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甲医院日间手术开展对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丁玉兰 方黎芬 陈亚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5期20-22,共3页
目的开展日间手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建立日间手术医师、患者、手术的准入标准,制定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及术后随访复诊机制,开展日间手术,总住院时间不超过72 h。对2014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前后相关手术科室的数... 目的开展日间手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建立日间手术医师、患者、手术的准入标准,制定日间手术管理流程及术后随访复诊机制,开展日间手术,总住院时间不超过72 h。对2014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前后相关手术科室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3年全年平均住院天数为(8.93±1.03)d,2014年全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79±1.28)d,平均住院天数缩减(0.47±0.15)d。缩减住院天数最明显的科室为皮肤科和骨科,分别为(1.43±0.13)d和(1.07±0.25)d;患者满意度从2013年的(96.31±3.16)上升至2014年的(98.04±2.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日间手术,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平均住院日 效应分析
下载PDF
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2
作者 王海振 刘洋 +1 位作者 贾佳 许佳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4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事件情况,检验两种麻醉药物的临床质效。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和咪达唑仑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麻醉诱导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血管事件情况,检验两种麻醉药物的临床质效。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被诊断为冠心病且需要进行CABG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施行CABG,术前0.5 h内肌注吗啡10 mg,麻醉诱导时,对照组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研究组注射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当BIS<60时,两组均给予静脉注射2μg/kg舒芬太尼及1 mg/kg罗库溴铵完成麻醉诱导。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麻醉诱导前,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指数(SVI)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HR、SBP、DBP、MAP、SVI水平均更高,BIS水平更低,进入麻醉时间更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研究组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ABG患者施行麻醉诱导时,使用瑞马唑仑作为麻醉药物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患者镇静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咪达唑仑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麻醉诱导 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利梅 张雪好 余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方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临床护士301名,采用睡眠拖延量表、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方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在职临床护士301名,采用睡眠拖延量表、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得分为(6.63±2.99)分,睡眠障碍发生率达45.5%。逐步多元回归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睡眠拖延及自我控制能力是临床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睡眠质量有待改善,可以从BMI、自我控制能力及睡眠拖延行为等可调整因素着手进行干预,以提升临床护士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能力 睡眠拖延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团体标准的执行情况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玲 吕丽敏 陈亚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5月便利抽取临床护理人员168名,采用自行编制的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开展调查,计算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得分,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护理人员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的因素。结果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总分为(80.87±18.07)分,其中掌握科室常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相关知识得分(86.14±28.67)分,用药前护理评估及准备得分为(86.54±17.41)分,输注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得分为(80.27±22.25)分,静脉通路维护得分为(79.42±23.43)分。结论临床护士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执行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血管活性药物输注静脉通路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在输注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及管理能力,提高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药物 静脉输注 团体标准 执行情况 风险意识 静脉通路维护
下载PDF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丽 陈亚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抢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通过术前严密的病情观察,娴熟的抢救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目的探讨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抢救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通过术前严密的病情观察,娴熟的抢救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呼吸道管理,指导患者有效早期康复训练。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12个月无再发感染和瓣周漏。结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急诊手术者,通过加强术前抢救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诊手术 围手术期 抢救 护理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含铂新辅助化疗方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骏 吴健 +2 位作者 周志鹏 邱明义 林链凤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RRM1)表达在含铂方案化疗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方法80例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接受2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均用分支... 目的通过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RRM1)表达在含铂方案化疗中所起的指导作用。方法80例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接受2周期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均用分支DNA一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RRM1表达,并均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疗效根据WHO标准确定,CT增强扫描显示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为有效或稳定,而扫描显示进展者为无效。结果80例NSCLC患者:ERCC1、RRM1均低表达(A组)25例中20例有效,有效率为80.O%,ERCC1低表达、RRM1高表达(B组)23例中14例有效,有效率为60.9%,ERCC1高表达、RRM1低表达(C组)20例中10例有效,有效率50.0%,ERCC1、RRM1均高表达(D组)12例中4例有效,有效率33.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1,P〈0.05),且A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3组,B、C组亦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ERCC1、RRM1检测对NSCLC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于NSCLC外科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 非小细胞肺癌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曼 周小彪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年第7期1601-1602,共2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调研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诊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患者--过程中,同期抽调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均进行MIR检查及CT检测,统...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调研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诊的5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患者--过程中,同期抽调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后均进行MIR检查及CT检测,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MIR的阳性率为98.00%(49/50),对照组的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MRI异常率与CT异常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显著。结论: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有重要的意义,提高疾病的诊断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CPSP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状辉 单忠贵 +1 位作者 柯少凡 许佳承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CPS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胸腔镜下心脏瓣膜... 目的研究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CPS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n=36)术前采取利多卡因诱导麻醉,研究组(n=44)采取利多卡因术前诱导麻醉并术中维持注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苏醒、术后指令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围术期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AS)、术后急性疼痛情况及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5.32±2.54)h、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丙泊酚(263.01±40.95)mg、瑞芬太尼(0.63±0.16)m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5.844、6.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CPS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SP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后3、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能提升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镇痛、镇静效果,并有效预防CPSP发生,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慢性疼痛 利多卡因 胸腔镜 心脏瓣膜置换 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