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钠钙交换尾电流特性
1
作者 王焱 林晨晖 +6 位作者 李源 刘泰槰 肖国胜 常贺 黄卫斌 叶涛 巩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研究兔右室流出道(RVOT)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钠钙交换尾电流(INCX,tail)相关特性,探讨源于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兔右室(RV)游离壁和RVOT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在不更换细胞及电极内液情况下连续记... 目的研究兔右室流出道(RVOT)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钠钙交换尾电流(INCX,tail)相关特性,探讨源于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兔右室(RV)游离壁和RVOT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在不更换细胞及电极内液情况下连续记录INCX,tail,对比分析两者动作电位和INCX,tail特性。结果兔RVOT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时程(APD)的变异程度大于RV游离壁心肌细胞。在RVOT心肌细胞记录到早期后除极及显著延长的APD。动作电位显著延长及后除极的RVOT心肌细胞所对应的INCX,tail到达峰值时程较动作电位正常的细胞延迟,并且电流强度大于RV游离壁对照组心肌细胞(P<0.05)。结论 RVOT心肌细胞APD变异程度大,而且APD显著延长的RVOT细胞INCX,tail到达峰值时程延迟及相应电流显著增大,这是RVOT部位好发触发活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右室流出道 触发机制 钠钙交换电流 动作电位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2
作者 任涛 李枚娟 王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64-1467,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策略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有20%~30%患者对此无反应,影响因素主要有病例选择、左室电极置入位置以及起搏器参数设置。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出心室不同步作为QRS波时限标准的一...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有20%~30%患者对此无反应,影响因素主要有病例选择、左室电极置入位置以及起搏器参数设置。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出心室不同步作为QRS波时限标准的一种良好补充用于病例选择有望提高CRT的反应率。在超声指导下选择理想的左室电极位置以及设置最佳房室间期及室间间期,可实现最大程度的心脏再同步化,优化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组织多普勒超声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顽固性心衰
下载PDF
IL-19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各时程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常贺 吴梁安 +2 位作者 李刚 吴韦因 王焱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IL-19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急慢性期各时程的表达特征。方法建立大鼠EAM模型;病理学评估EAM急慢性期(normal、3w、3m、6m)心肌损伤程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19及其两条受体链IL-20R1/IL-20R... 目的探讨IL-19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急慢性期各时程的表达特征。方法建立大鼠EAM模型;病理学评估EAM急慢性期(normal、3w、3m、6m)心肌损伤程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IL-19及其两条受体链IL-20R1/IL-20R2,IL-20在EAM大鼠各脏器(心、肝、脾、肾)以及在心肌组织各时程(normal、3w、3m、6m)的mRNA表达;进一步应用ELISA法检测IL-19和IL-20在EAM各时程心脏组织匀浆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在EAM大鼠急性期3周时IL-19、IL-20与IL-20R2主要在心脏表达,IL-20R1主要在肾脏表达;在EAM大鼠慢性期3个月时IL-19主要在脾脏表达,IL-20主要在肝脏及脾脏表达,IL-20R1主要在肾脏表达,IL-20R2主要在心脏表达;IL-19及其两条受体链IL-20R1/R2在EAM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高峰均出现在急性期3周,随后逐渐减少,在慢性期(3m、6m)已基本接近正常水平;而IL-20在EAM大鼠心肌组织的表达高峰在慢性期3个月,IL-19和IL-20心肌组织的蛋白水平与基因表达呈现一致性。结论 IL-19及其相关因子参与EAM的发病进程,IL-19主要在EAM急性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9 IL-19相关因子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1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急性期各时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焱 李刚 +1 位作者 唐吉仙 常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急性期各时程中的表达.方法 将提纯精制后的猪心室肌球蛋白加等体积含结核杆菌H37Ra株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混合,于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EAM模型...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及其相关因子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急性期各时程中的表达.方法 将提纯精制后的猪心室肌球蛋白加等体积含结核杆菌H37Ra株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混合,于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建立大鼠EAM模型.HE染色评估EAM急性期(2、3、4周)各时程心肌损伤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检测IL-21及其相关因子[IL-12受体(IL-21 R),IL-17,IL-17受体(IL-17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6]在EAM大鼠心、肝、脾和肾的表达及在心肌炎急性期各时程中的mRNA表达.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IL-21及 IL-17 在心肌炎急性期各时程的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IL-21R的表达部位.结果 心肌组织病理学显示EAM大鼠急性期2周时心肌组织可见广泛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随病情进展3周时炎症细胞逐渐减少,可见少量的心肌纤维化,4周时炎症细胞明显减少,代之以大基心肌纤维化.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EAM大鼠急性期2周为(4.736±1.279)mg/g[正常组(3.011±0.117)mg/g],3周时心脏质量/体质量比值达到峰值(7.200±0.308)mg/g,与正常组比较P<0.05,4周时降低至(4.622±0.978)mg/g.IL-21主要表达在EAM大鼠急件期2周时的脾脏和心脏,而IL-21R、IL-17R、TGF-β主要表达在脾脏,IL-17、IL-6主要表达在心脏.在心脏中,IL-21 R主要在心肌细胞中表达.IL-21及其相关因子在EAM急性期2周时表达增加并达峰值,3周时有所减少,4周时降至接近或低于正常值,与EAM病程呈正相关,且所检测的蛋白水平与mRNA表达基本一致.结论IL-21及其相关因子参与EAM的发病进程,在EAM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心肌炎发展过程中IL-21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IL-17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白细胞介素类 细胞因子类 TH17细胞
原文传递
前胡甲素通过PPARα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焱 杨翠 +3 位作者 常贺 李刚 金鑫 邹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94-1597,共4页
目的探讨前胡甲素(Pd-I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皮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1mg·L-1LPS和不同浓度的Pd-Ia(10,20,40μmol·L-1)孵育24 h,采用荧光... 目的探讨前胡甲素(Pd-I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内皮细胞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用1mg·L-1LPS和不同浓度的Pd-Ia(10,20,40μmol·L-1)孵育24 h,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IL-1β、PPAR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的表达。进一步在HUVECs中采用siRNA干扰PPARα后观察Pd-Ia的抗炎效应的变化。结果①Pd-Ia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内皮细胞中TNF-α、IL-1β的表达。②Pd-Ia选择性上调LPS诱导的内皮细胞中PPAR-α的表达,而对PPAR-β、PPAR-γ的表达没有影响。③采用了siRNA特异性沉默PPARα后,Pd-Ia对TNF-α、IL-1β的下调作用被一定程度的逆转。结论 Pd-Ia对LPS诱导的内皮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甲素 过氧化物酶体增值激活受体 细胞因子 脂多糖 内皮细胞 RNA干扰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在外科微创直视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附45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苏茂龙 孙勇 廖崇先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微创外科直视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进行微创外科直视封堵治疗。结果4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2例术后即刻发生封堵器脱落,立... 目的探讨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微创外科直视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进行微创外科直视封堵治疗。结果4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2例术后即刻发生封堵器脱落,立即转体外循环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再次进行外科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对封堵介入治疗成功的43例患者定期随访,均可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见残余分流。结论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介入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微创外科直视 封堵治疗
下载PDF
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肾功能和血压的改变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焱 巩燕 +6 位作者 叶涛 郑剑涛 王挹青 黄卫斌 陈炳煌 陈水龙 何世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肾功能及血压的改变。方法对135 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术后行肾动脉造影、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随访观察。结果 135例患者植入147枚支架均获成功。术后肾动脉造影随访率70%,平均随访时间为(7.2±5.6)月,再狭窄率为7.4%。血压及肾功能随访率为95%,平均随访时间(22±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分别为 [(172±23)比(159±20)mm Hg,P<0.05,(93±16)比(85±13)mm Hg,P<0.05]。但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Scr和GFR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较低,PTRAS有助于患者的血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肾动脉梗阻 血压 支架 再狭窄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显像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仍有20%~30%对此无反应,影响因素主要有病例选择、左室电极位置以及起搏器参数设置等。众多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准确反映心室不同步并预测CRT疗效,可用于指导...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仍有20%~30%对此无反应,影响因素主要有病例选择、左室电极位置以及起搏器参数设置等。众多研究表明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能准确反映心室不同步并预测CRT疗效,可用于指导病例选择。同时此技术可指导左室电极定位以及最佳房室间期及室间间期的设置,优化C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多普勒超声 组织多普勒显像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术对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焱 巩燕 +6 位作者 叶涛 郑剑涛 黄卫斌 江宏飞 陈炳煌 陈水龙 何世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对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67例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术后行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长期随访。结果患者67例植入77枚支架均获成功。所...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术对高血压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患有高血压的67例肾动脉明显狭窄(管腔内径减少≥70%)的患者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术后行血压及血肌酐(SCr)的长期随访。结果患者67例植入77枚支架均获成功。所有患者均随访血压及肾功能,平均随访时间(18±6)月,随访患者的收缩压由(171±23)下降至(160±20)mmHg,P<0.05,舒张压由(95±14)下降至(85±13)mmHg,P<0.01;降压药物的种类显著减少[由(2.7±1.6)下降至(1.9±1.4)种,P<0.01]。术前肾功能正常者(SCr<130μmol/L)术后血压下降最为显著[收缩压由(176±33)下降至(159±26)mmHg,P<0.01,舒张压由(98±15)下降至(83±15)mmHg,P<0.01]。而术前肾功能受损者(130≤SCr≤350μmol/L)术后血压无明显改变。术后随访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有助于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高血压 支架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涛 李枚娟 王焱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近年来T淋巴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对T淋巴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理的更深刻理解和防治措施的合理制订。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IL-1R Ⅱ重组质粒导入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焱 吴韦因 +3 位作者 吴梁安 李刚 苏茂龙 常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5-452,共8页
目的:评估编码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typeⅡ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Ⅱ)的重组质粒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 目的:评估编码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typeⅡinterleukin-1 receptor,IL-1RⅡ)的重组质粒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carditis,EA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猪心室肌球蛋白与等体积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于第0 d 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制作EAM模型,第6 d应用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重组质粒IL-1RⅡ的体内导入,第17 d进行大鼠心脏超声检查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心/体重比值、心脏病理学评估及心肌炎面积率,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心衰标记物脑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水平。同时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前列腺素E_2合成酶(prostaglandin E_2 synthase,PGES)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 protein-1,MC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L-IRⅡ重组质粒导入后次日表达量最高,且升高持续实验整个过程至第17 d。IL-1RⅡ治疗组的大鼠心/体重比值、心肌炎面积率、BNP及IL-1表达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大鼠左室心功能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重组质粒IL-1RⅡ的体内导入治疗,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有改善左室功能和阻止心肌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Ⅱ型白细胞介素-1受体 基因疗法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Kv1.3通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巩燕 刘磊 +4 位作者 王焱 肖国胜 李源 常贺 习丹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究Kv1.3通道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AS组(n=14),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AS模型。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实验第8周,实验第12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目的探究Kv1.3通道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间的关系。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AS组(n=14),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建立AS模型。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实验第8周,实验第12周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于第12周处死大鼠前取血,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L)、高密度脂蛋白(HDL-L)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通过病理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S斑块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Kv1.3通道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 AS组体重、TC、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HDL-C和TG两组无差异。AS组主动脉管壁可见明显斑块形成,对照组血管壁各层的组织结构正常。AS组动脉斑块部位内膜下及中膜层可见CD4+与CD8+T淋巴细胞聚集,以CD4+T淋巴细胞聚集为主,在病变部位Kv1.3通道蛋白表达增加。对照组血管内膜、中膜中未见T淋巴细胞聚集及KV1.3通道蛋白的表达。结论 Kv1.3通道可能在调节AS斑块部T淋巴细胞亚群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T淋巴细胞亚群 Kv1.3通道
下载PDF
除颤电极穿破心肌后再放置致高除颤阈值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卫斌 蔡彬妮 +3 位作者 万发银 陈超 周法光 郭继鸿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8-569,共2页
1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中测试除颤阈值(DFT)20 J,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未重复测试DFT。随访中患者多次发生VT/心室颤动但ICD复律失败,系高除颤阈值所致,经过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 1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中测试除颤阈值(DFT)20 J,术后出现心包压塞重新调整电极位置,未重复测试DFT。随访中患者多次发生VT/心室颤动但ICD复律失败,系高除颤阈值所致,经过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颤阈值
下载PDF
非诺贝特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焱 黄明山 +1 位作者 李刚 常贺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fenofibrate)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提纯精制后的猪心室肌球蛋白加等体积含灭活的结核杆菌的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于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制作大鼠EAM模型。于第0天免疫后,非诺贝...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fenofibrate)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提纯精制后的猪心室肌球蛋白加等体积含灭活的结核杆菌的完全弗氏免疫佐剂充分混匀后,于Lewis大鼠双后足皮下注射制作大鼠EAM模型。于第0天免疫后,非诺贝特组给予非诺贝特灌胃,EA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免疫后的第17天,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处死大鼠取心脏评估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及心体质量比,HE染色,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脏的IFN-γ,IL-2,IL-4和IL-10的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结果非诺贝特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与EAM组相比得到了显著改善。非诺贝特治疗组的心体质量比和心肌的炎症浸润程度也比EAM模型组有明显的降低。另外,非诺贝特治疗组降低了Th1的细胞因子(IFN-γ,IL-2)的表达并增加了Th2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ELISA的结果也显示非诺贝特治疗组血清中IFN-γ的水平降低而IL-4的水平升高。结论非诺贝特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诺贝特 TH1/TH2细胞因子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下载PDF
高除颤阈值的处理(附三例报道) 被引量:2
16
作者 蔡彬妮 陈超 +1 位作者 周法光 黄卫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5期457-459,共3页
3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其中1例术中未测试除颤阈值(DFT),术后随访发现ICD多次电复律失败,经过调整除颤脉宽、关闭上腔静脉线圈等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2例术中测试DFT大于20 J,1例改变除颤极性后... 3例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其中1例术中未测试除颤阈值(DFT),术后随访发现ICD多次电复律失败,经过调整除颤脉宽、关闭上腔静脉线圈等无创处理无效,放置新电极并调整电极位置得到解决。2例术中测试DFT大于20 J,1例改变除颤极性后DFT降至20 J以下,另1例通过调整除颤脉宽及电极位置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颤阈值 晕厥 心室颤动
下载PDF
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涛 王焱 +3 位作者 常贺 李刚 秦鹏 唐以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4-297,共4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对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影响。方法构建AS大鼠模型,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S组,AS药物治疗〔AS+Sh K(L5)〕组(n=10)。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三组大鼠主动脉组织... 目的研究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对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影响。方法构建AS大鼠模型,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S组,AS药物治疗〔AS+Sh K(L5)〕组(n=10)。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三组大鼠主动脉组织病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Kv1.3通道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A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而AS组和AS+Sh K(L5)组之间血脂水平均无差异(P>0.05)。大鼠主动脉组织HE染色显示AS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厚,中层平滑肌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AS+Sh K(L5)组较AS组主动脉组织病变有所减轻。mRNA水平,AS组Kv1.3道通和炎症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IL-10、IL-4、IL-1β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而在AS+Sh K(L5)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S组。蛋白水平中AS组Kv1.3道通和炎症因子(IFN-γ、IL-2和IL-10)的表达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而AS+Sh K(L5)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AS组。AS组大鼠外周血炎症因子(IL-2、IFN-γ和IL-10)的水平较Control组升高,而AS+Sh K(L5)组较AS组有所降低。结论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Sh K(L5)能有效地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病变血管组织的炎症反应,同时可降低外周血炎症因子的水平,特异性Kv1.3通道阻断剂Sh K(L5)对AS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Kv1.3钾通道 细胞因子 钾通道阻滞剂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晚期扩张型心肌病13例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3 位作者 王挹青 陈超 万发珢 王炎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例接受CRT,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7.4±9.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2.8±9.6)mm,QRS时限为(137.8...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晚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3例接受CRT,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7.4±9.7)%,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72.8±9.6)mm,QRS时限为(137.8+30.4)ms。术后观察QRS时限的变化,随访左室电极起博阈值、心功能分级、LVEF及LVEDD。结果:术后QRS时限减少为(123.8±17.1)ms。所有患者随访3~38月,左室电极慢性阈值为(1.1±0.6)V/0.4 ms。与术前相比,NYHA心功能分级从(3.4±0.5)降低为(1.5±0.9);LVEF从(27.4±9.7)%上升至(43.5±18.5)%(P<0.05);LVEDD从(72.8±9.6)mm缩小为(65.5±11.6)mm(P<0.05)。结论:CRT可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并可逆转左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地尔硫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后硝普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颢 杨谦 +4 位作者 舒涛 单忠贵 赵霞 林智 郭宏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地尔硫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后硝普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发生反应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31例患者仅用硝普钠静脉泵入即可控制反应性高血压,设为硝普钠组;20例患者使用硝普钠控...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地尔硫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后硝普钠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发生反应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31例患者仅用硝普钠静脉泵入即可控制反应性高血压,设为硝普钠组;20例患者使用硝普钠控制高血压效果不佳,改为静脉泵入地尔硫,设为地尔硫组。比较硝普钠组和地尔硫组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与术后0、1、2、4、6 h平均动脉压,心率,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液体入量及术后各时间段动脉平均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地尔硫组患者动脉导管的直径(7.4±2.5)mm大于硝普钠组(4.4±1.4)mm(P<0.01)。地尔硫组术后各时间段心率均低于硝普钠组(P<0.01);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硝普钠组(52%vs.20%,P<0.05)。硝普钠组术后各时段间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1),硝普钠剂量随时间延长逐步增加,而地尔硫组各时段之间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应用地尔硫可安全有效地控制动脉导管未闭术后硝普钠难以控制的反应性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 动脉导管未闭 围手术期医护 高血压 硝普钠
原文传递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随访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彬妮 黄卫斌 +3 位作者 王焱 陈超 万发银 周法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 目的报道7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对6例单腔ICD及1例双腔ICD植入者进行随访,通过ICD程控仪调出储存的资料,了解ICD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44个月,平均23.7个月,ICD共检测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2 129次,心室颤动(VF)6次。采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VT的成功率为91.9%,ATP未能终止的VT经低能量转复(CV)治疗95.3%转为窦性心律,少数VT经治疗后加速为VF。高能量除颤(DF)终止VF的成功率为100%。4例12次误将室上性心动过速误判断为室性事件而启动治疗,其中2次心房颤动,10次窦性心动过速,经调整VT的识别参数及联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未再发生类似情况。2例随访期间出现晕厥,ICD存储的信息显示发生了VF并复律成功。2例出现焦虑症,经心理治疗改善。结论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对提高ICD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随访 参数调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