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霞
廖崇先
+6 位作者
杨谦
单忠贵
尤颢
邱风
林智
郭宏伟
朱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11例,晚发VAP23...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11例,晚发VAP23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体外循环≥120min、红细胞输注≥6u、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气管切开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早发VAP与晚发VAP痰培养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4,P=0.030),早发VAP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9.2%,晚发VAP则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45.5%及27.3%。结论严重肺动脉高压、长时间体外循环、红细胞大量输注、术后低氧血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是心脏瓣膜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早发VAP与晚发VAP痰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病原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霞
杨谦
+4 位作者
尤颢
郭宏伟
曹圆圆
洪春巧
郝晓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491-3493,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对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集束化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医护人员采取严格洗手...
目的分析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对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集束化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医护人员采取严格洗手、床头抬高35~40度、加强口咽部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和死亡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VAP总发病率为17.0例/1000机械通气日,低于对照组的28.2例/1000机械通气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入集束化治疗后,VAP季度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集束化组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为(84.8±39.4)h、(7.5±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9±52.1)h、(9.6±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死亡率为6.5%,对照组为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治疗可降低心脏直视术后VAP的发生率,改善VAP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心脏直视手术
集束化治疗
原文传递
题名
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赵霞
廖崇先
杨谦
单忠贵
尤颢
邱风
林智
郭宏伟
朱鹏
机构
厦门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出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成年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病原学特点和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77例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发生VAP34例,发生率为44.2%,其中早发VAP11例,晚发VAP23例。多因素分析表明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时体外循环≥120min、红细胞输注≥6u、氧合指数(PaO2/FiO2)≤300mmHg、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d、气管切开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早发VAP与晚发VAP痰培养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4,P=0.030),早发VAP痰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69.2%,晚发VAP则以革兰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分别占45.5%及27.3%。结论严重肺动脉高压、长时间体外循环、红细胞大量输注、术后低氧血症、长时间机械通气及气管切开是心脏瓣膜术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早发VAP与晚发VAP痰病原菌有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肺炎
心脏瓣膜手术
体外循环
病原菌
Keyword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heart valve surger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pathogen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R654.2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霞
杨谦
尤颢
郭宏伟
曹圆圆
洪春巧
郝晓斌
机构
厦门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491-3493,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对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作为集束化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医护人员采取严格洗手、床头抬高35~40度、加强口咽部护理、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等集束化治疗措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脏直视术后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病率,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和死亡率。结果集束化治疗组VAP总发病率为17.0例/1000机械通气日,低于对照组的28.2例/1000机械通气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入集束化治疗后,VAP季度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集束化组VAP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CSICU入住时间为(84.8±39.4)h、(7.5±3.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9±52.1)h、(9.6±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死亡率为6.5%,对照组为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治疗可降低心脏直视术后VAP的发生率,改善VAP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心脏直视手术
集束化治疗
Keyword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Major heart surgery
Bundle therapy
分类号
R181.32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赵霞
廖崇先
杨谦
单忠贵
尤颢
邱风
林智
郭宏伟
朱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集束化治疗对心脏直视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赵霞
杨谦
尤颢
郭宏伟
曹圆圆
洪春巧
郝晓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