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鹏运等《庚子秋词》在“词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卓清芬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5,共8页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引发八国联军之役。硝烟密布,战火四起,北京遭受到空前未有之浩劫。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宋育仁等,困居于北京城中,将战争之感慨写入词中,几人相互唱和,辑成《庚子秋词》上下二卷。《庚子秋词》...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引发八国联军之役。硝烟密布,战火四起,北京遭受到空前未有之浩劫。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宋育仁等,困居于北京城中,将战争之感慨写入词中,几人相互唱和,辑成《庚子秋词》上下二卷。《庚子秋词》不仅反映了时事,也响应了时代对于"词史"的呼唤。周济、谢章铤鼓吹"词史"之作,认为反映时代乱离的词作可与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北征》、《垂老别》等诗作相提并论。杜甫诗因安史之乱,号为"诗史",晚清词人连遭内忧外患,将家国之感发之于词,形成"词史"。然而词之为体,与诗不同,"词史"与"诗史"的写作手法、反映动荡乱离的方式、观察历史社会的角度,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庚子秋词 诗史 词史 时代氛围
下载PDF
台湾中小学生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调查——以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廖湘美 林素卉 +1 位作者 庄斐乔 苏祠华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台湾人口由多元的文化族群构成,自"国语运动"推行以来,国语渐渐地取代族群母语,成为各族群普遍使用的通行语。通过调查台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的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观察到不同世代与区域的学生的语言转移速度存有差异。晚... 台湾人口由多元的文化族群构成,自"国语运动"推行以来,国语渐渐地取代族群母语,成为各族群普遍使用的通行语。通过调查台北市、新北市及高雄市的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观察到不同世代与区域的学生的语言转移速度存有差异。晚于闽、客、原住民等族群定居台湾的新住民,其总人口已与原住民相当,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兴族群。本次调查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各族群的中小学生对语言的态度、族群认同、价值观等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中小学生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新住民
下载PDF
再论亚洲传统戏剧的生产方式及其现代命运--以昆曲和京剧为讨论重点 被引量:6
3
作者 孙玫 《文化遗产》 CSSCI 2012年第1期29-37,157,共9页
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的戏剧,和物质生产一样,也是人类的生产行为;而它生产其产品的方式,即创作戏剧作品的方式,便可以称之为戏剧的生产方式。东方/亚洲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各有其不同的特质,因此这两类戏剧的生产方式也就不同。亚洲传统... 属于非物质文化范畴的戏剧,和物质生产一样,也是人类的生产行为;而它生产其产品的方式,即创作戏剧作品的方式,便可以称之为戏剧的生产方式。东方/亚洲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各有其不同的特质,因此这两类戏剧的生产方式也就不同。亚洲传统戏剧中普遍存在下列情形:一.主要表演者处于戏剧生产的主导地位;二.戏剧作品不是以文字而是以表演者的身体为载体,口传心授、师徒传承;三.这种师徒传承往往又是和表演者的家族世袭相关。本文将以中国戏曲为主,兼及日本和印度的传统戏剧,探讨其生产方式、师徒传承,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不同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戏剧 亚洲戏剧 中国戏曲 师徒传承 口传心授
下载PDF
礼花与兰花——评说全本《牡丹亭》和青春版《牡丹亭》
4
作者 孙玫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4期81-84,共4页
1999年7月,全本《牡丹亭》首演于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艺术节,堪称是浩大的戏剧艺术制作。当年它曾先后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后来也在新加坡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可谓轰动一时。但是,全本《牡丹亭》出现了一些与昆曲无关的... 1999年7月,全本《牡丹亭》首演于美国纽约的林肯表演中心艺术节,堪称是浩大的戏剧艺术制作。当年它曾先后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后来也在新加坡艺术节举行亚洲首演,可谓轰动一时。但是,全本《牡丹亭》出现了一些与昆曲无关的内容:部分剧目用苏州弹词(即曲艺)而非用戏曲的方式来表演,一些表演者是地方戏演员而非昆曲演员,出现了不少跟昆曲无关的中国民俗场景。青春版《牡丹亭》则从编剧、导演、表演、到音乐、舞美等方面,形成了一条龙的精英创作团队,在每一创作环节上都是精益求精。同时,青春版《牡丹亭》也不像全本《牡丹亭》那样求全、求大,而是只采撷汤显祖《牡丹亭》中的精华部分,彰显了汤显祖原作中最精彩、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虽然青春版《牡丹亭》也有轰动的海外演出,但它更多地是在中华本土大面积地巡回演出,尤其是大学校园,从而使得昆曲扎根于年轻学子的心中,这一举措对于昆曲的薪火相传,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全本《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下载PDF
演“时装戏”与“移步不换形”——略论梅兰芳与知识精英关于戏曲改造之碰撞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玫 《戏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歌德曾经慨叹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借用歌德的说法,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言称:"说不尽的梅兰芳。"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中国戏曲的标志性人物。他一生从艺五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歌德曾经慨叹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借用歌德的说法,今天我们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言称:"说不尽的梅兰芳。"梅兰芳是举世闻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中国戏曲的标志性人物。他一生从艺五十多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先后经历了两次革命,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装戏 京剧表演艺术 说不尽 标志性人物 两次革命 戏剧改良运动 小说时报 马彦祥 西方强势文化
原文传递
从黑胶唱片看京剧《红楼梦》戏曲改编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元皓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5-189,共25页
戏曲对于改编《红楼梦》的兴趣由来已久,十九世纪新兴的京剧也不例外,从文本进行的讨论已多。本文拟从表演的角度,针对现存唱片的《红楼梦》京剧新编戏,对1950年以前的新编戏与黑胶唱片予以讨论。唱片所代表剧目背后的编演设计,可以欧... 戏曲对于改编《红楼梦》的兴趣由来已久,十九世纪新兴的京剧也不例外,从文本进行的讨论已多。本文拟从表演的角度,针对现存唱片的《红楼梦》京剧新编戏,对1950年以前的新编戏与黑胶唱片予以讨论。唱片所代表剧目背后的编演设计,可以欧阳予倩、梅兰芳、荀慧生三人为代表。从改编戏曲到唱片录制的过程,京剧红楼戏受上海文明戏的古装戏影响匪浅,四大名旦的梅兰芳、荀慧生即是显证,有助于重新检视文明戏与戏曲的关系。而当代新编红楼戏无论是主题的宝黛爱情、晴雯、尤三姐等;或是古装人物的表演;或是吸收从文明戏到话剧以来的表演尝试;或是与现实主义布景道具结合的舞台美术实验;又或是对于性别、主仆等传统社会现象批判等,这些关注重点仍然立足于之前的成就之上,亦即从欧阳予倩到荀慧生的经验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京剧 黑胶唱片 梅兰芳 荀慧生
原文传递
西方理论移用之反省——以戏曲研究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玫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52,共9页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转变,中国的学术也逐步转型,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在新传统中,西方的理论一直占据着思想制高点,时常被奉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绝对标准。自进入21... 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华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转变,中国的学术也逐步转型,形成了一个新的传统。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在新传统中,西方的理论一直占据着思想制高点,时常被奉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绝对标准。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学术似乎正在酝酿着某种突破。一些学者持续反省新传统的某些偏颇,思考某些外来理论范式与本土事物/研究对象不吻合、甚至矛盾之处。本文将以戏曲研究为例,具体讨论三个以西方戏剧及理论枘凿中国戏曲的个案。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案例互不相关,但是其背后却隐含着某种带共通性的问题。总之,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反省以西方标准衡量、判别中国本土事物的理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钱钟书 戏曲研究 戏曲理论 戏曲导演 东方戏剧
原文传递
五详《红楼梦》,三弃《海上花》?——张爱玲与中国言情文学系谱的断裂与重构 被引量:4
8
作者 吕文翠 《华文文学》 2011年第1期43-57,共15页
张爱玲从1960年代开始投入《红楼梦》考证与英译及国语注译清末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认为《金瓶梅》、《红楼梦》一脉相承,而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上承《红楼梦》的言情文学谱系,这一方面说明张氏为《海上花》的核心价值长期受到... 张爱玲从1960年代开始投入《红楼梦》考证与英译及国语注译清末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认为《金瓶梅》、《红楼梦》一脉相承,而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上承《红楼梦》的言情文学谱系,这一方面说明张氏为《海上花》的核心价值长期受到忽视发出不平之鸣,一方面也透露出张氏企图突显中国近代小说的情感表述与爱欲书写之重要意义,并隐有此小说系谱传人自况之意味。深入分析张爱玲与《红楼梦》、《海上花》间的文学传承与相互阐释的复杂关系,可梳理出张爱玲自觉建构自身文学地位的曲折心理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言情文学 小说系谱学 《红楼梦魇》 《海上花列传》
下载PDF
简论戏曲研究之中西互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玫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24,共5页
关键词 戏曲研究 中西 简论 英语世界 国际通用语言 中国戏曲 国际学术界 论文题目
原文传递
戏曲传统艺术生产方式之终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玫 《戏曲研究》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一如果我们把戏剧创作视为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把创作戏剧作品的方式称之为戏剧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型态戏曲的生产方式之中,主要表演者拥有相当大的创作空间,他们无疑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正如《梅兰芳舞台生活四... 一如果我们把戏剧创作视为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把创作戏剧作品的方式称之为戏剧的生产方式。在传统型态戏曲的生产方式之中,主要表演者拥有相当大的创作空间,他们无疑处于主导的、中心的地位。正如《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所描述的那样,排演一出新戏,编剧、按腔(音乐)、编舞、服装设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剧 艺术生产 戏剧创作 精神产品 昆剧演出史稿 创作空间 艺术形成 服装设计 联曲体 二度创作
原文传递
试论新戏曲的“专业分工创作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玫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生产(包括其创作与演出)基本上是由其主演者所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即开始筹划戏曲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众多原本和戏曲没有太多联系的新文艺工作者被调入戏曲界,...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生产(包括其创作与演出)基本上是由其主演者所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即开始筹划戏曲改革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众多原本和戏曲没有太多联系的新文艺工作者被调入戏曲界,着手改造传统戏曲,创造新戏曲。于是,形成于近代欧洲、在戏改运动前已被新文艺工作者用于话剧和新歌剧创作的"专业分工创作方式",被引进了戏曲界。自此,在戏曲的创作中,编剧、导演、音乐、表演和舞美各行之间开始形成清楚、严格的分工;编剧、导演、音乐和舞美的职能加强,主演者不再主导艺术生产。结果,由此而产生的新戏曲,在戏剧文学、舞台艺术和美学风格上,均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戏曲的形态和特征;而"专业分工创作方式"的运用及新戏曲的形态和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 西方影响 专业分工创作方式 新戏曲
下载PDF
清代才媛沈善宝的家庭性别角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力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117,144,共7页
清代才媛沈善宝之所以有出色的文学才干及成就,与其在家庭中所经历的性别角色磨练密切相关。"为人女"角色的脱序演变,使沈善宝因祸得福,能够有机会走出自己独立自信的人生;与武凌云的婚姻,使她的独立自主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清代才媛沈善宝之所以有出色的文学才干及成就,与其在家庭中所经历的性别角色磨练密切相关。"为人女"角色的脱序演变,使沈善宝因祸得福,能够有机会走出自己独立自信的人生;与武凌云的婚姻,使她的独立自主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对儿女们倾注了发自内心的慈母之爱,儿女们亦对她怀着衷心的崇敬之情。由此,可透现出女性角色在家庭中"非二元对立"的关系,并且也就能够更切实深入地了解清代才媛的家庭性别角色在现实生活所起到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才媛 沈善宝 家庭性别角色 为人女 为人妇 为人母
下载PDF
比较康德的德福一致论与孔子的天命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祖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6-45,134,共11页
对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的诠释,两千年来没有确解。朱子对孔子"四十"与"五十"生命境界的所以不同的批注,说明了朱子之说是要从道德的当然之理进至所以当然的存有论之理。此即要从道德实践所理解的... 对于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的诠释,两千年来没有确解。朱子对孔子"四十"与"五十"生命境界的所以不同的批注,说明了朱子之说是要从道德的当然之理进至所以当然的存有论之理。此即要从道德实践所理解的道德原则来说明存在界,这便关涉到个人的道德实践是否得到合理的回应之问题。借着康德所说的"德福一致"是实践理性的必然对象或目的,而此虽然也可以作为行动的意志的根据,但与道德法则作为实践行动的意志的决定根据,意义有所不同之论,可以比较出孔子与康德对于行义是否必然有合理的结果,此一问题上见解的同异。从孔子的自信"天生德于予"之说,可证践德者会有自己的实践行动必能带出合理的结果的肯定,但此一必然的肯定是属于宗教性的信仰上的必然,不同于以道德法则决定意志之为必然。这两个层次的必然性,是可以区分的,从孔子对于道之将行将废都视之为命,而在明知道不能行,仍要以出仕为义,而不可违反,可说明此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朱子 康德 德福一致 知天命
原文传递
历史性的转变:从禁戏、改戏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玫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1期17-20,108,157,共6页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戏曲改革运动"大规模展开。戏改运动首先是从禁戏开始。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曾使得当年禁戏的行为一度趋于泛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实为纠偏之举。从此,戏改运...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戏曲改革运动"大规模展开。戏改运动首先是从禁戏开始。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曾使得当年禁戏的行为一度趋于泛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实为纠偏之举。从此,戏改运动的重点就不再是禁戏而是改戏。经"过滤"、"净化"、"去芜存菁"后的传统戏曲,改变了原貌。经几十年之世变,如今的传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现历史断层。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中国,业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告别"意识形态至上",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从禁戏、改戏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革运动 禁戏 意识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抒情空间——以薛宝琴《怀古十首》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顺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177,共18页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开头,薛宝琴以十首怀古诗作为宝玉和众姊妹们猜灯谜的题材。因宝琴说了这十首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故历来红学家们将这十首诗作为全书角色命运的预示诗解,或从猜诗谜的方向加以解谜。...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开头,薛宝琴以十首怀古诗作为宝玉和众姊妹们猜灯谜的题材。因宝琴说了这十首诗"诗虽粗鄙,却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故历来红学家们将这十首诗作为全书角色命运的预示诗解,或从猜诗谜的方向加以解谜。又因这十首诗在文内并没有揭开谜底,甚至在后来的故事中也不再提起,故无论是从预示诗的方向,或是从诗谜猜俗物的角度来看,红学家们有着各种猜测说解,莫衷一是。过去都将宝琴的这十首怀古诗作为谜语来研究,本文无意再度介入以往的研究范围,而另从"却怀往事"的这十首诗的特点,回归到怀古诗的研究领域,试图阐释宝琴怀古十首所具有的抒情内容。而历来对怀古诗体的分析多从时间上的今昔对比来说明其中的抒情性,本文则借用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分剖怀古诗中涉及的地理空间也具有抒情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古诗 抒情空间 《红楼梦》 薛宝琴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香港新亚书院的成立对台港二地新儒学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祖汉 《宜宾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1-16,共6页
成立于1949年的香港新亚书院秉持从无而有的信念和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条件下,致力于为"花果飘零"的中华文化进行"灵根再植",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港台新儒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新亚书... 成立于1949年的香港新亚书院秉持从无而有的信念和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条件下,致力于为"花果飘零"的中华文化进行"灵根再植",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港台新儒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新亚书院,港台新儒家这一学派就不可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书院 港台新儒学 唐君毅 牟宗三 新亚精神
下载PDF
近20年海峡两岸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力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5-142,共8页
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几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最突出的是题咏,对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研究应以题咏为主,结合其他现象进行互动探讨。同时,与主流的男性社会相比,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文化、家庭、性别等方面所体现... 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题咏、绘画、戏曲、续书几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最突出的是题咏,对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研究应以题咏为主,结合其他现象进行互动探讨。同时,与主流的男性社会相比,清代女性的红楼接受在文化、家庭、性别等方面所体现的特点更为明显和复杂,相关的研究也应该结合这些特点,并适当运用接受理论、性别理论、互文性批评、跨文化研究等方法。这样才能通过其间多重的互动对话关系,整理出清代女性红楼接受的全景式表现,探析清代女性在整个《红楼梦》接受史上的历史定位与文学/文化价值,并进一步掌握清代中后期女性的生活、交游与创作的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红楼梦》 接受史 女性
下载PDF
明代王学与易学之关系--以孙应鳌“以心说《易》”之现象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广如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89,共15页
本文以贵州学者孙应鳌《淮海易谈》为例,探讨当时学者如何以心学思想诠说《易经》,冀能由是得窥明代王学与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应鳌自青年时代起,即与王门后学广泛接触。其所作《淮海易谈》一书,在原先的朱注框架、图书概念、解《易》... 本文以贵州学者孙应鳌《淮海易谈》为例,探讨当时学者如何以心学思想诠说《易经》,冀能由是得窥明代王学与易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应鳌自青年时代起,即与王门后学广泛接触。其所作《淮海易谈》一书,在原先的朱注框架、图书概念、解《易》方法中,却将《易》理与心学巧妙结合。先论《易》者,心也,最终推衍出致知则得《易》的结论,明白可见其企图藉易学以彰显王学价值的用心。应鳌之易学,始于朱子,却成于阳明,明代王学与易学之间的互动,可由是得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应鳌 淮海易谈 王学 易学 以心说易
下载PDF
清代才媛红楼人物题咏论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坚 《长江学术》 2012年第1期35-43,共9页
清代才媛红楼人物题咏的对象,关注点集中在宝黛钗三人,尤其是林黛玉身上。红楼人物受关注的程度,并非以在《红楼梦》中的社会地位为准则,而是以书中人物"善"的表现为准则,香菱、晴雯、紫鹃等侍妾、丫鬟也得到应有的关注。由... 清代才媛红楼人物题咏的对象,关注点集中在宝黛钗三人,尤其是林黛玉身上。红楼人物受关注的程度,并非以在《红楼梦》中的社会地位为准则,而是以书中人物"善"的表现为准则,香菱、晴雯、紫鹃等侍妾、丫鬟也得到应有的关注。由此可见清代才媛题咏诗人的感情倾向,体现着秉持扬善(美)隐恶(丑)的态度。另外,清代才媛题咏对红楼人物的"才情"格外关注,这一现象,或许是出自对女性自身才华的自信、自得与自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才媛 《红楼梦》 接受史 女性文化
下载PDF
先秦儒学与老年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自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3,共8页
关于现今老年学,西方社会学已提出数家老年学理论,儒学领域则多从孝道及养老思想进行讨论,然皆有所限制,故拟将西方老年学理论与儒家观点进行对话,尝试建构一套儒家的老年学理论。先秦儒家的老年学,既能正视老年期的生理限制,又能安而不... 关于现今老年学,西方社会学已提出数家老年学理论,儒学领域则多从孝道及养老思想进行讨论,然皆有所限制,故拟将西方老年学理论与儒家观点进行对话,尝试建构一套儒家的老年学理论。先秦儒家的老年学,既能正视老年期的生理限制,又能安而不忧,致力道德实践。不仅为老年世代提供可行的安身立命法门,也为青、壮世代提出当下安立及面对老年的实践方向:一、自觉本心、好学修德,实现义命;二、孝亲敬老;三、面对未来衰老不忧不惧;四、将道德实践视为终身使命。透过建立正确观念及伦理道德实践来面对老年课题,乃先秦儒家对现今老年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学 老年学 老年 高龄化 孔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