虫灯用于害虫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亚洲玉米螟 趋光性 LED诱虫灯 绿色防控
原文传递
玉米不同生育期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草地贪夜蛾施药参数优化
3
作者 肖勇 王思威 +5 位作者 雷春媚 尹飞 彭争科 刘艳萍 李振宇 王潇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31-39,共9页
【目的】比较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施药参数对作业质量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药参数,为草地贪夜蛾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疆T20型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为对象,分别在玉米... 【目的】比较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施药参数对作业质量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药参数,为草地贪夜蛾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疆T20型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为对象,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对作业高度、作业速度和喷头型号进行沉积分布优选试验以及调查药后7 d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玉米大喇叭口期: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高度为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归一化平均沉积量最高为0.45μL/cm^(2);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高度为1.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密度和覆盖率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44.92个/cm^(2)和9.31%。玉米抽穗期: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高度为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归一化平均沉积量、雾滴密度和覆盖率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0.50μL/cm^(2)、82.92个/cm^(2)和7.67%。【结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施药参数选择时需结合田间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4 m/s、飞行高度为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沉积量均最高,且施药后7 d对草地贪夜蛾的校正防效均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植保无人机 生育期 施药参数 雾滴沉积分布 防治效果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预蛹与非滞育预蛹代谢组学分析
4
作者 贺冰心 郑美鑫 +2 位作者 黄海 张雪 张俊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6-1347,共12页
【目的】通过比较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滞育预蛹(Diapause prepupa,Dre)与非滞育预蛹(Non-diapauseprepupa,NDre)间的代谢差异,找出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液相色... 【目的】通过比较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滞育预蛹(Diapause prepupa,Dre)与非滞育预蛹(Non-diapauseprepupa,NDre)间的代谢差异,找出差异代谢物及差异代谢通路,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LS-DA(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进行模型分析及检验,通过t检验P值、VIP值、差异倍数比较出两组间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的显著富集通路。【结果】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预蛹和非滞育预蛹中共筛选出107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74种在滞育期间显著上升,398种显著下降,差异最显著的物质主要包括磷脂、溶血磷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碳水化合物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多种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及羧酸循环通路变化显著,说明松毛虫赤眼蜂在滞育期间能量物质发生了显著的含量变化和相互转化,从而提高了耐寒性。【结论】初步探究了滞育松毛虫赤眼蜂与非滞育松毛虫赤眼蜂的代谢差异,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期间的代谢调控机制及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滞育 代谢组 液相色谱-质谱 耐寒性
原文传递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繁育玉米螟赤眼蜂 被引量:6
5
作者 田春雨 侯洋旸 +1 位作者 臧连生 阮长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1-457,共7页
为明确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与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共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后能否借助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羽化孔顺利出蜂,在不同温度(20、23、26... 为明确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与松毛虫赤眼蜂T. dendrolimi Matsumura共寄生柞蚕Antheraea pernyi(Guérin-Méneville)卵后能否借助松毛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羽化孔顺利出蜂,在不同温度(20、23、26、29、32℃)、相对湿度(50%、60%、70%、80%、90%)以及光照周期(L∶D=24∶0、19∶5、14∶10、10∶14、5∶19、0∶24)条件下对这2种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各项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可以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羽化率,在温度为26℃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0.0%,羽化率达96.8%,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3.8头;相对湿度为80%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83.3%,羽化率达92.0%,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5头;光照条件为L 24 h:D 0 h时,2种赤眼蜂对柞蚕卵的寄生率达93.3%,羽化率达96.4%,单卵玉米螟赤眼蜂出蜂数达到最高,为6.9头。表明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的方法可以实现柞蚕卵正常繁育玉米螟赤眼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柞蚕 环境条件 共寄生 大量繁育
原文传递
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莉娅 阮长春 +2 位作者 侯志广 逯忠斌 王秀梅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1,34,共5页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氟啶虫胺腈对靶标害虫的解毒代谢机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GC-MS分析法,测定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胁迫下,桃蚜体内脂肪酸、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的组...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桃蚜体内能量物质的影响,旨在为氟啶虫胺腈对靶标害虫的解毒代谢机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方法]通过GC-MS分析法,测定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LC10和LC30)胁迫下,桃蚜体内脂肪酸、氨基酸及可溶性糖的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作用下,桃蚜体内的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除了LC10处理组的豆蔻油酸,LC30处理组的花生烯酸和神经酸,药剂处理组各脂肪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组;总氨基酸含量LC10处理组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组,LC3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组,与对照处理相比,LC10处理组未检测到蛋氨酸,而LC30处理组除了检测到对照组中所有游离氨基酸外,另外检测到谷氨酸;与对照组相比,药剂处理组总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增加,但LC10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LC30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组。[结论]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作用下,桃蚜体内的脂肪酸、氨基酸及糖类组成及含量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上述能量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桃蚜对氟啶虫胺腈的解毒代谢过程,但具体的解毒代谢过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氟啶虫胺腈 亚致死浓度 脂肪酸 氨基酸 可溶性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