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柴胡颗粒抗肺癌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军能 张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研究小柴胡颗粒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分析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然后将肺癌模型小鼠分组给药(对照组以及小柴胡颗粒组),比较两组小鼠的生存率、荷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肿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小柴胡颗粒... 目的研究小柴胡颗粒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并分析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然后将肺癌模型小鼠分组给药(对照组以及小柴胡颗粒组),比较两组小鼠的生存率、荷瘤大小、肿瘤转移情况、肿瘤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结果小柴胡颗粒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小鼠的肿瘤生长缓慢,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小鼠肺部转移灶明显少于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增强,吞噬指数变大,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脾脏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IFN-γ、IL-2明显增高,而IL-4则下降。结论小柴胡颗粒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增强天然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分泌抗瘤细胞因子,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颗粒 肺癌 细胞因子 天然免疫
下载PDF
互联网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曹颖平 王梅华 +1 位作者 郑培烝 张彧梅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结合检验科实验诊断学网上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在形态教学、专业实习和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介绍国际互联网以及有关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以及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专业英语... 结合检验科实验诊断学网上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在形态教学、专业实习和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介绍国际互联网以及有关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以及在检验和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在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专业英语、网络道德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互联网 医学检验 实验诊断学
下载PDF
原发闭经表型的细胞遗传学病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寰 陈小苑 +7 位作者 孔辉 韩璐 吴琼 吴慧南 沈艳艳 陈佳燕 江雨 周裕林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169,共8页
目的:探讨原发闭经表型的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FISH、C-带和Q-带技术,分析25例原发闭经表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25例原发闭经表型病例中,18例核型异常,占72.0%。异常核型病例分别为:45,X 8例、46,X... 目的:探讨原发闭经表型的细胞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及FISH、C-带和Q-带技术,分析25例原发闭经表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结果:25例原发闭经表型病例中,18例核型异常,占72.0%。异常核型病例分别为:45,X 8例、46,XY 2例,等臂X 1例、嵌合核型4例(分别为45,X细胞系与不同的结构异常性染色体细胞系的嵌合体)、X长臂末端缺失1例、X-常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除这18例异常核型患者外,尚有7例为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的原发闭经患者未检出核型异常。结论:X染色体数目单体、X结构异常、X染色体数目单体细胞系与结构异常性染色体细胞系的嵌合体核型、XY性发育异常(DSD)、X-常染色体平衡易位都可导致原发闭经表型。常规G-显带技术与C-带、Q-带技术及FISH技术相互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准确诊断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闭经表型 染色体核型 细胞遗传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FISH 病因学
原文传递
湖南籍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L-1RN IL-1β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琳 陈文贵 扈凤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726-728,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RN、IL-1β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自100例AS患者及9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PCR-SSP方法检测IL-IRN基因第二内含子VNTR复等位基因及IL-1β基因+3953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AS患者...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RN、IL-1β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S)的相关性。方法自100例AS患者及9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PCR-SSP方法检测IL-IRN基因第二内含子VNTR复等位基因及IL-1β基因+3953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AS患者中IL-IRN*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AS与IL-1RN*2等位基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基因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1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血管病和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卓孝福 严孙杰 +1 位作者 李志勇 郭永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三磷酸腺苷(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36例无血管病和41例有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平...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三磷酸腺苷(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改变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50例正常人、36例无血管病和41例有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血小板容积、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统计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无血管病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有血管病患者血压、平均红细胞容积和平均血小板容积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无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P<0.01~P<0.05)。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平均红细胞容积或平均血小板容积均呈负相关(r=-0.23,-0.29,P<0.05)。收缩压和Ca2+-ATP酶活性呈负相关(r=-0.24,P<0.05),和病程呈正相关(r=0.24,P<0.05)。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 血管病 三磷酸腺苷酶 红细胞膜
下载PDF
黏液脓性宫颈炎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邱素娟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6期187-189,共3页
目的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且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64名健康体检者且设为对照组,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观... 目的黏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MPC)微生物的培养及药敏测定分析。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4例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且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64名健康体检者且设为对照组,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观察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细菌阳性率67.1%,假丝酵母菌阳性率14.1%,支原体阳性率42.1%,阴性率35.9%,对照组分别为73.4%、10.9%、20.3%、64.1%,细菌阳性率、假丝酵母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0.468,P=0.329、0.493),而支原体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9、15.904,P=0.000、0.000)。研究组细菌培养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药敏试验显示包括大环内酯类、青霉素、喹诺酮、红霉素、多肽类、头孢类以及少数氨基糖胺类抗生素和β-内酰胺类;分析发现,黏液脓性宫颈炎可能和人流及孕产史、性伴侣>2个、妇科炎症史、合并症等有关,与卫生习惯、文化程度等无关。结论引起黏液脓性宫颈炎的原因较多,大多数和支原体感染存在关联,临床治疗时,应该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脓性宫颈炎 微生物培养 药敏测定
下载PDF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卓孝福 严孙杰 +1 位作者 李志勇 胡雯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7例N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红细胞膜Na+-K+-ATPase及Ca2+-AT-Pase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测定77例NIDDM患者和50例正常人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糖化血红蛋白(HbA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IDDM组血糖、HbAlc、TC、TG、TC/HDLC、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GSH、SOD、GSHPX、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低于对照组(除GSH的P<0.05外,其他P<0.01);不同HbAlc、TC/HDLC、GSH、LPO、TC组的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有显著性差别。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12.80+0.27(GSH)-0.12(LPO)-0.09(TC/HDLC),红细胞胞膜Ca2+-ATPase活性=108.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NIDDM 红细胞膜 三磷酸腺苷酶
下载PDF
Coulter JT-IR血细胞计数仪国产试剂的研制和应用
8
作者 揭克敏 颜萧 +2 位作者 周洪华 蔡尔全 叶雯 《江西医药》 CAS 1996年第3期141-143,共3页
探讨了稀释液酸碱度和溶血剂表面活性剂浓度对 Coulter JT-IR 血细胞计数仪参数的影响,发现稀释 pH 值增高会使红细胞 MCV 下降;溶血剂中表面活性剂增高时 WBC 直方图压缩,左移,Lym 和 Mo 百分数增加;溶血剂中表面活性剂减少时,WBC 直... 探讨了稀释液酸碱度和溶血剂表面活性剂浓度对 Coulter JT-IR 血细胞计数仪参数的影响,发现稀释 pH 值增高会使红细胞 MCV 下降;溶血剂中表面活性剂增高时 WBC 直方图压缩,左移,Lym 和 Mo 百分数增加;溶血剂中表面活性剂减少时,WBC 直方图右移,甚而出现溶血不全;调整好稀释液和溶血剂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仪 临床应用 血液学检验
下载PDF
滚环扩增体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亚君 黄朝阳 程金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5年第1期73-75,共3页
该文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中的滚环核酸扩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滚环扩增技术是借鉴病原生物体的滚环复制方式而提出的 ,它是一种多引物的指数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不仅能直接扩增特定的DNA、RNA分子 ,而且能实... 该文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恒温核酸扩增技术中的滚环核酸扩增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滚环扩增技术是借鉴病原生物体的滚环复制方式而提出的 ,它是一种多引物的指数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不仅能直接扩增特定的DNA、RNA分子 ,而且能实现这些靶核酸的信号放大 ,其灵敏度能达到 1个拷贝的核酸分子。滚环扩增技术在核酸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分型及细胞原位检测分析、DNA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环扩增 恒温核酸扩增 信号放大
下载PDF
闽南地区803例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璐 林晖 +2 位作者 邱惠国 赵军 宋秀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11期43-44,75,共3页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G显带分析(必要时加做C带),对闽南地区80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82例(包括Y染色体多态性)占全部被检者22.67%...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G显带分析(必要时加做C带),对闽南地区80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82例(包括Y染色体多态性)占全部被检者22.67%。主要涉及到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性反转、增加、缺失、易位、倒位及多态性等。结论: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对不育夫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依据,对生殖医学、优生优育起到重要意义,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原文传递
深部真菌感染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和平 刘伟民 《海峡药学》 2009年第9期108-109,共2页
目的旨在分析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符合性。方法采用WHONET 5.3软件统计临床分离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同时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分析抗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从而对比两者之间的符合率。结果实验室的药敏结果与... 目的旨在分析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符合性。方法采用WHONET 5.3软件统计临床分离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同时通过查阅病例资料分析抗真菌治疗的临床疗效,从而对比两者之间的符合率。结果实验室的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符合率为80.0%,造成不符合的原因是多因素造成的。结论实验室真菌药敏试验对临床抗真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药敏试验 耐药性 抗真菌治疗
下载PDF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形态特征及细胞化学和免疫表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璐 洪强 +2 位作者 陈志奇 宋秀宇 逯晓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8期693-695,697,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形态特征、细胞化学及免疫分型的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134例老年AL患者进行分型,同时以172例非老年AL患者为对照并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急性非淋...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形态特征、细胞化学及免疫分型的表达。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134例老年AL患者进行分型,同时以172例非老年AL患者为对照并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比例(78.3%)明显多于非老年AML比例(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老年AL骨髓原始细胞中位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3)老年组AML继发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比例(37.1%)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比例(5.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老年AL显示有3种免疫表型:纯系免疫表型74.7%;多系免疫表型16.2%;"裸型"9.1%。(5)AML中,老年组CD14+(23.0%)、CD64+(27.9%)、CD61+(19.6%)和CD41+(23.0%)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CD14+(6.7%)、CD64+(2.5%)、CD61+(1.3%)和CD41+(0.0%)的表达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老年组CD19+的最多见,表达率94.1%。结论综合分析老年AL形态学、细胞化学及免疫分型表达等特点,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对提高AL诊断的准确性、指导老年AL个体化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老年AL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等可能是老年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白血病 形态学细胞化学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其VCS参数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小英 金旭红 +4 位作者 郑燕青 张鹭坚 黄家禹 叶雯雯 宋秀宇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其VCS变化。方法以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0例甲亢患者外周血自细胞检测,比较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数量变化;同时进行VCS参数的数据分析。结果60例甲亢患者单核细胞相对计数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9.0±3.1)%、(4.8±1.9)×10^8/L,均高于对照组的(6.5±2.3)%、(3.6±1.2)×10^8/L,两组之间差别显著(P〈0.01)。甲亢患者具有LMR、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均降低的特征。LM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7%、50.8%(cutoff值=4.0)。中性粒细胞V-均值、淋巴细胞C-均值对甲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ROC下面积分别为0.629、0.706)。结论甲亢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上升,LMR比值降低,白细胞VCS参数有助于临床上甲亢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白细胞 分类 VCS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卓孝福 严孙杰 李志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 ATPase 活性往往降低,这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 ATPase 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尚缺乏全面报道。我们测定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 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 ATPase 活性往往降低,这是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膜 ATPase 活性改变的影响因素尚缺乏全面报道。我们测定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谷胱甘肽(GSH)、血红蛋白 Alc(HbAlc)水平和红细胞膜 Na+,K+-ATPase及Ca++-ATPase 活性,以探讨 NID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膜 腺苷三磷酸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文青 《医学新知》 CAS 2019年第S1期198-200,共3页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受检人员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为肝病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均实施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 目的 研究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受检人员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为肝病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均实施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联合检测.结果 观察组受检人员PT、APTT、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慢性肝炎类型的肝病,其D-D(0. 35 ± 0. 02)μg/ml、FDP(1. 28 ± 0. 22)μg/ml水平与对照组 D-D(0. 23 ± 0. 01)μg/ml、FDP(1. 01 ± 0. 03)μg/ml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5);但其他类型肝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 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能够对其凝血指标做出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肝病
原文传递
VEGF-C-siRNA对人肺癌细胞A54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张军能 张轶 《医学新知》 CAS 200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靶向VEGF-C基因的siRNA转染肺癌细胞A549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VEGF—C的siRNA表达质粒并转染A549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Y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靶向VEGF-C基因的siRNA转染肺癌细胞A549后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VEGF—C的siRNA表达质粒并转染A549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MTY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构建靶向VEGF-C的siRNA表达质粒。VEGF—C—siRNA转染后的细胞侵袭能力较对照组减弱,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结论靶向VEGF—C的siRNA转染后可以显著降低A549细胞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siRNA 肺癌细胞A549 基因沉默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自身抗体谱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王福东 李志勇 《医学新知》 CAS 2010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模式特点,分析自身抗体谱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6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其中16例尚未行手术及化疗药物治疗,20例已行手术切除且正处于化疗阶段;另外收集47例正...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模式特点,分析自身抗体谱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6例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清,其中16例尚未行手术及化疗药物治疗,20例已行手术切除且正处于化疗阶段;另外收集47例正常人血清用于对照.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ENA抗体谱.结果 原发性肺癌患者组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肺癌患者和术后肺癌患者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模式、抗ENA抗体谱上均存在差异.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不论是手术切除前还是术后化疗阶段均可检出;其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有一定差异,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生物学意义,有助于研究肺癌患者自身免疫现象,并可能用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蛋白质印迹法
原文传递
T细胞斑点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结核病的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力平 宋育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比较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300例疑似结核患者采用T-SPOT.TB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进行测试。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个试验对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 目的比较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试验)与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300例疑似结核患者采用T-SPOT.TB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进行测试。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个试验对结核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T-SPOT.TB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结核菌素试验(P<0.05),而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于结核菌素试验(P<0.05)。结论 T-SPOT.TB试验比结核菌素试验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更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T细胞斑点试验 T-SPOT TB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加勤 黄珊珊 +6 位作者 徐巧丽 饶慧华 马晓波 黄朝阳 房丽丽 郑港森 宋秀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启动子,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以变异链球菌UA159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候选启动子,将其插入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 I/XhoI之间,构建ldh基因启动子... 目的克隆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启动子,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以变异链球菌UA159基因组为模版,PCR扩增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候选启动子,将其插入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gusA)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IB107 BamH I/XhoI之间,构建ldh基因启动子gusA报告载体pCKS11,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经ScaI酶线性化后转化变异链球菌UA159,卡那霉素筛选阳性克隆SCKS11,经PCR和测序鉴定后,检测其GusA活性。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269bp的ldh基因候选启动子;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候选启动子gusA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CKS11构建正确;PCR和测序鉴定,ldh基因候选启动子gusA报告株SCKS11构建成功;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候选启动子启动的GusA活性是无启动子的阴性对照的5.8倍,是阳性对照变异链球菌clpP基因启动子的0.9倍。结论成功克隆变异链球菌ldh基因启动子序列,具有较强的启动转录活性,为研究ldh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ldh基因 启动子
下载PDF
clpC 基因对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的影响
20
作者 徐巧丽 饶慧华 +4 位作者 马晓波 黄朝阳 郑港森 张加勤 宋秀宇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7-252,共6页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clpC缺陷突变株,检测该基因对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变异链球菌UA159基因组和pIB10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lpC基因片段和卡那霉素基因盒(lox71-KMR-lox66);将clpC基因片段插入pMD-19T simple... 目的:构建变异链球菌clpC缺陷突变株,检测该基因对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变异链球菌UA159基因组和pIB10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lpC基因片段和卡那霉素基因盒(lox71-KMR-lox66);将clpC基因片段插入pMD-19T simple载体,经ClaⅠ/EcoRⅠ酶切、补平后连入卡那霉素基因盒,构建clpC缺陷突变同源重组载体pCKX2;SalⅠ线性化pCKX2并转化变异链球菌,卡那霉素筛选阳性菌落;质粒pCrePA转化阳性菌株,30℃培养剔除卡那霉素基因盒;37℃培养去除pCrePA,获得clpC缺陷突变株,PCR和测序鉴定;提取细菌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用RT-PCR法扩增clpC缺失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并进行产物的电泳分析;pDL276分别转化变异链球菌和clpC缺陷突变株,观察感受态细胞形成变化。结果 PCR和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同源重组载体pCKX2及变异链球菌clpC缺陷突变株;RT-PCR结果显示,△clpC缺失的核苷酸片段PCR产物电泳结果并无相应的条带出现;clpC缺陷突变株的感受态形成期延迟并延长维持期。结论 clpC基因具有负调控变异链球菌晚期感受态细胞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感受态细胞 clpC Cre/loxP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