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出生体重儿婴儿期神经精神发育纵向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瑜 段毓雯 +3 位作者 李玲 王红新 许修琴 邵子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9-152,162,共5页
目的纵向随访合肥市主城区低出生体重儿0~12月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为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建立低出生体重儿(LBWI)出生队列,共纳入228名低出生体重儿,并在同地区同一时间段的儿童保健系统中... 目的纵向随访合肥市主城区低出生体重儿0~12月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为开展生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9月建立低出生体重儿(LBWI)出生队列,共纳入228名低出生体重儿,并在同地区同一时间段的儿童保健系统中选取161名正常出生体重儿(NBWI)作为对照组,在6、9、12月龄时对所有婴儿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 LBWI在6、9、12月龄时,智能发育指数(79.4±16.2vs 93.5±13.3,85.6±11.7vs 93.5±8.6,79.7±13.3vs 86.9±13.0)和运动发育指数(78.1±12.1vs 88.9±9.1,79.8±16.5vs 92.3±13.6,79.3±14.6vs90.8±13.8)显著低于NBW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内LBWI发育迟缓发生率在10.7%~37.5%之间,发育偏离发生率达12.7%~29.8%,明显高于NBWI(分别在10%和15%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WI在婴儿期神经精神发育追赶不明显,尤其是运动发育较缓慢。结论低出生体重对婴儿神经精神发育存在不良影响,LBWI在1周岁时仍不能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的发育水平,应关注LBWI婴儿期的早期干预,并随访监测LBWI生后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重 婴儿 神经精神发育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早产儿出院后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瑜 刘婉 +5 位作者 洪心敏 刘国琴 李培培 李卫东 郭锋 邵子瑜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4-968,979,共6页
目的分析出院后实施母婴皮肤接触(SSC)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6月1日—12月31日在合肥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早产儿出生队列,共103名早产儿进入队列,在早产儿出院后实施母... 目的分析出院后实施母婴皮肤接触(SSC)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为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6月1日—12月31日在合肥市妇幼保健机构建立早产儿出生队列,共103名早产儿进入队列,在早产儿出院后实施母婴皮肤接触。将出院后持续1个月实施母婴皮肤接触且完成随访的早产儿作为持续SSC组,将未坚持母婴皮肤接触但完成随访的早产儿作为间断SSC组。根据干预方案,分别在矫正1月龄、3月龄和6月龄时监测和评估早产儿母乳喂养及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结果103名早产儿中,持续SSC组40例,间断SCC组60例,失访3例。矫正1月龄时持续SSC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高于间断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90,P=0.001)。矫正3月龄和6月龄时,持续SSC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间断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4.931,P<0.05);持续SSC组矫正6月龄内持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47.5%)明显高于间断SSC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后持续SSC是早产儿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保护因素(OR=0.27,95%CI:0.09~0.80,P<0.05)。矫正3月龄、6月龄时持续SSC组和间断SSC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各能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持续实施母婴皮肤接触,可以提高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持续母乳喂养率。未发现出院后持续母婴皮肤接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母婴皮肤接触 母乳喂养 神经行为发育
原文传递
合肥市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发育指标参考值制定
3
作者 李明 孙瑜 +5 位作者 李培培 段毓雯 李玲 王红新 许修琴 邵子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婴儿期的生长轨迹,建立LBWI体格发育指标百分位数的生长模型。方法选取合肥市区LBWI共261例建立研究队列,应用LMS方法建立合肥市城区LBWI婴儿期男女年龄别体质量、年龄别身长百分位曲线。结果采用LMS法拟... 目的了解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婴儿期的生长轨迹,建立LBWI体格发育指标百分位数的生长模型。方法选取合肥市区LBWI共261例建立研究队列,应用LMS方法建立合肥市城区LBWI婴儿期男女年龄别体质量、年龄别身长百分位曲线。结果采用LMS法拟合体质量、身长曲线,建立了LBWI体格发育指标百分位数曲线,获取了LBWI婴儿期各月龄体质量及身长百分位参考值,生长曲线拟合效果良好。结论该研究从体质量、身长、不同性别建立了LBWI婴儿期生长标准参考值和生长曲线,为评估LBWI婴儿期生长发育情况及预测婴儿期疾病等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有助于了解合肥市LBWI体格生长特点和轨迹,为监测LBWI生长发育及评价营养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质量儿 体格发育 LMS法 生长曲线 参考值
下载PDF
合肥市856名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金岚 樊路 +2 位作者 彭美琳 李梦月 邵子瑜 《安徽医学》 2020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 目的分析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为改善儿童睡眠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8年4~6月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对合肥市瑶海区、新站区856名3~6岁儿童家长进行调查,观察比较学龄前儿童就寝时间及夜间睡眠时间,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合肥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日就寝时间为21∶39,夜间睡眠时间为(9.72±0.62)h。23.01%儿童就寝时间晚于22∶00,61.45%儿童夜间睡眠时间<10 h。总体睡眠问题发生率为790名(92.29%),以睡眠焦虑774名(90.42%)、就寝习惯不良757名(88.43%)、睡眠持续时间不规律580名(67.76%)、白天嗜睡576名(67.29%)最常见,儿童与家人同床睡眠率高达667名(77.92%)。同床睡眠是儿童睡眠质量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88,P<0.001)。结论合肥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不良较为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睡眠时间 睡眠问题 同床睡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