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美丑同一”的存在基础:“道”与“气”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杰 《江汉学术》 2018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庄子》中"道"的思想是对老子"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先于万物之初,无始无终,是"物物者"而引导万物的生成。虽然《庄子》中对"气"的论述不如&qu... 《庄子》中"道"的思想是对老子"道"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以"道"为世界的本原。"道"先于万物之初,无始无终,是"物物者"而引导万物的生成。虽然《庄子》中对"气"的论述不如"道"详细,但是,通过全书关于"气"的论述,可以发现,"气"是道化生万物的物质基础,道是气运化流转的内在推动力和引导,气的流化的依据是道的规定,气的运转形成了有形象的万物,而万物也因此具有了道的规定性,表现为物的各自属性。"气"在"道"的推动、引导、规范、规定下运转,并得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或现象界。由此存有论来看,道化生万物,万物由气而成,故"通天下一气耳",也因此,万物存在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有成有毁,有美有丑,有大有小,也有可与不可,然与不然,但从"道"的观点来看,都是没有差别的。如此,就形成《庄子》美丑同一存在论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美丑
下载PDF
《史记》中老子韩非合传原因之疏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杰 林聪舜 《江汉学术》 2021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 司马迁在《史记》中将老子同韩非合传及对道家、法家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的处理,学界历来对此有诸多见解,争论不断,而对司马迁将老韩合传以及将韩非之学“归本于黄老”的原因分析,要从先秦各家学术源流上进行梳理,理解道家思想的发展与分流,理解黄老思想的形成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法家思想融合道家思想又将“道”作为“法”的根源,并把“法”运用于“术”等一系列问题是理清法家与道家、黄老关系的关键,也是探寻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子合传原因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 韩非 黄老 法家 道家 司马迁
下载PDF
元白诗派与中国古典诗的“胧月传统”
3
作者 吴嘉璐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4期22-28,共7页
“胧月”作为天生的文学语言,在中唐以前,却不被中国诗人所重视。中唐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以“胧月”作为私密的情感符码,互相唱和,建立了古典诗“胧月书写”的传统。元白“胧月书写”的特点是与恋爱的暧昧感关系紧密、艺术风格的齐梁化和... “胧月”作为天生的文学语言,在中唐以前,却不被中国诗人所重视。中唐诗人元稹与白居易以“胧月”作为私密的情感符码,互相唱和,建立了古典诗“胧月书写”的传统。元白“胧月书写”的特点是与恋爱的暧昧感关系紧密、艺术风格的齐梁化和多表现诗人个体性的感伤。元白以后,中国诗人对“胧月书写”的回应寥寥,“胧月传统”反而在日本和歌中得到了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白居易 元白诗派 胧月传统
下载PDF
记忆无限好,暗恋终有时——表演工作坊《江/云·之/间》
4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1年第3期50-56,共7页
《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首演以来,便成为华人地区最负盛名的现代戏剧作品之一。剧中即将演出《暗恋》与《桃花源》的两个剧团,因为排练场地的租借登记有误,不得已只好分别使用半边舞台一起排戏,导致一悲一喜两出剧中剧共同拼贴成为笑中... 《暗恋桃花源》自1986年首演以来,便成为华人地区最负盛名的现代戏剧作品之一。剧中即将演出《暗恋》与《桃花源》的两个剧团,因为排练场地的租借登记有误,不得已只好分别使用半边舞台一起排戏,导致一悲一喜两出剧中剧共同拼贴成为笑中带泪、反映人生之滑稽与无奈的《暗恋桃花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 《暗恋桃花源》 剧中剧 笑中带泪 表演工作坊 滑稽
原文传递
从民众参与剧场到集体记忆重建——金枝演社《战祭1884》
5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0年第2期60-66,共7页
演出时间:2019年10月26—27日演出地点:淡水沪尾炮台公园导演:王荣裕编剧:施如芳位于台北近郊的淡水,是台湾北部主要河川淡水河的出海口,沿流而上可抵大稻埕,长期以来是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淡水多雨,旧名"沪尾",意思... 演出时间:2019年10月26—27日演出地点:淡水沪尾炮台公园导演:王荣裕编剧:施如芳位于台北近郊的淡水,是台湾北部主要河川淡水河的出海口,沿流而上可抵大稻埕,长期以来是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淡水多雨,旧名"沪尾",意思是沿岸的雨过了此地之后就停了("沪"字与闽南语"雨"字音近。1895年日人据台,"淡水"被用为河口港沪尾的代称,并沿用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北部 沪尾 河口港 淡水河 兵家必争之地 闽南语 商贸重镇 集体记忆
原文传递
重演作为一种见证——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
6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1年第2期44-50,共7页
【时间】2021年1月9日【地点】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剧本原著】欧里庇得斯【导演、剧本、编舞】林秀伟【艺术总监】吴兴国【作曲】许博允【服装设计】叶锦添【主演】魏海敏(饰米蒂亚)、吴兴国(饰颉生)创立于1986年的当代传奇剧场,三十多... 【时间】2021年1月9日【地点】台北孙中山纪念馆【剧本原著】欧里庇得斯【导演、剧本、编舞】林秀伟【艺术总监】吴兴国【作曲】许博允【服装设计】叶锦添【主演】魏海敏(饰米蒂亚)、吴兴国(饰颉生)创立于1986年的当代传奇剧场,三十多年来致力探索东西方戏剧美学之异同,熔铸出独一无二的演出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纪念馆 欧里庇得斯 艺术总监 叶锦添 剧场 服装设计
原文传递
月夜下亮晶晶的传奇——创作社剧团、白先勇《孽子》2020经典重返
7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0年第6期69-75,共7页
四十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先勇小说《孽子》于1977年起连载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代文学》杂志,1明0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刊登完结,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中闻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读者,从一开始对这部作品不尽理解,到如今... 四十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先勇小说《孽子》于1977年起连载于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现代文学》杂志,1明0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刊登完结,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中闻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华人读者,从一开始对这部作品不尽理解,到如今可坦然见到它登上影视戏剧舞台,并且多次重播、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孽子》 白先勇 台湾大学 《南洋商报》 《现代文学》杂志 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十不惑 外文系
原文传递
无法置身事外的剧场观众——故事工厂《我们与恶的距离》剧场版
8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1年第1期19-28,共10页
【时间】2020年11月28日【地点】台湾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电视剧本原著】吕莳媛【剧场版编剧/导演】黄致凯【主要演员】尹馨(饰宋乔安)、狄志杰(饰刘昭国)、谢琼煖(饰李妈妈)、吴定谦(饰王赦)、房思瑜(饰应思悦)、陈以恩(饰李大芝)、... 【时间】2020年11月28日【地点】台湾新竹县文化局演艺厅【电视剧本原著】吕莳媛【剧场版编剧/导演】黄致凯【主要演员】尹馨(饰宋乔安)、狄志杰(饰刘昭国)、谢琼煖(饰李妈妈)、吴定谦(饰王赦)、房思瑜(饰应思悦)、陈以恩(饰李大芝)、杨铭威(饰林一骏)、杨迦恩(饰应思聪)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在2019年春季创下收视佳绩。剧集围绕精神疾病(台湾一般称“思觉失调症”)与社会安全的主题展开剧情,在极为紧绷的戏剧张力之下,迫使观众思考当今社会如何面对人性以及刑罚与伦理学等诸多议题,甫播出即在台湾引起广泛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本 失调症 精神疾病 新竹县 戏剧张力 主题展开
原文传递
在消解中探寻完满的可能:谈新编戏曲《费特儿》
9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9年第3期22-27,共6页
'国光'剧团成立于1995年,原有其复杂的历史渊源与包袱,近年逐渐打造为一崭新的剧艺品牌。自台湾大学戏剧系王安祈教授于2002年担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以来,剧团通过尝试多种不同的编导手法,强化京昆戏曲的'当代性&#... '国光'剧团成立于1995年,原有其复杂的历史渊源与包袱,近年逐渐打造为一崭新的剧艺品牌。自台湾大学戏剧系王安祈教授于2002年担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以来,剧团通过尝试多种不同的编导手法,强化京昆戏曲的'当代性'与'文学性',不但剧本题材多有拓展、写作切入角度常有创新,且屡见跨界、跨剧种的新形式合作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波利特
原文传递
历史不过一场符号展演——谈栢优座《行动代号:莫须有》
10
作者 罗仕龙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8年第3期47-53,共7页
演出作品:《行动代号:莫须有》演出团体:栢优座演出地点:台北大稻埕戏苑观赏场次:2018年3月17日下午2:30编导:许栢昂主要演员:许栢昂(饰岳冲天)、黄宇琳(饰汉南王妃)、王辰骅(饰颜百弓)、蔡佾玲(饰陆和平)位于淡水河畔... 演出作品:《行动代号:莫须有》演出团体:栢优座演出地点:台北大稻埕戏苑观赏场次:2018年3月17日下午2:30编导:许栢昂主要演员:许栢昂(饰岳冲天)、黄宇琳(饰汉南王妃)、王辰骅(饰颜百弓)、蔡佾玲(饰陆和平)位于淡水河畔的大稻埕是台北最早开发的地段,过去因城市规划重心转移而一度没落,幸赖地方人士积极投入社区营造且获文化部门支持,颇有风华再现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代号 莫须有 展演 符号 历史 演出团体 重心转移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兼论《端午节》及其他作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彭明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9,共16页
关键词 爱罗先珂 鲁迅 端午节 作品 世界语 北京 周作人 蔡元培
下载PDF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被引量:13
12
作者 格非 王中忱 +6 位作者 解志熙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91,共18页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 2017年7月15日—16日,清华大学中文系、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办了清华大学"国际文学工作坊"(第一期),围绕"《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主题进行研讨。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近2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格非的创作尤其是《望春风》进行了严谨、细致、真率的文本解读。森冈优纪指出,《望春风》非常自然地在三种叙事方式之间灵活转换,在"知识分子叙事人面对古老的农村"这一主题上做出了全新的突破。解志熙认为,这部小说最吸引他的是作者借助文学想象对故乡的深情回顾,并且提出了"还有没有回故乡之路"的问题。吕正惠称赞格非文字有独特的魅力,恢复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殊的表述方式,把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文学的叙事技巧融合起来。旷新年提出"农民可以说话吗"的问题,从"中国农民"的立场表述对中国现代主义的隔膜和困惑。孟悦则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分析小说,思考农耕文明消亡对生命的价值和意味的改变。叶纹同样关注小说中乡村的消逝,并分析了《望春风》与格非早期作品的差异,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李旭渊讨论了小说中对乌托邦的渴望与处女母亲的想象。王中忱强调《望春风》为读者提供了许多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著作无法提供的东西,凸显了小说的独特价值。在讨论过程中,格非就《望春风》的写作缘起、叙事动力和小说结构等与会者关注的问题做了回应,并讲述了"江南三部曲"与《望春风》的关联。为尽可能重现这场研讨会的原貌,现根据会议记录稿将重要发言整理刊发,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春风》 格非 叙事动力 小说结构 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两种气学两种儒学--中国古代气化身体观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儒宾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3-148,共6页
近世儒学的气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类型,一种是后天类型。两者都反对朱子学理气二分的世界观,也反对佛老的"空"、"无"之世界观。但两种"气"的哲学基础不同,先天类型的"气"之概念等同于"... 近世儒学的气论可分成两种,一种是先天类型,一种是后天类型。两者都反对朱子学理气二分的世界观,也反对佛老的"空"、"无"之世界观。但两种"气"的哲学基础不同,先天类型的"气"之概念等同于"体用论"中的"用"之概念,先天型气论学者的工夫论主张逆觉以入"动静一如"的流行之境,其目的是要求得存在源头之动能,返本以开个人与世界之新。后天型气论的思想可定位为狭义的气学,此气学的气是自然主义的用法,它反对超越性的内涵,所以其工夫主张乃落在气的特殊性,用气成性;也落在主张气在此世的交感性,透过气的共振建立意义交感的共同体。两种气学虽然对立,但对立中却有秘响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先天 后天
下载PDF
技艺与道——道家的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儒宾 《原道》 2007年第1期245-270,5,共27页
《庄子》一书在批判语言、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又追求一种与身心修养相关的知,这可以称之为"体知"。道家的体知是一种全体性的、超越主客的知,深深地扎根于气化的连续性之整全中。在此意义上看道家的反智论,乃是反对以概念为中... 《庄子》一书在批判语言、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又追求一种与身心修养相关的知,这可以称之为"体知"。道家的体知是一种全体性的、超越主客的知,深深地扎根于气化的连续性之整全中。在此意义上看道家的反智论,乃是反对以概念为中心,而不是反对超主客的全体性之知,而道家的技艺论也就是强调融技入道,使技艺融入超主客的实践活动之中,在此活动中身心互融而使人格提升,使生命意识更为丰富、立体,生命得以世界化,世界也得以生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知 技艺 庄子
原文传递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安祈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106,共11页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的创新开始,到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地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塑造"上。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王有道休妻》、《三个... 台湾京剧创新之路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从早期"剧本叙事结构、剧场设计、乐队"的创新开始,到最近五六年,新编剧作的新意明显地集中在"古代女性形象的重新探索与塑造"上。本文欲以国光剧团的《王有道休妻》、《三个人儿两盏灯》、《金锁记》、《青冢前的对话》等四部新编戏为讨论核心,对台湾京剧工作团队如何以女性为中心在古典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作细致论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新编京剧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申报》戏曲广告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幸慧 《戏曲研究》 2004年第1期325-339,共15页
前言我国最早的中文日报,是清咸丰八年(1858)创刊于香港的《中外新报》(《孖刺报》之中文版),其次是同治元年(1862)创刊于上海的《上海新报》(《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 的中文版),同治三、四年间(1864—1865)在香港创刊的《... 前言我国最早的中文日报,是清咸丰八年(1858)创刊于香港的《中外新报》(《孖刺报》之中文版),其次是同治元年(1862)创刊于上海的《上海新报》(《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 的中文版),同治三、四年间(1864—1865)在香港创刊的《华字日报》(《德臣报》Daily Press 的中文版),接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孖刺报 字林西报 光绪元年 DAILY 光绪二十六年 中国戏曲史 舞台演出 申报馆 长生殿
原文传递
论《单刀会》与祀神活动之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安祈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18,共6页
戏剧艺术的感染力是无限的,关汉卿的年代距今久远,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依旧还被翻改传唱于今日的舞台上。《窦娥冤》通过传奇《金锁记》演为京剧《六月雪》,《拜月亭》直接影响了《幽闺记》,《绯衣梦》和南戏《林招得... 戏剧艺术的感染力是无限的,关汉卿的年代距今久远,而他的大部分作品却超越了时空的阻隔,依旧还被翻改传唱于今日的舞台上。《窦娥冤》通过传奇《金锁记》演为京剧《六月雪》,《拜月亭》直接影响了《幽闺记》,《绯衣梦》和南戏《林招得》也有间接渊源,如今仍演出的《卖水》、《火焰驹》和《血手印》都可以《绯》为源头远祖;《望江亭》、《救风尘》仍不断有改本献演,甚至原本不完整的《诈妮子》都成了当代戏剧工作者灵感的泉源,脍炙人口的《燕燕》一剧仍可视为以关汉卿原作为底的新编本。关汉卿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学术界,对于现代的观众而言,关汉卿这三个字依旧是耳熟能详的。在这么多传唱不歇的剧本中,和原作面貌最相近、剧本变动幅度最小的,应该就属《单刀会》了。当关汉卿以诗化的语言歌颂了一段英雄豪情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单刀 演出形式 直接影响 窦娥冤 血手印 关公 戏剧艺术 当代戏剧 原作
原文传递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穷而后工”意涵再探
18
作者 吕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穷而后工”作为古典诗学中的重要命题,学界对其理论文脉、思想渊源、学理依据、关联命题、后世接受、域外影响、作家个案等方面皆不乏析论,然却未及细致梳理《梅圣俞诗集序》文本的历史语境和该命题的原初意涵。从语义分析和知人论世... “穷而后工”作为古典诗学中的重要命题,学界对其理论文脉、思想渊源、学理依据、关联命题、后世接受、域外影响、作家个案等方面皆不乏析论,然却未及细致梳理《梅圣俞诗集序》文本的历史语境和该命题的原初意涵。从语义分析和知人论世的角度重新观照此命题,可掘发出其中潜隐的丰富内蕴。“穷”不仅关涉物质境遇,更指向政治仕途,其语义指涉的变化与欧梅二人的政治身份密切相关;“工”不仅指诗歌的技艺之高、言辞之好,更指思想意旨的风雅之正。梅尧臣“穷且工”形象的建构,不仅与其自身的诗歌书写有关,亦有赖欧阳修的一再置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穷而后工
下载PDF
古代文论话语生成中的权力因素浅析——以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与“穷而后工”的诗学个案为例
19
作者 吕梅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71-197,共27页
在《梅圣俞诗集序》与“穷而后工”这一经典诗学个案中,微观权力对文论话语的介入,显现为身份政治和文学传统两个方面。居政治上位且更具文坛影响力的欧阳修,建构了梅尧臣的仕穷而诗工的形象,不仅将梅仕宦不偶的境遇代入时人视野,也将... 在《梅圣俞诗集序》与“穷而后工”这一经典诗学个案中,微观权力对文论话语的介入,显现为身份政治和文学传统两个方面。居政治上位且更具文坛影响力的欧阳修,建构了梅尧臣的仕穷而诗工的形象,不仅将梅仕宦不偶的境遇代入时人视野,也将梅诗合风雅之正的特质予以指陈。梅尧臣在“穷”的方面,表现出对此身份标签和韩孟之喻的初时淡漠、其后接受、终至追随与迎合的历时变化,而在“工”的方面,则表现出一以贯之的对风雅教化的文学传统的秉持恪守。在权力话语理论视角下观照是序,可见出诗文集序不仅有文学评点之用,更起到了日后欧对梅的政治推介作以张本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 话语 权力 政治身份 文学传统
原文传递
戏/曲回旋路——文化变迁中台湾的京剧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安祈 《戏曲研究》 1996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京剧在台湾,50、60年代,解怀旧念乡之馋;它活络、生发,名角辈出。70年代,几近是白头余韵;它老成、严谨而低迷。80年代,创出新局,曲味扩大到戏趣;它有了现代化的新气象。眼下,大陆骨子老戏频频来回温'曲'和'艺',几出讽... 京剧在台湾,50、60年代,解怀旧念乡之馋;它活络、生发,名角辈出。70年代,几近是白头余韵;它老成、严谨而低迷。80年代,创出新局,曲味扩大到戏趣;它有了现代化的新气象。眼下,大陆骨子老戏频频来回温'曲'和'艺',几出讽刺官场形色的新编戏,成为本地剧团搬演的新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人 胡少安 徐九经 传统戏曲 表演体系 顾正秋 《曹操与杨修》 唱曲 华文漪 魏明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