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煤基固废绿色充填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科 赵新元 +1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01-4216,共16页
煤炭开采、发电、煤化工等工业中产生的煤基固废存量大、增量多、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宁夏宁东基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井下绿色充填是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利用多源煤基固废的有效途径。以宁夏宁东基地为试验区,分析了... 煤炭开采、发电、煤化工等工业中产生的煤基固废存量大、增量多、利用率低已成为制约宁夏宁东基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井下绿色充填是无害化、资源化、规模化处置利用多源煤基固废的有效途径。以宁夏宁东基地为试验区,分析了多源煤基固废的污染风险、理化性质和多重属性,系统阐述了煤基固废用于井下充填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污染性和理化性质符合填埋标准(GB 18599—2020),气化渣、炉底渣等固废的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超过筛选值,可采取技术措施降低潜在污染风险,多源煤基固废可用于井下绿色充填。(2)煤基固废用于井下充填的基础理论包括绿色充填可行性评价、煤基固废充填材料性能、充填材料与环境多场耦合机理、多层位立体充填机制。(3)多源煤基固废井下绿色充填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矸石源头减量精准开采技术、井下采选充协同技术、煤基固废重金属吸附与络合钝化技术、多源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制备技术、充填材料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充填全过程智能监测技术等。最后,根据宁东基地任家庄矿地质条件,提出并实施了超前钻孔注充低位充填,展望了集成活性粉体制备、高值建材研发、生态修复治理、井下绿色充填等煤基固废多产业链接协同利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绿色充填开采 协同利用 产业链接 煤电基地
下载PDF
深部厚硬顶板综放开采覆岩运移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科 刘文杰 +3 位作者 焦彪 张庆贺 刘帅 张寨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3,I0004,共10页
为分析深部厚硬顶板破断对厚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根据胡家河矿402102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条件,构建了大型真三维相似物理模拟试验(3500 mm×3000 mm×2000 mm),开展了留煤柱双工作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利用光栅位移连续监测装置... 为分析深部厚硬顶板破断对厚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根据胡家河矿402102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条件,构建了大型真三维相似物理模拟试验(3500 mm×3000 mm×2000 mm),开展了留煤柱双工作面开采的试验研究。利用光栅位移连续监测装置对采动覆岩位移进行实时监测,获得了厚硬顶板条件下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运移规律和"三带"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厚硬关键层变形破断时,软弱岩层会发生协同运动,位移监测点位移量发生突增,监测点位移曲线随工作面推进呈"台阶式"变化。在一侧临空条件下,402102工作面亚关键层1(粉砂岩)初次破断步距为43 m,周期破断步距为21 m;亚关键层2(含砾粗砂岩)初次破断步距为74 m,周期破断步距为51 m;亚关键层3(中砂岩)初次破断步距为171 m。当亚关键层2发生周期性破断和亚关键层3发生初次破断时,采空区位移监测点位移量均发生增幅,覆岩发生大范围整体性运动,矿压显现较为剧烈;受402103采空区采动覆岩结构的影响,在402102工作面回采时,其回风巷侧覆岩运移较为剧烈,巷道受动压影响较大。根据位移监测点的位移量和覆岩变形碎胀因子max(Ki)的大小,对采动覆岩"三带"发育形态进行了初步判别,亚关键层1(粉砂岩)和亚关键层2(含砾粗砂岩)均处于冒落带中,且随着工作面推进,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呈"台阶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相似模拟试验 光栅位移连续监测 厚煤层开采 覆岩运移
下载PDF
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抽水蓄能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科 付强 +3 位作者 袁亮 陈宁 刘钦节 杨卿干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283-292,共10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牵引下,中国深化能源革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在生态红线与地形等因素约束下,传统... 在双碳战略目标牵引下,中国深化能源革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国。为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难题,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与加速成长促进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与发展,但在生态红线与地形等因素约束下,传统抽水蓄能电站选址难题亟须解决。同时,煤炭去产能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关闭/废弃矿井与资源枯竭型城市。本研究详细概述了中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关闭/废弃矿井与抽水蓄能结合后对水资源压力的缓解与温室气体减排等环境效益。基于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不同模式,对关闭/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应用潜力展开了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发展战略,并展望了关闭/废弃矿井+储能的多元产业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废弃矿井 抽水蓄能 可再生能源 潜力分析 发展战略
下载PDF
基于曼哈顿平均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的配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 被引量:7
4
作者 陶维青 李雪婷 +3 位作者 华玉婷 肖松庆 吴彦 张英杰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8,共9页
针对有源配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现有定位算法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曼哈顿平均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的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明确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分析了DG接入的影响;其... 针对有源配电网谐振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现有定位算法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曼哈顿平均距离和余弦相似度的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明确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并分析了DG接入的影响;其次,对故障馈线各区段两端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小波包分解,利用曼哈顿平均距离计算其幅值相似度,并基于余弦相似度比较其波形差异,从而构造综合相似度判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即可区分出故障区段;最后,利用DIgSILENT PowerFactory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故障位置、不同故障时刻以及不同过渡电阻下均能实现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接地系统 故障区段定位 小波包 曼哈顿平均距离 余弦相似度 分布式电源(DG)
下载PDF
考虑碳捕集与综合需求响应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6
5
作者 齐先军 蒋中琦 +1 位作者 张晶晶 华玉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141,共9页
能源产业是当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双碳”目标亟需能源产业提高碳减排力度。基于此背景,提出一种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下源荷低碳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分析源侧碳捕集与负荷侧综合需求响应的低碳互补机理;引入阶梯型碳交... 能源产业是当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双碳”目标亟需能源产业提高碳减排力度。基于此背景,提出一种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下源荷低碳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分析源侧碳捕集与负荷侧综合需求响应的低碳互补机理;引入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源荷低碳互补的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模型时,为应对风力发电的不确定性,采用序列运算理论将风电的概率分布离散化,将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约束。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调度模型在不同碳交易机制下都能优化电热负荷曲线,提高风电消纳水平和减少碳排放量,并且该模型在阶梯型碳交易机制下具有更好的低碳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碳捕集 综合需求响应 风电消纳 阶梯型碳交易机制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锂电池组双层均衡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文进 郭海婷 +1 位作者 苏建徽 赖纪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为提高电池重组时的均衡效率,在传统Buck-Boost均衡拓扑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锂电池组双层均衡拓扑电路。组内采用Buck-Boost电路均衡,组间利用双向反激变压器进行均衡。均衡控制策略采用自适应模糊PID算法,以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 为提高电池重组时的均衡效率,在传统Buck-Boost均衡拓扑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锂电池组双层均衡拓扑电路。组内采用Buck-Boost电路均衡,组间利用双向反激变压器进行均衡。均衡控制策略采用自适应模糊PID算法,以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 SOC)为均衡变量,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PID参数进行调节,缩短了均衡时间,提高了均衡效率。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锂电池组双层均衡拓扑电路和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所提出的电池组均衡拓扑及其控制策略将均衡时间效率平均提高了58.36%,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双层均衡电路 均衡控制 自适应模糊PID算法 Buck-Boost电路
下载PDF
考虑通信故障的配电网失联分布式电源群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朝 吴红斌 +3 位作者 杨晓东 华玉婷 毕锐 丁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2,共9页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使得配电网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不断提高。为降低通信设备故障对分布式控制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多重通信故障的配电网失联分布式电源(DG)群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分布式通信网络的通信链路矩阵,并基于通信...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使得配电网对通信系统的依赖性不断提高。为降低通信设备故障对分布式控制系统运行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多重通信故障的配电网失联分布式电源(DG)群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分布式通信网络的通信链路矩阵,并基于通信链路搜索得到了典型的故障场景。然后,考虑通信故障场景及源荷的不确定性,以综合风险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失联DG群双层优化模型,模型外层优化失联DG多场景控制策略,模型内层优化未失联DG控制策略。最后,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取失联DG群控制节点的最优控制策略。以IEEE 33节点算例系统为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控制 通信故障 电压控制
下载PDF
原位充填覆岩三场时空演化规律及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科 赵新元 +4 位作者 何祥 周光华 魏祯 张继强 姬健帅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5,共13页
以宁夏某矿充填试验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充填开采覆岩应力场、位移场和裂隙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和覆岩三场时空演化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工作面和煤柱与采充区交界区域应力和位移增加变化大,岩层裂隙发... 以宁夏某矿充填试验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充填开采覆岩应力场、位移场和裂隙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和覆岩三场时空演化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工作面和煤柱与采充区交界区域应力和位移增加变化大,岩层裂隙发育程度高,三场演化活跃;采充区中部区域,岩层应力和位移增加逐渐稳定,裂隙呈现闭合趋势,覆岩三场演化逐渐稳定。顶板应力和位移经历稳定—活跃—稳定的变化过程,覆岩裂隙则经历发育—离层—闭合的过程。随着工作面推进,三场演化区域由低位岩层向高位岩层扩展,并在厚硬岩层处暂时受到阻碍,采充区中部岩层三场演化稳定区域相应扩大。由力学模型分析覆岩应力、位移、裂隙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覆岩三场时空演化与工作面充填开采参数密切相关。最后不同矿井充填工作面的监测结果验证了充填开采覆岩三场时空演化规律,并针对不同采煤顶板条件的三下压煤区域提出原位采空区及时密实充填和中高位岩层空区注充方式的充填控顶对策和措施。研究结果为三下压煤充填开采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充填 覆岩三场 时空演化 力学机制
原文传递
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破坏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蔚斐 张通 +3 位作者 刘文杰 谭辉 杨鑫 于祥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4,共9页
现有对煤样破坏特征的研究存在力学参数测试较单一、应力加载方向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在反演真实地质情况下数值模拟效果存在偏差,并且对煤岩动力灾害和冲击倾向性判定是基于现场实验进行的宏观研究,对于真三轴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的... 现有对煤样破坏特征的研究存在力学参数测试较单一、应力加载方向局限性较大等问题,在反演真实地质情况下数值模拟效果存在偏差,并且对煤岩动力灾害和冲击倾向性判定是基于现场实验进行的宏观研究,对于真三轴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的破坏特性机理研究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以陕西彬长胡家河煤矿工程地质为研究背景,利用高频振动采集及孔内成像三轴动静载实验系统设计了3种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真三轴实验,对煤样破坏特征、峰值强度特性、声发射响应特征和分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破坏模式均为拉-剪复合破坏,煤样宏观裂纹的起裂破坏大多发生在强度相对较低的煤样中;各煤样均为轴向应力不断增加,各水平应力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为煤样提供了拉应力,导致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各表面破坏形态显著不同。②3种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峰值破坏阶段的应力存在明显差异,标准差达4.35 MPa,占峰值强度平均值的29.25%,当应力载荷超出3种应力路径峰值强度平均值14.87 MPa时,煤样均发生破坏。③在高静载作用下,煤样初始受载后孔隙压密,内部结构较均匀,无裂隙扩展使得在初始阶段损伤变量为0;在损伤稳定发展阶段,煤样内部孔隙达到极限状态发生破裂形成微裂隙,损伤变量为0.04~0.17;在加载过程中微裂隙迅速发育、扩展并汇集成裂隙网,煤样出现宏观破坏,煤样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在损伤加速发展阶段损伤变量呈先急剧增加后平稳的趋势,最大损伤变量达1.0。当煤样受力失稳发生拉-剪破坏后,声发射能量出现突增现象;当声发射能量与损伤变量曲线交汇时煤样开始破裂,声发射能量与煤样破坏具有良好的耦合性。④在不同卸荷应力路径下,煤样分形维数越大,破碎程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冲击地压 卸荷应力路径 煤样破坏特征 变形强度 声发射信号 分形维数 力学损伤机理
下载PDF
S掺杂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葛建华 张万 +2 位作者 丁修龙 卫洲 李佳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2,I0003,共9页
以硫脲、五水硝酸铋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S掺杂BiOBr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UV-Vis DRS、光电化学性能等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同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S掺杂BiOBr进行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掺杂Bi... 以硫脲、五水硝酸铋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S掺杂BiOBr光催化剂.利用XRD、SEM、XPS、UV-Vis DRS、光电化学性能等对所制备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同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S掺杂BiOBr进行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掺杂BiOBr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改变,比表面积增大.同时,形成的氧空位有利于吸附、活化N_(2)分子和促进光生载流子的迁移,进而提高其光催化固氮性能.与BiOBr相比,S掺杂BiOBr的光催化产氨为25.36 mg·L^(-1)·h^(-1)·g^(-1)_(cat),是BiOBr的4.6倍.最后,经4次循环实验,S掺杂BiOBr催化剂仍保持稳定的光催化固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固氮 S掺杂 BiOBr
下载PDF
煤基固废充填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科 赵新元 +3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张继强 姬健帅 《山西煤炭》 2021年第4期2-6,共5页
以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为因素设计响应面试验,研究了三种固废不同占比的煤基固废充填体龄期强度及三种固废对充填体7-d(养护龄期为7 d)强度的影响效应,最后通过拟合回归得出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的最优占比。结果表明:煤基固... 以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为因素设计响应面试验,研究了三种固废不同占比的煤基固废充填体龄期强度及三种固废对充填体7-d(养护龄期为7 d)强度的影响效应,最后通过拟合回归得出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的最优占比。结果表明:煤基固废充填体在养护龄期不大于7 d时,其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养护龄期达到28 d后,其抗压强度比7-d强度明显降低;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对充填体7-d强度的影响均表现出负效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脱硫石膏、气化渣和炉底渣的最优配比分别为脱0.2、0.1和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充填材料 配比试验 响应面
下载PDF
多源量测环境下计及时延融合的配电网区间状态估计
12
作者 李诗伟 骆晨 +3 位作者 何叶 吴红斌 丁明 华玉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9,共10页
配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量测误差的未知但有界性使得精准感知系统状态难以实现。为此,文中考虑多源量测环境提出了一种计及时延融合的配电网区间状态估计方法。首先,扩展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量测范围,增加高精度量测冗余,提出多源量... 配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量测误差的未知但有界性使得精准感知系统状态难以实现。为此,文中考虑多源量测环境提出了一种计及时延融合的配电网区间状态估计方法。首先,扩展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的量测范围,增加高精度量测冗余,提出多源量测数据融合策略实现量测数据在采样时刻上的同步。其次,基于区间数建立计及量测不确定性的区间状态估计模型,并线性化区间量测函数以降低模型复杂度。然后,提出结合区间约束传播的改进Krawczyk-Moore(KM)算法求解区间状态估计模型,采用改进的KM算子设定合理的初始解区间,引入区间约束传播缓解KM算法区间过度扩张的问题。基于IEEE 33节点和IEEE 118节点配电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区间完备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估计区间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源量测数据 融合 区间状态估计 Krawczyk-Moore算法
下载PDF
Seya-Namioka类型真空紫外光谱系统的研制和性能测试
13
作者 沈永才 钮雨凡 +9 位作者 孔德峰 叶扬 张寿彪 李大创 谭名昇 黄艳清 赵志豪 訾鹏飞 张小辉 文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58-2165,共8页
为了满足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杂质测量要求,研制了一套Seya Namioka真空紫外光谱仪。该光谱仪的主要部件是可调宽度的入射狭缝、凹面光栅和探测器。光谱仪的光通量通过可调节宽度的入射狭缝来调节,入射狭缝宽度可以在10~1000μm范围内调... 为了满足磁约束核聚变领域的杂质测量要求,研制了一套Seya Namioka真空紫外光谱仪。该光谱仪的主要部件是可调宽度的入射狭缝、凹面光栅和探测器。光谱仪的光通量通过可调节宽度的入射狭缝来调节,入射狭缝宽度可以在10~1000μm范围内调节。分光元件选用线密度为1200 lines·mm^(-1)的凹面全息光栅。光栅表面涂有铝(Al)和氟化镁(MgF2),以提高衍射效率。光栅的可使用波段为50~460 nm,针对其中的50~250 nm波段进行光路优化设计。选用深度制冷背照式电荷耦合器件(CCD)作为光谱仪的探测器。通过转动光栅转台旋转光栅来改变衍射角,实现50~250 nm范围内的光谱观测。基于凹面光栅的参数,确定了具体光路,并分析了波长随光栅旋转角度的变化关系及不同波长处的线色散率。基于凹面光栅成像理论,对系统的光谱分辨率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出射臂下的光谱分辨率,确定最优出射臂为205 mm。在出射臂为205 mm、入射狭缝为20μm的情况下,分析了入射狭缝宽度、像素大小、像差和衍射极限对光谱分辨率影响。结果表明:衍射极限对光谱分辨率的影响最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出射狭缝的宽度对光谱分辨率有较大贡献,大约为0.09~0.10 nm,且在50~250 nm波长范围内缓慢增加。分析了不同入射狭缝宽度(10~80μm)下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随狭缝宽度呈递增趋势,变化范围为0.10~0.32 nm,当狭缝宽度达到80μm时,光谱分辨率已经变的较差,不利于高分辨线辐射光谱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应该综合考虑光通量和光谱分辨率需求。采用低压汞灯和微波等离子体光源进行波长校准和性能测试。基于零阶光谱和汞灯的特征光谱HgⅠ(185 nm)对光谱仪进行了波长标定。通过HgⅠ(185 nm)谱线的高斯拟合分析,得到仪器在185 nm处的光谱分辨率为0.1243 nm,与理论计算值接近。通过实验与理论计算对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光谱仪 凹面全息光栅 光谱分辨率 波长标定
下载PDF
煤与油气协调开采物理相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俊 马衍坤 +7 位作者 张通 刘洋 杨鑫 毛钧林 朱敏 周国梁 谢志争 王鸣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针对煤与油气协调开采中,煤层开发扰动油气圈闭层稳定性及油气井筒的问题,利用二维模拟试验开展了煤与油气开采地层响应规律研究;采用“先油气后煤炭”的开采工序,得到了煤与油气各覆岩层的应力演化、破断变形特征及油气井筒变形破坏规... 针对煤与油气协调开采中,煤层开发扰动油气圈闭层稳定性及油气井筒的问题,利用二维模拟试验开展了煤与油气开采地层响应规律研究;采用“先油气后煤炭”的开采工序,得到了煤与油气各覆岩层的应力演化、破断变形特征及油气井筒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若油气层高强度抽采至采收完毕,模型整体结构未出现明显扰动,仅层间岩层局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而此时对煤层进行开采会对下方200 m处油气层产生一定扰动;采动初期,油气层采收边界上方应力不断上升,煤层底板存在应力传递现象,煤层顶板无明显应力变化,初次扰动范围为100 m,二次扰动范围为75 m;当进入充分采动阶段,油气层采收边界上方应力集中沿水平向右侧偏移,煤层底板相继经历应力集中-卸压的过程,层间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岩层运移程度逐渐向煤层顶部附近岩层转移,说明煤层采动作用在叠置资源协调开采过程中对整体岩层稳定性影响程度较大,应着重关注煤层开采对煤与油气协调开采中的影响;覆岩内井筒主要破坏模式为剪切变形破坏,位于工作面中心处的井筒下侧则发生拉伸-剪切变形破坏,应着重关注工作面中心处的井筒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油气开采 地层响应规律 井筒稳定性 相似模拟 应力集中
下载PDF
重定位非极大值抑制算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树智 陈润斌 +1 位作者 朱彦敏 蒋博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20-1630,共11页
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算法作为目标检测任务的后处理算法,其作用是从候选框集合中选出最优边界框并抑制其他候选框。传统NMS算法选取类别置信度最高的候选框作为最优边界框,忽略了类别置信度与定位精度之间的相关... 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算法作为目标检测任务的后处理算法,其作用是从候选框集合中选出最优边界框并抑制其他候选框。传统NMS算法选取类别置信度最高的候选框作为最优边界框,忽略了类别置信度与定位精度之间的相关性,类别置信度高并不意味着该框的定位精度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重定位非极大值抑制(Relocation Non-Maximum Suppression,R-NMS)算法。选择类别置信度得分最高的候选框作为最优边界框,利用R-NMS算法提出的一种边界框距离度量方法替代交并比衡量边界框之间的距离。然后,获取最优边界框周围候选框的位置信息,利用位置信息对最优边界框执行重定位操作从而得到新的最优边界框。采用PASCAL VOC2012数据集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NMS和Soft-NMS相比,R-NMS算法在目标检测器YOLOv3上的mAP分别提高0.7%、0.5%,R-NMS算法在Faster-RCNN上的mAP达到80.83%。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目标检测器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非极大值抑制
下载PDF
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影响因素的响应面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龚选平 薛生 +3 位作者 韩柏青 年福田 郑春山 成小雨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183,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矿区地应力现场测试,建立了煤体基质裂隙系统瓦斯运移理论模型;基于现场数据构建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抽采条件下的有效抽采半径变化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对...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钻孔瓦斯抽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矿区地应力现场测试,建立了煤体基质裂隙系统瓦斯运移理论模型;基于现场数据构建数值模型,研究不同抽采条件下的有效抽采半径变化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不同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对有效抽采半径的影响,得到各因素与有效抽采半径的响应曲面模型。结果表明:煤层初始渗透率对抽采半径的影响程度最大,抽采时间、抽采负压和钻孔孔径的影响程度依次变小;响应曲面模型显著性较好,决定系数为0.995 7;煤层初始渗透率与抽采时间的响应曲面扭曲程度最大,说明两者对抽采半径的交互影响显著;抽采时间与抽采负压的响应曲面扭曲程度最小,说明两者的交互影响作用最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钻孔 瓦斯抽采 有效抽采半径 煤层初始渗透率 响应曲面模型
下载PDF
低温-浸水复杂条件下催化燃烧式甲烷探测器响应特性
17
作者 何庆 聂士斌 +3 位作者 张红 刘小勇 郭贤 徐良骥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5-974,共10页
甲烷气体泄漏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恶劣的环境条件(如低温和浸水)会影响甲烷泄漏的精准检测。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浸水和低温-浸水复杂条件下催化燃烧式甲烷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浸水会显著降低甲烷探测器的... 甲烷气体泄漏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恶劣的环境条件(如低温和浸水)会影响甲烷泄漏的精准检测。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浸水和低温-浸水复杂条件下催化燃烧式甲烷探测器的响应特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浸水会显著降低甲烷探测器的灵敏度,浸水后探测器报警浓度增长90.3%。相比于室温浸水,低温-浸水使报警浓度降低23.3%,响应时间的重复性能提升,平均标准差降低65.16%。浸水后传感器表面的水膜会阻碍甲烷气体进入传感器内部,使得传感器内甲烷含量降低;浸水还会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和催化剂水中毒,减少了甲烷气体的吸附位点,因此浸水后探测器需要更高浓度的甲烷才能触发报警状态。低温环境下探测器铂丝加热器电阻变化更为显著,吸收较少的催化燃烧反应热就能达到报警所需的电阻变化量,降低了探测器报警所需的甲烷浓度,因此低温环境有效减弱了浸水对探测器的不利影响。该文为进一步研究低温-浸水复杂条件对甲烷探测器性能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有利于提高甲烷泄漏的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泄漏 甲烷探测器 低温-浸水复杂条件 报警浓度 响应时间
原文传递
油烟对催化燃烧式甲烷报警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焦伟豪 聂士斌 +2 位作者 张红 徐良骥 刘小勇 《火灾科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甲烷报警器精准探测可以预防甲烷气体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然而油烟等恶劣环境对其报警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讨论了油烟对催化燃烧式甲烷报警器的响应特性如量程指示偏差、报警动作值以及报警重复性的影响,并对影... 甲烷报警器精准探测可以预防甲烷气体泄漏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然而油烟等恶劣环境对其报警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讨论了油烟对催化燃烧式甲烷报警器的响应特性如量程指示偏差、报警动作值以及报警重复性的影响,并对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油烟环境,有油烟环境会使量程指示偏差变大,当箱体甲烷浓度为12%LEL时,油烟浓度为7.30 mg/m^(3)时甲烷报警器的量程指示偏差增加了4.95%;相对于无油烟环境,油烟环境会使报警动作值变大,油烟浓度为7.30 mg/m^(3)时的报警动作值相比于无油烟时增长了4.01%;另外,同时还研究了油烟和温度耦合环境对甲烷报警器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量程指示偏差和报警动作值均增大。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油烟对甲烷气体报警器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有利于提高甲烷气体泄漏的精准探测从而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烟 甲烷报警器 报警滞后
下载PDF
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力学及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19
作者 杨科 张继强 +2 位作者 何祥 魏祯 赵新元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114,共13页
【目的】为研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规律,选择5种典型煤基固废,开展了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Coal-Based Solid Waste Cemented Backfill,CBSWCB)的单轴压缩、声发射响应及微观结构测试试验。【方法】分析了CBSWCB... 【目的】为研究多源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及变形破坏规律,选择5种典型煤基固废,开展了煤基固废胶结充填体(Coal-Based Solid Waste Cemented Backfill,CBSWCB)的单轴压缩、声发射响应及微观结构测试试验。【方法】分析了CBSWCB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和交互作用,建立了基于交互作用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四维空间可视化模型,结合CBSWCB的声发射及微观结构特征,阐明了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力学演化特征及宏观变形破坏规律,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论证了CBSWCB承载过程中水化反应机理及宏细观联系。【结果和结论】试验结果表明:(1)单轴抗压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质量分数,而炉底渣掺量的影响程度最小。(2)单轴压缩下CBSWCB的宏观变形破坏由塑性、弱劈裂破坏逐渐向脆性、剪切破坏转化。(3) CBSWCB试件声发射参数演化可以分为上升期、平静期、活跃期、稳定期,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曲线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累计振铃计数在上升期和平稳期内缓慢增加,在活跃期急剧增加,在稳定期逐渐趋于平缓。(4)水泥掺量偏低以及多源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属性差异导致水化反应程度有限,水化产物数量较少是CBSWCB单轴抗压强度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多源煤基固废用于充填开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胶结充填体 变形破坏 声发射特征 空间可视化 水化反应
下载PDF
外源有机酸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Cr的活化效果研究
20
作者 张治国 谭雨柠 +5 位作者 郑永红 李雅婷 卢江伟 朱海东 周新伟 欧祥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5-292,共8页
为了探究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Cr污染土壤中Cr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淮南市潘一矿煤矸石山周边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浓度Cr污染土壤,分析柠檬酸(CA)和苹果酸(MA)对土壤中Cr赋存形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外... 为了探究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Cr污染土壤中Cr形态分布的影响,以淮南市潘一矿煤矸石山周边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浓度Cr污染土壤,分析柠檬酸(CA)和苹果酸(MA)对土壤中Cr赋存形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外源Cr浓度的增加,土壤中Cr的活性有效提高。(2)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加入均可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Cr的占比,即Cr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且随着柠檬酸和苹果酸浓度的升高,对土壤中Cr活化效果持续上升,柠檬酸的活化效果优于苹果酸。(3)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有机酸对Cr的活化效果会减弱,弱结合态Cr将逐渐向强结合态Cr转化。因此,土壤重金属Cr污染修复中,可以考虑选用活化效果较好的柠檬酸作为修复辅助剂,来提升土壤Cr修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复垦土壤重金属Cr污染修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污染 柠檬酸 苹果酸 赋存形态 污染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