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碰撞与汇通:近代中医的变革之路 被引量:7
1
作者 皮国立 《文化纵横》 CSSCI 2017年第1期42-51,共10页
本文撰写之初衷,不在零星破碎的个案分析,而是综合笔者这些年的研究,提出一些对近代中医发展有意思的观察,并点出哪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吾乃一中医实际问题之门外汉,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老本行是历史学者,吃了医疗史、疾病史研究的... 本文撰写之初衷,不在零星破碎的个案分析,而是综合笔者这些年的研究,提出一些对近代中医发展有意思的观察,并点出哪些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吾乃一中医实际问题之门外汉,实在是因为自己的老本行是历史学者,吃了医疗史、疾病史研究的饭已超过十年,却并非以开业中医为吃饭之工具;但我既非中医,仅从历史发展来观察中医近代以至未来之挑战,这样或许也有另一种客观性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发展 近代 变革 碰撞 历史学者 个案分析 疾病史 客观性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的生化战知识转译与传播(1918-1937) 被引量:4
2
作者 皮国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62,共18页
书写近代中国的生化战历史,要放在全球化战争的脉络中来理解。它牵涉到新式武器进到现代战争的问题,对于科技相对落后于西方的中国而言,认识与防御新武器所可能带来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在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新的生化战武器种... 书写近代中国的生化战历史,要放在全球化战争的脉络中来理解。它牵涉到新式武器进到现代战争的问题,对于科技相对落后于西方的中国而言,认识与防御新武器所可能带来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在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新的生化战武器种类、杀伤力评估和防御方式等知识,早已透过报刊与专书的介绍,传入中国社会;这种跨国科技知识的转介,一开始是用了一个非常笼统且大众化的名词——"毒"气。透过介绍,人们逐渐了解,它的背后其实是一整套西方化学和医学知识支撑起来的理论架构和日常保卫生命的基本操作事项。本文将分析这些知识内涵,呈现当时一般民众与民间的防毒技术,并梳理新的军事科技知识如何在中国在地化呈现的丰富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战 生物战 毒气 军事现代化
原文传递
隳礼之教:清末画报的妇女图像——以1900年后出版的画报为主的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柯惠铃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62,共14页
图画编绘新闻在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史上,系属新创。清末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良,画报得以大量印制及传播。1900年以后,在政治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报纸种类及阅报人数达到空前的程度。画报是近代新兴的知识分子及大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既属报类的新... 图画编绘新闻在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史上,系属新创。清末由于印刷技术的改良,画报得以大量印制及传播。1900年以后,在政治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报纸种类及阅报人数达到空前的程度。画报是近代新兴的知识分子及大众之间的沟通渠道,既属报类的新创,又以城市为传播中心。因此其出版过程及流通方式,反应清末民初时代变化及社会心态。晚清的报纸强调提供消闲娱乐,带着明显商业谋利的目的。庚子事变后,新闻的采择加入更多扬述文明与进步的趋向,政治言说一跃而与礼法闺训、消闲谴责并列;在新旧碰撞的过渡时期,在商业及启蒙双重推进下,对妇女问题的提出和呈现也有更多复杂的面貌。"妇女"如何被定义及表述,牵涉到的不只是近代女权的觉醒,也反应了传统礼法秩序、人伦思想在晚清社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画报 妇女形象 女性启蒙
原文传递
从镇静到补养的救赎——民国时期新医药对纵欲致病的医疗史 被引量:1
4
作者 皮国立 《新史学(北京)》 CSSCI 2018年第1期123-155,共33页
一前言1947年,医史学者陈邦贤出版《休息与节欲》一书,提出各种欲望对人体之害与节制之道,他指出:性欲之节制,是"最普通最重要的"。人有各种嗜欲,本不足怪,但所谓"性欲冲动",是最危险且伤身之事。陈认为,早婚将导... 一前言1947年,医史学者陈邦贤出版《休息与节欲》一书,提出各种欲望对人体之害与节制之道,他指出:性欲之节制,是"最普通最重要的"。人有各种嗜欲,本不足怪,但所谓"性欲冲动",是最危险且伤身之事。陈认为,早婚将导致过早伤害到身体之精力,故必须加以限制,最好能20岁以上再结婚。不过,早婚事小,"性欲过度"却比早婚更为伤身,他说:"性欲狂的发作,竟可任情荒淫无度,或者竟用手淫、器淫、其他接体淫等方法,以泄其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生殖器 神经衰弱 医疗史
原文传递
从“补肾”到“荷尔蒙”疗法:民国时期新式抗病技术与日常生活 被引量:1
5
作者 皮国立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17年第1期32-77,324-325,共47页
本文主要以民国时期发行量较大,而且医药广告所占版面比例最多的《申报》为基本史料,辅以当时医书文本和医学类期刊,来探索一段中西医身体观和药物学转型与汇通的历史。民初广告与社会史、医疗史之间的关系,已有不少杰出的研究,本文在... 本文主要以民国时期发行量较大,而且医药广告所占版面比例最多的《申报》为基本史料,辅以当时医书文本和医学类期刊,来探索一段中西医身体观和药物学转型与汇通的历史。民初广告与社会史、医疗史之间的关系,已有不少杰出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欲着手梳理近代中医“补肾”之文化概念及其具体内容,并述及身体观与对预防疾病所起的作用。从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西方的“荷尔蒙”疗法与药品开始大量传入中国,配合新的“神经”“腺体”与“内分泌”等西医的身体语汇,建构出一个新的药品防病网络。不过,传统“补肾”的概念还是没有消失,而是和新的身体论述结合在一起,并透过精、气血等传统论述,和新的荷尔蒙疗法一同进入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其重要之处,在于这一系列的疗法,可以治疗或预防的疾病具有高度的重叠性,而且牵涉的种类相当多元,甚至还可以戒烟毒、健美、增强脑力、返老还童等。这些论述其实都牵涉到此类医疗药品在民初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诉说着中西医交会后,两种不同思维的身体观和药品文化汇通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尔蒙 肾亏 神经衰弱 内分泌 药品 日常生活史
原文传递
《文社月刊》中圣经故事之改写研究
6
作者 曾阳晴 《基督教学术》 2011年第1期123-147+333,共25页
处于20世纪中国反教最为激烈的年代,文社从成立到出版月刊,本色化一直是其最中心的指导原则与神学,其中文学创作是其本色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项目,有一大部分的作品与圣经文本有相当的关系,或者引用经文,或者改编圣经故事,成为当时基督徒... 处于20世纪中国反教最为激烈的年代,文社从成立到出版月刊,本色化一直是其最中心的指导原则与神学,其中文学创作是其本色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项目,有一大部分的作品与圣经文本有相当的关系,或者引用经文,或者改编圣经故事,成为当时基督徒文字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本论文聚焦于《文社月刊》之文学书写中有关圣经故事之改写的研究,此一研究也是此一领域的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社 圣经 本色化 基督教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