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黄”的本草补充考证 被引量:54
1
作者 包海鹰 杨烁 +2 位作者 李庆杰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264-270,共7页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 对古代本草著作中记载的"桑黄"的名称、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补充考证。根据历代本草文献中记载的"桑黄"的特点,将其与现代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进行了生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3个方面的比较考证,并结合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活性方面研究成果,认为古代中药"桑黄"应为多孔菌科真菌粗毛纤孔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桑耳 粗毛纤孔菌 药用功效
原文传递
玉木耳提取物对H_(22)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玉春 包海鹰 +2 位作者 李晓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89-1298,共10页
通过研究肿瘤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肿瘤切片细胞的形态以及血清中影响因子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变化来考察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 通过研究肿瘤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肿瘤切片细胞的形态以及血清中影响因子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变化来考察玉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高、低剂量组的抑瘤效果较好分别为39.9%和37.5%;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均出现肿瘤坏死区,高剂量出血坏死面积较低剂量大;与模型组比较,乙酸乙酯组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含量升高,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玉木耳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高、低剂量组的抗肿瘤作用最显著,与其增强免疫作用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木耳 抗肿瘤 免疫调节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用GC-MS方法对四种药用胶质菌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曹玉春 包海鹰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4-1685,共12页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比较玉木耳、银耳、毛木耳及黑木耳等药用胶质菌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将4种菌类分别由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GC-MS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菌类共同含有的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十六烷酸。石油醚提取物中玉木耳的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含量最高,为29.018%;毛木耳、银耳和黑木耳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最高,分别为95.995%、76.982%、55.70%;在4种菌类中只有玉木耳中发现了肉豆蔻醛成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毛木耳和银耳含有亚油酸含量最多,为28.237%和52.498%;黑木耳a中检测到柏木脑成分,另外一个黑木耳b样品中检测到大量的苯甲酸。银耳独有的化学成分Anthiaergosta-5,7,9,14-tetraene。用GC-MS方法检测分析发现4种胶质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上既有共性成分,也有各自特有的成分,本文采用气质联机分析方法为胶质菌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木耳 毛木耳 银耳 黑木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化学组成
原文传递
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解热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秀红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90,共9页
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子实体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炎症... 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子实体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炎症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 2(prostaglandin E 2,PGE 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探究其抗炎机理;运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方法研究其镇痛作用;利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活性。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极性高的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疼痛反应、干酵母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的体温,其次为甲醇提取物;而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提取物可显著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显著升高小鼠血浆和右耳组织液中SOD水平,并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DA和右耳组织液MDA和PGE 2水平,说明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且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极性高的水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其次为甲醇提取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体 提取物 抗炎 镇痛 解热
下载PDF
黑芝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秀红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黑芝"在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性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对"黑芝"的记载,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J.D. Zhao,L.W. Hsu&X.Q. Zhang)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 对古代文献记载的"黑芝"在名称、地理分布、形态特性和药用功效等方面做了本草考证。根据历代本草对"黑芝"的记载,与紫芝(Ganoderma sinense J.D. Zhao,L.W. Hsu&X.Q. Zhang)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药用功效等方面进行对照。初步认为古代记载的"黑芝"和"紫芝"是同一种真菌,即灵芝科真菌紫芝子实体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芝 紫芝 地理分布 形态结构 药用功效
原文传递
长丝萝中的两个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对抑癌基因变化的验证
6
作者 姜爽 马宇翔 包海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40-949,共10页
以长丝萝Dolichousnea longissima中分离得到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较强的两个苯骈呋喃类化合物为实验材料,采用Affymetrix全表达谱基因芯片、GO分类、Pathway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种化合物处理前后的肝癌细胞株Hep G2的差异表达基... 以长丝萝Dolichousnea longissima中分离得到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较强的两个苯骈呋喃类化合物为实验材料,采用Affymetrix全表达谱基因芯片、GO分类、Pathway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种化合物处理前后的肝癌细胞株Hep G2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Z)-2-乙酰基-5,5-二[2-(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苯骈呋喃基)]-4-羟基-2,4-戊二烯-1-醛筛选出明显变化的基因728个,其中上调基因有246个,下调基因有482个。PATHWAY分析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有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内吞作用信号通路、癌细胞中信号通路、前列腺癌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肠直肠癌信号通路。GO分类显示差异基因共参与266个BP分类、68个CC分类和43个MF分类。4-[3-(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2-氧代-2,3-二氢苯骈呋喃基)]-4-[2-(7-乙酰基-4,6-二羟基-3,5-二甲基苯骈呋喃基)]-3-氧代丁酸乙酯筛选出明显变化的基因112个,其中上调基因有8个,下调基因有104个。PATHWAY分析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有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内吞作用信号通路。GO分类显示差异基因共参与109个BP分类、48个CC分类和15个MF分类。因此,以上两个苯骈呋喃类化合物均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和内吞作用信号通路使抑癌基因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丝萝 基因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抗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