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谈对偶与排比 |
高婉瑜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
|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
吕正惠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1 |
6
|
|
3
|
晚明戏曲刊行概况 |
林鹤宜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3
|
|
4
|
“个人”作为“革命历史”的象征——论茅盾的《虹》 |
苏敏逸
|
《华文文学》
|
2006 |
4
|
|
5
|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 |
吕正惠
|
《文学与文化》
|
2011 |
4
|
|
6
|
《文心雕龙》做为一种“知识型”对当代之文学研究所开启知识本质论及方法论的意义 |
颜崑阳
|
《长江学术》
|
2012 |
3
|
|
7
|
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化”文化——基于个人经验的回顾 |
吕正惠
|
《华文文学》
|
2010 |
3
|
|
8
|
说“文”解“字”——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 |
龚鹏程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9
|
陈映真与鲁迅 |
吕正惠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陈映真对台湾现代主义的省思 |
施淑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受教谭延闿 各自出新意——闽台书家沈觐寿与朱玖莹师承渊源探微 |
李佩玲
|
《大学书法》
|
2023 |
0 |
|
12
|
陈映真早期小说对鲁迅的国民性思考的接受与衍义 |
黄文倩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3
|
武周革命与盛唐诗风 |
吕正惠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那些孤寡残弱者的抵抗与救赎——读路内《花街往事》 |
黄文倩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0 |
|
15
|
越界跨国: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的思考——王润华教授访谈录 |
黄文倩
|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07 |
0 |
|
16
|
古文文气论举隅 |
吕正惠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论一九八〇年代台湾新兴诗社与诗刊之特质 |
杨宗翰
|
《华文文学评论》
|
2020 |
0 |
|
18
|
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论李商隐诗、温庭筠词中闺怨作品的意义(摘要) |
吕正惠
|
《唐代文学研究》
|
2016 |
0 |
|
19
|
当代文学六十年 |
程光炜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韩愈《师说》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摘要) |
吕正惠
|
《唐代文学研究》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