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施移民并村战略 加快扶贫开发步伐
- 1
-
-
-
机构
中共右玉县委
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山西农经》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
文摘
本文认为,立足县情,创新思路,是做好扶贫移民工作的首要前提;加强领导,广泛发动,是做好扶贫移民工作的重要基础;政策调动,利益驱动,是做好扶贫移民工作的必要条件;严格管理,强化服务,是做好移民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拓宽门路,驱穷致富,是做好移民扶贫工作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移民并村战略
扶贫开发
移民扶贫工作
右玉县
山西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如何使一个县的畜牧业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
- 2
-
-
作者
彭珍宝
-
机构
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山西农经》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8-40,共3页
-
文摘
右玉县总土地面积294.6万亩,人均32亩,这样一个地广人少的黄土丘陵山区县,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在“草”字上做文章,科技兴牧上迈大步,服务体系上抓配套,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具体讲,要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
关键词
右玉县
畜牧业
发展
对策
-
分类号
S8-9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F326.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生物固氮是大面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 3
-
-
作者
王桂荣
马殿福
吴春林
-
机构
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
山西省右玉县科委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6-27,56,共3页
-
文摘
地处塞外高原的山西省右玉县,土地贫瘠,风蚀、水蚀都很严重。近几年来,该县采取广种豆科牧草、扩大柠条、紫穗槐豆科灌木种植面积,农田实行豆禾轮作等措施,利用生物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收到良好效果。全县土壤普查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由0.79%增加到0.89%,全氮含量由0.051%增加到O.059%,速效磷由3.9ppm增加到5.5ppm。实践证明,生物固氮是大面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
关键词
生物固氮
土壤肥力
土壤
-
分类号
S158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冉
-
机构
右玉县人民政府项目资金监控和采购中心
-
出处
《建材与装饰》
2019年第14期159-160,共2页
-
文摘
本文首先阐明了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招投标阶段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水平的建议策略,希望为建筑施工领域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招投标
造价控制
建议对策
-
分类号
TU723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
-
题名种草种树 发展畜牧 促农促副 尽快致富
- 5
-
-
作者
袁浩基
姚焕斗
-
机构
山西省右玉县委
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1985年第1期39-41,共3页
-
文摘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土地总面积294万亩,人口9万人。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种草种树,到1983年已造林143万亩,人均16亩,已种草11万亩,人均1.3亩,使覆盖率达到48%以上。从而促使自然条件大大改观。昔日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的右玉县,如今已经变成塞上绿洲。1983年,全县人均产粮超过1,000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960万元,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收入276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倍,1.2倍和3.9倍。三年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
-
关键词
农业总产值
草种
水土流失
森林覆盖率
农业产量
自然条件
高原
总面积
畜牧业
解放初期
-
分类号
F30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践行“两山”理念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
- 6
-
-
作者
郝云
-
机构
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6期117-119,共3页
-
文摘
近年来,右玉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传承弘扬右玉精神,紧紧围绕提升“绿水青山”品质、共享“金山银山”成果的主题主线,加快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努力蹚出一条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路。一是巩固绿色成果,守护“绿水青山”,推动形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右玉模式;二是坚守为民初心,实现由“绿”到“富”,探索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右玉方案;三是加快绿色转化,增强发展动能,全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右玉实践。
-
关键词
右玉精神
高质量
转型发展
-
Keywords
Youyu Spirit
high quality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
分类号
X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同一个战场 打两个战役 有一种精神叫右玉
被引量:1
- 7
-
-
作者
无
-
机构
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第5期22-23,共2页
-
文摘
山西省右玉县用70年时间,书写了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的生态传奇,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右玉精神。右玉改善生态,是不断探索自然规律的实践过程。从最初的哪里能活哪里栽、什么能活栽什么,到现在的科学造林、科学管理,都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精神。
-
关键词
顺应自然
自然规律
右玉
科学管理
尊重自然
改善生态
不断探索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种草种树 农业产值三年翻番
- 8
-
-
作者
姚焕斗
-
机构
山西省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1984年第4期11-12,共2页
-
文摘
(一)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21,000户、92,000人,总面积294万亩。解放初期,全县仅有森林8,000亩,覆盖率只有0.3%,风大沙多,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被称为“不毛之地”。建国以来,特别是从1956年胡耀邦同志在延安主持召开的造林大会以后,历届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遵照大会的精神,从本县的自然条件出发。
-
关键词
种草种树
农业产值
山西省右玉县
县人民政府
解放初期
农业产量
自然条件
组织群众
覆盖率
胡耀邦
-
分类号
F30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用途广泛的沙棘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姚焕斗
-
机构
右玉县人民政府
-
出处
《农业技术经济》
1984年第8期38-38,共1页
-
文摘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是一种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很强的灌木。 山西省右玉县为了解决风沙洪水危害,从五十年代起大规模营造防护林,先后在河岸、沟壑,坡梁种植沙棘15万亩,对于防风、固沙护坡起了很大作用。
-
关键词
沙棘
营造防护林
耐盐碱
适应性
用途
洪水危害
灌木
沟壑
护坡
沙棘果实
-
分类号
F30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乡村产业发展背景下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探讨
- 10
-
-
作者
李智
-
机构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右卫镇人民政府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79-182,共4页
-
文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本文首先说明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挑战,然后分析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加强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措施,最后提出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对乡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
-
关键词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乡村农业产业
生产效率
环境保护
-
分类号
S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