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子》“美丑同一”的存在基础:“道”与“气” |
周杰
|
《江汉学术》
|
2018 |
5
|
|
2
|
《史记》中老子韩非合传原因之疏解 |
周杰
林聪舜
|
《江汉学术》
|
2021 |
1
|
|
3
|
元白诗派与中国古典诗的“胧月传统” |
吴嘉璐
|
《中国韵文学刊》
|
2020 |
0 |
|
4
|
记忆无限好,暗恋终有时——表演工作坊《江/云·之/间》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21 |
0 |
|
5
|
从民众参与剧场到集体记忆重建——金枝演社《战祭1884》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20 |
0 |
|
6
|
重演作为一种见证——当代传奇剧场《楼兰女》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21 |
0 |
|
7
|
月夜下亮晶晶的传奇——创作社剧团、白先勇《孽子》2020经典重返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20 |
0 |
|
8
|
无法置身事外的剧场观众——故事工厂《我们与恶的距离》剧场版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21 |
0 |
|
9
|
在消解中探寻完满的可能:谈新编戏曲《费特儿》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19 |
0 |
|
10
|
历史不过一场符号展演——谈栢优座《行动代号:莫须有》 |
罗仕龙
|
《戏剧与影视评论》
|
2018 |
0 |
|
11
|
爱罗先珂与鲁迅1922年的思想转变--兼论《端午节》及其他作品 |
彭明伟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12
|
《望春风》与格非的写作 |
格非
王中忱
解志熙
旷新年
孟悦
李旭渊
吕正惠
森冈优纪
叶纹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13
|
两种气学两种儒学--中国古代气化身体观研究 |
杨儒宾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4
|
|
14
|
技艺与道——道家的思考 |
杨儒宾
|
《原道》
|
2007 |
14
|
|
15
|
“乾旦”传统、性别意识与台湾新编京剧 |
王安祈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6
|
《申报》戏曲广告及其意义 |
林幸慧
|
《戏曲研究》
|
2004 |
7
|
|
17
|
论《单刀会》与祀神活动之关系 |
王安祈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8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穷而后工”意涵再探 |
吕梅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9
|
古代文论话语生成中的权力因素浅析——以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与“穷而后工”的诗学个案为例 |
吕梅
|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2024 |
0 |
|
20
|
戏/曲回旋路——文化变迁中台湾的京剧发展 |
王安祈
|
《戏曲研究》
|
199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