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1
作者
孟凡琦
王希星
+2 位作者
黄珊
朱伟亮
伍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9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和NIC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和NIC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对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531例心力衰竭患者,剔除12例接受非药物干预及失访的患者,以及93例心力衰竭病因不明的患者,其余患者被分为ICM组(215例)和NICM(211例),平均随访(55.16±6.78)个月。随访期间,ICM组95例(44.19%)患者死亡,其中心脏性死亡65例(68.42%),心脏性猝死(SCD)46例(48.42%);NICM组患者死亡69例(32.70%),其中心脏性死亡47例(68.12%),SCD 31例(44.9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ICM组的全因病死率高于NICM组(P<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无明显差异(P>0.05)。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LVEF、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左房内径、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病程、非持续室速、左房内径、二尖瓣重度反流、左束支阻滞和NT-proBNP。结论ICM和NICM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心力衰竭预后危险因素,与NICM相比,ICM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1
作者
孟凡琦
王希星
黄珊
朱伟亮
伍源
机构
厦门大学
附属
心血管病
医院
心血管
内科
厦门大学
附属
心血管病
医院
心脏
大
血管
外科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9期1-6,共6页
基金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184028)
厦门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502Z2019110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2020D022)。
文摘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和NIC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对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531例心力衰竭患者,剔除12例接受非药物干预及失访的患者,以及93例心力衰竭病因不明的患者,其余患者被分为ICM组(215例)和NICM(211例),平均随访(55.16±6.78)个月。随访期间,ICM组95例(44.19%)患者死亡,其中心脏性死亡65例(68.42%),心脏性猝死(SCD)46例(48.42%);NICM组患者死亡69例(32.70%),其中心脏性死亡47例(68.12%),SCD 31例(44.9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ICM组的全因病死率高于NICM组(P<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无明显差异(P>0.05)。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LVEF、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左房内径、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病程、非持续室速、左房内径、二尖瓣重度反流、左束支阻滞和NT-proBNP。结论ICM和NICM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心力衰竭预后危险因素,与NICM相比,ICM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Keywords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ognosis
分类号
R54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孟凡琦
王希星
黄珊
朱伟亮
伍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