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河“现代神话史诗”的英雄转化与叙事思维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大为 《江汉学术》 2014年第2期55-68,共14页
透过"英雄转化"和"史诗轻量化"两个角度,可探讨江河的现代神话史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意义与价值。12则中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巨大创作潜能,沸腾了江河的诗歌生命,继而产生了英雄转化和叙事轻量... 透过"英雄转化"和"史诗轻量化"两个角度,可探讨江河的现代神话史诗《太阳和他的反光》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意义与价值。12则中国古老神话所蕴含的巨大创作潜能,沸腾了江河的诗歌生命,继而产生了英雄转化和叙事轻量化,反过来丰富了这12则古老神话,并赋予全新的精神意涵。带有悲剧成份的创作心灵、错综复杂的朦胧诗发展背景,轻巧地浓缩在精简的叙事里面,再加上颠覆性的解构诠释,江河精彩地完成了一次现代神话史诗的先锋实验,也完成了自身"心灵图象"的建构,对第三代诗人的逆崇高、反英雄、平民化的先锋美学实验,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神话 史诗 叙事 英雄转化 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佛教讯息探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晋龙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 探索《四库全书》出现的僧众与收录的佛教书籍的实情。以《四库全书》附录的武英殿版《总目》为对象,考得《总目》总共出现274位僧众,以宋代的72人最多;收录与征引185部涉及佛教作者与内容的专书和17篇文章,其中属于集部者最多,子部次之。这有助于切实了解《总目》佛教相关讯息,也可为四库学、宗教学与清代学术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学 四库全书总目 佛教 僧众
下载PDF
“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贽与苏轼并论之意义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光仪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2-31,共10页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苏轼 阳明心学 晚明文人 洛蜀党争
下载PDF
当代诠释中的康德的令式伦理学
4
作者 赖贤宗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85-103,共19页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 本文重新检视康德的令式伦理学中的定言令式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指出在一般所知的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的自律伦理学的定言令式的三类五型之外,康德哲学之中另外还有法权的定言令式与最高善的实质的定言令式两类。从而,此文论述了康德伦理学从独我论的形式主义伦理学诠释而通往向康德的法律哲学而趋的必需性。本文在此一脉络之中,探讨了康德法律哲学与其自由理论与作为目的体系的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我们得以对于康德自律伦理学与沟通伦理学的共识理论的衔接点,以及自律与共识对于实现自由与目的体系的政治共同体的重要性,得到较佳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定言令式 法律哲学(法哲学) 自律
原文传递
生命之镜:论无垢舞蹈剧场妈祖剧场艺术
5
作者 赖贤宗 《妈祖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 本文尝试探索《醮》此一以妈祖为主题的仪式剧场并阐述其境界美学,除了对1995年至2006年演出的《醮》从事作岛论的阐明之外,也展开以道观之的三重性美学理论,并将它作为《醮》的身体观、境界美学的哲学基础。以林丽珍无垢舞蹈剧场的身体观与境界美学为例证,将其放在东西方当代剧场理论之中进行跨文化沟通考察,建构舞蹈剧场之东方哲学与修练功夫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丽珍 无垢舞蹈剧场 妈祖 《醮》 身体 境界美学
下载PDF
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锡诚 陈泳超 +7 位作者 王孝廉 车锡伦 刘守华 钟宗宪 高有鹏 李稚田 陶阳 潜明兹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5期1-12,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艺 古史辨 钟敬文 作家文学 神话传说 刘锡诚 平民意识 刘守华 大众文学 资产阶级政治
下载PDF
求索文化记忆中的神话拼图 被引量:2
7
作者 钟宗宪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7-8,14,共3页
关键词 神话学 中国神话研究 文化记忆 西方神话 口耳相传 少典 上古神话 叙述形式 唐尧 悖离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价值与时代性的“发明”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宗宪 《民间文化论坛》 2007年第3期4-6,共3页
所谓的“现代学术”观念,对于人文学科的论述而言,事实上并不公平。现代学术以自然科学或理工科学为主导,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某些层面,尤其是从实象、物象的层面来看,这样的看法并无太大问题。
关键词 人文学科 现代学术 人文学术 伪民俗 民俗传统 民间文学研究 神话传说 物质文化遗产 传说圈 文化记
下载PDF
古典诗人张达修及其二战期间的上海书写
9
作者 廖一瑾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
20世纪重量级的古典诗人张达修1906-1983),经历日治、国民政府两代,于1941年至1946年间,因在上海世界书局工作,客居大陆六载。1950年后活跃于台湾中部诗社间,一生诗文创作不辍,质精量丰,屡于联吟大会拔得头筹。为当时考试院长贾景德(前... 20世纪重量级的古典诗人张达修1906-1983),经历日治、国民政府两代,于1941年至1946年间,因在上海世界书局工作,客居大陆六载。1950年后活跃于台湾中部诗社间,一生诗文创作不辍,质精量丰,屡于联吟大会拔得头筹。为当时考试院长贾景德(前清进士)所赏识,享有极高声誉。张达修的《醉草园诗集》自1949年起曾多次出版。2007年其子女张振腾、张翠梧重新整理、再版,将其列为"张达修先生全集第一种",本文依据此一版本,以及《醉草园诗集续编》(张达修先生全集第三种)所刊,自1941年所写《将之沪宁留别台湾诸友》至1946年《离沪归台有作》,共计350首作为文本探索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达修 醉草园诗集 二战期间 上海
下载PDF
《鲍参军诗注》补正(二)
10
作者 朱晓海 《古籍研究》 2015年第2期83-98,共16页
卷二《扶风歌》昨辞金华殿,今次雁门县黄氏:《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雁门郡,秦置。"案:秦置郡后,至隋,始置雁门县。《宋书》(卷三五)《州郡志》无雁门县。沈约(《宋书》卷三五《州郡志·叙论》)
关键词 州郡志 《宋书》 扶风歌 拟行路难 金华殿 《文选》 白纻 雁门 《古诗十九首》 杂曲歌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