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芽芋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45
1
作者 姜绍通 程元珍 +1 位作者 郑志 潘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9-272,共4页
目的:检测红芽芋的营养成分,并分析其营养价值。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红芽芋(鲜样)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红芽芋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2.18%、0.096%、1.37%、13.40%、0.76%、82.88%;胡萝卜素... 目的:检测红芽芋的营养成分,并分析其营养价值。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红芽芋(鲜样)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红芽芋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灰分、水分含量分别为:2.18%、0.096%、1.37%、13.40%、0.76%、82.88%;胡萝卜素、VC、VB1、VB2的含量为:7.714、0.069、0.117、0.204mg/100g;K、P、Ca、Mg、Na、Fe、F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为95.87、23.88、7.92、3.60、0.10、0.06、9.93×10-3mg/100g。样品蛋白中氨基酸总量(TAA)为96.24%,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39.87%、非必需氨基酸总量(NEAA)为56.37%。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38、5.47、56.12。EAA/TAA为41.43%,EAA/NEAA为70.73%。鲜味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为40.43%。结论:红芽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芽芋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烧烤及烟熏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迁移、转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屠泽慧 聂文 +3 位作者 王尚英 蔡克周 姜绍通 陈从贵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4,共6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加工工艺、环境条件和肉制品特性等多种因素不仅能够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形成,还会影响肉制品加工过...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类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加工工艺、环境条件和肉制品特性等多种因素不仅能够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形成,还会影响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迁移和转化。本文重点对烧烤及烟熏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迁移、转化与控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肉制品加工过程中PAHs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烤、烟熏类肉制品 多环芳烃 降解 迁移 转化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山楂核烟熏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20
3
作者 姜绍通 王旗 +1 位作者 蔡克周 潘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6-21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联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山楂核烟熏液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为: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50min。采用GC-MS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酚类占55.526%、酯类占18.710%、醛类占16.162%、酮类占3.252%、呋喃类占2.108%、酸类占1.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山楂核烟熏液
下载PDF
杂粮面包的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蓓蕾 郑志 +2 位作者 徐添 罗水忠 姜绍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35-240,共6页
以燕麦粉、荞麦粉、玉米粉及糯米粉为复配杂粮原料,采用面包粉复配杂粮作面包,以面包的硬度和弹性为考核指标,比较了不同的发酵方法与烘烤方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对复配型杂粮面包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杂粮面包品质最... 以燕麦粉、荞麦粉、玉米粉及糯米粉为复配杂粮原料,采用面包粉复配杂粮作面包,以面包的硬度和弹性为考核指标,比较了不同的发酵方法与烘烤方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并对复配型杂粮面包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杂粮面包品质最主要的因素是和面时间,其次是发酵时间与烘烤时间。复配型杂粮面包中添加20%的白砂糖、1.2%的盐及2.4%的酵母,然后和面时间25min,发酵3.5h及烘烤20min时,杂粮面包的感官品质最好。此时,面包的硬度为5998.06g,弹性为0.886。产品质地柔软,色泽金黄,口感细腻并具有淡淡的杂粮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面包 工艺优化 硬度 弹性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 被引量:16
5
作者 姜绍通 徐涟漪 +3 位作者 周勤丽 潘丽军 张福建 张轶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9,共6页
为研究采用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相关技术,以棉籽油为对象,选用Na3PO4/MgO负载型固体碱为催化剂,以棉籽油的生物柴油转换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 为研究采用固体碱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相关技术,以棉籽油为对象,选用Na3PO4/MgO负载型固体碱为催化剂,以棉籽油的生物柴油转换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热重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催化剂催化棉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Na3PO4负载量32%,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3h,共混温度70℃;使用优选的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70℃,醇油摩尔比15:1,催化剂用量5%;催化剂的活性与Na3PO4晶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 催化剂 生物柴油 固体碱 酯交换
下载PDF
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倩倩 吕顺 +2 位作者 陆剑锋 姜绍通 林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8,共7页
对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酶种类、酶解温度、p H、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罗非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罗... 对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酶种类、酶解温度、p H、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罗非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 H 7.5、液料比5∶1、加酶量3 400 U/g、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鱼油提取率达到88.95%,酸价达到SC/T 3502—2000的粗鱼油一级标准。罗非鱼内脏鱼油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36.6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38.13%和25.18%,表明罗非鱼内脏鱼油是一种营养品质较高的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胰蛋白酶 鱼油 响应面法 脂肪酸
下载PDF
菜籽粕植酸提取和分离蛋白的制备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丽军 周俊 +3 位作者 姜绍通 孙汉巨 罗水忠 韩智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0-375,共6页
植酸和蛋白是菜籽粕中2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成份。为提高菜籽粕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文以双低冷榨菜籽粕为原料,采用醋酸溶液提取植酸,在膜分离精制植酸粗提液过程中同时回收蛋白;再对植酸提取后的残余物进行蛋白分离,超滤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 植酸和蛋白是菜籽粕中2种极具经济价值的成份。为提高菜籽粕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文以双低冷榨菜籽粕为原料,采用醋酸溶液提取植酸,在膜分离精制植酸粗提液过程中同时回收蛋白;再对植酸提取后的残余物进行蛋白分离,超滤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蛋白成品。响应面优化的植酸最适提取条件为:醋酸质量分数0.7%,提取温度48℃,液料比10mL/g,提取时间1.6h,该条件下植酸得率为1.865%。植酸粗提液中回收出的蛋白和损失植酸分别占菜籽粕的3.63%和0.395%。超滤精制的分离蛋白可达到70%~90%不同纯度的要求,蛋白中多酚含量显著减少,且植酸与硫苷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 蛋白 优化 菜籽粕 植酸
下载PDF
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9种杂环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潇 蔡克周 +3 位作者 卢进峰 孟俊祥 姜绍通 潘丽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8-72,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9种杂环胺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鲜牛肉只检测出PHIP、Me IQx 2种杂环胺,含量只有0.16 ng/g,随着卤煮时间延长,检出杂环胺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卤煮4 h后,9种杂环胺含量达到21.18 ng/g;添加... 本实验研究了烟熏液对卤煮牛肉中9种杂环胺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鲜牛肉只检测出PHIP、Me IQx 2种杂环胺,含量只有0.16 ng/g,随着卤煮时间延长,检出杂环胺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卤煮4 h后,9种杂环胺含量达到21.18 ng/g;添加烟熏液可以显著抑制卤煮牛肉中杂环胺的形成(P<0.05),0.05 mg/m L烟熏液可以将卤煮牛肉中杂环胺含量从92.72 ng/g降低到7.35 ng/g,效果显著(P<0.05),但是随着烟熏液浓度的增加,对各杂环胺形成的影响不一;烟熏液对卤煮牛肉杂环胺形成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液 抗氧化性 杂环胺 卤煮牛肉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哈尔滨红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丽军 何宇洁 +1 位作者 蔡克周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min。采用气质联用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醛类占17.59%、酮类占7.01%、酚类占7.27%、醇类占12.29%、烯萜类占9.39%、烷烃类占6.14%、含硫化合物占27.38%、杂环化合物占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哈尔滨红肠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芋头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姜绍通 汪洪普 潘丽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9,共5页
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提取芋头多糖并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水提时间、水提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芋头多糖的提取工艺,建立并分析各因... 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提取芋头多糖并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水提时间、水提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芋头多糖的提取工艺,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水提时间为3h、水提温度为82℃、微波功率为395W、微波时间为77s,此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5.57%,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后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多糖 提取 微波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粘质沙雷氏菌摇瓶发酵产灵菌红素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丹峰 杨培周 +1 位作者 操丽丽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19-124,共6页
为提高灵菌红素产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一级大豆油、蛋白胨、Na Cl和K2HPO4的添加量分别为4 m L/100 g、1.5%、0.15%和0.15%;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 为提高灵菌红素产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粘质沙雷氏菌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一级大豆油、蛋白胨、Na Cl和K2HPO4的添加量分别为4 m L/100 g、1.5%、0.15%和0.15%;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接种量1%、装液量70 m L/250 m L三角瓶、振荡培养转速200 r/min,发酵36 h后,灵菌红素的产量最大,为2.98 g/L。粘质沙雷氏菌的胞外脂肪酶活力为15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质沙雷氏菌 灵菌红素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品质改良剂对复合杂粮面包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雪飞 袁蓓蕾 +2 位作者 罗水忠 李诚 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0,共6页
以营养优化后的复配杂粮面包粉为原料,选择谷朊粉、硬脂酰乳酸钠(sodium stearoyl lactylate,SSL)、黄原胶及瓜尔豆胶为品质改良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4种品质改良剂对杂粮面包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以面团... 以营养优化后的复配杂粮面包粉为原料,选择谷朊粉、硬脂酰乳酸钠(sodium stearoyl lactylate,SSL)、黄原胶及瓜尔豆胶为品质改良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4种品质改良剂对杂粮面包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以面团综合得分为响应值,得出复合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1 000 g杂粮面包粉(杂粮粉占比34%)为基重,谷朊粉3.77%、SSL 0.35%、黄原胶1.08%、瓜尔豆胶0.35%。各因素对杂粮面包粉综合评分的影响大小为:黄原胶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瓜尔豆胶添加量>SSL添加量。添加复合改良剂后杂粮面包粉的稳定时间由4.7 min上升到14.2 min,形成时间由3.9 min上升到了13.3 min,粉质指数从56上升到192。复配杂粮面包粉流变学特性有很大程度改善,达到制作杂粮面包的粉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面包粉 品质改良剂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鲢鱼新鲜度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顺 王冠 +2 位作者 陆剑锋 姜绍通 林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通过对4℃条件下鲢鱼死后10 h感官特性、p H值和僵直指数的变化过程以及鲢鱼死后不同时间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Ca2+-ATP酶活性变化的检测,研究鲢鱼肉新鲜度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 通过对4℃条件下鲢鱼死后10 h感官特性、p H值和僵直指数的变化过程以及鲢鱼死后不同时间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Ca2+-ATP酶活性变化的检测,研究鲢鱼肉新鲜度对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鱼在死后2~3 h开始进入僵直期,鱼体僵直指数升高,p H值下降;随着鲢鱼死后时间的延长,鱼肉的TVB-N值显著升高,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采用死后不同时间的鲢鱼肉制作的鱼糜凝胶,其凝胶强度、保水性和白度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以新鲜鲢鱼为原料制作的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最高,而鱼糜凝胶的保水性和白度在鱼肉的僵直期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新鲜度 僵直 鱼糜 凝胶强度
下载PDF
酶法复合改性对小麦面筋蛋白性质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凯强 黎敏 +2 位作者 罗水忠 姜绍通 郑志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82,28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WG)经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交联后其流变特性和热特性的变化,并且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当的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有利于TG酶对小麦面筋蛋白的交联作用,使用80 U/g的... 本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WG)经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交联后其流变特性和热特性的变化,并且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当的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有利于TG酶对小麦面筋蛋白的交联作用,使用80 U/g的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和TG酶交联复合改性效果最为显著,其弹性模量G’和热变性温度Tg分别由2.26 k Pa和55.59℃提高为6.46k Pa和59.17℃。通过对小麦面筋蛋白的结构分析表明,适当的胰蛋白酶限制性酶解能够使小麦面筋蛋白分子间二硫键断裂,表面疏水性增大,从而使紧密地小麦面筋蛋白结构变得较为松散,暴露出更多谷氨酰胺残基供TG酶交联,导致水化小麦面筋蛋白形成更为多孔且致密的小麦面筋蛋白网络结构。但是过度的酶解将不利于TG酶的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复合改性 性质 结构
原文传递
外源成分对肉制品中杂环胺抑制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炎 蔡克周 +4 位作者 杨潇 刘亚茜 潘丽军 姜绍通 陈从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29-333,共5页
杂环胺是一类由高蛋白类食品在高温烹调加工时产生的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烧烤、卤煮、煎炸和油炸等多种热加工方式均可导致杂环胺的生成,通过添加外源成分抑制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的形成是当前研究热点。... 杂环胺是一类由高蛋白类食品在高温烹调加工时产生的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的有机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烧烤、卤煮、煎炸和油炸等多种热加工方式均可导致杂环胺的生成,通过添加外源成分抑制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的形成是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重点对外源添加成分对不同加工方式肉制品杂环胺形成的抑制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成分 杂环胺 肉制品 抑制
下载PDF
白鲢鱼骨汤酶解工艺的研究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绍通 常佳驹 +1 位作者 林琳 蔡克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9,共5页
以白鲢鱼骨高压熬制而成的鱼骨汤为原料,选择中性蛋白酶对鱼骨汤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鱼骨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酶解前后骨汤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骨... 以白鲢鱼骨高压熬制而成的鱼骨汤为原料,选择中性蛋白酶对鱼骨汤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确定中性蛋白酶水解鱼骨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酶解前后骨汤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鱼骨汤酶解的最优条件为酶添加量2000U/g,起始pH6.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h。此条件下酶解的水解度能达到24.04%;酶解前后骨汤中的腥味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呈鲜香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增高,鱼骨汤中的鱼腥味明显减小,风味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 鱼骨汤 酶解 挥发性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降血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莫玉稳 潘丽军 +1 位作者 姜绍通 操丽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6,共4页
对自制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进行了餐后血脂实验和小鼠成长实验。餐后血脂实验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喂养1周。小鼠成长实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喂养5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对自制的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进行了餐后血脂实验和小鼠成长实验。餐后血脂实验将3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喂养1周。小鼠成长实验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喂养5周。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计算脏器指数。结果表明:餐后血脂实验中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组的TG显著低于大豆油组并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成长实验中中量组和高量组小鼠的体重、TG和LDLC明显低于猪油组,高量组TG、LDL-C与大豆油组比较显著降低且TC比猪油组显著降低。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可以降低长期饲喂小鼠的TG、TC、LDL-C水平,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对脂质基质中甾醇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庞敏 姜绍通 +1 位作者 潘丽军 操丽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9-42,共4页
探讨直接加热方式和微波加热方式对脂质基质中甾醇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甾醇-油脂模式体系两种加热方式处理后的甾醇保留率,发现直接加热温度≤150℃时,甾醇呈现较好的稳定性,但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显著降低;直接加热温度180℃条件下... 探讨直接加热方式和微波加热方式对脂质基质中甾醇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考察甾醇-油脂模式体系两种加热方式处理后的甾醇保留率,发现直接加热温度≤150℃时,甾醇呈现较好的稳定性,但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显著降低;直接加热温度180℃条件下,甾醇稳定性随加热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180℃加热14h后,甾醇保留率仅为0.5607。微波加热方式在所考察的处理功率和时间内,未发现甾醇的明显氧化,但脂质体系的抗氧化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醇 食用油 高温 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甾醇脂肪酸酯降血脂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海杰 姜绍通 +1 位作者 庞敏 任中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植物甾醇有降血清胆固醇的效果,被国际营养学会和生命科学学会推荐为未来十大功能性营养成分之一,随着植物甾醇类产品需求的增多,其功醇酯是甾醇与酸的酯化产物,有比甾醇更优的脂溶性和更佳的降胆固醇作用。本实验根据辅助降血脂功能实... 植物甾醇有降血清胆固醇的效果,被国际营养学会和生命科学学会推荐为未来十大功能性营养成分之一,随着植物甾醇类产品需求的增多,其功醇酯是甾醇与酸的酯化产物,有比甾醇更优的脂溶性和更佳的降胆固醇作用。本实验根据辅助降血脂功能实验规定办法,探讨其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高脂血症模型 降血脂 抗氧化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猪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 被引量:8
20
作者 蔡克周 薛崇浪 +5 位作者 张旻 王旗 凌云霄 蒋龙飞 江城 姜绍通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1期27-30,共4页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猪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10201)的fem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LAMP和PCR引物,通过凝胶电泳,判断检测结果。对8株常见致病菌进行LAMP特异性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具有很高... 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猪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10201)的femA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LAMP和PCR引物,通过凝胶电泳,判断检测结果。对8株常见致病菌进行LAMP特异性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具有很高的特异性;LAMP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为8.7CFU/mL,直接检测猪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限为8.7×102CFU/mL,PCR法的检出限为8.7×103CFU/mL。本实验所建立的快速检测猪血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LAMP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满足快速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猪血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