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SK9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短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郭惠娇 唐少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CSK9)抑制剂的短期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PCSK9)抑制剂的短期疗效与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治疗,2组均连续给药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及脂蛋白a[Lp(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TC、LDL-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略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1,P=0.292)。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并加用PCSK9抑制剂在短期内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效果较单一他汀类药物更好,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SK9抑制剂 血脂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我国2002-2016年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53
2
作者 俞奇 王斌 +1 位作者 王焱 戴翠莲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28,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汇总分析中国居民2002-2016年AMI死亡率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各人群和各年龄组AMI死亡率变化的时间趋势。结果近15年间,我... 目的分析中国居民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死亡率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汇总分析中国居民2002-2016年AMI死亡率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分析各人群和各年龄组AMI死亡率变化的时间趋势。结果近15年间,我国AMI标化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2-2007年AMI标化率城市大于农村,2007年后农村大于城市。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的AMI标化率在2002-2016年间均呈增长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分别为5. 6%、6. 1%、9. 4%和9. 9%。青中年男性和高龄女性AMI死亡率增长较快。结论 2002-2016年间,我国居民AMI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村居民上升迅速。城乡地区青中年男性和高龄女性AMI死亡均呈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率 趋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的心脏电学和机械同步性及中远期导线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蔡彬妮 李琳琳 +5 位作者 黄心怡 陈巳梅 郭晋村 常栋 李强 苏茂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左束支起搏(LBBP)的心脏电学和机械同步性以及中远期导线参数稳定性,旨在评估其生理性以及可靠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19年1月25日就诊我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施行LBBP的患者96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本研究观察左束支起搏(LBBP)的心脏电学和机械同步性以及中远期导线参数稳定性,旨在评估其生理性以及可靠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月25日至2019年1月25日就诊我院符合起搏适应证并成功施行LBBP的患者96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中导线单、双极参数。于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随访,测试导线单、双极参数并记录随访期内并发症。筛选其中诊断病窦综合征(SSS)伴基线QRS时限正常的患者36例进行心室同步性分析。起搏器程控分为两种状态:(1)AAI模式:起搏器工作方式为心房起搏-心室感知,保证激动沿自身传导束下传心室;(2)DDD模式且房室间期<PR间期:起搏器工作方式为心房起搏-LBBP。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观察两种状态下的左心室室内同步性与室间同步性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96例患者中,男性占46.9%(45/96),年龄(67.2±7.4)岁。其中房室阻滞(AVB)占53.1%(51/96),SSS占40.6%(39/96)。术中测试导线单、双极参数均良好,46.8%的患者阳极夺获阈值<2.5 V/0.5 mV。术后3天单、双极阻抗均较术中明显下降(P<0.001),起搏阈值及感知参数无变化。中远期随访单、双极起搏阈值、感知以及阻抗参数均稳定。术中发生一过性右束支阻滞11例(11.5%),无心肌穿孔、主动脉及冠状动脉损伤、导线脱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36例SSS伴基线QRS时限正常的患者起搏QRS时限较自身QRS时限增宽[(104.4±10.0)ms vs(91.7±15.1)ms,P=0.02]。TDI显示LBBP的左心室内以及左、右心室同步性指标: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与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速度峰值时间(Ts)之差(Ts-LV-RV)、左心室12节段Ts标准差(Tsd-12-LV)在正常范围内,且与自身下传比较无差异[Ts-LV-RV:(8.1±56.7)ms vs(17.4±52.1)ms,P=0.44;Tsd-12-LV:(27.7±14.8)ms vs(26.6±15.4)ms,P=0.60]。结论:LBBP保持良好的电学以及机械同步性,导线参数满意且中远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 生理性起搏 电学同步性 机械同步性
下载PDF
我国居民2002至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9
4
作者 俞奇 王斌 +1 位作者 王焱 戴翠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79-485,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至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至2012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至2017年)数据,计算我国居民2002至2016年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并使用Joinpoint回归模...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至2016年心血管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3至2012年)和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至2017年)数据,计算我国居民2002至2016年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并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算心血管病ASMR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1)2002至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ASMR分别为225.65/10万、242.74/10万、214.63/10万、240.97/10万、195.24/10万、201.50/10万、208.83/10万、248.44/10万、261.38/10万、231.98/10万、210.25/10万、237.80/10万、235.21/10万、237.58/10万和237.25/10万,心血管病ASM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0.2%,P>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ASMR显著下降(AAPC=-4.5%,P<0.05),脑血管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AS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0,P>0.05;AAPC=2.0%,P>0.05;AAPC=4.3%,P>0.05)。(2)2002至2016年,城市和农村心血管病AS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0.7%,P>0.05;AAPC=0.8%,P>0.05);城市和农村慢性风湿性心脏病ASMR显著下降(分别为AAPC=-4.4%,P<0.05;AAPC=-4.6%,P<0.05)。(3)2002至2016年,男性和女性心血管病AS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0.3%,P>0.05;AAPC=-0.2%,P>0.05);女性慢性风湿性心脏病ASMR下降(AAPC=-4.2%,P<0.05);男性和女性缺血性心脏病ASMR升高(分别为AAPC=4.7%,P<0.05;AAPC=5.2%,P<0.05)。(4)2002至2016年,15~34岁居民心血管病ASMR呈上升趋势(AAPC=3.1,P<0.05);35~64岁和≥65岁居民心血管病ASM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0.1%,P>0.05;AAPC=-0.2%,P>0.05)。结论2002至2016年我国心血管病ASMR总体保持稳定,青年人群心血管病ASMR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率 心血管病
原文传递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伏蕊 窦克非 +11 位作者 许海燕 杨进刚 高传玉 王焱 宋晨曦 高晓津 范肖雪 宋卫华 刘倩倩 王春玥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5-989,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登记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的NSTEMI患者共5 509例。主要终点指标是出院后随...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登记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的NSTEMI患者共5 509例。主要终点指标是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的全因死亡,依据患者随访期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584例(10.6%)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年龄(HR=1.051,95%CI:1.042~1.060,P<0.001)、体重指数(HR=0.956,95%CI:0.930~0.984,P=0.002)、既往心肌梗死史(HR=1.414,95%CI:1.140~1.755,P=0.002)、脑卒中史(HR=1.334,95%CI:1.071~1.661,P=0.010)、住院期间未接受再灌注治疗(HR=2.375,95%CI:1.890~2.983,P<0.001)、Killip心功能分级(HR=1.265,95%CI:1.158~1.381,P<0.001)、ST段压低(HR=1.193,95%CI:1.007~1.414,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79,95%CI:0.972~0.985,P<0.001)、心率(HR=1.007,95%CI:1.004~1.011,P<0.001)、血红蛋白(HR=0.994,95%CI:0.990~0.997,P<0.001)、白细胞计数(HR=1.034,95%CI:1.014~1.055,P=0.001)、血清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01)、血清钾(HR=1.187,95%CI:1.026~1.374,P=0.021)是患者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期死亡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促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碧霞 陈媛 +7 位作者 施婧 杨琴 张于 李家华 吴林静 蔡丽欣 韩琼 陈瑜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的循证证据,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患者早期运动康复方案的循证证据,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为研究框架,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通过证据获取、现况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循证实践应用于TAVR术后患者,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移动能力、握力、焦虑、抑郁及虚弱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1条证据,制定26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对于基线审查时执行率为0的审查指标(共18条,占69.23%),护士执行率均显著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审查指标22执行率虽由循证实践前的100%降至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共7条,占26.92%)在循证实践前后执行率皆为100%;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移动能力显著提高(均P<0.05),焦虑减轻(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循证实践能够促进TAVR术后患者的早期运动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肌力及移动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早期康复 运动康复 循证护理 循证实践
下载PDF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电复律与胺碘酮药物维持对房颤晚期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吕佳蓝 颜志坚 周法光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行电复律和胺碘酮药物维持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在12个月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 目的探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行电复律和胺碘酮药物维持对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在12个月内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术中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方法,电复律组(行电复律治疗)52例,药物维持组(口服胺碘酮治疗)6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房颤的晚期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LAD、LVEF和NT-pro BNP的差异。结果电复律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26.92%,高于药物维持组的1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LVEF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LAD、NT-pro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仅药物治疗组患者的NT-pro BNP显著低于电复律组(P<0.01)。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复发采用药物维持治疗能显著降低远期复发风险,促进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电复律 胺碘酮
下载PDF
当前经导管去肾神经术治疗高血压面临的挑战
8
作者 陈晓平 左祥浩 +2 位作者 叶涛 黄晶 蒋雄京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随着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证据累积,经导管去肾神经术(RDN)正成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药物难治性高血压)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平均血压降幅有限、治疗应答率不高、缺乏明确的术中神经消融靶标和消融终点,以及心血管结... 随着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循证证据累积,经导管去肾神经术(RDN)正成为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药物难治性高血压)一种新的治疗选择。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平均血压降幅有限、治疗应答率不高、缺乏明确的术中神经消融靶标和消融终点,以及心血管结局获益证据不足等关键问题。现系统地阐述目前RDN在高血压治疗领域面临的挑战,有助于了解RDN技术发展现状和促使该技术未来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去肾神经术 高血压介入 肾神经刺激
下载PDF
新一代国产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治疗高风险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首例报道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斌 陈翔 +7 位作者 苏茂龙 彭华 苏欣 杨杰 颜翩翩 温红梅 吴锡阶 王焱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7期416-418,共3页
二尖瓣反流病变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由于合并高龄、各器官合并症、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本研究以此为契机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淇麟”首次临床应... 二尖瓣反流病变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由于合并高龄、各器官合并症、心功能不全等因素,无法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本研究以此为契机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经股静脉入径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系统“淇麟”首次临床应用经验,开启我国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 经股静脉入径
下载PDF
标准化开展左束支起搏的时代已经来临
10
作者 蔡彬妮 黄伟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统一了左束支起搏的定义及判断标准,并描述了植入方法及适应证。指南指导下标准化开展左束支起搏的时代已经来临,精准的传导束夺获判断和植入是实现高质量...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左束支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统一了左束支起搏的定义及判断标准,并描述了植入方法及适应证。指南指导下标准化开展左束支起搏的时代已经来临,精准的传导束夺获判断和植入是实现高质量左束支起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人工 左束支起搏 传导束夺获 生理性起搏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原文传递
极低射血分数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一例
11
作者 王焱 王斌 孙广峰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406-411,共6页
患者为82岁老年男性,主诉"反复气促1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曾多次在外院诊治,经利尿等处置后症状可缓解。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16.1%,且主... 患者为82岁老年男性,主诉"反复气促1年,加重2周"入院,既往曾多次在外院诊治,经利尿等处置后症状可缓解。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仅为16.1%,且主动脉瓣区峰值压差22 mm Hg(1 mm Hg=0.133 kPa),主动脉瓣区平均压差14 mm Hg,是典型的"低压差、低流速"型主动脉瓣狭窄病例。在遵循诊疗规范为患者完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后,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也仅为26%,主动脉瓣跨瓣流速2.59 m/s,跨瓣压差27/16 mm Hg。提示患者左心储备功能极差,行换瓣手术的潜在获益有限。考虑到患者气促等症状进行性加重,治疗团队为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经股动脉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好转,获得了较佳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缺血性心肌病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
12
作者 孟凡琦 王希星 +2 位作者 黄珊 朱伟亮 伍源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9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和NIC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 目的分析缺血性心肌病(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分为ICM组和NICM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别对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531例心力衰竭患者,剔除12例接受非药物干预及失访的患者,以及93例心力衰竭病因不明的患者,其余患者被分为ICM组(215例)和NICM(211例),平均随访(55.16±6.78)个月。随访期间,ICM组95例(44.19%)患者死亡,其中心脏性死亡65例(68.42%),心脏性猝死(SCD)46例(48.42%);NICM组患者死亡69例(32.70%),其中心脏性死亡47例(68.12%),SCD 31例(44.9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ICM组的全因病死率高于NICM组(P<0.05),但两组的心力衰竭再住院无明显差异(P>0.05)。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LVEF、重度二尖瓣反流、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心力衰竭住院、频发室性早搏、左房内径、低T3综合征和NT-proBNP。NICM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心力衰竭病程、非持续室速、左房内径、二尖瓣重度反流、左束支阻滞和NT-proBNP。结论ICM和NICM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心力衰竭预后危险因素,与NICM相比,ICM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非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对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曾华媛 黄波水 +3 位作者 陈颖 梁发胜 谭朝迪 周淑娴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构建Lgals3基因沉默的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Lgals3基因沉默的细胞表现出早期凋...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构建Lgals3基因沉默的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Lgals3基因沉默的细胞表现出早期凋亡水平增加(P<0.01)。结论:GAL3在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具有抗凋亡的作用,缺乏GAL3可以引起细胞早期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心脏成纤维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