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论李商隐诗、温庭筠词中闺怨作品的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正惠
《中文学术前沿》
2016年第1期82-93,共12页
屈原所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由曹植和陈子昂等人在五言诗中加以继承,成为文人托寓自己不遇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但从盛唐王昌龄、杜甫以后,这种托寓形式逐渐演变成文人对于不得宠的女性的同情,这种'心理投射'型的作品,成为香...
屈原所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由曹植和陈子昂等人在五言诗中加以继承,成为文人托寓自己不遇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但从盛唐王昌龄、杜甫以后,这种托寓形式逐渐演变成文人对于不得宠的女性的同情,这种'心理投射'型的作品,成为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这一新变在李商隐的情诗和温庭筠的闺怨词达到最高峰。本文大致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并集中讨论李商隐情诗、温庭筠闺怨词所表达的对女性生命的深切同情所隐含的文人生命虚度的自伤,而这种自伤和晚唐社会的沉滞、政治上的无可作为、大量文人的不遇又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美人
托寓
心理投射
不遇
原文传递
牟宗三论“践仁知天”
2
作者
孔令宜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牟宗三先生于《先秦儒学大义》一文中,从《论语》所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切入核心问题,进而提出'践仁知天'的说法,并以传统的'仁是生道'说法作为论点,本文就此论题而阐明牟宗三先生'践仁知...
牟宗三先生于《先秦儒学大义》一文中,从《论语》所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切入核心问题,进而提出'践仁知天'的说法,并以传统的'仁是生道'说法作为论点,本文就此论题而阐明牟宗三先生'践仁知天':仁的主体义至本体义之探究。生生之谓易,没有'仁体'作为根源就没有生化大道,道体即仁体。'践仁知天':通过主体性的仁的实践,达到创生性的天道之体会,此一创生性的天道乃是生生不息的仁体,故'践仁'之主体性的道德实践,通达于天道仁体的生生不已,'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之实义,乃在于力行实践方能'践仁知天'。天道作为生生不息的仁体,实乃'天何言哉',不可说当然也不可得闻,只在离言的力行之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践仁知天'从主体性的仁,通达本体的仁体,实乃'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从“情礼融合”论《聊斋志异》人伦之美
3
作者
黄丽卿
《中国文论》
2018年第1期154-171,共18页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所书写的女性生命之存在价值,大抵都有着'情礼融合'的价值意涵,但此一意涵并非制式、定格的,而是有着'因情适变'的思维与态度。因为有这样思维,使得这些女性在面对现实问题、情爱危机、家庭变故以...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所书写的女性生命之存在价值,大抵都有着'情礼融合'的价值意涵,但此一意涵并非制式、定格的,而是有着'因情适变'的思维与态度。因为有这样思维,使得这些女性在面对现实问题、情爱危机、家庭变故以及礼教规范等问题时,这些女性都能觉醒,经由'因情适变'的自主选择,而体现出'情礼融合'的生命价值意涵。但她们的改变并非颠覆传统伦理、脱离家庭秩序,而是在传统人伦关系与社会情境的变动中,重新透过'因情适变'与'情礼融合'来实现出生命的价值意涵,真正展现出人格美中'人伦之美'的典型。准此,本文将先探讨蒲松龄之'情礼融合'与'人伦之美'的写作理想,就此来探究《聊斋志异》中所体现'情礼融合'的'人伦之美'生命真谛,进而将《聊斋志异》中所要建构'人伦之美'的价值意涵彰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情礼融合
因情适变
人伦之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因和流变
4
作者
宫瑱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1期28-29,共2页
西方现代朦胧的意象结合传统诗词隽雅的意境催生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从早期直接源自法国象征主义的"象征诗派",到揉和传统诗歌美学的"现代诗派",再到融会英美现代主义、甚至现实主义思考的"九叶诗派"...
西方现代朦胧的意象结合传统诗词隽雅的意境催生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从早期直接源自法国象征主义的"象征诗派",到揉和传统诗歌美学的"现代诗派",再到融会英美现代主义、甚至现实主义思考的"九叶诗派",最后到直面历史的"朦胧诗派",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完成了它由舶来品到"真正于中华落地生根"的本土化蜕变。现代主义诗体流变在艺术手法上可以看成是诗意语汇和意象运用的逐渐成熟以及对格律、韵调等束缚的一步步革命;在主旨上则可视为由关爱"小我"到博爱"大我"的升华。在长久的大胆接受、消化和创新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中国诗坛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鼎足而立的最年轻也最眩目的重要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诗歌成因和流派
探究
原文传递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5
作者
陈冠甫
《炎黄纵横》
2011年第12期52-53,共2页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陆,常熟人;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约在元顺宗至正十四年(1354年)成道。幼家贫,为九十黄叟所领养,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以聪颖,多才艺,博涉经史,拔参县神童科考。
关键词
富春山居
黄公望
南宋
真迹
无用
故宫博物院
桐庐
常熟
丘壑
两岸
原文传递
题名
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论李商隐诗、温庭筠词中闺怨作品的意义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正惠
机构
台湾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
系
出处
《中文学术前沿》
2016年第1期82-93,共12页
文摘
屈原所创造的香草美人意象,由曹植和陈子昂等人在五言诗中加以继承,成为文人托寓自己不遇的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但从盛唐王昌龄、杜甫以后,这种托寓形式逐渐演变成文人对于不得宠的女性的同情,这种'心理投射'型的作品,成为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这一新变在李商隐的情诗和温庭筠的闺怨词达到最高峰。本文大致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并集中讨论李商隐情诗、温庭筠闺怨词所表达的对女性生命的深切同情所隐含的文人生命虚度的自伤,而这种自伤和晚唐社会的沉滞、政治上的无可作为、大量文人的不遇又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香草美人
托寓
心理投射
不遇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牟宗三论“践仁知天”
2
作者
孔令宜
机构
台湾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
系
出处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文摘
牟宗三先生于《先秦儒学大义》一文中,从《论语》所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切入核心问题,进而提出'践仁知天'的说法,并以传统的'仁是生道'说法作为论点,本文就此论题而阐明牟宗三先生'践仁知天':仁的主体义至本体义之探究。生生之谓易,没有'仁体'作为根源就没有生化大道,道体即仁体。'践仁知天':通过主体性的仁的实践,达到创生性的天道之体会,此一创生性的天道乃是生生不息的仁体,故'践仁'之主体性的道德实践,通达于天道仁体的生生不已,'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之实义,乃在于力行实践方能'践仁知天'。天道作为生生不息的仁体,实乃'天何言哉',不可说当然也不可得闻,只在离言的力行之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践仁知天'从主体性的仁,通达本体的仁体,实乃'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者也。
关键词
孔子
仁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学
Keywords
Confucius
Ren
Mou Zongsan
Contemporary New Confucianism
Moral Metaphysics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情礼融合”论《聊斋志异》人伦之美
3
作者
黄丽卿
机构
台湾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
学
系
出处
《中国文论》
2018年第1期154-171,共18页
文摘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所书写的女性生命之存在价值,大抵都有着'情礼融合'的价值意涵,但此一意涵并非制式、定格的,而是有着'因情适变'的思维与态度。因为有这样思维,使得这些女性在面对现实问题、情爱危机、家庭变故以及礼教规范等问题时,这些女性都能觉醒,经由'因情适变'的自主选择,而体现出'情礼融合'的生命价值意涵。但她们的改变并非颠覆传统伦理、脱离家庭秩序,而是在传统人伦关系与社会情境的变动中,重新透过'因情适变'与'情礼融合'来实现出生命的价值意涵,真正展现出人格美中'人伦之美'的典型。准此,本文将先探讨蒲松龄之'情礼融合'与'人伦之美'的写作理想,就此来探究《聊斋志异》中所体现'情礼融合'的'人伦之美'生命真谛,进而将《聊斋志异》中所要建构'人伦之美'的价值意涵彰显出来。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情礼融合
因情适变
人伦之美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因和流变
4
作者
宫瑱
机构
台湾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
学
系
出处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1期28-29,共2页
文摘
西方现代朦胧的意象结合传统诗词隽雅的意境催生了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从早期直接源自法国象征主义的"象征诗派",到揉和传统诗歌美学的"现代诗派",再到融会英美现代主义、甚至现实主义思考的"九叶诗派",最后到直面历史的"朦胧诗派",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完成了它由舶来品到"真正于中华落地生根"的本土化蜕变。现代主义诗体流变在艺术手法上可以看成是诗意语汇和意象运用的逐渐成熟以及对格律、韵调等束缚的一步步革命;在主旨上则可视为由关爱"小我"到博爱"大我"的升华。在长久的大胆接受、消化和创新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中国诗坛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鼎足而立的最年轻也最眩目的重要流派。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诗歌成因和流派
探究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5
作者
陈冠甫
机构
台湾
淡江大学
中国文学
学
系
出处
《炎黄纵横》
2011年第12期52-53,共2页
文摘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姓陆,常熟人;生于南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约在元顺宗至正十四年(1354年)成道。幼家贫,为九十黄叟所领养,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以聪颖,多才艺,博涉经史,拔参县神童科考。
关键词
富春山居
黄公望
南宋
真迹
无用
故宫博物院
桐庐
常熟
丘壑
两岸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香草美人传统的新变——论李商隐诗、温庭筠词中闺怨作品的意义
吕正惠
《中文学术前沿》
2016
3
原文传递
2
牟宗三论“践仁知天”
孔令宜
《伦理学术》
2018
0
原文传递
3
从“情礼融合”论《聊斋志异》人伦之美
黄丽卿
《中国文论》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因和流变
宫瑱
《汉字文化》
2018
0
原文传递
5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陈冠甫
《炎黄纵横》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