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煜 黄小进 闵祥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2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 不稳定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0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煜 闵祥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疗效评价: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稳定性好,损伤...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14个月,疗效评价:优良率90%。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稳定性好,损伤小,复位良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能够较好地防止骨折畸形愈合和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郭瑞超 王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6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 目的探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骨关节炎指数(WOMAC)、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9.091,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COX-2、MMP-3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WOMAC、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LK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WOMAC、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9,P> 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奥美拉唑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盐酸氨基葡萄糖 炎性因子 治疗结果
下载PDF
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分析
4
作者 王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6期508-508,513,共2页
关键词 锁骨远端骨折 NeerⅡ型 钢板治疗 锁骨钩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急性损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呼吸支持
5
作者 许俊能 闵祥辉 +3 位作者 林青 王煜 夏永清 张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探讨呼吸支持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及ICU1486例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呼吸支持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苏体位、开放气道、吸氧1372例.气管内插管术141例,气管切开术97... 目的 探讨呼吸支持在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急诊外科及ICU1486例ISS≥16分的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呼吸支持情况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苏体位、开放气道、吸氧1372例.气管内插管术141例,气管切开术97例,环甲膜切开术9例,环甲膜穿刺术6例,气管穿刺导入气管套管术4例,气管穿刺旋切术3例,呼吸机辅助163例,死亡112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是急诊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急救 呼吸支持
下载PDF
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被引量:13
6
作者 谷爱奇 王煜 闵祥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评估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们共收治指端缺损患者22例,采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供区采用指蹼推进皮瓣修复9例(皮瓣组),游离植... 目的评估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们共收治指端缺损患者22例,采用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供区采用指蹼推进皮瓣修复9例(皮瓣组),游离植皮修复13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瓣大小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等指标。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坏死或部分坏死。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3.6个月。两组问性别、年龄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岛状皮瓣长度,皮瓣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9例,良3例。岛状皮瓣感觉恢复〉S3 18例、S3 2例,S2 1例。皮瓣供区感觉恢复〉S3:皮瓣组6例,对照组2例;S3:皮瓣组2例,对照组3例;S2:皮瓣组1例,对照组5例;S1:对照组3例。皮瓣组病例术后均无指蹼挛缩发生。结论采用指蹼推进皮瓣修复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供区创面,可显著改善供区创面皮肤质地及浅感觉恢复,无指蹼挛缩,在保持良好疗效同时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并简化术后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指蹼 逆行岛状皮瓣
原文传递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分析及治疗体会
7
作者 郑江钒 谷爱奇 +1 位作者 闵祥辉 王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 目的分析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近期疗效,并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随访评估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皮瓣感觉恢复情况、患指活动功能。结果术后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并顺利拆线,1例因术后私自吸烟致皮瓣严重发绀延迟愈合,1例因术后私自开空调温度过低致皮瓣部分坏死。21例患者中共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9±4.6)个月。获得随访患者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很满意16例(84.2%)、比较满意3例(15.8%),无不满意病例。皮瓣感觉恢复情况:S415例(78.9%),S3+3例(15.8%),S31例(5.3%)。患指活动功能:优16例(84.2%),良3例(15.8%)。结论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链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形功能满意,优势明显,术后积极处理和密切护理对于术后良好疗效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 指端缺损 手外伤 创面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施万细胞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煜 闵祥辉 +2 位作者 张勤 郑江钒 涂云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2期6206-6209,共4页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施万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60只均制作成坐骨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移植组、MSCs组和SCs组,分别对吻合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 目的: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施万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端侧吻合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60只均制作成坐骨神经损伤端侧吻合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移植组、MSCs组和SCs组,分别对吻合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SCs联合移植、MSCs移植、SCs移植。观察分析三组大鼠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和腓神经功能指数(PFI)和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三组大鼠的PFI和NCV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移植组的PFI和NCV均优于其他两组,并随着时间推移损伤坐骨神经功能恢复越来越好。结论:MSCs与SCs均具有促进大鼠周围神经身上修复的功能,且两种细胞联合移植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端侧吻合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煜 闵祥辉 +2 位作者 张勤 郑江钒 涂云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5-6,8,共3页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趋势。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鼠MSCs移植后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吻合口处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均在显微镜下制...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趋势。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鼠MSCs移植后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吻合口处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均在显微镜下制成腓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模型。1实验组:在端侧吻合术后1周尾静脉注射1×107制备好的MSCs;2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2、3、4、8、12周进行取材,对比镜下吻合口神经再生情况、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测定双侧胫前肌湿重恢复率。结果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行走步态较对照组大鼠稳定;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大鼠神经端侧吻合标本镜下观察:实验组端侧吻合口神经芽突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神经细胞也较为丰富。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在无条件进行端端吻合修复时可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进行修复,MSCs可有效地促进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周围神经 端侧吻合 神经再生
下载PDF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17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勤 闵祥辉 叶桂峰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例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切取同侧腕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通过随诊6~9个月观察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疗效。结果 1... 目的探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7例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切取同侧腕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通过随诊6~9个月观察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腕部供区均一期愈合。腕部屈伸活动无受限。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水肿。结论该皮瓣位置隐蔽,供区损伤小,皮瓣易成活。将其应用于同手手指皮肤缺损修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桡动脉掌浅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观察岛状皮瓣早期血运
11
作者 谷爱奇 王煜 闵祥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评估监测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于手部岛状皮瓣术后早期血运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研究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岛状皮瓣手术治疗患者共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13~56岁。监测术后24、48... 目的评估监测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于手部岛状皮瓣术后早期血运观察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分析研究自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科收治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岛状皮瓣手术治疗患者共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13~56岁。监测术后24、48、72h的D-二聚体(D—dimer,DD)实验室指标,以术后是否出现危及皮瓣存活的危象为观察标准,分为危象组(n=12)和对照组(n=16),对比术后不同时间以及两组间的DD值变化情况。结果危象组DD值在术后持续显著升高,并且在术后24、48、72h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DD值在术后24h、48h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术后48h、72h指标升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危象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1),住术后48、72h时危象组相对于对照组指标显著升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03)。结论D-二聚体指标监测对于手部岛状皮瓣术后皮瓣危象早期识别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术后及时调整用药和采取挽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D-二聚体 皮瓣危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