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丹 梁小裕 管敏昌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5年第7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呼吸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患者54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患者54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呼吸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患者54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PCT进行检测,并对AECOPD患者不同PCT浓度与痰培养和病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WBC、CRP、PCT分别为(8.18±4.73)×109/L、(19.63±13.26)mg/L和(3.42±1.38)μg/L,病例组分别为(13.43±6.29)×109/L、(68.24±14.57)mg/L和(8.35±2.46)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PCT浓度组痰培养和病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0、14.04,P<0.01);不同PCT浓度组WBC计数和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6.45、12.47,P<0.01)。病例组PCT浓度与AECOPD病情呈显著正相关(r=0.761,P<0.01)。结论血清PCT浓度能反映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血清降钙素原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联合不同抗菌药物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正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941-943,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分别与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排盘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分别联用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对25株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 目的评价盐酸小檗碱分别与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联合用药对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和排盘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分别联用多黏菌素B和利福平对25株CRKP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结果盐酸小檗碱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的占72%。相加作用占28%,不存在无关和拮抗作用;盐酸小檗碱和利福平联用后对CRKP具有协同作用的占64%,相加作用占36%,不存在无关和拮抗作用。上述药物联用后,各药MIC_(50)均明显降低,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表现为左移。结论盐酸小檗碱与多黏菌素B或利福平联用在体外对CRKP的抗菌效果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盐酸小檗碱 多黏菌素B 利福平 联合用药
原文传递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郑丹 朱健铭 +2 位作者 袁求文 吴正海 朱雪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目的了解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目的了解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rRNA甲基化酶、6种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blaDHA、intⅠ1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aac(3)-Ⅱ18株、aac(6')-Ⅰb 10株、ant(3″)-Ⅰ5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0%、50.0%、25.0%,16SrRNA甲基化酶检出rmtB2株,检出阳性率为85.0%;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菌可分为两个簇群,A簇群中又可分为A1、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可分为A1.1(1、5、7、8、10、12、16、20号株)和A1.2(6、15)两个子簇群,均为克隆传播;A2亚簇群中可分为A2.1(2、3、4号株)和A2.2(9、11、13、18、19号株)两个子簇群,亦均为克隆传播,B簇群(14、17号株)亦为克隆传播。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携带blaDHA基因导致对AmpC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携带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基因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Ⅰ类整合子可能是上述基因的载体,本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AMPC酶 Β-内酰胺酶基因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样本聚类分析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元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郑丹 翁幸鐾 +2 位作者 袁求文 梁莉萍 陈璐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65-146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插入序列的携带情况及其亲缘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中医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 目的探讨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插入序列的携带情况及其亲缘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中医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4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并作了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OXA-23群、blaOXA-51群、blaADC与ISaba1连锁检测,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插入序列遗传标记,且阳性率非常高;每株菌均检出至少5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和1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IS26和ISaba1亦均有检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与ISaba1连锁检测为blaOXA-23群与ISaba1及blaADC与ISaba1连锁检测阳性,blaOXA-51群与ISaba1连锁检测为阴性。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携带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是该菌对这两大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ISaba1是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泛耐药 耐药基因 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样本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探究
5
作者 卢逸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67-69,共3页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情况。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96例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案例,根据资料显示,病人住院最早的时间是2021年4月,病人住院最迟的时间是2023年2月份,按照有...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情况。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乙肝后肝硬化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96例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案例,根据资料显示,病人住院最早的时间是2021年4月,病人住院最迟的时间是2023年2月份,按照有无合并缺铁性贫血,病人被分成了两个小组,分别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缺铁性贫血,分别为试验组组和对照,分别为50例与46例,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血液检查,观察两组的肝功能、血常规、止凝血试验及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叶酸(FA)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高于其他组别,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容量(MC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PLT)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维生素B12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患者实施血液检测可在较大程度上明确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验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HA、PⅢP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丹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HA、PⅢP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和HA、PⅢP含量检测,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与HA、PⅢP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清IGF-Ⅱ和HA、PⅢP含量检测,并以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Ⅱ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HA、PⅢ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GF-Ⅱ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透明质酸 胶原蛋白-Ⅲ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吴正海 王建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我国大约有1.2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同时每年近30万的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病[1]。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BSI)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肝衰竭和死亡。大肠埃希菌是导致BSI的主... 我国大约有1.2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同时每年近30万的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病[1]。血流感染(bloodstram Infection,BSI)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肝衰竭和死亡。大肠埃希菌是导致BSI的主要细菌之一,肝硬化患者一旦感染,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了解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识别高危患者,降低病死率有重大意义。现对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展为大肠埃希菌BSI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大肠埃希菌BSI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流感染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浙江省黄岩地区企业退休职工空腹血糖水平现状分析
8
作者 吴正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2007年,一项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估... 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2007年,一项全国性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估计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有9 42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检出率 个体化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建萍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10-110,共1页
文献报道,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有关,其中有关Hcy与脑梗死,与脑梗死病亚型的关系。本文检测了各45例大梗死和小梗死患者血清Hcy的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HCY 临床意义 检测 血清 高同型半胱氨酸 面积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